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著名翻译家、作家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是广大文学爱好者倍受欢迎的。 B: 高靖朝的土鸡蛋供不应求,主要的销售途径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和QQ好友群卖出。 C: 5月30日,火星抵达11年来离地球最近的位置,人们几乎凭肉眼就能看到它。 D: 我们班“学霸”晓兮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
2、 | 下列句子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在一条小巷狭路相逢 , 别提多高兴了。 C: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折射出的是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 D: 我们要学会在荣誉面前不骄傲自大,在失败面前不妄自菲薄。 |
3、 |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 ①③④⑤② B: ③⑤①②④ C: ③①⑤②④ D: ⑤①③④② |
4、 | 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内 ( 1 )精益求精( ) A: 更加 B: 利益 ( 2 )微不足道( ) A: 满足 B: 值得 ( 3 )漠不关心( ) A: 沙漠 B: 冷淡 ( 4 )拈轻怕重( ) A: 沾染 B: 挑捡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在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中,我忍俊不禁地笑了。 B: 中国的园林讲究生机勃勃,追求形神兼备、气韵流畅,要有活泼的韵致。 C: 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 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
6、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这次考试,大家成绩都很好,不及格的只是凤毛麟角。B: 由于气候变化,今年冬天气温特别低,各大商场的取暖器销售络绎不绝。 C: 在刚刚结束的世乒赛中,中国队不负众望 , 包揽了所有项目的金牌。 D: “戒烟一小时,健康亿人行”的倡议发出后,一些烟民对此默默无闻。 |
7、 |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本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都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二十四孝图》《五猖会》等都是共中的作品。 B: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叙了作者高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C: 《散步》一文告诉我们,幸福的家庭是能够给每个家庭成员带来幸福感的,在家庭矛盾中,长辈一定要谦让小輩。 D: 《杞人忧天》讽剌了那种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担心发愁的人,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起码常识和经验,抑或是对事物的认识不够、了解不够。 |
8、 | 下面各项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2016》中收录的各种怪诞不经的比赛记录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B: 郑州1号线开通首日,东西两边的客流量大相径庭 , 东边冷冷清清,西边却热热闹闹。 C: 她减了又长回来,改食谱、换新衣,这周神采奕奕 , 下周又衣着邋遢。 D: 我今年去了黄果树瀑布,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
9、 |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 这是一首怀古咏志诗。作者通过对孙权的盖世武功的赞美,表达了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和愤慨,也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 B: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运用了反问,自问自答,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C: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一句含义深刻,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含蓄深刻地讽刺了南宋朝廷。 D: 全词简洁明快,层次鲜明,相互呼应。融古语于词,臻于化境,浑厚雄壮,意境高远,体现了作者的豪迈诗风。 |
10、 |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没想到出书,也没想到有没有读者,我只有一个念头:透过这种方式,我或许可以进入一个十八岁的人的心。 ②于是我问他,愿不愿意和我以通信的方式共同写一个专栏。 ③他答应了。 ④我要认识这个十八岁的人。 ⑤条件是,一旦答应,就绝不能半途而废。 ⑥你知道不是闹着玩的,截稿期到了,天打雷劈都得写。 ⑦我还不敢相信,多次追问,真的吗? A: ①②⑤③④⑦⑥B: ④②③⑤⑦⑥① C: ④②⑤③⑦⑥① D: ①④②③⑤⑦⑥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画堂春·寄子由① (宋)苏轼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 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注】①这首词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智犬破案 去杭州百里许,有一古刹①,香火颇旺。一夕,有盗逾墙而入。犬吠,僧觉。盗劈僧首,立仆。遂越②货而亡。翌日③,二小僧入室见之,讶甚。乃诣官府诉之,其犬亦从。途经一酒肆④,见五六徒狂饮。犬伫足不前,僧怪之。俄而犬跃入肆,啮一徒不置。僧疑为盗缚而送官吏审之果然。盖犬有智也。 【注释】①刹:寺庙。②越:抢劫。③翌日:指第二天。④肆:店铺。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去杭州百里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B: 盖犬有智也/长约八分有奇 C: 遂越货而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犬伫足不前/前人之述备矣 (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僧 疑 为 盗 缚 而 送 官 吏 审 之 果 然 ( 3 )用自己的话说说《智犬破案》中犬之“智”的具体表现。 |
①蚯蚓,是一种环节动物,属质足纲寡毛目。
②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以腐殖有机物和泥土为食。凡经它吞入而排出的泥土均成团烂结构,增强了土壤中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而且它排出的粪便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富有硝酸盐和钾盐,可改变酸性或碱性土壤,使其变成中性,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因此,自古以来,蚯蚓就被人们誉为“耕耘能手”和改良土壤的“功臣”。
③蚯蚓有惊人的消化系统,嗜粪肥和各种有机废物,除玻璃、塑料和金属外,其他垃圾它都“吃”,诸如蛋壳、香蕉皮、硬纸板或下水道中的污物,它都吃得津津有味,而且胃口也大得惊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蚯蚓养殖工厂,养殖了5亿条蚯蚓,每天吃掉垃圾200吨,并获得了大量的优质肥料。日本的一家工厂,每年处理木浆残渣需要40万美元,而购进125吨蚯蚓后,不仅及时清理了这些废料,还可以转而将蚯蚓粪便卖给附近的蔬菜农场,很快就收回了成本。所以,蚯蚓既是保护环境、处理城市有机废物的“主力军”,又是优质肥料的天然制造者。
④蚯蚓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因而成为现代化畜牧业、渔业的优良饲料、饵料。近年来,人们把蚯蚓烹调成营养丰富的佳肴。将来蚯蚓有可能成为人类摄食的主要动物蛋白。
⑤由此看来,蚯蚓确实是人类的挚友。由于蚯蚓神通广大,又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快、易管理等特点,很适合规模养殖利用,让它为人类造福。
( 1 )第②段划线的“其”指代什么?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