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南京市孝陵卫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是班长,有工作经验,也非常乐意为同学们服务,担任这项工作是相宜的。
B: 我们原打算天黑前赶回县城,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使我们在这个小山村滞留了一夜。
C: 莫高窟是无数大师前仆后继 , 用智慧和汗水建造出来的一座恢宏的艺术宫殿。
D: “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2、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生的征途中,有艰难困苦的逆境,也有峰回路转的机遇。
B: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C: 一提起电影明星赵薇,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那双扑朔迷离的大眼睛。
D: 纪录片《汉江一桥》,精美的画面与地道的襄阳话相得益彰 , 情趣横生。
3、选出下列句中画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A: 选(pìn) 起(dié) 澎(bài) 义愤填膺(yīng)
B: 徨(páng) 花(pǔ) 深(suì) 乎不同(jiǒng)
C: 字(tiě) 胡(jì) 徘徊(huái) 烟雾缭(rào)
D: 注(xiào) 堂(nóng) 强(jué) 移默化(qián)
4、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厄制 度假村 按部就班 死心塌地
B: 挑衅 金钢钻 因地制宜 融会贯通
C: 蔓延 通缉令 张惶失措 精兵简政
D: 狼籍 垃圾桶 挺而走险 相辅相成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今年环广西自行车赛,西班牙派出了实力强盛的一支队伍,以不俗的成绩夺冠。
B: 受降雨和洪水的影响,各地农作物比去年同期减产了三倍,农民损失惨重。
C: 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D: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6、下列划线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牡(lì) 别(shù) 桥(zhàn) 嘟(nang)
B: 白(shà) 开(qiào) 糟(tà) 流(máng)
C: 阔(chuò) 褴(lǚ) 女婿(xù) 尺(zhǐ)
D: 拖(lěi) 拮据(jié jū) 哆(suō) 异(chà)
7、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喧声 寻思 俯身 千钓之力
B: 顷刻 雄壮 残叫 飘飘悠悠
C: 脑髓 迟疑 哑声 娟娟细流
D: 斜移 撒泄 眼纹 万丈绝壁
8、下列表达方式依次判断全对的一项是( )

1)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2)闻先生的书桌,凌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之内。”

3)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4)1971年,我第一次访问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见到阔别22年的稼先。


A: 记叙 描写 议论 说明
B: 议论 记叙 抒情 描写
C: 议论 描写 抒情 记叙
D: 抒情 描写 议论 记叙
9、

下列加下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些学校对规范办学行为的规定默默无闻 , 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B: 百度总裁李彦宏让美国甚至全世界开始对中国青年一代企业家刮目相看
C: 在金融危机中,我国以强大的实力,成为稳定全球经济的中流砥柱 , 让世人惊叹“风景这边独好”。
D: 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张超,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丽篇章
10、“骈文四体”中的吴均体是写________的骈文。( )
A: 宫廷女子生活
B: 边塞征战
C: 山水清音
D: 江湖渔樵生活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①这是杜甫“望岳”诗之一,写望东岳泰山。诗中以“望”人题,赞叹东岳,讴歌大自然。②岱宗:泰山别名份,居五岳之首,故又名俗宗。③钟:煤予、集中。④决:裂开。

( 1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仰视到俯视。
B: 额联中以“钟”字赋子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C: 颈联中写到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这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诗句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 2 )下面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歌中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确。
B: 全诗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莱警不剥的性格特点。
C: 诗歌内容表达让大浮想联帽,充分感受到秦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 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体”的创作道求。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咏雪》)

( 1 )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与儿女讲论文义 家有儿女
B: 未若柳絮风起 地制宜
C: 公大笑 不亦
D: 寒雪内集 吾三省吾身
( 2 )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儿女讲论文义 朋友交而不信乎
B: 撒盐空中差拟 三军夺帅也
C: 左将军王凝之妻 全军可夺帅
D: 公欣日 不以为
( 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短文中“公大笑乐”属于侧面描写,暗示谢道韫的回答精彩。
B: 短文表现了谢道韫的聪颖有才辩。
C: 文中可以看出谢太傅亲切、和善。
D: 短文中谢道韫用白雪比喻柳絮,突出其洁白和轻盈。
( 4 )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春满燕园

季羡林

燕园花事渐衰。桃花、杏花早已开谢。一度繁花满枝的榆叶梅现在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连几天前:还开得像一团锦绣一样的西府海棠也已落英缤纷,残红满地了。丁香虽然还在盛开,灿烂满园,香飘十里,但已显出疲惫的样子。北京的《春》天本来就是短的,“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看来春天就要归去了。

