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大埔县田家炳高级职业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六位央视知名主持人同台亮相,广泛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将“广泛”放在“大家的”之后)
B: 综艺节目深受大家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删去“造成的”)
C: 《中国机长》模仿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遇险事件,用电影的形式为观众再现惊心动魄的备降情景。(将“情景”改为“场面”)
D: 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关键。(在“使”前加“能否”)
2、

下列划线的文字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后,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A: 演员们手托荷花,轻移舞步如水一样流畅,宝黛二人在花间穿梭,配合着布景上的湖光月影,美不胜收。(目不暇接)
B: 最近,有不少网友调侃说,地球已经调到振动档了,联想到此前上映的灾难电影大片《2012》,不少人更是诚惶诚恐。(胆战心惊)
C: 香港中文大学入学及学生资助处主任梁丽芳女士明确表示,学校招生对应届生、复读生一视同仁 , 择优录取。(不分彼此)
D: 一个人眼光大了,就不会小肚鸡肠,鼠目寸光,做人,做事就会站得高,看得远,就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境界。(目光短浅)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B: 5月10日,大约一百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C: 只有对老师所提的问题理解到位,就能回答得清楚明了。
D: 杨绛先生将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4、《水浒传》的作者是( ),朝代是元末明初,它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
A: 施耐庵
B: 罗贯中
C: 曹雪芹
D: 吴承恩
5、下列句子中,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划线词语后句意不变的一项是( )
A: 你们两位,一个是戏剧界的泰斗,一个是音乐界的才女,若能联袂登场,相得益彰 , 一定可以发挥卓绝的效果。(相辅相成)
B: 他贪得无厌,为了谋取钱财,无所不至。(无所不在)
C: 直到近来,经过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半斤八两)
D: 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要每个人备得其所。(各司其职)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和金刚石一样,石墨是碳元素的一种存在形式。不同的是,由于原子结构不同,金刚石是地球上最坚硬的东西,石墨则是最软的矿物之一。石墨烯就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只由一层碳原子在平面上构成的薄片。 石墨烯的特点之一就是薄,堪称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石墨烯只有一个原子那么厚,约0.3纳米,是一张A4纸厚度的十万分之一,头发丝的五十万分之一。同时,它又能导电,电子在石墨烯中的运动速度达1000千米/秒,是光速的1/300。轻薄、强韧、导电、导热……石墨烯的这些性质赋予人们许多想象空间。

中国电科55所的孔月婵博士介绍说,石墨烯的硬度非常强,比最强的钢铁还要强100倍;石墨烯的电子运行速度也非常高,是硅的10倍,非常适合发展下一代超高频电子器件。此外,石墨烯还是传导热量的高手,比最能导热的金属银还要强10倍。

石墨烯的特性,也表现得很“好玩”。比如当一滴水在石墨烯表面滚动时,石墨烯能敏锐地“觉察”到细微的运动,并产生持续的电流。这种特性给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来从水的流动中获取电能。

“石墨烯可以对单个电子进行感应,带电粒子在石墨烯表面的移动可引起石墨烯内电子的快速移动,实现传感和发电过程。”浙江大学信息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林时胜介绍说,石墨烯的这一特性在能源与电子传感方面可以有很多应用,比如在雨天可以用涂有石墨烯的雨伞来进行发电,或者可以做成灵敏的传感器件等。

正是这些全面的性能,让石墨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一些人甚至开始预言,石墨烯的出现将引领一场由材料进步而引发的工业革命。

关于原文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石墨烯能敏锐地“觉察”到水在表面滚动,科学家利用这一特性就能发展新能源。
B: 具有“轻薄、强韧、导电、导热”等特性的石墨烯,可能会引领一场由材料进步而引发的工业革命。
C: 石墨烯对单个电子进行感应,可以引起石墨烯内电子极快运动。这一特性可在能源与电子传感领域发挥作用。
D: 选文利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的说明了石墨烯轻薄的特性,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的说明了它的利用价值。
7、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zhù)蓄 粗(kuàng) (lì)临 (niān)轻怕重
B: 絮(dao) (yīn)蔽 狭(ài) (báo)根问底
C: 流(tǎng) 突(wù) (sǒng)恿 参(cī)不齐
D: (chàng)然 (mù)然 羞(qiè) (hài)人听闻
8、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上个周末,我们有幸莅临松山湖华为小镇,领略了它独特的建筑风格。
B: 我们小组拟定了一份关于暑期研学的草案,还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C: 对于遇到困难的同学,我们要热情帮助,而不应该袖手旁观
D: 位于我市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建成之后,前来参观的市民接踵而至
9、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杀戮 取缔 连声诺诺 眼花缭乱
B: 溃退 刻扣 穷愁潦倒 错综相连
C: 瓦砾 嶙峋 绘声绘色 情郁与中
D: 箱箧 脏物 巧妙绝伦 张慌失措
10、下列选项中不是本诗所象征的主题意义的一项是( )

A: 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
B: 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C: 显示出在大风大浪的斗争激流中要勇敢、顽强、坚定、敢于冲破一切障碍。
D: 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然取得胜利的前景。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田 家
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一树高花明远村。云意不知残照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 1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 2 )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公狐白之裘 被:________

而知人之劳 逸: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

( 3 )文中景公觉得“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原因是: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 4 )请说说《捕蛇者说》和本文中的统治者有何不同?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

