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许多名胜古迹都有名人题写的匾额,这些匾额上的字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但有的字却不符合现代规范汉字的书写要求。下列匾额属于这种情况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
2、 | 下列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当听到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后,一向稳重的老爸也不能自已地欢乎起来。B: 黄山的重峦叠嶂,奇松怪石,令人惊叹:真是巧夺天工。 C: 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D: 对于别人的困难,我们不能无动于衷 , 袖手旁观。 |
3、 | 下列对《渡荆门送别》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 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 C: 颔联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 D: 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
4、 | 选出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 ) 这一次来到黄山北海,早晨天还没有亮,就有人跑着、吵着去看日出。我一骨碌爬起来,在凌晨的薄暗中摸索着爬上曙光亭,那里已经是黑鸦鸦的一团人。我挤在后面,同大家一样向着东方翘首仰望。天是晴的。但在东方的日出处,却有一线烟云。 (摘自季羡林《登黄山记》) ①一转眼间,它就涌了出来,顶端是深紫色,中间一段深红,下端一大段深黄。 ②然而立刻就霞光万道,白云为霞光所照,成了金色,宛如万朵金莲飘悬空中。 ③最初只显得比别处稍亮一点而已。 ④须臾,彩云渐红,朝日露出了月牙似的一点。 A: ①④③②B: ②③④① C: ③④①② D: ④②①③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演唱会太精彩了,变化的背景、华美的服饰令人头晕目眩。 B: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小山道上,心惊肉跳 , 尽量往里靠。 C: 一遇到困难、挫折就灰心丧气 , 从来不是我们的最好选择。 D: 尽管我们举手投足都那么小心翼翼 , 但还是惊动了正在弹琴的蟋蟀。 |
6、 |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B: 存在感其实不是锋芒毕露,而是一种让人舒适又信赖的感觉。 C: 他津津乐道地谈论着电影《阿拉丁》中与原版不一样的画风。 D: “五四”运动中,他是一个忧心忡忡,胸怀大志的热血青年。 |
7、 | 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晓驾炭车辗冰辙 B: 系向牛头充炭直 C: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D: 秋天漠漠向昏黑 |
8、 | 选出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我在船上碰着过雾,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 。耽误行程还不用说,听到若远若近的邻船的警钟,水手们 地走动以及乘客们的喧嚷,仿佛大难临头。真令人心焦气闷。茫无边际的大海中没有一块可以暂时避难的干土,一切都任不可知的命运去 。在这种情境下,最有修养的人最多也只能做到 。 A: 警戒 镇定自若 嘲弄 不慌不忙 B: 戒惧 手慌脚乱 摆布 镇定自若 C: 戒惧 不慌不忙 嘲弄 镇定自若 D: 警戒 手慌脚乱 摆布 不慌不忙 |
9、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欧阳自远说:“月球背面是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地方,因为在那里是接收低频辐射的一个完美的场所。” B: 他为照顾患病卧床的弟弟,辞掉县城工作回村种地,用自己实际行动诠释着不离不弃的手足深情。 C: 河北平山出土的中山王方壶、大鼎、圆壶等所谓“中山三器”,再配上用中山篆字体镌刻的长篇铭文,真是相得益彰。 D: 在这部作品中,他把对母亲深厚的感情都表现在惟妙惟肖的陈述之中,像是自然流淌的感情之河。 |
10、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恻隐 帐蓬 造型 不知所措B: 骊歌 辩解 璀璨 来势汹汹 C: 帷幕 笨拙 归咎 周到如砥 D: 慰藉 安祥 焦躁 再接再励 |
阅读《观沧海》 ,回答问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1 )这首诗以“________”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怀,表达了诗人________。( 2 )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1 )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四时之景不同 春和景明 B: 而或长烟一空 惟长堤一痕 C: 游人去而禽鸟乐 去国怀乡 D: 醒能述以文者 不以物喜 ( 2 )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翻译:太阳出来林间的雾气散了,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理解:这句话描绘了山间的朝暮景象,对比鲜明,突出了“山水之乐”。在写景中,既抓住了 景物特点,又蕴含了事理的逻辑:因为“日出”,所以“林霏开”;因为“云归”,所以“岩穴暝”。 B: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的,就是太守喝醉了。 理解:太守因喝酒而酣醉,因美景而陶醉,因百姓、众宾客欢乐而沉醉。在滁人游山的热闹和众宾欢饮的喧哗里,太守的颓然之醉态,更突显出太守消沉失意之情。 ( 3 )古代文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即使在仕途不顺时仍心存家国天下。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三则链接材料,说说家国情怀在欧阳修、刘禹锡、林则徐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①,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③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材料二) 叔文败,坐④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士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⑤,必歌俚辞⑥。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⑦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⑧,率多禹锡之辞也。 (节选自《旧唐书·刘禹锡列传》) (材料三)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⑨ 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⑩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⑪刚于戍卒宜⑫。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注:①[天资刚劲]生性刚直。②[机阱]陷阱。③[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④[坐]受牽连,犯罪。⑤[淫祠鼓舞]在不合礼仪而设置的祠庙里击鼓跳舞。⑥[俚辞]粗俗的民间小调。⑦[为]创作。⑧[夷歌]乡间小调。⑨林则徐因主张禁烟而受到谪贬伊犁充军的处分,被迫在西安与家人分别。⑩[衰庸]衰老而无能,这里是自谦之词。⑪[养拙]守本分、不显露自己。⑫[戍卒宜]做一名戍卒为适当。 |
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
①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自甲骨文起,三千年间,凡中国历史、文化、文学、政治、军事、医卜、农业、算学等所有重要典籍均为文言。文言是打开这个宝藏的钥匙。身为中国人,不懂文言,很难真正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也很难做到“鉴古知今”。
②我们的前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学经典,如《离骚》《出师表》《陋室铭》《兰亭集序》《桃花源记》……这些用文言撰写的经典之作像一条永不枯竭的河流,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这些经典与其他典籍一起化为文化基因融入炎黄子孙的血脉里,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
③曾经有人说,文言难懂难学,不够大众化。可是,人类是一种具有高级精神活动的动物,需要有一座精神殿堂,而在这座殿堂里,需要用一种更深沉、更庄严、更典雅、更具仪式感的语言来表达。文言文,以及用文言文所撰写的赋、表、记、铭、传、碑、祭文、对联等,便是这种需求的具体体现。
④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像时代。众所皆知,图像是平面的,它让我们直接面对所谓的实际存在,而语言的抽象性却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比之白话的直白和浅露,文言的高度凝练及其特有的含蓄、蕴藉,具有无穷的“言外之意”和“韵外之致”,为读者提供了巨大的再创造的语言空间,其品读过程本身就是想象力的展开与激活。并且,文言所特有的节奏和音韵,即在表达上所造成的一唱三叹、回环婉转、起伏跌宕、抑扬顿挫等等,使它具有白话所无法比拟的语言张力。晚年在台湾的于右任先生曾写下《望大陆》一诗——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⑤放眼古今中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千千万。唯有用古老的文言,才能唱出如此回肠荡气、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⑥面对如此绝唱,某些对文言持有偏见的人应当要深刻地反思:时下国人语言之粗鄙低俗,整体文化教养之令人失望,是否与文言传统的断裂有某种关系?
( 1 )第①段中划线的“这个宝藏”指代什么?“这个宝藏”对中华民族产生了什么影响?中国石拱桥
①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②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它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有删改)
( 1 )在选文第①段中,作者提到了“旅人桥”。作者援引这个材料的作用是什么?要求:①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体特征应鲜明。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③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④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