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说法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都德是德国18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其代表作《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等都已成为世界文学的珍品。B: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C: 《水浒传》中武松是作者重点塑造的一个英雄形象,他的故事大多脍炙人口,如景阳岗打虎、斗杀西门庆、血溅鸳鸯楼、醉打蒋门神、大闹五台山等。 D: 《骆驼祥子》以20世纪三十年代末期的天津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以祥子与车为基本线索。 |
2、 | 下列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周星期日,我们几个同学一起愉快地游览了久负盛名的小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虽然天气溽热,大家却兴致勃勃地游览了每一个景点 B: 碰巧,遇上阴雨天,给大家增添了一番在雨中游览的情趣 C: 尽管雨未停过,大家还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个大概 D: 碰巧,下了一场雨,虽是别有一番情味,但我们都淋成了落汤鸡 |
3、 | 下列语句中书写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燥。B: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帅,鲁迅先生是深恶痛决之的。 C: 经过一个荒辟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踏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了大院。 D: 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
4、 | 下列画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嗥鸣(háo) 迭起(dié) 澎湃(bài) 义愤填膺(yīng) B: 彷徨(páng) 花圃(pǔ) 深邃(suì) 迥乎不同(jiǒng) C: 凹凼(dàng) 滞笨(zhì) 徘徊(huí) 烟雾缭绕(rào) D: 校补(xiào) 泛滥(làn) 倔强(juè) 潜移默化(qián)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阅读经典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不能人为地把经典割裂开来而断章取义 , 那样做会造成对全社会的误导。 B: 一个人干事业要专心致志,将全副精力集中到事业上,如果见异思迁、心无旁骛 , 那么终将会一事无成。 C: 汕头此次创文活动,清理了许多乱搭乱建的违章设施,执法部门在执法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后期还要加强监管,以免重蹈覆辙。 D: 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冲斗牛的表现才对。 |
6、 | 选出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鲁迅,原名周作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朝花夕拾》,以及散文诗集《野草》。 B: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小说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春》《背影》《济南的冬天》深受读者青睐。 C: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勒特上尉的信》的作者是英国作家雨果,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D: 《大道之行》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儒家著作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由西汉戴圣编著的。 |
7、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汤普生夫人的举动止住了孩子们的笑声,全场鸦雀无声。B: 母亲一走进花丛,那些花就手舞足蹈 , 像见到了亲人。 C: 走在上学的路上,我经常萍水相逢一些老朋友。 D: 沿着晃动的梯子,我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沾满灰尘的小阁楼。 |
8、 | 划线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崩殂(cú)疲弊(bì)陛(bì)下忠谏(jiàn) B: 费袆(yī)攸(yōu)之性行(háng)行(xíng)阵 C: 夙(sù)夜驽(nú)钝攘(ráng)除遗诏(zhāo) D: 庶(shù)竭咨诹(zōu)菲(fēi)薄和睦(mù) |
9、 | 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 B: 上阕写词人登上北固亭北望中原,俯瞰长江,抒发了对北固亭山光水色的赞美之情。 C: 下阕通过对三国时期重要政治人物孙权的赞扬,表达了作者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D: 词的结尾直接引用曹操对孙权的赞语,使用典故,暗示了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
10、 | 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藤野先生》中,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都饱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B: 《秋天的怀念》《我用残损的手掌》《苏州园林》《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史铁生、戴望 舒、叶圣陶、都德。 C: 成语“温故知新”“豁然开朗”“门庭若市”分别出自《论语》《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 D: 武松是《水浒》中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他景阳同打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是一位快意恩仇的好汉。 |
