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黄梅县孔垄镇中心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我国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将“增强”改为“提高”)
B: 网络直播本身是一个创新的交流平台,但直播时要有度,不要有为了求异而违法。(在句末加上“的行为”)
C: 能否拿下这期《最强大脑》的冠军,关键在于选手们把他们强大的技能在临场时稳定地发挥出来。(在“选手们”后加上“能否”)
D: 为了加强校园安全,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将“机制”改为“制度”)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出》选自《曹禺文集》第一卷,以都市生活为背景,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
B: 果戈里是俄国作家,《钦差大臣》故事发生在一个外省的小城中,无情地揭露了俄国官僚的丑恶。
C: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原是《桃花源诗》的序言。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抒情议论,是属于散文范畴。
D: 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的双重特征。“报告”要求真实,不能虚构。“文学”要求人物、事件典型,有一定的艺术加工。《南京大屠杀》《寻找时传祥》《滑铁卢之战》都是报告文学。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B: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C: 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朱自清等人的著作,还有《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
D: 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4、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言/篮 深/云 果/砍
B: 小/投/序/
C: 懊/教 轧/转 斑/
D: 哀/越 拍/震/短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二十多年来,四川全力打造九寨沟景区,成为中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顶桂冠的圣地.
B: 四川九寨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事实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和面对任何困难。
C: 《战狼2》之所以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是因为它强化了国人的爱国之情——无论你在哪里遇到了怎样的危险,请你记住,你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D: 国足的健儿们清楚,一个球的输赢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而且关系到祖国母亲的荣誉。
6、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你真正用心地聆听过他的歌声,你就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灵魂歌手”?
B: 一般说来,红、黄、绿……等深色蔬菜中的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色蔬菜。
C: “什么呀!”赵小桢撇撇嘴,“你又不是老师,怎么知道我们读得不对?”
D: 书房布置得简朴文雅,右面墙上挂着一幅字,写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7、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

生命,需要珍藏。珍藏一句劝告, ;珍藏一份付出, ;珍藏一回教训, ;珍藏一次挫折,

①人会变得睿智 ②人会变得无私 ③人会变得谦和 ④人会变得奋进

A: ④②①③
B: ③②①④
C: ④①③②
D: ②④①③
8、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 )
A: 用途蹊跷 风烛残年 珍珠玛瑙
B: 暖和晴朗 一阵喧闹 一付眼镜
C: 庚子陪款 得意门生 遨游太空
D: 科学书藉 成就辉煌 设法营救
9、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náo) (mǎng)莽 (sī)哑 喉(lòng)
B: 一(méi) (pīng)婷 翅(jì) 摇(yè)
C: 冠(miǎn) 风(sāo) 汹(yǒng) 红(yùn)
D: (níng)望 飘(yì) (wáng)然 (lí)明
10、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衣(suō) 黄(yūn) 清(dèng) 托(hōnɡ)
B: 烟(bó) (zhù)蓄 (zháo)落 菡(dàn)
C: 粗(kuàng) 应(hè) (nì)笑 (lì)临
D: 静(mì) (chà)那 (yīn)蔽 咄咄(duō)逼人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按要求答题。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 1 )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________的心情。

( 2 )本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陶侃留客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kuí)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qìnɡ),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bì),卖得数斛(hú)米,斫(zhuó)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cuò)诸茬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zhuó)、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注】①酷贫:非常贫困。②范逵:人名。③举孝廉:被举荐为孝廉。

④室如悬磬: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穷得什么也没有。悬,挂。磬,乐器,中空。⑤下为二髲: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髲,假发。⑥斫:用刀斧砍。⑦剉:同“挫”,割。⑧茬:草垫。⑨其:指代陶侃。

( 1 )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同郡范逵知名 ________

②悉割半为 ________

③明________

④侃犹不 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②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③路已远,君宜还。

