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新郑市城关乡第三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绰号 贻误 销声匿迹 死心踏地
B: 秀颀 逾越 怨天尤人 肆无忌惮
C: 融洽 恬静 拈轻怕重 苦心孤诣
D: 萦回 干涸 按部就班 惟命是从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唐朝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 阿西莫夫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C: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3、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心思却不在挖野菜,而是借挖野菜之机享受春光的明媚:一会儿采野菜;一会儿扑蝴蝶;一会儿追飞鸟。
B: 目前,很多商家和不少地方政府部门推出发放消费券来拉动内需的举措,一时刮起“券风”,旅游、购房、家电和电影消费券等等,真不知道何时才能偃旗息鼓?
C: 以前的学者讲《论语》多讲其政治意义,但于丹教授另辟蹊径,提出“半部《论语》修自身”,用经典给今人做“心理按摩”。
D: 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等……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往今来很少有人情愿过这种生活。
4、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多姿多彩 心旷神怡 转弯抹角 消声匿迹
B: 明辨是非 川流不息 迫不及待 阴谋鬼计
C: 周道如砥 遮天蔽日 鳞次栉比 张皇失措
D: 变换莫测 流连忘返 幅员辽阔 谈笑风生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B: 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带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C: 《岳阳楼记》作者为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D: 古代的“殿试”由皇帝主持,考中称进士,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探花,第三名称榜眼。
6、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吞(shì) 忿(fèn)然 (qì)而不舍
B: (wěi)琐 (xiǎng)午 气冲(dǒu)牛
C: 愧(zuò) 震(sǒng) 忍俊不(jīn)
D: 污(huì) (yíng)弱 (bǐng)息凝神
7、下列语句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动作)
B: 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动作)
C: 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心理)
D: 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语言)
8、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锐不可当的精神值得提倡。
B: 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同学的缺点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C: 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天衣无缝
D: 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巧妙绝伦 , 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9、

对下面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在生活中,现代人智商的提高还是大量依赖于面对生活的挑战并适应社会的发展。例如,计算机和IT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于人类的生活不仅让所有人受到挑战,而且把人类引入了一个生活节奏更快、脑力劳动更强、认知速度更高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智商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除了工作上应用计算机外,就连计算机游戏业在帮助人类提高智商。

A: 现代人智商的提高依赖于社会的发展。
B: 人的智商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C: 计算机游戏业在帮助人类提高智商。
D: 接受现代生活的挑战可以提高智商。
10、

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这是怎样亲近、怎样金碧辉煌的明月啊!________我陶醉在这金色的梦中了……
①她的金色的柔光滟滟地泻在广裹的大地上,远近的房屋、树梢、山影、水痕,全都泛出了浅金色的光芒。
②她又是那么圆,圆得似乎要凸出来、蹦出来了。
③她低低的挂在澄净如洗的空中,离我那么近,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摘下。
④我狂喜地望着这神奇的月色,仿佛走进了金色的梦境,一切都是闪闪烁烁、蓬蓬勃勃的。
⑤一阵微风吹过,四野的金光便闪闪滚动起来!

A: ③①④⑤②
B: ③②①⑤④
C: ⑤②③①④
D: ⑤④①③②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古诗文阅读—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1 )词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

( 2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 1 )解释下列划线字

①有卖油翁担而立________

②以钱其口________

③但微之________

④徐以酌油沥之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②康肃笑而遣之。

( 3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的“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

( 4 )卖油翁知道什么道理?对于现在的我们还有指导意义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说一说。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散文《那条河流》,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怀念那条河。

②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③我是生长在它旁边的一双耳朵。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音乐,这波涛的诉说、这不尽激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柳荫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芬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鸟、黄鹂鸟的啼鸣两岸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当时幼稚的心里,却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念头: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理所当然属于我们。

④我在河里学会了游泳。我把蝴蝶的姿势、青蛙的姿势展示给水中的鱼;我仰躺在水床上,看天,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我是漂浮的梦。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在横渡河湾的时候,我遭遇过一条水蛇,小小的头昂着,更小的眼睛圆睁着打量陌生的天空,它也在不测的水里横渡它的命运。

⑤我在竹林里制作了第一管竹笛,摹仿北斗的指法(它也是七个音孔),我在静夜里向身后村庄和远方的岁月吹奏。

⑥当时,我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奇迹,真不觉得我内心的水域,有一多半来自这河流的灌溉。我那浮浅、单纯、蒙昧的心里,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没有想过,这河流会有断流的时候。我没有想过,它似乎源远流长的水,是来自哪里,它的温柔碧波和浩然激流,是怎样一点一滴汇成的。

⑦带着它的涛声和波光,我湿淋淋地走了。我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我是它站起来行走的一部分,我的记忆里流淌着它的乳汁。

⑧我仍然觉得它理所当然存在于那里,理所当然属于我,属于我们,而且永远。

⑨年前回家,我愕然了。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岸上的柳林、竹林、槐林、芦苇荡都已消失,荒滩上,有人在埋头挖坑淘金;三五个小孩,在放一只风筝,几双眼睛一齐向上,望着空荡荡的天空和那只摇摇晃晃的风筝。

⑩我已找不到当年游泳地方,那让我感到河水深度、照过我少年倒影、用蓝色的旋涡激起我最初诗意想象的地方,已被高大的垃圾堆覆盖。

⑪我多想,我多想找到死去的源头,去大哭一场,让泪水复活这条梦中的河流。

⑫这时候,我才痛彻心扉地明白:天地间没有理所当然永远属于我们的事物。

⑬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去珍惜——这才是唯一属于我们的理所当然。

⑭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爱,枯竭了;我们内心的河床,不再是碧波倒影,而是注满了污水,堆满了垃圾。

⑮我,该怎样打开内心的纯洁水源,复活那死去的河流?