但是人们心头的春天却方在繁荣滋长。这个春天,同在大自然里一样,也是万紫千红、风光旖旎的。但它却比大自然里的春天更美、更可爱、更真实、更持久。郑板桥有两句诗:“闭门只是栽兰竹,留得春光过四时。”我们不栽兰,不种竹;我们就把春天栽种在心中,它不但能过今年的四时,而且能过明年、后年不知道多少年的四时,它要常驻在我们心中,成为永恒的春天了。

昨天晚上,我走过校园,四周一片寂静,只有远处的蝉鸣划破深夜的沉寂。黑暗仿佛凝结了起来,能摸得着,捉得住。我走着走着,蓦地看到远处有了灯光,是从一些宿舍的窗子里流出来的。我心里一愣,我的眼睛仿佛有了佛经上做天眼通的那种神力,透过墙壁,就看了进去,我看到一位年老的教师在那里伏案苦读。他仿佛正在写文章,想把几十年的研究心得写下来,丰富我们文化知识的宝库。他又仿佛是在备课,想把第二天要讲的东西整理得更深刻、更生动,让青年学生获得更多的滋养。他也可能是在看青年教师的论文,想给他们提些意见,共同切磋琢磨。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微笑。对他说来,这时候,除了他自己和眼前的工作以外,宇宙万物都似乎不再存在。他完完全全陶醉于自己的工作中了。

今天早晨,我又走过校园。这时候,晨光初露,晓风未起。浓绿的松柏,淡绿的杨柳,大叶的杨树,小叶的槐树,成行并列,相映成趣。未名湖绿水满盈,不见一条皱纹,宛如一面明镜。还见不到多少人走路,但从绿草湖畔,丁香丛中,杨柳树下,土山高尖却传来一阵阵朗诵外语的声音。倾耳细听,俄语、英语、阿拉伯语等等,依稀可辨。在很多地方,我只是闻声而不见人。但是仅仅从声音里也可以听出那种如饥似渴迫切吸收知识学习技巧的炽热心情。这一群男女大孩子仿佛想把知识像清晨的空气和芬芳的花香那样一口气吸了下去。我走进大图书馆,又看到一群男女青年挤坐在里面,低头做数学或物理化学的习题,也都是全神贯注,鸦雀无声。

我很自然地把昨天夜里的情景同眼前的情景联系了起来。年老的一代是那样,年轻的一代又是这样,还能有比这更动人的情景吗?我心里焕然充满了汲不出的喜悦。我仿佛看到天又回到园中:繁花满枝,一片锦绣。不但已经开过的桃树和杏树又开出了粉红色的花朵,连根本不开花的榆树和杨柳也是满树红花。未名湖中长出了车轮般的莲花。正在开花的藤萝颜色更显得格外鲜艳,丁香也是精神抖擞,一点也不显得疲惫。总之是万紫千红,春色满园。

这难道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幻象吗?不是的。这是我心中那个春天的反映。我相信,住在这个园子里的绝大多数的教师和同学心中都有这样一个春天,眼前也都看到这样一个春天。这个春天是不怕时间的。即使到了金风送爽,霜林染醉的时候,到了大雪漫天,一片琼瑶的时候,它也会永留心中,永留园内,它是一个永恒的春天。

( 1 )文章首段写燕园花事渐衰的景象,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古诗或古文中哪些语句描写的情形与之相似或相反?

( 2 )描绘事物时可以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器官,本文中即有体现,请你从其他文章或诗词中找出运用某一器官进行描述的语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悠悠故乡情

晓风

①又是一个月圆之夜。月光如水,匀匀的,缓缓的,在我心底潺潺流淌;月光如纱,轻轻的,柔柔的,萦绕了我多少乡梦?

②那句“月是故乡明”,该是我们这些漂泊他乡的游子才有的感怀吧?是我们对故乡带有那么一点儿私心的偏爱吧?这句话也将自己说不完道不尽的乡愁全部包含其中了!

③故乡,是我们在那里出生,在 那里长大,离别之后又最让人牵肠挂肚的地方!

④儿时的我们,从不去留意时光飞转,任其在童戏间、在喧闹中轻轻滑过,悄悄地溜走。可是当有一天,我们忽然感觉自己已强壮得如一匹马儿,便开始不再甘于驯服,不甘于寂寞,于是跃跃欲试,踏蹄出征。于是,我们把浓浓的乡情珍藏心底,告别父母,告别乡亲,告别故土,不管千里万里,也要奔赴他乡。

