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温州第二十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每个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独一无二的风采,成为他人眼中的与众不同。
B: 他的钱早就已经花光了,钱包里荡然无存
C: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缅怀。
D: 置身于广州花市,各种各样的鲜花顿时让我眼花缭乱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组是( )
A: 小山坡上卧着些村庄,村庄的屋顶上卧着点雪,真是一幅小水墨画。
B: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D: 原本干燥猛烈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了。
3、请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于2018年3月2日在中国大陆第一次首映。
B: 我国拟把足球学习情况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
C: 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 “深圳蓝”能否继续成为亮丽风景,关键在于要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4、下列词语不属于谦辞的是( )
A: 令爱
B: 家父
C: 舍弟
D: 愚兄
5、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当代劳动者奋斗在各自领域中,用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彰显着“工匠精神”。
B: 漫画往往用让人忍俊不禁的画面暗寓犀利的讽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C: 峨眉山的猴子,或相依相偎,或交头接耳,或追逐嬉戏,情态各异,栩栩如生
D: 林清玄在浪漫至真的文字中融入超然的禅趣,创作出的文化散文耐人寻味
6、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深邃 凄楚 崇拜 窘迫
B: 剔透 恣情 闪耀 遴选
C: 斑蝥 莲房 蝉蜕 烦燥
D: 渺茫 胆怯 沮丧 恍惚
7、指出下边划线字注音中正确的一项( )
A: 腼(tiǎn) 吸(yǔn) (lín)听 (jīn)持
B: 怜(mǐn) 吞(sì) 蚌(bàng) 迷(wǎng)
C: 杀(lù) 熟(xián) 名(nì) 驾(yù)
D: 放(zhàn) 累赘(léi zuì) 力(lǚ) 深(yīn)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赤潮已成为世界性的一种公害,很多地区和国家发生都很频繁。
B: 中国读者通过《时间简史》这本书了解了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
C: 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第一届奥运歌曲征集活动。
D: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9、下列哪一位不是“初唐四杰”中的诗人?( )
A: 王勃
B: 杨炯
C: 陈子昂
D: 骆宾王
10、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民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中国人过年,与农业关系较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实际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

①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是非要强化不可的了

②这生活与迷人的理想混合在一起,便有了年的意味

③年在农闲时,便有大把的日子可以折腾

④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上

⑤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

⑥年又在四季之始,生活的热望熊熊燃起。


A: ②⑤④③⑥①
B: ⑤③④②⑥①
C: ③⑥①④⑤②
D: ①④③②⑥⑤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后面的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标题和第二句中的“龙标”都是指作者被贬官的地名。
B: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C: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 诗歌想像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 2 )请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成化初,祯由国子生授夔州通判。二年,荆、襄石和尚起义反明,进攻四川巫山。督盗同知王某者怯不救。祯面数之,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祯击杀其魁余尽遁乃抚伤残,招溃散,甫三日,贼复劫大昌。祯趣同知行,不应。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激祯曰:“公为国出力,肯复行乎?”祯即请往,两人伪许相左右。祯上马,夹二人与俱,与贼夹水阵。既渡,两人见贼即走。祯被围半日,误入淖中,贼执欲降之,祯大骂。贼怒,断其喉及右臂,祯死。从行者奉节典史及部六百余人皆死。

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所乘马奔归,血淋漓,毛尽赤,众始知祯败,往觅尸,面如生。子广鬻马为归资,王同知得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榇既行,马夜半哀鸣。同知起视之,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节选自《明史·王传》(有删节)

【注释】①同知:官名。②淖:nào,烂泥、③鬻:yù,卖。④榇:chèn,棺材。

( 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面之________

②与王党结避祸 ________

③王同知得马,不偿。________

( 2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

祯 击 杀 其 魁 余 尽 遁 乃 抚 伤 残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马骤前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 4 )文章第二段写到“所乘马奔归,血淋漓,毛尽赤,众始知祯败 ”,“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请赏析作者描写战马的用意。
( 5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王祯这一人物形象。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教养真的不是你读过多少书

毕淑敏

什么叫教养呢?辞典上说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但我更愿意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

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你说你有钱不成,得拿出一个资产证明。教养的证据不是你读过多少书,家庭背景如何显赫,也不是你通晓多少礼节规范,能够熟练使用刀叉,会穿晚礼服……

这些仅仅是一些表面的气泡,最关键的证据可能有如下若干。

热爱大自然。把它列为有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这也许怪不得他,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是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微薄的。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之所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爱护花草,正是这种伟大感悟的最基本的训练。若是看到一个成人野蛮地攀折林木,通常人们就会毫不迟疑地评判道一—这个人太没有教养了。可见教养和绿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广之,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能够自如地运用公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和同他人交流,并能妥帖地付诸文字。我所说的公共语言,是指大家一一从普通民众到知识分子都能理解的清洁和明亮的语言,而不是某种狭窄的土语俚语或者某特定情境下的专业语言。

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他所掌握的词汇是有限和贫乏的,除了描绘自己的生理感受,比如饿了、渴了、睡觉等之外,他们对于自己的内心感知甚为模糊,因为那些描述内心感受的词汇,通常是抽象和长于比兴的。不通过学习,难以明确恰当地将它表达出来。那些虽然拥有一技之长,但无法精彩地运用公共语言这种神圣的媒介,来沟通和解读自我心灵的人,难以算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我们作为人类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当然。教养并不能使每个人都像历史学家那样博古通今,但是教养却能使一个有思考爱好的人,知晓我们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教养通过历史,使我们不单活在此时此刻,也活在从前和以后,如同生活在一条奔腾的大河里,知道泉眼和海洋的方向。

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 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教养把人的注意力拓展了,变得宏大和光明。每一个个体都有沉没在黑暗峡谷的时刻,当你在跋涉和攀援中伤痕累累,但因为你具有教养,确知时间是流动的.明了暂时与永久。相信在遥远的地方,定有峡谷的出口,那里有瀑布在轰鸣。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身体力行.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

( 1 )作者为什么说“教养真的不是你读过多少书”?
( 2 )感受作品内容,在你看来,一个人怎样才能自如地运用公共语言?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广之。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 4 )请简析第5,6两段的论证思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鸡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他每晩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街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 1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开头两段的作用。
( 2 )汪曾祺的语言朴素平淡、简洁自然又韵味无穷。请结合文中画线句“文嫂胖了”加以体会。
( 3 )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金昌焕的人物形象。
( 4 )女婿死了,女儿走了,文嫂还是坚强地继续生活,为什么却在发现金昌焕偷吃了她的三只鸡时伤心悲痛地大哭呢?请说说你的理解。
( 5 )小说为什么以“鸡毛”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无可避免地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有阳光,也有躲闪不及的风雨。但请相信,它们都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幸福宁静的生活,让我们品评甜蜜;失败彷徨的苦痛,让我们懂得坚强。未来生活就这样在成长中一一展现它的奇妙远景。在你十四、五岁的年纪里,一定有一些事、一些人、一抹微笑、一个拥抱,抑或是……永远地刻在了你的记忆中,对你的成长起着非凡的作用。

请以“________让我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作文不少于500字;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恋你柔情”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