阅读《饮酒》(其五),完成小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1 )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况。 B: 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 C: 诗中四句写景句子传神地描绘了一幅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 D: 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 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后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B)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1 )下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 林壑尤美/怨天尤人 山行六七里/绿水青山 B: 名之者谁/莫名其妙 作亭者谁/属予作文以记之 C: 杂然而前陈/推陈出新 醉翁之意/意气风发 D: 往来不绝/沿溯阻绝 饮少辄醉/浅尝辄止 ( 2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醉翁的心思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理解:这句话写出了醉翁的“醉”不在酒上,而在于优美的山水中。他就是因山水而陶醉。这句话同时也是全文的主旨句,后面写的就是醉翁和朋友乐在山水,乐以忘忧。 (B)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一天中四个时间段的景色都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理解:这句话既小结了本段的山水之乐,也是文章第一段总写“山水之乐”的具体化,间接抒发了作者对滁州山水的喜爱之情。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者,太守醉也。 翻译: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理解:这句话既与第一段的“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又写出了太守不胜酒力,还写出了他与百姓、宾客们同游山水,同乐而醉,可谓含义丰富。 ( 3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苏轼的《喜雨亭记》都写到了自己的欢乐,请你依据文章和下面材料分析他们的欢乐分别来自哪里。亭以雨名,志①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②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②之阳,其占③为有年④。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⑤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⑥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既以亭名。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 ①志:记。②扶风、岐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③占:占卜。④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⑤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此指农历四月初二。后文甲子指农历四月十一日。丁卯指农历四月十四日。⑥忭(biàn):高兴,快乐。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二月兰
①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我在燕园里住了四十多年。最初我并没有特别注意到这种小花。直到去年,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②自认识到二月兰存在以后,一些同二月兰有联系的回忆立刻涌上心头。原来很少想到的事情,现在想到了;原来认为十分平常的琐事,现在显得十分不平常了。我一下子清晰地意识到,原来这种十分平凡的野花竟在我的生命中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
③我回忆的丝缕是从楼旁的小土山开始的。这种野花碰到小年,只在小山前后稀疏地开那么几片。遇到大年,则山前山后开成大片。二月兰仿佛发了狂。我们常讲什么什么花“怒放”,这个“怒”字下得真是无比奇妙。二月兰一“怒”,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④东坡的词说:“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是花儿们好像是没有什么悲欢离合的。一到开时,它们就开;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一切顺其自然。自己无所谓什么悲与喜。我的二月兰就是这个样子。
⑤然而,人这个万物之灵却偏偏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悲欢。人自己多情,又把情移到花,“泪眼问花话不语”,花当然不“语”了。如果真“语”起来,岂不吓人!这些道理我十分明白,然而我仍然把自己的悲欢挂在二月兰上。
⑥当年老祖活着的时候,每到二月兰花开的时候,她往往拿一把小铲,带一个黑书包,到成片的二月兰旁的青草丛里挖荠菜。只要看到她的身影在二月兰的紫雾里晃动,我就知道午餐或晚餐的餐桌上必然弥漫着荠莱馄饨的清香。但婉如还活着的时候,她每次回家,只要二月兰正在开花,她离开时,总穿过左手是二月兰的紫雾,右手是湖畔垂柳的绿烟,匆匆忙忙走去。我的小猫虎子和咪味还在世的时候,我也往往在二月兰丛里看到它们:一黑一白,在紫色中格外显眼。
⑦所有这些琐事都是寻常到不能再寻常了。然而曾几何时,到了今天,老祖和婉如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虎子和咪味也不知钻到燕园中哪一个幽暗的角落里,等待死亡的到来。如今天地虽宽,阳光虽然普照,我却感到无边的寂寥和凄凉。
⑧对于我这样的心情和我的一切遭遇,我的二月兰无动于衷。照样自己开花,世事沧桑,于她如浮云。我想学习二月兰,然而办不到。不但如此,她还硬把我的记忆牵回到我一生最倒霉的时候。在十年浩劫中,我被管制劳动改造,每天到一个地方去检破砖碎瓦,还随时准备着被红卫兵押解到什么地方去“批斗”,可是在砖瓦缝里二月兰依然开放,笑对春风。
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成了“不可接触者”,几年没接到过一封信,很少有人敢同我打个招呼。然而我一回到家里,老祖、德华他们,在每人每月只能得到恩赐十几元生活费的情况下,殚思竭虑,弄一点好吃的东西,婉如和延宗也尽可能地多回家来。我的小猫憨态可掬,依偎在我的身旁。所有这一切极其平常的琐事都给我带来了无量的安慰。
⑩我感觉到悲,又感觉到欢。
⑪到了今天,否极泰来,我一下子成了“极可接触者”。到处听到美好的言辞,到处见到和悦的笑容。然而我一回到家,虽然德华还在,延宗还在,可我的老祖到哪里去了呢?我的婉如到哪里去了呢?世界虽照样朗朗,阳光虽照样明媚,我却感到异样的寂寞与凄凉。
⑫我感觉到欢,又感觉到悲。
⑬按说我早已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年龄,应该超脱一点了。然而在离开这个世界以前。我还有一件心事,我想弄清楚,什么叫“悲”,什么又叫“欢”?如果没有老祖和婉如的逝世,这个问题本来是一清二白的。现在却是悲欢难以分辩了。我想得到答复,走上每天必登临的小山,问三十多年来亲眼目睹我这些悲欢离合的二月兰,她却沉默无语,兀自万朵开放,笑对春风,紫气直冲霄汉。
一九九三年六月十一日
(作者:季羡林 有改动)
【注释】婉如,作者的女儿。
( 1 )文章以“二月兰”为线索,回忆了哪些往事?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