香山野桃悄然开

黄亚洲

北京香山,今日风野。

沿着曲曲弯弯的碎石山径一路蜿蜒上山,耳边都是好风,如兽吼。满山的树权与枝丫,互相打得啪啪响,更不消说未知何时一路绑于树干的那几十根指路红布条了,痉成癫狂状。我们几个上年岁的,各自在营地周围寻找避风地儿。要这么站在风口的话,人的骨头怕也会哗哗响了。

我顺坡往南,一直走,直至下到一个山坳,顿感风声已柔,便投着一块大石头坐下,歇口气。

才刚举头,便见着那飘飘抖抖的几株野山桃了。那是树还是舞蹈啊,我惊呆了。一树一树粉白色的花,落在眼里,真妖娆得不行。

花不大,远望有点像樱花,密密层层的。背景虽是瓦蓝的天,但一树看过去皆是粉白,很难见到星星点点的蓝。(A)山坡北面风吼起来的那一刻,滑下南坡的一股小小的风,也会吹得这几株野山桃腰肢大颤,那密密层层的花也就互相厮磨在了一起,那种无声的舞蹈真是热烈;(B)若是北面风声小了,那些秀丽的花顿时就在安静的阳光下庄重自强,少女般腼腆,纹丝不乱。

我站起来,慢慢向她们走过去,于是就见着好几只蜜蜂在花间忙来忙去——飞翔得连声音都没有,像是要把全部的气力都花在吸吮上。

这一隅无声的春景,叫我望得久久出神。幸亏香山今日风大,鬼使神差地让我下到一个不知名的山坳里,有了这场小小的叫人惊喜的艳遇。

感谢兽性发作的风,你啊,你把人性催出花来了。

我不知道世上有多少人相遇过这几株灌木形状的野山桃,相遇过三月的这些婀娜无比的粉色山桃花,还有花间的这一群闷吞独食的小蜜蜂。

显然,这几株俏丽的野山桃也根本不在乎有多少人看见她们,她们知足,就在这不知名的山坳里,她们守着一小块蓝天和一方干燥而忠厚的土地,每年三月,准时来一次热烈的舞蹈,或者少女般腼腆地静立着,然后在蜜蜂的帮助下孕育夏日的小小的山桃,再然后,在寒流里剃发闭眼苦守,等待来年春天的抚摸,再准备一场少女的粉色舞蹈。甚至,多少年后,她们也会安安静静地倒下,让蜜蜂和蜜蜂的后代从此再也找不见她们。

当然,她们也有后代。她们的后代可能就成长在离她们不远的地方,而一场悄悄地舞蹈也按照美丽的遗传密码,开始排练。

我今天要是没看见这些,一切也都在进行中。我今天偶然瞥见了她们,一切也都没有被打乱。偶遇就是这么普通,也是这么惊心。

大家开始下山。一路上我还惦记着那一小群婀娜的野山桃。我想,其实,平凡并不是寂寞。平凡里也有舞蹈、蜜蜂与爱情,也有令人心满意足的生生不息,不需要多少人在意,也不祈求多少人抬举。有阳光,有风,有蜜蜂,也就一切都有了。

养在深闺人未识,或许就是生活本来的面目。好吗?挺好。

今天,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5日,略有改动)

( 1 )请按照顺序用原文中的词语写出作者情感不断升华的过程。

惊呆——( )——( )——( )

( 2 )文中第2段画线句是用怎样的描写方式写风的?这里写风有什么作用?
( 3 )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分别赏析第5段中的A、B两句。(4分,每句2分)
( 4 )“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中的“温暖”有怎样丰富的内涵?生活中你一定有过被温暖的经历,请用一句话简述出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成功是一种感受
①说到成功,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得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 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是悲剧——后人肯定会超越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②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作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常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因此而变得格外的丰富和生动。不是吗?作为一名学生,他考试及格了,成绩提高了,这是成功,应该感到高兴;作为一个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也应该感到高兴;在更多的时候,成功无需旁人认可,更不需要别人来裁判;我们也不要把成功的刻度画得大高,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
③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要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每经过一次失败,对事物的认识就深入了一步,对人生的感悟就加深了许多,自己的意志就增强了不少,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不也应该感到快乐吗?否则,我们就会对人生失去一份应有的信心,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望而却步。
④大胆而自豪地承认成功吧,认认真真地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成功动力,开启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2 )“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中的“这”指代什么?

( 3 )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说说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 4 )第③段中“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中的“经历”与“感受”两词的次序能否互换?其理由是什么?

( 5 )下列四句名言中,不能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

A: “你努力了,尽力了,即使摘不到诱人的金苹果,也同样能赢得人们的尊重,享受到人生的快乐。”
B: “成功的关键不在成功的结局上,而在不懈追求的过程中。”
C: “每一次选择,每一次出发……每一种结果,都是人生的体验,都是一首耐唱的歌。”
D: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让”是一种美德,“让”是一种修养,“让”是一种“智慧”。有时候,“让”是退让、忍让;有时候,“让”是谦让、礼让。“孔融让梨”,让出了亲情友爱;“负荆请罪”,让出了宽容大度;“斑羚飞渡”,让出了生存机会。其实,“让”是一种策略——以退为进、避其锋芒,更是一种勇气——迎难而上、当仁不让。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自己,敞开心扉,让出一条阳光之道;为了他人,理解扶持,让出一条成长之道;立身社会,和谐相处,让出一条友善之道。让我们都做个有心人,为盲人让出一条关怀之道,为救护车让出一条生命通道,为百姓让出一条绿色通道……

请以“为 让出一条道”为题,写一篇600-650字的作文。

写作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能出现与考生相关的区域名、学校名和人名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心碎的痕迹”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