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 ) A: 戊 B: 戍 C: 戌 D: 术 |
2、 | 古代也有自己讲文明讲礼仪的方式,比如座次礼仪,下面是一段关于古代座次的介绍,请你选出排序最合理的一项( ) ①而在位次的排序上,地位次尊的人则居于最者的右边。 ②另外,通常的看法是,右者为尊,因此遭受贬满称为“左迁”。 ③在筵席上,最尊的座次是坐西朝东,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是坐东朝. 西。 ④古时座次有着严格的尊即之分。 ⑤在举行朝会的时候,则是背北面南为尊,故称帝叫做“南面”,而为臣则叫做“北面”。 A: ⑤①③④② B: ⑤④②③① C: ④③⑤②① D: ④⑤③②① |
3、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引领、认识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历史地、辨证地看待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稳中看进,缓中看新,难中看机,变中看势。B: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无不使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过去只有王公贵族菜易得的通风、糖尿病等富贵病。 C: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活多样性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 D: 不可否认,无论是岳飞、文天祥还是闻一多、朱自清,他们身上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是一脉相承的。 |
4、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萧瑟 城隍庙 囊萤映雪 无可置疑B: 繁衍 戈壁滩 人情练达 众目睽睽 C: 淳朴 秫秸秆 顾名思意 托泥带水 D: 凋零 脂粉奁 引经据典 长吁短叹 |
5、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真是献丑了。”小云拿自己的书法作品向长辈请教,“初学不久,技艺不精,敬请雅正。” B: 送考仪式上校长热情致辞:“一将功成万骨枯!衷心祝愿同学们得偿所愿,中考大捷!” C: “广播已说要放包安检,你没带耳朵啊?”车站工作人员批评直接背包过安检的小林。 D: 同学提醒我:“记得锻炼哦!”我回应她:“放心吧,我没忘,你不必多此一举。”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只用了较短的篇幅,就对重大历史事件作了简洁而不失完整的报道。全文气韵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B: 同学之间意见不同时,应当风平浪静地讨论,不可意气用事。 C: 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后,人民解放军直指江南,千里长驱,锐不可当。 D: 每年开春,东风仿佛有一股摧枯拉朽的力量,一扫冬天的沉寂,带给大地一片生机。 |
7、 | 下面哪篇文章不是出自《朝花夕拾》( ) A: 《狗•猫•鼠》 B: 《二十四孝图》 C: 《五猖会》 D: 《故乡》 |
8、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今的泰兴新城,交通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 , 人民安居乐业。 B: 长期以来,西方世界对中国缺乏了解,更缺乏尊重,怀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偏见。 C: “泰州教育大阅读”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 ,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D: 余光中的《乡愁》体现了诗人期待两岸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对两岸读者具有潜滋暗长的影响。 |
9、 | 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没有结合句意的一项是( ) A: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境况) B: 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新鲜,肥美) C: 树令我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无精打采) D: 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向远处看) |
10、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国史料的汇编,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重大历史事件。B: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集,《社戏》《藤野先生》《雪》均选自此书。 C: 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通过主人公于勒被哥嫂遗弃的悲惨故事,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功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英雄形象,在他身上体现了自我牺牲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顽强坚忍的意志。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度大庚岭① [唐]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②,停轺③一望家。 魂随南翥④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注释】①此诗是作者被贬到大庚岭时所作。②辞国:离开京城。国:国都,指长安 ③轺(yáo)只用一马驾辕的轻便马车。④翥(zhù):鸟向上飞举. ( 1 )下列句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起句“度岭方辞国”,扣题直叙,说明诗人已经来到“华夷”分界的梅岭之巅,将要 走出中原,辞别故国了。 B: 颔联紧承首联中的“望”字而来,诗人遥望乡关,只见鸟儿飞翔,花儿开放。这联诗 情景交融,将诗人魂断庚岭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C: 颈联上句写山雨欲停未停,天空已放出些许晴光。下句是描绘江中云影即将变作彩霞的要那间。这两句在写景中,正面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D: 尾联用了西汉贾谊遭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的典故,说自己不敢像贾谊谪居长沙时那样因不适应湿热的气候“自以为寿不得长”而心生“恨”意。 ( 2 )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度过大庚岭诗人停下车来,深情地向家园方向再望一次。这“一望”的“一” 字,甚为传神,传达出诗人去国怀乡的深沉感情。 B: 颈联描写景色的渐变,来衬托自己心情的变化。“初含”、“欲变”等字眼,赋予云雨 以灵性。 C: 尾联由于天气的好转,诗人心情也逐渐开朗,由天气的变化联想到自己的命运,有了 想要归隐,从此不问世事的打算。 D: 这首诗感情真挚,以景村情,情景交融,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章法严谨,对仗工整, 音韵和谐,表现出一种自然而又流动的整齐美。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A: 由是先主遂诣亮(告诉) B: 此人可就见(接近、趋向) C: 先主器之(器重,重视) D: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 2 )下列语句中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则名微而众寡而其主不能守 B: 此用武之国或置酒而招之 C: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 信义著于四海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3 )翻译下面文言文语句。 ①将军宜枉驾顾之。 ②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 4 )下列有关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分析天下形势,并提出对策、蓝图中,可见诸葛亮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具有天才的预见能力。 B: 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 据荆州、益州的可能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必要性。 C: 选段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围绕“隆中对”的“对”前、 “对”中、“对”后依次写来,且详略得当。 D: 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如结尾一个“善”字,就把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 5 )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根据文意,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能用原文中的词。) ①孙权: ②益州: |
“诚”与“成”
肖凌之
①“诚”与“成”,两个我们常见的字,我们仔细想过他们的因果关系吗?
