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B: 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 C: 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D: 日本文部省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历史教科书,掩盖其战争的罪行。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唐代诗人李白文采斐然,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至今仍被传。 B: 最近,阿成迷上了炒股,在同事的指点下倒也挣了不少钱,可谓获益匪浅。 C: 这位选手在赛前刻苦训练,终于不负众望 , 在比赛中表现出色,夺得金牌。 D: 她为人冷淡,对于周围的人和事总是漠不关心 , 所以常常给人留下“自私”的印象。 |
3、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分别是陶弘景、吴均,两人都生活在南北朝时期,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都是描写山水的佳作。 B: 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C: 《消息二则》作者是毛泽东,字润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战略家。消息是新闻的一种,它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D: 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记承天寺夜游》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任职的作品,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
4、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 。 。 , 。 。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④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经历才够完美。” ⑤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 ④②①③⑤B: ②①⑤③④ C: ⑤②①③④ D: ①③④⑤② |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与每一个市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需要人人支持、人人参与。B: 在清明节到来之际,我校大部分同学都参加了烈士陵园扫墓活动。 C: 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语文能力强的重要标志之一。 D: 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东配制成的。 |
6、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瞭望(liào) 歼灭(qiān) 娉婷(pīng) 前仆后继(fù) B: 绢本(juàn) 着落(zhuó) 侦缉(jī) 深恶痛绝(wù) C: 愧怍(zuò) 腈纶(qíng) 羁绊(pàn) 名副其实(fù) D: 悄然(qiāo) 孱头(càn) 瘦削(xiāo) 强词夺理(qiǎng) |
7、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浅阅读”对我们增长学问、开阔眼界无疑起到促进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使知识向精、深、专的方向挺进。“深阅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要。 ①而“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②但是,浅阅读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和不足③那么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④如果仅限于浅阅读,过分热衷于浅阅读⑤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读 A: ①②④⑤③B: ②①④③⑤ C: ⑤④③①② D: ②⑤④③① |
8、 | 下列句子划线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B: 面对政府的高压打击,不法商贩们随机应变 , 纷纷转移地点。 C: 当前,我国市场仍大量使用难以处理的塑料盒包装商品,不少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执迷不悟 , 为“节省”成本,不肯使用纸袋或可以降解的塑料袋盒。 D: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
9、 | 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到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解说:这句话虽有比喻词“好像”,但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而是拟人的修辞。 B: 蓬荜生辉 才疏学浅 抛砖引玉 洗耳恭听解说:这四个词语全部是谦辞。 C: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解说: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 D: 奋不顾身 高风亮节 艰苦卓绝 威武不屈解说:这四个词语的感情色彩完全相同。 |
10、 | 下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是( ) A: 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B: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C: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 他和他爸爸就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 |
古诗鉴赏,回答相关问题。 |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各题。 清官周忱 [明]焦竑 周文襄公①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使吏抱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遂出其人。 己巳之难②,英宗既北狩③,挞虏④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⑤。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烧仓,恐敌之因粮于我⑥也。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⑦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于是肩负者踵接于道,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州仓为之一空。 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⑧。五保有王槐云者,夏月林下乘凉。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谢罪。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节选自《玉堂丛语·清官周忱》) 【注解】①周文襄公:指周,历任庶吉士、刑部员外郎、工部右侍郎,江南巡抚、工部尚书。 ②己巳之难: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败,英宗被俘,史称“己巳之难”。 ③狩:婉指帝王逃亡或被俘。 ④达虏: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称。 ⑤通州仓:设置在通州的粮仓,下文的“通仓”为其简称。 ⑥因粮于我:指蒙古瓦剌部的军队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 ⑦卫军: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军制。 ⑧民瘼(mò):老百姓的疾病痛苦。 (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欲活之/无路B: 举朝/仓皇失措 C: 时/周文襄公适在京 D: 说/田间事甚悉 ( 2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案________ 恐________ 谢________ ( 3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①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 ②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规范化。否则,会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制造混乱。
②比如,我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意见,认为“最好水平”这个说法在口语中运用勉强说得过去,而在报刊上运用就不对了。“水平”,原意是水的平面,水的平面永远是平的,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好坏之分。因此,说“最好水平”,是违背事理的。但是,至今有些报刊还在使用“最好水平”这个词。
③又比如,有的报刊批评某些人对事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时,习惯用“不以为然”这个词。这也是不对的。“不以为然”是“不以为如此”或“不以为对”的意思,而不是“满不在乎”的意思。从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不能随便运用口语。
④但是在将口语上升到书面语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这就是要使读者能读懂。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否则,这种上升就失去了意义!
( 1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四段文字论证的论点。( 2 )作者为证明这一论点,运用了哪两个事实?( 3 )“这种上升就失去了意义!”这句话中“这种”是指________。让行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①晨光初露,夕阳西下,在城市的公共绿地,在乡间的草丛花径,总不乏行走的身影。行走正在作为一种生活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同。
②行走是一项强健体魄的体育活动。它能让你久坐的身板,佝偻的腰背,如花一般向外部世界呈现开放的姿态。心脏搏动得更加有力,血液流动得更为迅速。
③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说:“行走之于我是一种收获大于利益的活动,因为从中我得到了大量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是的,行走更是一项丰富的精神活动。
④行走,让你放松心情,获得心灵的自由。它让人们暂时卸下生活重担,抛却烦恼,忘记自身的身份,孩子般地度过一段简单快乐的时光,享受当年朱自清先生漫步荷塘月色时,那种“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自由心境。
⑤行走的人们,关闭了手机,远离了微信,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乱石间生长出的一棵树,天上飞过的鸟群,顺道而流的小溪……______身处大都市,行走也会让你发现,春天,街心公园还是鸟语花香;秋天,梧桐树照例被秋风染成一片金黄。从某种意义上说,行走就是以平等的姿态,体验自然力量的真实存在,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⑥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
⑦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墨子,是在行走游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流派。汉代的司马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写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吕布昂学园从事哲学研究的时候,喜欢一边行走一边与学生谈话,因此而拥有“漫步者”的雅号;18世纪德国康德总是沿着同一条路行走思考,后人便将此命名为“哲学家之路”;梭罗把他以“行走”为主题的哲学随笔,命名为《散步》。可见,无论中外,那些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多是行走的热爱者。影响世界的许多创新思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走出来的。
⑧行走的意义非同寻常,应该成为人生的必修课。年轻的朋友们,请迈开你的双腿,甩开你的双臂,开始行走吧!
( 1 )请说出第②段中划线词“开放”在文中的意思。两种植物共饮一条溪水,一种是中空芦苇,一种是甘蔗。甘蔗嘲笑芦苇说:“虽然我们长得很像,但我味美甘甜,而你中空无用。”芦苇说:“我们被收割后,你只存活几天,我被制成纸,印成经典传世千百年。”好与不好、有用或无用,并非既定事实。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