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单(chán)于 亵(xiè)渎 佝(gōu)偻 骈(pìng)进 B: 鄙(bǐ)夷 脚踝(luǒ) 褴褛(lǚ) 拮据(jū) C: 诓(kuàng)骗 停滞(zhì) 朴(pō)刀 娉(pīng)婷 D: 呢(ní)喃 冠冕(miǎn) 星宿(xiù) 聒(guō)噪 |
2、 | 选出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气氛(fèn) 凌空(lìng) 翘首(qiáo) 锐不可当(dāng) B: 悄然(qiāo) 屏息(bīng) 镌刻(juàn) 殚精竭虑(dān) C: 仲裁(zhòng) 溃退(kuì) 默契(qì) 深恶痛绝(wù) D: 不逊(xùn) 颁发(bān) 畸形(qí) 杳无消息(yāo) |
3、 | 下面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鬈发(quán) 佃农(diàn) 锃亮(zèng) 黯然无色(àn) B: 歼灭(jiān) 粗糙(zào) 炽热(chì) 殚精竭虑(dān) C: 刹那(chà) 发髻(fā) 翘首(qiáo) 深恶痛绝(wù) D: 不辍(chuò) 颁发(bān) 驿站(yì) 屏息敛声(píng)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部文学名著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不少形象个性鲜明,血肉丰满,呼之欲出 ,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 由于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个曾经风光秀丽、游人如织的著名风景区,近年来,已经无人问津了。 C: 阳平镇有一处大型的露天蔬菜批发市场.这里每天门庭若市 , 来来往往的人们忙着购买各种新鲜蔬菜。 D: 经北京市公安部门的全力侦破,轰动一时的故宫文物失窃案终于水落石出 , 出人意料的是偷窃文物者竟然是一个普通游客。 |
5、 | 下列句子翻译有错的一项是( ) A: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B: 虽杀臣,不能绝也。翻译:虽然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C: 乡为身死而不受。翻译: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污辱性的)施舍。 D: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翻译: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欢乐。 |
6、 |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把那把斧头的把手拿起来”这句中三个划线的词的词性都不相同B: 短语“鲜艳美丽”“十分美丽”“美丽异常”“花儿美丽”的结构完全不相同。 C: “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了起来。”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高楼大厦竖起来”。 D: “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只是看作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而应该把其他生物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这个复句的第一层关系是并列关系。 |
7、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箱箧(qiè) 仄歪(zè) 拙政园(zhuō) 锐不可当(dāng) B: 遗骸(hái) 瓦砾(nì) 颤巍巍(chàn) 惟妙惟肖(xiào) C: 瞥见(biē) 愧怍(zuò) 蹿一蹿(cuàn) 全身震悚(sǒng) D: 褶皱(zhě) 取缔(dì) 白洋淀(dìng) 草长莺飞(yīn) |
8、 | 下列不属于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是( ) A: 《战争与和平》 B: 《套中人》 C: 《安娜卡列尼娜》 D: 《复活》 |
9、 | 下面划线词语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饶(ráo)恕 衰(shuāi) 宠(chǒng)爱 皇宮(gōng)B: 凝(níng)视 侧(cè)面 幼(yòu)小 腐(fǔ)败 C: 揪(jiū)心 罕(hǎn)见 旷(kuàng)课 销售(shòu) D: 凑(còu)巧 逃窜(chuàn) 氛(fēn)围 颤(chàn)抖 |