②“诚”,乃真实、真挚、真情、真意,是一种优良的态度、作风和品质;“成”,则是成绩、成果、成效、成就,是一种符合预期的结局、结果和状态。“诚”是“成”的必备和基础,“成”是“诚”的投入与结局。可以说,若要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就需以真诚待之。
③孔子在多个场合提到“人无信不立”;《韩非子·说林上》讲到“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礼记·中庸》谈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这些古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诚”既是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人应秉承的行为操守,“诚”能助人走向“成”、接近“成”、实现“成”,人要有所“成”,就不能忽略“诚”的存在与作用。
④常人都有心想事成的美好愿望。但是,无“诚”则不“成”是铁的定律。在现实具体的求“成”实践中,总有人把“诚”束之高阁,要么投机取巧,要么瞒天过海,要么出尔反尔,要么掺杂使假……凡此种种,都是以“欺”和“诈”的手段盗取功名。这种“成”,是不踏实的“成”,以不“诚”而求“成”,其结果不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就是丢失信誉,断送根本。
⑤一个人拥有了“诚”,就有了待人处事的真,就能获得理解、信赖和尊重,得到配合、支持与帮助,得来成事的各种条件和基础。“诚”能帮愚者变聪、弱者变强。现实中,以“诚”为人做事,也可能有一时无“成”的现象。但是,有了“诚”的投入,人们的心灵便有了纯洁与高尚、坦然与无悔,也就收获了精神上的“成”。“诚”者终究能“成”,在具体的行业与领域,以“诚”待学而成学、以“诚”待艺而成艺、以“诚”待业而成业的事例举不胜举。“诚”不仅最能打动人心,而且永远是开启成功的“金钥匙”。
⑥人与人相处,无处、无时、无事不需“诚”。“成”,是每个奋发进取者的良好心愿,社会发展需要每个成员都有“成”。作为个人,要心想事成,就要先以“诚”的要求做人,做到不自欺、不欺人,真诚待人、真实操业。国家和社会不仅要旗帜鲜明地推崇“诚”、褒扬“诚”,而且要构筑好科学的诚信体系。
( 1 ) 本文中心论点的是什么?妈妈的蒲公英
①前几天,妈妈托人捎来一大包晒干的了的蒲公英。还特意让人捎话叮嘱我,说已经都挑洗干净了,一定要每天用水泡些喝,可以消热解毒、清肝利胆、健胃防癌。
②蒲公英,又叫黄花地丁、婆婆丁,是一种菊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或许是它太普通,太低调了,所以很少被人关注。虽子能入药,但《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说“名义未详”;虽花如菊黄,但翻遍古籍,却很难找到有关它的描写,更不用说歌颂她赞美她的诗词名句了。但我喜欢蒲公英,一想到它就能勾起我的年少情怀,带我穿越回天真烂漫的童年。
③早春二月,冬雪未消,寒意未退。在山坡上、河滩边的向阳处,便可见到它的影子了。不聚堆,不连片,星星点点地散落着。几片嫩绿的叶子顶开冻土,在料峭的寒风中顽强地生长着。“钻冻土而挺茂,报春音而无言。”让被严冬摧残折磨了好久的人们眼前一亮,似乎听到了蹒跚而来渐行渐近的春天的脚步声,闻到了干冷空气里洋溢着越来越浓的春天的气息。就像是母亲初嫁来家时,掀开盖在头顶上的红盖头,虽只轻瞥一眼,已给家里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④再过几天,当草色渐绿的时候,婆婆丁也在悄悄地生长着。嫩绿的叶子逐渐变成了深绿,越来越宽,在红紫色的叶脉两边成锯齿状,或排列如裂羽形状,顶端成三角形,基部渐狭成为叶柄,和叶脉成为了一体。婆婆丁开花的时期是不固定的。一般都是只开一只,也有的可开三两只。从它的正中心长出细长的花葶,单一的较长,多支的稍短。