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新疆地质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B: 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
C: 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D: 日本文部省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历史教科书,掩盖其战争的罪行。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唐代诗人李白文采斐然,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至今仍被传。
B: 最近,阿成迷上了炒股,在同事的指点下倒也挣了不少钱,可谓获益匪浅
C: 这位选手在赛前刻苦训练,终于不负众望 , 在比赛中表现出色,夺得金牌。
D: 她为人冷淡,对于周围的人和事总是漠不关心 , 所以常常给人留下“自私”的印象。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分别是陶弘景、吴均,两人都生活在南北朝时期,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都是描写山水的佳作。
B: 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C: 《消息二则》作者是毛泽东,字润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战略家。消息是新闻的一种,它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D: 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记承天寺夜游》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任职的作品,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 。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④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经历才够完美。”

⑤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 ④②①③⑤
B: ②①⑤③④
C: ⑤②①③④
D: ①③④⑤②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与每一个市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需要人人支持、人人参与。
B: 在清明节到来之际,我校大部分同学都参加了烈士陵园扫墓活动。
C: 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语文能力强的重要标志之一。
D: 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东配制成的。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望(liào) 灭(qiān) 婷(pīng) 前后继(fù)
B: 本(juàn) 落(zhuó) 侦(jī) 深痛绝(wù)
C: 愧(zuò) 纶(qíng) 羁(pàn) 名其实(fù)
D: 然(qiāo) 头(càn) 瘦(xiāo) 词夺理(qiǎng)
7、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浅阅读”对我们增长学问、开阔眼界无疑起到促进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使知识向精、深、专的方向挺进。“深阅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要。

①而“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②但是,浅阅读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和不足③那么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④如果仅限于浅阅读,过分热衷于浅阅读⑤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读

A: ①②④⑤③
B: ②①④③⑤
C: ⑤④③①②
D: ②⑤④③①
8、

下列句子划线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著名的瓯绣名家金秀珍女士,有神针之誉,她绣出的双面玉兔毛发欲动,惟妙惟肖
B: 面对政府的高压打击,不法商贩们随机应变 , 纷纷转移地点。
C: 当前,我国市场仍大量使用难以处理的塑料盒包装商品,不少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执迷不悟 , 为“节省”成本,不肯使用纸袋或可以降解的塑料袋盒。
D: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9、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到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解说:这句话虽有比喻词“好像”,但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而是拟人的修辞。
B: 蓬荜生辉 才疏学浅 抛砖引玉 洗耳恭听解说:这四个词语全部是谦辞。
C: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解说: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
D: 奋不顾身 高风亮节 艰苦卓绝 威武不屈解说:这四个词语的感情色彩完全相同。
10、

下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是( )

A: 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
B: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C: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 他和他爸爸就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古诗鉴赏,回答相关问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 1 )诗歌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这些形象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

( 2 )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各题。

清官周忱

[明]焦竑

周文襄公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使吏抱成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遂出其人。

己巳之难,英宗既北狩,挞虏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烧仓,敌之因粮于我也。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于是肩负者踵接于道,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州仓为之一空。

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五保有王槐云者,夏月林下乘凉。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罪。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节选自《玉堂丛语·清官周忱》)

【注解】①周文襄公:指周,历任庶吉士、刑部员外郎、工部右侍郎,江南巡抚、工部尚书。

②己巳之难: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败,英宗被俘,史称“己巳之难”。

③狩:婉指帝王逃亡或被俘。

④达虏: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称。

⑤通州仓:设置在通州的粮仓,下文的“通仓”为其简称。

⑥因粮于我:指蒙古瓦剌部的军队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

⑦卫军: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军制。

⑧民瘼(mò):老百姓的疾病痛苦。

(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欲活之/无路
B: 举朝/仓皇失措
C: 时/周文襄公适在京
D: 说/田间事甚悉
( 2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案________ 恐________ 谢________

( 3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

②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 4 )选文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周文襄公的形象?请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规范化。否则,会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制造混乱。

②比如,我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意见,认为“最好水平”这个说法在口语中运用勉强说得过去,而在报刊上运用就不对了。“水平”,原意是水的平面,水的平面永远是平的,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好坏之分。因此,说“最好水平”,是违背事理的。但是,至今有些报刊还在使用“最好水平”这个词。

③又比如,有的报刊批评某些人对事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时,习惯用“不以为然”这个词。这也是不对的。“不以为然”是“不以为如此”或“不以为对”的意思,而不是“满不在乎”的意思。从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不能随便运用口语。

④但是在将口语上升到书面语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这就是要使读者能读懂。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否则,这种上升就失去了意义!

( 1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四段文字论证的论点。

( 2 )作者为证明这一论点,运用了哪两个事实?

( 3 )“这种上升就失去了意义!”这句话中“这种”是指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让行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①晨光初露,夕阳西下,在城市的公共绿地,在乡间的草丛花径,总不乏行走的身影。行走正在作为一种生活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同。

②行走是一项强健体魄的体育活动。它能让你久坐的身板,佝偻的腰背,如花一般向外部世界呈现开放的姿态。心脏搏动得更加有力,血液流动得更为迅速。

③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说:“行走之于我是一种收获大于利益的活动,因为从中我得到了大量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是的,行走更是一项丰富的精神活动。

④行走,让你放松心情,获得心灵的自由。它让人们暂时卸下生活重担,抛却烦恼,忘记自身的身份,孩子般地度过一段简单快乐的时光,享受当年朱自清先生漫步荷塘月色时,那种“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自由心境。

⑤行走的人们,关闭了手机,远离了微信,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乱石间生长出的一棵树,天上飞过的鸟群,顺道而流的小溪……______身处大都市,行走也会让你发现,春天,街心公园还是鸟语花香;秋天,梧桐树照例被秋风染成一片金黄。从某种意义上说,行走就是以平等的姿态,体验自然力量的真实存在,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⑥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

⑦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墨子,是在行走游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流派。汉代的司马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写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吕布昂学园从事哲学研究的时候,喜欢一边行走一边与学生谈话,因此而拥有“漫步者”的雅号;18世纪德国康德总是沿着同一条路行走思考,后人便将此命名为“哲学家之路”;梭罗把他以“行走”为主题的哲学随笔,命名为《散步》。可见,无论中外,那些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多是行走的热爱者。影响世界的许多创新思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走出来的。

⑧行走的意义非同寻常,应该成为人生的必修课。年轻的朋友们,请迈开你的双腿,甩开你的双臂,开始行走吧!

( 1 )请说出第②段中划线词“开放”在文中的意思。
( 2 )填入第⑤段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即使
B: 所以
C: 只要
D: 如果
( 3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 4 )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行走已经成为人们认同的生活时尚。
B: 行走能获得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
C: 只有行走才能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
D: 影响世界的思想家都是行走出来的。
( 5 )有人认为,第⑦段可以删去一个外国哲学家的事例,你同意吗?请阐述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两种植物共饮一条溪水,一种是中空芦苇,一种是甘蔗。甘蔗嘲笑芦苇说:“虽然我们长得很像,但我味美甘甜,而你中空无用。”芦苇说:“我们被收割后,你只存活几天,我被制成纸,印成经典传世千百年。”好与不好、有用或无用,并非既定事实。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兵慌马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