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陕西银行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灿若群星的世界优秀童话作家中,丹麦作家安徒生之所以鹤立鸡群 , 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一个新时代
B: 这些年轻的科学工作者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 古今中外的智者先贤,以高山仰止的深邃思维和广阔视野,抚慰着我们躁动的心灵
D: 冰雪初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润泽万物,春天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
2、选词填空
( 1 )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________,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
A: 气势
B: 气概
C: 气魄
( 2 )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________。( )
A: 赞歌
B: 赞扬
C: 赞美
( 3 )把中原大地________南北两面。( )
A: 劈成
B: 分成
C: 切成
( 4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________;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________!( )
A: 开始 表演
B: 出现 上演
C: 发源 上演
D: 发源 扮演
3、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鸿(hú) 除(rǎnɡ) 自枉屈(wèi)
B: 衣(ɡuān) 进(jiàn) 罚臧否(zhì)
C: 镜(kuī) 狗(dòu) 夜忧叹(sù)
D: 恢(hónɡ) 锦(qīn) 以彰其(jiù)
4、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介词都没有单独使用,而是跟名词或代词结合在一起组成短语,表示对象、方向、地点、时间、比较等。以下划线的词都是介词,我(点头)、昨天(开始)、(重要)、那边(走)。
B: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诗中多以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心理,以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最后以风趣的比喻收束全诗。
C: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小说家都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生死场》、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
D: 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排比的各项之间都是并列关系,没有先后、大小、轻重等区别,逻辑上没有先后,可以颠倒顺序。
5、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小李到新华书店买到了梦寐以求的书,临走时,老板对他说:“谢谢惠顾,欢迎下次光临。”
B: “广播已说要放包安检,你没带耳朵啊?”车站工作人员批评直接背包过安检的小林。
C: 小刚为成绩考得不理想而郁闷,小华劝他说:“不是每个人都是学习的料,你就看开点吧。”
D: 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做人。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真的,____________,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A: 我的良心受伤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 我的暴怒 我的虐待
B: 我心里十分难过 我的良心受伤了 我的暴怒 我的虐待
C: 我的良心受伤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 我的虐待 我的暴怒
D: 我心里十分难过 我的良心受伤了 我的虐待 我的暴怒
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些出版单位急功近利,出版的童书内容良莠不齐 , 画面也不够精美。
B: 从出入凭证电子管理到机器人服务,再到无人机监控,科技让疫情防控事倍功半
C: 距离杭州亚运会开幕还有800多天,亚运会 筹办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D: 网络主播面对镜头侃侃而谈或许不难,但要聊得既有意思又有意义也并不简单。
8、

下列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zhàn) 分(qí) 脸(xiá) 形不离(yǐng)
B: 应(hè) 热(mēn) 寒(zhàn) 繁花叶(nèn)
C: 酝(liàng) 那(chà) 感(gǎi) 雀无声(yā)
D: 样(mó) 弄(shì) 号(chuò) 花团锦(cù)
9、

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鸡(zhì)    单(diào)    滑(xiánɡ)
B: 香(pú) 泽(zhǎo) 探(ɡuī)
C: 线(qū) 猎(shǒu) 注(dǔ)
D: 雾(ǎi) 默(jiān) 漫(ní)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改革的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旧的司法鉴定制度时,我国司法鉴定的一个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B: 电影《狼图腾》以场面的气势恢宏和情节的跌宕起伏 , 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C: 重庆的黑势力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 , 但在我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
D: 鲁迅不但入木三分地揭露了旧的蒙童读物对儿童的毒害,而且对新的儿童读物的创作也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唐诗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③丧乱:安史之乱。

( 1 )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


(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1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无从书以观________ ②媵人持沃灌________

( 2 )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 足肤皲裂不知
B: 执策临之
C: 学不思则罔
D: 出淤泥不染
( 3 )翻译句子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4 )第二段写“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有何用意?

( 5 )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至少写三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被遗忘的战国秦东长城遗址

在蒲城县平路庙乡后阿坡村西南洛河北岸,有一段完整的长城遗址,在它陡峭、布满荆棘杂草的坡道上,在它墙体垮塌的缺口上,岁月流逝的印记清晰可见。由于其地理位置偏僻,没人贴近它、理会它,甚至都叫不上它的名字。

位于蒲城境内的这段长城遗址修筑于战国秦简公时期,北起蒲城县西头乡,向南经东陈庄、平路庙至钤饵乡,全长约50公里。当时秦国为加强防御,保障国内改革而修筑长城,它是战国时期最早的长城,也是秦国数条长城中的重要长城,又称秦东长城。蒲城段长城遗址共发现两处:一处位于晋城村东北洛河右岸最高处的源头,遗迹为东西走向,长约400米,上夯下堑城墙遗址,基部利用自然地形;另一处位于晋城村北的一条冲沟的南侧,其夯层清晰、纯净。在这些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战国时期的绳纹瓦片、云纹瓦当、生活器皿陶片和陶水槽残体。残存城墙多为下垫上夯,以自然河沟为倚托,用自然河岸堑削为城。就地取材,利用原有的长梁地形,上部施以夯筑。它是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因此又称为“堑洛”长城。

秦长城,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作为战争防御工事而存在的;“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另外,作为科学的、有效的军事防御工程,秦长城不单防御邻近国家,而且后期成为防御匈奴和少数民族入侵的一道屏障。长城多利用山川险要和河流为屏障而建,城上制高点设有烽火台,白天燃烟,夜间举火,快速传递消息,较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也为后来的军事防御工程提供了样板。显示了当时人们的高度智慧和科学文化水平。

长城,一个让千万人畅想的载体,一段久远历史的痕迹,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也是中华文化魅力的集中体现。“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是昨日长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面对这断墙残亘的长城遗址,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 1 )根据第二段内容,概括秦东长城又称为“堑洛长城”的原因。

( 2 )概括全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秦东长城。

( 3 )当时秦国为加强防御,保障国内改革而修筑长城,它是战国时期最早的长城,也是秦国数条长城中的重要长城,又称秦东长城。具体说说“当时”“最早”在句中有什么作用?