( 1 )联系全文,说说标题“那条河流”的含义。
( 2 )文中“我”的感情随河流的变化而变化,请根据提示,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我”的感情的变化过程。

认为理所当然→________→明白→________→怀念(反思)

( 3 )请分析短文⑨⑩在文中的作用。
( 4 )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给第③段划线句写一段批注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玻璃之王

①195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杜威兹教授等人用制造玻璃的方法,将高温金-硅合金熔体喷射到高速旋转的铜轴上,以每秒100万摄氏度的冷却速度快速冷却熔体,第一次制造出了不透亮的玻璃。当时的一位物理学家看到这种刚诞生的合金材料时,曾嘲讽的说这是一种“愚蠢的合金”。这种不透亮、看起来“愚蠢的”的东西,就是在材料科学领域开辟出一条新道路的“玻璃之王”--金属玻璃。

②金属玻璃形成的原理是什么呢?通常情况下,金属及合金在从液体凝固成固体时,原子总是从液体的混乱排列转变成整齐的排列,即成为晶体。但是,如果金属或合金的液体凝固速度非常快,原子来不及排列整齐便被冻结住了,最终的原子排列方式仍类似于液体,是混乱的,这就是非晶态合金。因为非晶态合金原子的混乱排列情况类似于玻璃,所以又被称为金属玻璃。

③那么在实际生产中金属玻璃又该如何获得?研究人员发现,单一的金属液体凝固形成非晶态所需的冷却速度要远远高于其它物质液体。 例如,普通的玻璃液体只要慢慢冷却下来,得到的玻璃就是非晶态的;而单一的金属液体则需要每秒高达1亿摄氏度以上的冷却速度才能形成非晶态,这个速度是普通玻璃的无数倍。由于目前工艺水平的限制,实际生产中难以达到如此高的冷却速度,也就是说,单一的金属难以在生产上被制成非晶态的金属玻璃。但是,合金弥补了单一金属的缺憾。合金具有这样两个重要性质:第一,它的熔点远低于纯金属,例如,纯铁的熔点为1538 ℃,而铁硅硼合金的熔点一般在1200 ℃以下;第二,液体状态的合金原子更加难以移动,在冷却时更加难以整齐排列,也就是说,更容易被“冻结”成非晶体。这样,人们在实际生产中就将金属与其它物质混合形成合金后再来获得非晶态的金属玻璃。

④目前,金属玻璃已经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因为它具有较强的韧性、刚性、优良的磁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人们赞扬它是“敲不碎、砸不烂”的“玻璃之王”。金属玻璃已被用于制造高档录音机、录像机的高耐磨音频视频磁头。因为具有良好的磁学性质,金属玻璃还被用于制造高压容器、火箭等重要部位的零部件。科学家们还预言,凭借其耐腐蚀、抗撞击、耐冷热的特性及优异的力学性能,金属玻璃在将来可能会成为航天、军事及民用领域的理想候选材料

( 1 )下列对文本内容、说明顺序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1段写金属玻璃的诞生史
B: 第2,3段写金属玻璃的形成原理与制造关键
C: 第4段金属玻璃与普通玻璃的区别
D: 本文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
( 2 )选文第三段画线语句运用了一些说明方法,下列哪一种没有运用到( )

A: 举例子
B: 打比方
C: 列数字
D: 作比较
( 3 )下列关于金属玻璃的形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普通玻璃相比,金属玻璃形成的关键是液态冷却时的速度要求更高。
B: 金属玻璃的最终原子排列方式,仍然是混乱无序的,与液态时相似。
C: 单一的金属无法被制作成金属玻璃,只有合金才可以
D: 液体状态下,合金的原子更难运动,冷却成金属玻璃时更难整齐排列
( 4 )关于金属玻璃与普通玻璃的比较,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

A: 金属玻璃与普通玻璃都是非晶体。
B: 金属玻璃与普通玻璃的铸造方法相同
C: 金属玻璃曾经因为不透亮被称为“愚蠢的合金”
D: 金属玻璃的应用范围更广,已经涉及录音材料、高压容器和火箭、航天等领域。
四、写作(分值:60分)

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可能泄漏考生自己信息的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命题作文:顶梁柱

温馨提示:顶梁柱是传统建筑中用于支撑房屋横梁的立柱,喻指起重要作用的人或事物。在家庭,起核心作用的就是顶梁柱;在单位,中坚力量就是顶梁柱;在社会,诚信就是顶梁柱;在国家,文化就是顶梁柱。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他不爱我。”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