花葶的上部分是紫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绒毛,初成的花蕾像一只小钟,倒立在花葶之上。花全开后为菊花形,舌状的花瓣分一层或是几层渐次回收排列,均呈现着鲜艳耀眼的黄色。就像妈妈清晨早起为全家煮饭燃起的火苗,暖暖的,带来一天的生机和希望。这个时候,我和小伙伴们的热情也像婆婆丁叶子的脉络一样疯长起来。几个要好的小伙伴,相互邀约在一起,开始了和婆婆丁的一场盛大的约会。先找一根粗一点的铁丝,从中间折弯,把铁丝的两头固定在一个木柄上,铁丝前面的弯曲处用锤子砸平磨薄,便制成了一把简易的挖掘工具。在离婆婆丁根部两三厘米处,径直挖下云,六七厘米深后,用力向侧方一撬,一整棵的婆婆丁便被挖了出来。它的根略呈倒圆锥状,稍弯曲,表面呈棕褐色,皱缩,根头部有棕色或黄白色的毛茸。把土抖掉,装在口袋里,等口袋里装的差不多满了时,几个人便寻一处向阳避风的地方,坐下来,开始享受它赏给我们的恩赐。用手轻轻揉几下她的根部,表皮就会脱落下来,露出洁白的内茎,放在嘴里轻嚼,会有淡淡的甜味。当然我们最爱吃的还是它的花亭。从根部折断,有乳白色的汁液会很快流出来,连花葶放在嘴里,嚼起来清脆甘甜。倒身斜倚,和煦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就像是躺在妈妈的怀抱里吮吸着她的乳汁一样幸福温暖。
⑤几天的功夫,婆婆丁的叶片已老化成褐色,粗糙如妈妈辛苦一生的手。此时花期已过,它也有了自己的结晶。果实成卵状披针形,暗褐色,长约4~5毫米,宽约1~1.5毫米,上部具小刺,下部具成行排列的小瘤,顶端逐渐收缩为长约1毫米的圆锥至圆柱形喙基,喙长6~10毫米,纤细;冠毛白色,整体成球状。远远望去,犹如满头白发的老妈妈,虽已暮年,但仍伸出赢瘦的胳膊,努力使劲上举,希望把她的孩子们托出贫瘠之地,乘习习之风,飘向四面八方,在新的泥土中生根发芽,孕育出新的生命,生长出自己一片新的天地。这时的我们便有了很好的游戏。放学归来,先不急于回家,一路走,一路寻它。揪断它的花葶,很软,虽仍有汁液流出,但是已没有了甘甜的味道,如妈妈干瘪的乳房。把小绒球放在嘴边,憋足胸气,鼓圆了腮帮,用力一吹,她的果实便纷纷扬扬地腾空而起。有的如小小的降落伞,很快下落,似乎不愿意远离至亲,仍想围在妈妈的膝边,让她颐养天年;有的却在风中越飘越高,越飘越远,慢慢地飘出了我们的视线,也把我们这群追梦少年的理想带到了无限的远方。目送着远去的蒲公英,我们有时候静静地站在那里发呆,想着能有一天,我们也会像他们一样,走出脚下这片土地,飘泊远航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活出自己生命中的精彩。
⑥如今,我坐在沙发上,用热水泡上一杯妈妈亲手采撷来的蒲公英茶,看着氤氲的水汽在杯子的正上方慢慢地升腾,虽然没有名茶散发出来的那种清香,但是一股幸福甜蜜的暖流却在身体内流淌,那颗浮躁的心也随着茶烟的上升而慢慢地沉淀下来。老妈已经九十一岁的高龄了,可是还在牵挂着她客居在外的儿女们,就像这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体虽已近枯槁,但是仍然不遗余力地发挥着它最后的余热。起到这些,我的眼睛禁不住湿润了,一颗滚烫的泪珠滑过脸颊滴落在胸口,砸得我心疼。
⑦我暗暗地下定决心,这个周末,不论有什么事情都不重要,一定要回去看望妈妈她老人家。
( 1 )阅读全文,说说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引发作者哪些联想?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你的人生道路上,总有些人、事、物影响着你的成长。也许是他人的话语或是名言警句,也许是一次经历、一个场景;也许是一个好习惯及点滴的思考感悟:它们或温暖你的心扉;或鼓舞你的斗志;或启迪你的心灵;或陶冶你的性情,让你终生受益……
请结合自身的经历与体验,以“ 让我终身受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