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凭借300多部短篇小说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其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B: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自西汉刘向编纂整理的编年体史书《战国策》,《隆中对》是诸葛亮与刘备在隆中的谈话内容,选自西晋史学家陈寿撰写的纪传体史书《三国志》。 C: 《丑小鸭》《绿色蝈蝈》和《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作品;《列夫·托尔斯泰》《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作品。 D: 鲁迅散文《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品里表现了长妈妈对“我”的质朴之爱,传达出鲁迅对年幼时光的深深追忆和怀念之情。此外,我们还学过他的《故乡》《社戏》,这些都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耸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B: 如果示巴女王住在天井对面的公寓里,德拉总有一天会把她的头发悬在窗外去晾干,使那位女王的珠宝和礼物相形见绌。 C: 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 , 全方位地汲取营养。 D: 咱们法学院的学生,很多都是要当法官的,而作为一名法官,具有明察秋毫的能力是必需的。 |
3、 | 把下列句子填入语段的横线上,组成前后衔接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 ) ①它不但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谊, ②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 ③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而且使你心胸狭窄,对人生越来越怀疑。 A: ③①②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
4、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装钉 针砭 厉行节约 歪风斜气B: 缭草 急躁 一愁莫展 出类拔萃 C: 禁锢 狼藉 人才倍出 冥思遇想 D: 苍茫 斑斓 陈词滥调 漫不经心 |
5、 | 下面情境下,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由于雾霾,对我市造成影响,学校临时决定取消明天的到校活动,改成后天八点。老师请班长陆明在班级的微信群里通知同学们。陆明在微信群发布消息说: A: “明天后天雾霾,到校取消,请尽量减少外出活动。”B: “因为雾霾,明天到校临时取消,改成后天八点。请同学们及时关注微信群通知,有事及时与班主任老师联系。” C: “因为雾霾,学校临时决定取消明天的到校活动,收到通知请回复。” D: “因为雾霾,学校临时决定取消明天的到校活动,请同学们及时关注微信群通知,减少外出活动,出行戴口罩,有事及时与班主任老师联系。” |
6、 |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 ) A: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 吸引了各国的读者。B: 去年暑假,妈妈领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 , 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C: 钱钟书、杨绛老人的善良和正直,对生老病死的透彻豁达,使人获益匪浅。 D: 陈逸飞先生虽然已经猝然长逝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一系列优秀作品却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
7、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殉(xùn)职 干涸(gù) 抽噎(yī) 忧郁(yù) B: 狭隘(yì) 坍(dān)塌 哭泣(qì) 叮嘱(zhǔ) C: 热忱(chéng) 慷慨(kāi) 晕眩(xuàn) 嗔(zhēn)怪 D: 纯粹(cuì) 恍(huǎng)惚 怂(sǒng)恿 蹒跚(shān)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雨后的青山湖如出浴美人,舟行寂寥的湖面,游人沉湎于氤氲的云气中,如梦如幻,喜不自胜。B: 个人的智慧和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只有将其融入到集体之中,才有可能发挥出更为强大的能量。 C: 像我这样极为普通的芸芸众生的人,也许不能取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但也可以使生命熠熠闪光。 D: 他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又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常能进退维谷 , 游刃有余。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使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 B: 冰心先生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二十年了,但她崇高的生命之光是不会熄灭的。 C: 近日,天桥区滨湖广场的大约700多株樱花盛开,引得市民和游客纷纷驻足观赏。 D: 能不能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
10、 | 下边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琐屑(xiè) 簌(sù)簌 行(xínɡ)李 颇(pō) B: 丧(sān)事 赋(fù)闲 拣(jiǎn)定 迂(yū) C: 妥帖(tiē) 典质(zhí) 栅(shān)栏 攀(bān) D: 游逛(ɡuànɡ) 狼藉(jiè) 颓(tū)唐 搀(chān) |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1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交代了野望的时间、地点及诗人的心情。“欲何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 颔联与颈联承接“望”字,紧扣“薄暮”描写野望之景。颔联写动态、远景,侧重细致描绘;颈联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 颈联描绘牧人猎马暮归图。诗人见牧人皆有所归,而“我”却独无,恬淡自然的暮归景象反而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冷清的色彩。 D: 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 ( 2 )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糊涂官 唐临济令李回,妻张氏。其父为庐州长史,告老归。以回之薄①其女也,故往临济辱之,误至全节县。而问门人曰:“明府②在乎?”门者曰“在。”张遂入至厅前,大骂辱。全节令赵子余不知其故,私自门窥之,见一老父诟骂不已。而县下常有狐为魅③,以张为狐焉。乃密召吏人执而鞭之,张亦未寤④,骂仍恣肆⑤。击之困极⑥,方问何人,辄⑦此诟骂。乃自言吾李回妻父也,回贱吾女,来怒回耳。全节令方知其误,置之馆,给医药焉。张之僮夜亡至临济,告回。回大怒,遣人吏数百将袭全节而击令令惧闭门守之。回遂至郡诉之,太守召令责之,怒其误也。使出钱二十万遗张长史以和之。回乃迎至县,张喜回之报复。卒不言其薄女,遂归。 【注】①薄:待人不好。②明府:对县令的尊称。③为魅:作怪。④寤:通“悟”,醒悟。⑤恣肆:放纵,无所顾忌。⑥困极:疲乏。⑦辄:肆意妄为 ( 1 )用“/”为文中划线部分断句(限断三处)。遣人吏数百将袭全节而击令令惧闭门守之。 ( 2 )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思。①见一老父诟骂不已________ ②乃密召吏人执而鞭之________ ③来怒回耳________ ④卒不言其薄女________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击之困极,方问何人 方其远出海门 B: 故往临济辱之 全节令赵子余不知其故 C: 使出我二十万遗张长史以和之 是以先帝简拔经遗陛下 D: 张之僮夜亡至临济 河曲智叟亡以应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而县下常有狐为魅,以张为狐焉。 ②回乃迎至县,张喜回之报复。 ( 5 )文中的“糊涂官”指的是谁?请简要说出依据。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周朴园:(向鲁妈)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吗?
鲁侍萍:(看着他)大概是的。
周朴园:(拿起看看)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鲁侍萍:嗯。
周朴园:(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
鲁侍萍:(看着他)不知道,老爷。
周朴园:你是新来的下人?
鲁侍萍:不是的,我来找我的女儿。
周朴园:你的女儿?
鲁侍萍:四凤是我的女儿。
周朴园: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侍萍:哦。——老爷没有事了?
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你打开的?
鲁侍萍: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走向中门。)
周朴园:(看她关好窗户,忽然觉得奇怪)你站一站。
(侍萍停。)你——你贵姓?
( 1 )文中的人物对话属于剧本中的________;文中括号中的“指窗”属于剧本中的________。( 2 )在鲁侍萍关好窗户,慢慢走向中门时,周朴园为什么觉得奇怪?(限15字以内。)( 3 )文中人物对话反映出对话人物双方的什么性格? ①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②“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③“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④“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⑤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_________。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⑥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⑦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致,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⑧“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⑨“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⑩“那有什么不好呢?”
⑪“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⑫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⑬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⑭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⑮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请你以《 ,我回来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爸、妈、外婆、奶奶、老师……”);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