10、 | 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理解: 这句话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先提出问题:什么是路?以引起读者对“什么是路”的注意与思考,再给出答案,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B: 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读起来酣畅淋漓。 C: 黑龙江人常说,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理解: 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土地的“肥沃”,表现了黑龙江人对家乡的热爱。 D: 十六岁一个忧伤的春夜,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清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理解: 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天月夜清冷的气氛,烘托出少年愁闷孤寂的情怀。 |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①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上林:上林苑,指长安城。 ( 1 )作者选用怎样的景物来表现城东早春之景?可以用诗歌中的哪个字来概括这种景色的特点?( 2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①可爱者甚蕃( ) ②陶后鲜有闻( ) ③贞以立志( ) ④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 (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 3 )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4 )甲乙两文都用了□□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 |
迷路
侯发山
①保民处理完手头的事务,走出单位大门,才发觉夜幕已经降临,漫天飞舞着雪花,悄无声息,却又洋洋洒洒,地上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雪。糟了!他暗叫一声,匆忙加快了步伐。摩托车是骑不成了,只能步行。往日,家里的老娘都是妻子照顾,妻子今天回娘家了,临出门还再三交代,让他准点下班,回家伺候老娘。老娘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俗称的老年痴呆,整日傻傻地坐在家里,有时候,连儿子媳妇都不认识。有几次,保民想把老娘送到养老院,但一直不忍心。
②有一个小上坡,一辆面包车努力地放着屁,但车轮还在原地打转。保民忙走过去,用肩膀在后边顶着车厢,司机配合加大油门,车颤抖了两下,不情愿地上路了。路过街边的饺子馆,他要了八两饺子,这是老娘最爱吃的,他担心饺子凉了,便把装饺子的食品盒裹到自己怀里。拐过街角,聚拢了三四个人,一个小孩子哇哇地哭着。出于职业的习惯,保民踅了过去,原来是一个两岁左右的小男孩迷路了。小男孩说话还不是十分清楚,既不知道家在哪里,又说不出父母的姓名。几个路人也爱莫能助,正要拨打110呢,恰巧遇到保民。保民忙蹲下身子安慰小男孩:“小朋友,不要怕,警察叔叔帮你找爸爸妈妈,给你送回家。”看了看保民,小男孩扑过来,居然不哭了。见有警察在,热心的路人也都各自散去。
③保民把小男孩带到路边店铺的门口——那里雪打不着,他拂去小男孩头上和肩膀上的雪,打开食品盒,喂小男孩吃了几个饺子。小男孩安静了许多。保民问他的爸爸叫什么。他口齿不清地说:“宏福,宏福。”保民一边给值班人员打电话,让他们查询辖区有没有叫“宏福”以及与之谐音相同的居民,一边与街上巡逻的同事联系,让他们赶过来帮忙——他得回家,老娘让他不放心啊。很快,值班人员的信息传了过来,他们查询了辖区所有的“宏福”,遗憾的是都比对不上。幸好,巡逻的同事也赶了过来。保民把小男孩交给同事,往家的方向赶去。
④街边冒出一柄大伞,一个中年汉子瑟缩着膀子,袖着双手,依偎着烤红薯的炉子,茫然地瞅着过往的车辆和匆匆而过的行人。那一刻,保民脑洞大开,那个小男孩说的是不是“红薯”?他的爸爸是不是烤红薯的?世上的事情就这么巧——小男孩的爸爸正是这个烤红薯的中年汉子。小男孩趁妈妈歪在沙发上迷糊的时候,溜出家门找爸爸,不承想在雪中迷路了……
⑤进了楼道,保民几乎以奔跑的速度冲上楼去。推开虚掩的门,屋子里黑乎乎的,“妈,妈。”他连叫了两声,同时他打开了照明灯,客厅没有人!保民把饭盒从怀里掏出来,风一样在各个角落寻找,厨房没有,厕所没有,卧室没有……老娘会去哪里呢?往常,老娘偶尔也有过单独出去的情况,都是在门口附近转悠,200米都不超过。保民从家里出来,在胡同口那儿焦急地张望,除了飞舞的雪花外,哪里有人的影子?“妈,妈。”他一边叫一边往东走。走出一段距离,再折回来,一边喊着妈一边两眼探照灯似的四下打探。到最后,保民的叫声中都带着哭腔。他真有点儿绝望了!这样的老人迷路,肯定是回不来的。
⑥忽然,110微信群里蹦出个信息,一个精神不太正常的老太太守候在小太阳幼儿园门口,说要接他的儿子。
⑦保民撒腿就往小太阳幼儿园门口跑去。好在积雪过后,没有上冻,路还不是那么滑溜。
⑧在小太阳幼儿园门口徘徊的正是保民的妈妈,老人家顶着一头雪,正在跟幼儿园看门的师傅较真:“我要接我儿子,我要接我儿子。”遇到这样一位痴呆的老人,看门的师傅哭笑不得,却也没有招数。
⑨“妈,妈,我在这里呢。”保民叫着跑了过去。这一刻,他眼里的泪不由自主地汹涌而出——他小时候,就是在小太阳幼儿园上的。每一次,都是妈妈接送,特别是风雪天,妈妈的怀抱很暖。
⑩看到保民,老太太咧开嘴巴,佛一样笑了。
(选自《啄木鸟》2019年第5期,有删改)
( 1 )文章第①段插叙保民妻子和老娘的情况有什么作用?①看了看保民,小男孩扑过来,居然不哭了。(画线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②小男孩趁妈妈歪在沙发上迷糊的时候,溜出家门找爸爸,不承想在雪中迷路了……(此处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有哪些?)
