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 。 。 , 。 。 ,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B: ②①⑥③⑤④ C: ⑥②①③⑤④ D: ①③⑤⑥④② |
2、 |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小人物身上往往寄托着作者对“大世界”的关怀。也就是人物虽小,但是通过小人物却寄托了作者对社会深深的思考,比如《故乡》中的杨二嫂和闰土、《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及其父亲。 B: 北宋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明言其人生志向、政治抱负,表露其博大襟怀、坚强意志。而唐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其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C: “见教”,意为“指教(我)”。“见”字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样。如“见谅”,意为“原谅(我)”。 D: 避讳,旧时为了对某人表示尊敬,不敢直呼其名,叫做避讳。讳某,意思是某字本应避去。 |
3、 |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脚夫 掂记 晶莹 赋闲B: 游逛 惨淡 琐屑 珊栏 C: 勾留 赔偿 浦口 嘱咐 D: 熟识 举箸 料理 妥贴 |
4、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肃穆 锐不可当 张皇失措 惟妙惟肖B: 消魂 转弯抹角 当然无存 重峦叠嶂 C: 溃退 月明风青 应地制宜 雅俗之分 D: 纳凉 自出心栽 失之毫厘 潦绕不绝 |
5、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校园里传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王刚在今年的作文比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 B: 他盛气凌人地扬起手往桌子上一拍,霍地站起来,痛斥造假者的狡辩。 C: 试卷的命制要讲究适合性,太容易不行,难得让学生长吁短叹也不行。 D: 他这个人做事总是毛毛躁躁,这么多题他拖泥带水地半小时就做完了。 |
6、 | 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有误一项是( ) A: 《春》——————朱自清——现代 B: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当代 C: 《世说新语》———刘义庆——唐代 D: 《观沧海》————曹 操——东汉 |
7、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最后一课》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将法国人民对国土沦陷的悲愤凝结在“最后一课”中,将一堂课的意义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高度B: 《为学》的作者是清代的彭端淑,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文中选取“蜀鄙二僧”的故事来明示训诫晚辈要热爱读书,可谓当头棒喝,用心良苦。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有对自由快乐童年的缅怀,有对封建教育制度等的不满,有对知识的渴求,也有对私塾老先生的敬爱。 D: 林海音,台湾女作家,代表作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 |
8、 | 下面画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 愕然(è) 拮据(jù) 孜孜不倦(zī)B: 单于(chán) 襁褓(qiǎng) 强聒不舍(guō) C: 骈进(bìng) 恣睢(suī) 成吉思汗(hán) D: 亵渎(xiè) 枘凿(nè) 怒不可遏(è)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漫步盐城水街,我们用相机捕风捉影 , 记录家乡的民俗风貌。 B: 5月19日,中华龙舟大赛(盐城站)在大洋湾生态旅游景区拉开帷幕。 C: 获得201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张弥曼是蜚声世界的古鱼类学家。 D: 前不久发射升空的中继星“鹊桥”,名称源于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
