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南昌市江右艺术高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B: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C: 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到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设身处地的感觉。
D: 花园里,花儿争奇斗艳,蝴蝶轻飞曼舞 , 鸟儿欢快歌唱,生机盎然。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月球车“玉兔”其实是一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机器人。
B: 这篇报道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C: 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D: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使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而且了解了农业的历史和现状。
3、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港(dí) 阻(è) 退(kuì)
B: 逃(cuān) 要(sài) 战(dū)
C: 湖(wú) 灭(qiān) 气(xiè)
D: 区(yù) 靖(suì) 乡(wén)
4、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 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B: 运动会上,为了班级的荣誉,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尽了一点绵薄之力
C: 有的领导抓住无关主旨的一两句话大加发挥,滔滔不绝,给人的感觉是小题大做
D: 正如演出前预料的那样,陈萌将歌曲《成都》演绎得荡气回肠,这让导演喜出望外
5、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浩 (qiú)枝 磕(pàn)
B: 显 (rú)染 拮(jū) 轮
C: (xiāo)勇 自(yì) 秀
D: (rǒnɡ)杂 无(yín) 禁
6、下列各组词语书与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摧枯拉朽 眼花瞭乱 雷霆万钧 待人接物
B: 如梦初醒 排山倒海 山呼海啸 和颜悦色
C: 屏声敛息 万众瞩目 油光可签 藏污纳垢
D: 所向披糜 金戈铁马 杳无消息 深恶痛疾
7、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和(xù) 红(fēi) 家户晓(yù)
B: 匀(chènɡ) 静(mì) 为人知(xiān)
C: 赠(kuì) 慰(jí) 而不舍(qiè)
D: 育(pǔ) 休(qì) 苦心孤(zhǐ)
8、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翩(qiān) 确(záo) 牌(fǎng) 扑迷离(shuò)
B: 脑(suí) 发(liǔ) 温(xùn) 断颓壁(yuán)
C: 数(xiè) 船(yùn) 吝(qiān) 自怨自(ài)
D: 粗(guǎng) 苔(xiǎn) 天(cān) 憨态可(jū)
9、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________,_______,或一茎枯枝;看它________,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①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 ②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 ③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③①
D: ③②①
10、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句是( )
A: 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qiào)首而望、(píng)息敛声的一刹那。
B: 各种花的香在空气里酝酿(yùn niàng),鸟儿将(kē)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C: 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竹筛。下面撒些(bĭ)谷,棒上(jì)一条长绳。
D: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chá)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kuāng)骗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古诗阅读

悯农

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

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

更堪岁里闰添长。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范成大

昼出耕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两首以农家生活为题材的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回答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 )下面句中划线实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齐师我 ②竹取道,下见小潭
B: ①又何焉 ②又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C: ①肉食鄙,未能远谋 ②先帝不以臣卑
D: ①忠之也 ②常有高猿长啸,引凄异
( 2 )下面句中划线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①彼竭我盈,故克 ②望其旗靡,故逐
B: ①入见 ②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 ①何战 ②而君五十里之地存者
D: ①公之乘,战于长勺 ②相步于中庭
( 3 )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战前,曹刿预见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作战中,他善于捕捉战机;战胜后,他能够分析取胜原因。这些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B: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根本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对自身军事才能的充分自信。
C: 鲁庄公虽然暴露出了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但是他能广开言路,并且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对于战争的胜利也有一定的功劳。
D: 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粗俗的标语是语言瘟疫

遐迩

①“聚餐就是找死,拜年就是害人”,“今年上门,明年上坟”。中国是文明的古国,这样的标语何来文明?大过年的,迎面就是这样一句,你即使不骂娘,心里也不好受,有话就不能好好说吗?再有“硬道理”的宣传,以这样野蛮的言词说出来,能取得好效果吗?正如有评论所言,这是在宣传,还是在诅咒?有人说,这些“土味”标语横幅像泥石流一样,“无情”却又十分“硬核”,达到了防疫宣传的目的。我则以为不会有好的效果。言简意赅的时事标语,确实可以将复杂的道理简单化。但是,这种“野蛮生长”的“硬核标语”,既不文明,也不科学,怎么可能达到防疫宣传的目的呢?