⑤又在不知不觉中,步履已把光阴远远地甩在身后,多少喜悦,多少忧愁,编织了沧桑岁月;多少欢聚,多少离别,汇聚在人生旅途。可是,不管我们奔波了多远的行程,辗转了多少个地方,也不管我们与他乡结下了怎样的情感,只要身在他乡,就有一种漂泊的感觉,仿佛自己是一朵流云,漂浮在途中,却又不知归期,不知归处;不管我们或闲暇或忙碌或贫穷或富有,也不管我们那一脉传承的乡音已经改变了多少,只要身在他乡,那个生你养你的地方总能让你魂牵梦绕,思绪 总能牵起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故乡的事。

⑥一次又一次,我将思念叠成一只小小的纸船,企图满载着我的乡愁,穿越茫茫烟雾,绕过绵绵群山,驶入我故乡的河弯,驶入我远去的童年……

⑦我仿佛又看见了:绚丽的夕阳,烘托着矮房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夏日的和风,梳理着那一望无际的碧绿麦苗;秋夜的深处,传来收割归来的串串牛铃;还有那冬日的火炉,母亲的一把干柴,将本来的穷日子烘烤得热热乎乎。我还能回想起:那一句句耳熟的乡音依旧让你感到亲切和温暖;那一张张纯朴的面孔仍然让你感到慈祥和信任;那一件件乡间故事至今还让你痴迷和神往。

⑧门前的老槐树下啊,那是乡人劳累一天后傍晚喘歇的地方。月光透过枝叶,如撒碎银,斑斑驳驳地洒在脸上,印在脊背上。男人们卷起旱烟,夹在嘴角一边有滋有味地深吸着,一边饱有兴致地说“三国”道“西游”,间或也敞开喉咙唱一段“二人转”,也有的会满怀着期望估摸年景,盘算收成;女人们或做着针线,或哄着孩子,聊起因白天忙碌而没有说完的家长里短。而我们一帮淘气鬼则穿梭在大人中间,渲染着热闹,有的竟然猴跃枝丫间,揪一把青叶,伴随着嬉笑故意散落进大人的脖颈里,引一句笑骂责怨,换来恶作剧后的满足。

⑨屋后的小菜园啊,那是父母闲暇的园地,从春到秋,总是把它侍弄得郁郁葱葱,鲜鲜润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几个玩伴聚在一起,趁人没留神的空当,偷偷溜进去,潜藏在葱翠茂密之中,专心致志地玩弄欲滴的露珠儿,玩累了,顺手摘一根比自己手指还细嫩的黄瓜,可是刚刚塞进嘴里,又被父母一声严厉的呼唤声吓跑,顷刻间,松软的田垄上便留下一串慌乱的小脚印,交错掩映的绿叶间荡漾起一串稚嫩的笑声。

⑩还有那东 山坡上扑蝴蝶、逮蝈蝈,兴致勃勃,淋漓酣畅;西场院里摔跤、捉迷藏,各显神通,互不相让。又总是优而得意,劣而黯然,尽现在一张张童稚的脸上。

⑪还有村边那条的小河,清澈的河水“哗哗、哗哗”,如拨动的琴弦,沿着两岸绿草黄花,留下一路悦耳的欢歌,那是故乡永不停息的脉搏;村口那座破旧的磨坊,沉重的碾砣“吱吱、吱吱”,似车轮的呼唤,碾进一年一年的收获,碾出一天一天的温饱,碾进的心酸,碾出生活的欢乐。

⑫身在他乡,心却在故乡。不知漂泊的路还有多长,而乡愁却早已填满行囊。

⑬此时,故乡是雨,又一次在我的眼眶里湿润了;故乡是风,又一次载走了我的思绪,故乡就如眼前的这轮明月,是我心中永不衰败的风景。

( 1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 2 )说说第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 3 )故乡的哪些记忆让作者魂牵梦绕,难以忘怀?

( 4 )萧乾写的《枣核》一文中友人对“我”说“年纪越大,思乡越切”,选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 5 )文中划横线句子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句赏析。

①又是一个月圆之夜。月光如水,匀匀的,缓缓的,在我心底潺潺流淌;月光如纱,轻轻的,柔柔的,萦绕了我多少乡梦?

那一句句耳熟的乡音依旧让你感到亲切和温暖;那一张张纯朴的面孔仍然让你感到慈祥和信任;那一件件乡间故事至今还让你痴迷和神往。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伟人和科学家是因为有了凡人才显得高大,而就其独立来看,又仅是平凡的一员。激烈的竞争,使越来越多的人为追求功名利禄而不择手段,也使越来越多的人迷失了自我。人们之所以失落了他们人生中的平淡部分,是因为平淡已从不平淡中“淡出”,君不知,平平淡淡才是真!
人们往往感性地喜爱那些有着艳丽色彩、奢华外表的东西。这样的东西的确讨人喜欢,却经不起时间的考验、X光的透视。相反,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东西却往往耐人寻味,值得珍惜。
请以“平淡也是一种美”为题,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不闻不问”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