( 3 )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试阐述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农妇
①每天睁开眼睛,就计划这一天该做些什么,到晚上躺在床上,好像什么也没有做。
②记得幼年写作文,总爱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从哪里找来这些词句,似懂非懂地照抄。箭、也好,梭也好,在小小心灵里,今天就是昨天,今夜就是昨夜,只是同一个白昼,同一个夜晚,走马灯似的,来了又去了,去了会再来的,直到鬓边有了白发,才蓦然惊觉光阴果真似箭如梭,去了永不再来。
③于是,问自己:过去几十年,我究竟做了些什么?这一生肯定要交白卷了?
④8月中,在美国一小镇,拜访一位84岁的老学者,在他那狭窄的书房里,我向他倾诉内心的困扰。
⑤他说:“你应该抓紧现在和未来的日子。”
⑥我说:“是的,我在尽力。但是,我已经浪费了几十年。”
⑦他摇摇头:“达尔文说他贪睡,把时间浪费了,却写成了《物竞天择论》;奥本海墨说他锄地拔草,把时间浪费了,后来成为‘原子弹之父’;海明威说他打猎、钓鱼,把时间浪费了,终于获得了诺贝尔奖;居里夫人说她为家务和孩子忙,浪费了时间,然而她不但发现了镭,而且还把孩子教养成科学家。”
⑧我大喊:“这些人都是人才!我只是个平凡人,愚蠢的平凡人!”
⑨“你有权评定自己是愚蠢的平凡人,我的意思是提醒你,只要有确定的目标,在任何时间,做任何事,都不会妨碍思考和研究,甚至有助于思考和研究,他们自以为浪费了时间,实际上并没有浪费。”
⑩“但是,我年纪大了。”
⑪“我70岁那年,拟完成一个需要10年才能完成的研究计划,当时,我向一位30岁的年轻朋友谈到这计划,他笑了笑,我知道他为什么笑,在他看来,70岁的老人,时日已不多,还能做些什么?10年过去,我的工作如期完成,仍然在实验室忙着。”他挺了挺胸,笑了。
⑫“你那位年轻朋友呢?”我问。
⑬“不再年轻,已经中年啦!”
⑭“对他来说,这14年,应该是黄金年龄,想必有很不错的记录。”
⑮“没有,他也承认过去的14年是空白的,真正的空白。”
⑯“为什么?”
⑰“依旧熙熙攘攘、推推挤挤的生活,14年,一眨眼就过去了。”
⑱这一番话,如当头一棒,我呆了。
⑲他拖着我走进他的厨房,说:“来,让我们谈谈目标问题,烤鸡腿香味诱人,边吃边谈,并不浪费时间。
(选自《意林》)

( 1 )结合语境,说一说第③段划线词“白卷”的含义。

( 2 )“我”向84岁的老学者提出了怎样的困扰?

( 3 )针对“我”提出的困扰,老学者给“我”的答案是什么?

( 4 )在文章第⑧段,“我”为什么“大喊”?

( 5 )下面给本文提供了两个标题,你认为哪一个更合适,并充分说明你的理由。
①《时间》 ②《一次拜访》

阅读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成语里有歌声

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亢高歌”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响遏行云”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

③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

④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⑤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成语播出的音响。“移宫换羽”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唱羽调,相当于现在的“1”大调转为“6”小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演唱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而且,从这些文献中,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两大流派。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于是,便产生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两个成语,后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⑥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高山流水”(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几千年前,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流水》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品。

⑦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成语“四面楚歌”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夜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⑧从摘引的部分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 1 )第①段和第⑧段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完整。细读这两段文字,你获得了哪些知识?至少写出三点,每点一分。
( 2 )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 3 )下列对详细介绍四个成语在说明语段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详细介绍“响遏行云”是为了说明古人唱歌时歌声亮传播远。
B: 详细介绍“余音绕梁”是为了说明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
C: 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印证俞伯牙与钟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了“知音”。
D: 详细介绍“阳春白雪”是为了说明我国古代就有高雅音乐。
( 4 )以下从第③⑤⑥段中摘出的句子,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③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

⑤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

⑥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时光倾吐芳华,岁月如墨留香。一切温暖与美好,都在心里留下了记忆,这些散发着诱人清香的美好时光,是心中难忘的岁月。

请以“岁月留香”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请认真书写。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情绪失控”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