( 3 )分析文章多次写到雪的作用。不仅仅是左手
池莉
①17岁那年秋天,我被下放到农村做知青,几个月之后,被选拔到大队小学教书。第一天上课,学生就不怕我,很多课我都上不下去。校长鼓励我不必怕学生,要我向王老师学习。
②我们学校的王老师,男中年人,大个子,宽肩膀,胡子拉碴,少言寡语,非常威严。王老师走路总是甩开膀子迈大步,模样好生坦然潇洒,好像条条道路都是为他开的。我们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凡路上遇见王老师,都要抢先问候,都要为他让路,还要夸他教书教得好。王老师的书,就是教得好,从他班里毕业的学生,算盘打得风流水转,出了校门就可以当一个小队会计。对付最顽皮的男生,王老师一向只用一只手,左手。王老师不是左手力气大,是力气不大,主要是轻重感觉好。王老师用左手把调皮学生的后颈脖子拎起来,从窗口轻轻扔出去,从来没有把学生摔出事情来。贫下中农谁家有一个甚至多个不爱念书的调皮小子,爷娘老子也都是不怕的,大家便都指望王老师整治。王老师这只左手的一扔,多年的威信就建立起来了。
③然而,作为教师,仅有武力是不够的。最初,我以为王老师的威信就是来自于他的左手和珠算。后来,我慢慢发现,王老师门门功课都教得好,语文、数学、体育、美术,他可以一个人包办。同时,王老师还会修雨伞,做木工,打草鞋,箍水桶,烧锡补焊。王老师有一只工具箱,那简直就是百宝箱,他想要钉子就可以掏出钉子,他想要铁皮就可以掏出铁皮,任何困难都难不住他。王老师还写得一手漂亮的字。要过春节了,村里家家户户都请王老师写对联。也总有一些人家会贴别人写的对联,这就更是为王老师提供了比较,贫下中农过春节有的就是时间,又没有什么娱乐,大家成群结伙到处闲逛,挨家挨户比较对联。这一比较,显然还是王老师的字好。四村八里的人家婚丧嫁娶,也都要请王老师去做司仪。如果发生什么意外,厨子来不了,王老师也当厨子,王老师从打豆腐到红案,都做得得心应手。一般凡有人请,王老师是有求必应。但凡王老师应了的事情,一概都做得利索漂亮。而他自己呢,则又有一条人生的座右铭:万事不求人。王老师是从来不去麻烦任何人的,他自己什么都会做,他就是自己生活的创造者。于是,王老师的威信怎么能够不高?谁家的孩子他不敢打?打了家长还要感谢,因为他们认为这就表示王老师重视了他们的孩子。
④我17岁的时候,见识了王老师,也是十分佩服的,觉得他做人做得好生响亮和牛气啊!但是,真正认识到王老师的价值,却是在多年之后了。那是在我大学毕业之后,工作了,成家了,在扑面而来的现实生活面前常常捉襟见肘,便一次又一次地想起了我那乡村小学的王老师。在琢磨中,我终于明白,一个人想要掌握自己的生活,想要骄傲又淡定,是何等不容易啊!在那赤贫的年代,王老师仅凭一只小小的工具箱,就能创造与修补着他自己的生活、学校的生活和乡亲们的生活,他该付出了多少智慧、勇气、精力与辛劳啊!30年过去了,王老师依然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唯一一个有气魄有能力掌握自己全部生活的人,唯一一个最贫穷却最有志气的人。有志才可以帅气,有气才可以帅体。因此一个贫穷的乡村小学教师,才会那么的神气,那么的体面,那么的受人尊重。一年四季中有三个季节他都是打赤脚或者穿草鞋,但是好像条条道路都是为他开的,条条道路都恭候着昂首挺胸的他。
⑤从王老师身上理解和领会到的道理,成了我人生最重要的教诲。由此我懂得,一个人无论穷与富,都应该做一个有志气的人。有志气才有体面与高尚。有体面与高尚才有真正的美丽。这美丽是一种大美,仿佛太阳、月亮、森林与鲜花,天然大方,超凡脱俗,使自己怡然自得,让懂得它的人赏心悦目。一个人这么活一辈子,便够了。
(读自《读者》2006年第7期,略有改动)
( 1 )在“我”看来,王老师的威信不仅来自于他的左手和珠算,还在于他________,会干各种手工活,________,会做司仪,________。生涯规划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如何规划人生呢?
叶嘉莹的《什么是好诗》启发我们:写一首好诗,不是要找那些美丽的字,也不是把别人诗中漂亮的字搬过来,而是要找到适合于表达自己情感的字。
写诗是这样,规划人生也是这样。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