( 4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是昨日长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有人认为这句话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你觉得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拐杖

——岳勇

①我和二弟,三妹离开湖北老家来广东工作十多年,在老家那栋老式的砖瓦房里,只剩下父亲和母亲两位老人家相依为命。

②一天,我收到一封从老家寄来的信。一看信封上那久违而又熟悉的笔迹,我就知道是父亲写来的。父亲在信中末尾说:“你们兄妹已久未回家,家乡的面貌只怕已经忘了吧?……为父年事已高,前日在屋后苦楝树下绊了一跤,腿脚已不大灵便,急需拐杖代步……”

③我们三兄妹明白了父亲的意思,立即到商场买了一把上好的檀木拐杖给父亲邮了回去。

④谁知一个月之后,父亲又将拐杖给我寄了回来。我以为父亲嫌这拐杖不好使,便又重新选购了一把不锈钢的,而且不定期带有报警灯,若是摔倒,便会发出“嘀嘀”的声音。

⑤谁知这把拐杖寄回不久,又被父亲退了回来。这回我们都傻了眼,不知父亲此举是何用意。最后还是三妹聪明,说:“爸爸嫌这拐杖比不上别人家的,不够档次呢,咱们重新给他买一把最好的吧。”

⑥第二天,我们托人从深圳带回来一把最新式的拐杖,不仅能放音乐听收音机,走累了还能当椅子坐,碰上下雨天还能当伞用。我们将这根集高科技于一身的新式拐杖寄回家,这才松一口气,心想父亲这下该满意了吧。

⑦谁知二十来天后,父亲又将这把精挑细选的拐杖寄回给了我。我瞅着退回来的拐杖直皱眉头,心里老大不高兴,二弟和三妹也说:“老头子这是怎么了?怎么越老越难伺候了?”

⑧我们商量了半天,决定写封信去问一问父亲到底想要把什么样的拐杖。谁知我的信还没有寄出,却收到了母亲从家里发来的电报:父病,速归。

⑨我看了心中七上八下,与弟弟妹妹商量说:“要不咱们都回去看看吧?”二弟面露难色,一边拨打着手机一边说:“公司的事正忙着呢,这一时半刻哪抽得开身。”三妹也说:“是呀,我明天就要出差去日本,还指不定什么时候回来。咱妈也是的,人老了谁没个小病小痛的,用得着这么大惊小怪吗?大哥,要不你先回家看看情况再说吧!”我一想,也只好如此了。

⑩回到家,家里大门紧闭,邻居说你爸妈已在人民医院住了一个多星期呢。

⑪我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医院。多年不见,父亲已经苍老得快让我认不出来了。看着面容憔悴脸色苍白的父亲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我心头一酸,眼睛不由自主地湿润了。

⑫看见我,父亲呆滞无神的眼睛忽然一亮,急忙握住我的手,双眼却直往我身后瞅:“他们两个呢?”

⑬我脸一红,嗫嚅着说:“他们……这几天太忙了……”

⑭“哦!”父亲苍老的脸上掠过一丝失望的神色,目光又渐渐黯淡下去,双目似闭非闭,忽然,一颗浑浊的泪珠沿着鬓角流了下来。

⑮我心里一颤,急忙抓紧父亲的手,头却羞愧地垂了下来。

⑯不一会儿,父亲进入了似睡非睡的状态,口里却还似乎念念有词。我侧耳一听,却是在喃喃自语:“……拐杖……拐杖……我的拐杖……”

⑰我回过头来问母亲:“不是给爸买了几把拐杖了吗?他怎么……”

⑱母亲看看父亲,又看看我,核桃壳般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说:“傻孩子,你忘了你们小的时候,不是跟你爸说过,等他老了,你们要做他的拐杖,陪你爸到北京看天安门、看长城的吗?你爸的拐杖,就是你们兄妹三个呀!”

⑲我顿时惊呆了,心似乎被某种动物噬咬着,一阵阵地痛着。

⑳这天半夜里,父亲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 1 )通读全文后,我们明白了“拐杖”在文中有两层意思:

________;②________

( 2 )文中第③段中说“我们三兄妹明白了父亲的意思”,第⑤段中又说“最后还是三妹聪明”,联系后文,体会作者“明白”“聪明”的两词感情色彩的变化与作用。

( 3 )文中有两处对父亲进行了神态描写,找出其中一句来,并稍加分析。

( 4 )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都是写父亲的,但又有所不同。请从记叙的中心与抒发的感情两个方面比较它们的不同。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胡居仁

作文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⑤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爱屋及乌”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