②“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出门打断腿,还嘴打掉牙”。这都是什么标语啊!古人发明汉语是为了交流的,不是用来侮辱同胞的,用这样的标语防御疫情,简直就是语言暴力,甚至触犯法律。在疫情面前,在灾难面前,白衣天使在前方“浴血奋战”,某些人却在后方阉割文明。疫情面前,情绪恐惧、生活不便,人们本来就不好受,宣传应该好好说话,要有温情有温度。这么充满杀气诅咒的标语,是一种语言瘟疫,是在拉退文明进步的车轮,不但不能达到宣传的目的,反而给疫情防控添乱。

③这种粗俗粗暴的标语,或许能震慑人,但对疫情防控没有一点好处。然而,有人说非常之时就要用非常之法,有人非常肯定非常赞赏这种粗俗的语言。真是社会的悲哀。是的,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疫,让国人如临大敌,但是打赢这场疫情防御战,不能依靠野蛮的战术,不能依靠原始的战术,不能添乱,更不能违法用语言伤及国人,必须依靠现代科技和现代人的智慧,依靠科学,避免接触,科学隔离,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④著名诗人、著名杂文家彭俐在杂文诗中说,“病毒,让一切变得透明”,是的,大疫来临确实很考验人,但是,我以为“病毒”暴发并不代表某些人的恶劣天性粗鄙天性也要释放出来,不文明并不能成为救世良药。文明标语多得是,干嘛非要用粗俗的呢?就不会好好说话吗?比如“不聚餐不聚会就是最好的防疫”,“今年过年不串门,拜年最好用微信”,“用科学的生活方式战胜最严峻的疫情”,“宅在家里就是最好的防御”等等。这些文明标语不是更能让人接受吗?


⑤粗俗粗暴的标语的出现,又何尝不是走极端的野蛮防疫呢?泼妇骂街式的、地痞流氓式的标语,折射出的是某些人素质的低下和法治观念的淡薄。这些语言垃圾污染了环境,也污染了人心,不仅不能起到提醒、倡导和防控的作用,说不定还会激起人们的反感和逆反理,适得其反。

(选自《杂文月刊》2020年4期,有改动)


( 1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 2 )粗俗的标语为什么不能达到防疫宣传的目的?请结合全文回答。
( 3 )请判断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 4 )请为当前的疫情防控,拟一则文明标语。(不得抄袭文中引用过的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爱恨交加说臭氧
①大气中臭氧层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作用现已广为人知——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为了弥补日渐稀薄的臭氧层乃至臭氧层空洞,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比如推广使用无氟制冷剂,以减少氟利昂等物质对臭氧的破坏。世界上还为此专门设立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由此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受到保护的臭氧应该越多越好,其实不是这样,如果大气中的臭氧,尤其是地面附近的大气中的臭氧聚集过多,对人类来说反而是个祸害。
②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它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氧原子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含有3个氧原子。大气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的上部或平流层,离地面有10~50千米,这才是需要人类保护的大气臭氧层。还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仍能对阻挡紫外线有一定作用。但是,近年发现地面附近大气中的臭氧浓度有快速增高的趋势,就令人感到不妙了。
③这些臭氧是从哪里来冒出来的呢?同铅污染、硫化物等一样,它也是源于人类活动,汽车、燃料、石化等是臭氧的重要污染源。在车水马龙的街上行走,常常看到空气略带浅棕色,又有一股辛辣刺激的气味,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光化学烟雾。臭氧就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它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转化而成的,比如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只要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就可以生成臭氧。随着汽车和工业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污染在欧洲、北美、日本以及我国的许多城市中成为普遍现象。根据专家目前所掌握的资料估计,到2005年,近地面大气臭氧层将成为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④研究表明,空气中臭氧浓度在0.012ppm①水平时——这也是许多城市中典型的水平,能导致人皮肤刺痒,眼睛、鼻咽、呼吸道受刺激,肺功能受影响,引起咳嗽、气短和胸痛等症状;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原因就在于,作为强氧化剂,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当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时,就会与呼吸道中的细胞、流体和组织很快反应,导致肺功能减弱和组织损伤。对那些患有气喘病、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臭氧的危害更为明显。
⑤从臭氧的性质来看,它既可助人又会害人,它既是上天赐与人类的一把保护伞,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毒药。目前,对于臭氧的正面作用以及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臭氧层,人们已达成共识并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对于臭氧层的负面作用,人们虽然已有认识,但目前除了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污染预报外,还没有真正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解决。〔注〕①ppm:百万分之一

( 1 )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

( 2 )根据文意,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比喻意义。
它既是上天赐与人类的一把保护伞 , 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毒药
保护伞”比喻:
②“毒药”比喻: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在人生的旅程中,你已经走过了十三四个春秋。在这十几年里,你一定有无数的渴盼——渴盼理解,渴盼支持,渴盼成功,渴盼长大,渴盼自由自在,渴盼穿越……
请自选角度,以“我渴盼 ”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②要有感而发,立意高雅,说真话、抒真情。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血色《蔓陀萝》”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