10、 |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娆(ráo) 田圃(pǔ) 襁褓(qiǎng) 沁人心脾(qìn)B: 凌驾(líng) 陨落(yǔn) 谀词(yú) 润如油膏(yùn) C: 亵渎(xiè) 旁骛(wù) 静谧(mì) 恪尽职守(gè) D: 稍逊(xùn) 扶掖(yè) 抽噎(yī) 怒不可遏(è)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繁星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那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 1 )明明想“感谢春光”,却“终于沉默”,为什么不说呢?这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2 )最后一句隐含着对母亲的特别的感激之情,它的后面可以补充上一句话揭示出这种感激之情,发挥你的想象补充上。 |
阅读《爱莲说》,完成后面小题。 A: 可爱者甚蕃(多) B: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 不蔓不枝(长枝) D: 亭亭净植(种植 ( 2 )将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 )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 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 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 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 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栀子
①父亲去世后不久,我接母亲来北京同住。她带着放暑假的19岁的弟弟一起来,他们是我生命中所剩余的最重要的两个人。
②那是炎热的下午,母亲乘坐的高速大巴刚刚抵达。她穿着碎花的细软棉布裤子,白色钩针短袖上衣。身边一大堆的行李。弟弟抱怨,买那么多的海鲜干货,怕你在北京吃不到。还带了很多零食,仿佛要去春游。母亲在旁边略带天真地笑。
③穿过车流疾驶的马路时,我紧紧攥住她的手。她的手温软而干燥。
④父亲走后,母亲的身体开始一蹶不振,失眠,头晕,眼睛流了太多泪,看书开始戴眼镜,也害怕坐飞机。
⑤童年的时候,她总是独自带着我去电影院看电影。曾经的她是这样聪慧丰盛的女子。明眸皓齿,漆黑发丝,以及近乎残酷的倔强,这些她后来都给了我。父亲和她之间的感情,始终很淡。他们像大部分的中国夫妻,在责任感和彼此依赖的惯性中共同生活了30年。30年后的母亲,在开始苍老的时候,却突然孤独。
⑥有时候我会觉得你父亲还是在,不能相信他就这样丢下我不再管。母亲轻声地对我说。我点头。深夜母亲独自一人,躺在充满了回忆的空落落的房间里,总是听到父亲用钥匙开门的声音。很多往事只属于她自己。身边的人可以有陪伴,却不会得到任何安慰。
⑦这样的孤独我能够感知。但什么都不能够为她做。
⑧母亲随手拎着的小包里插着一朵洁白的栀子,带着清脆的绿叶。这是母亲最喜欢的花。夏天盛开的时候,有馥郁芬芳的芳香。乡下外婆家的院子里,就有一棵很大的栀子树。母亲倒空了一个矿泉水瓶子,让我去灌自来水,把花朵插起来。花瓣已经有点蔫黄,但芳香依然充盈了整个狭小的房间。
⑨这是难得的一家人团聚的时刻,唯独缺少了父亲。心里温暖而又黯然。
⑩一整夜的黑暗中,栀子花都在吐露着芬芳。
⑪母亲在16年前曾来过北京。这次来,只因为她的女儿客居在此。我带她去故宫,给她拍照片。透过镜头看到母亲,面容里有憔悴的优雅。她站在那里的样子,身体微微有些僵硬。照相机后面的我眼含热泪。
⑫我不能解释这种感觉。仿佛每一个时刻都会成为最后。就像父亲在机场等待我晚点了的飞机。我拎着包走到出口处,看到他的笑容。
⑬我们又坐在广场上看孩子们放风筝。暮色的天空一片金红。我把手搭在母亲的后背上,偶尔轻轻地抚摸她。母亲一直淡淡地笑,让我知道她有我和弟弟在身边,这一刻她很好。她也曾对我说,想起父亲来心里疼痛难受。我却不愿意告诉她,深夜失眠的时候,想起父亲的脸,去卫生间用冷水洗澡,对着镜子泪流满面。
⑭这样的想念。只因为心里的爱。
⑮15岁的时候,在整个动荡不安、桀骜不驯的青春里,一直对家庭和父母充满叛逆和反感。10多年之后,在时光中辗转反侧,经历了诸多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逐渐明白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唯一不会有条件和计较的感情。但他们却已经苍老,并开始离去。
⑯我一直都在想,我们应该如何才能获得,一种最为持续和长久的温暖。
⑰深夜和母亲睡在我北京的公寓里的大床上,看到母亲变胖的身体。她年轻时曾这样苗条结实。美丽的躯体蜕变出两条生命。这是不惜代价的彻底的感情。
⑱每一个做女人的都会这样做。这是她们共同的幸福和痛苦。而我亦同样渴望。
⑲世间如此寂静而漠然。而我们却要获取深爱。
⑳陪母亲散步,北京明亮干燥的阳光和绿树阴中清脆的鸟鸣让人觉得舒服。母亲说,如果每个星期天你都能陪我就好了。我说,会的。我要照顾你,到老。
(21)带她去最好的餐馆吃饭。母亲不管到哪里都只爱吃清淡简单的食物。带她去百货公司,给她买昂贵的护肤品,买她喜欢的绣花鞋和真丝裙。母亲都收下了。回到家里,却硬要塞给我两千块钱。我们差一点又吵起来。一直是彼此相爱的,但因为个性太相似,比如总是不愿意麻烦别人,总是不让自己亏欠别人哪怕一点点,总是倔强,总是太过为别人考虑……所以,在太长久的时间里,我们总是分开的,不在一起。
(22)因为弟弟要提前补习,他们很快要回去。终于说服母亲坐飞机。只要两个小时就可以到家。路上一直劝慰她,坐飞机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到了更年期的母亲,有时候是会像孩子一样天真而唠叨。母亲穿着碎花真丝连身裙,拎着随身小包,戴着耳环。入了安检之后,在那里抬起头寻找登机口的指示牌。我踮着脚一直张望,看到她沿着正确的方向去了,放下心来。母亲在转弯处又回头来寻找我。我们彼此挥了挥手,母亲笑,然后离开。我往回走,穿越喧嚣嘈杂的机场人群,终于难过地流下泪来。
(23)我们只在一起共度了7天。她回家的时候,父亲离开刚好两个月。
病毒必须隔离,人心不能疏离
沈彬
①大疫面前,暂时无法回到家乡的武汉人该如何安身?长沙伸出了温暖的手,给出了“不抛弃,不放弃”的妥善安置方案:对湖北来长沙人员,在排查无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后,各区县市给予适当帮助,统一征用酒店,统一进行医学观察和隔离。
②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执行严格的防疫措施,来自疫源地的武汉同胞、湖北同胞正承受着之前难以想象的压力,历经漂泊辗转,身心俱疲。他们也是疫情的受害者,不是“罪人”,公众不应该也没必要“谈鄂变色”。
③科学防疫不是冷漠、歧视和以邻为壑的借口。目前,很多出门在外又暂时无法回乡的湖北人成为了“漂泊的湖北人”,给他们安排符合防疫标准的集中安置场所,体现的是人性的温度,也是对疫情控制负责任的态度。
④要警惕,不能把群防群控概念偷换成极端狭隘的“地方主义”。动辄祭出“不要某某地方人”“哪里来回哪里去”,这是念歪了经、唱错了调,把抗疫大业搞成了“地域黑”。
⑤我们的共同敌人是病毒,不是具体哪个地方的人;我们战胜疫情的武器是科学和团结,而不是自乱阵脚。
⑥从最功利的角度来说,也应该给来自疫源地的民众安排适当的住宿、饮食,方便集中管理、集中隔离,否则,只会把他们逼到躲避防疫措施的路上去,造成更大的社会风险。
⑦目前,长沙市已经公布了对疫源地人员开放的定点服务场所,拿出了妥善的解决方案。上海也在落实对重点人员隔离医学观察,其中集中隔离了1098人(截至1月27日)。防疫大战才开始不久,集中安排疫源地人员的食宿,应该成为各地政府防疫措施中的标配。这是各地政府必须履行的责任,也是防疫系统工作的应有之义。按科学的防疫原理,进行统一登记、统一隔离,这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社会恐慌,也是城市应有的温度。
⑧没有一个冬天是不可逾越的,我们相信,大地回春,隔离结束,疫情消散就在不远的明天。
(2020年01月28日刊登于《人民网》)
( 1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链接材料:
当下,乐清市正处于众志成城,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击战的关键阶段,但却有极个别居家观察对象擅自外出,给防控工作带来很大风险。1月29日,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从市公安局治安大队获悉,三名不配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市民,受到依法处罚。(浙江新闻1月30日)
请以“只要 还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且针对作文题画出“思维导图”。(2)表达真情实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5)卷面整洁,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