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兰州市第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高居2019年春节档电影票房排行榜首位。②这部影片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③影片体现的英雄情怀、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带给我们许多启示。④由于《流浪地球》的热映,使中国科幻电影事业迈向一个新时代。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2、

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所以偏旁的数目比部首多,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②这是因为部首所取偏旁都是表意的,而偏旁除部分表意外,更多的是表声的。

③如“江”“河”中的“氵”“工”“可”都是偏旁,“氵”是部首,而“工”“可”只是表音的偏旁而不是部首。

④部首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

A: ③②④①
B: ④③②①
C: ④②③①
D: ③①②④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草率 抱歉 取谛 心不在焉 熟能生巧
B: 斑斓 奠基 厚道 大庭广众 家喻户晓
C: 胸膛 烦锁 卓越 妇孺皆知 言外之意
D: 惶恐 懊悔 诧异 群蚁排衙 深恶痛决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
B: 《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陋室铭》。
D: 《水调歌头》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给弟弟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5、

下列词语中读音或书写正确的一项( )

A: 恣睢(suī) 浮想联篇
B: 褒(bǎo)贬 销声匿迹
C: 虔(qián)诚 明眸善睐
D: 斟(zhēn)酌 别出新裁
6、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雨后的青山湖如出浴美人,舟行寂寥的湖面,游人沉湎于氤氲的云气中,如梦如幻,喜不自胜。
B: 鉴于拿燃烧瓶、扔汽油弹等对抗性表达方式有诸多弊端,老百姓开始相信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要好得多。
C: 为了地铁能够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D: 杭州大进巷有五眼古井,素有“钱塘第一井”之称,老杭州几乎无人不晓。在杭州人口口相传的故事里,著名的张小泉剪刀、朱养心膏药都因这几口井而相得益彰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抑扬顿挫 孤陋寡闻 迥乎不同 语无伦次 油光可鉴
B: 义愤填膺 小心翼翼 冥思暇想 不屑置辩 为富不人
C: 根深蒂固 共商国事 闲情逸致 中流砥柱 深恶痛疾
D: 望眼欲穿 心旷神怡 如法泡制 轻飞曼舞 正襟危座
8、

根据语境,下面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个园北大门外盐阜路的内河风光带,景色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登上停泊在御码头的龙舟画舫

②这里还是著名的“乾隆水上游览线”的起点

③当年乾隆皇帝三下扬州,曾以天宁寺的西苑作为行宫

④沿河漫步西行千余米,清代八大刹之一的天宁寺就在这里

⑤可以领略“两堤花柳皆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十里瘦西湖风光

A: ②④③①⑤
B: ④②③⑤①
C: ④③②①⑤
D: ②④⑤①③
9、下列各选项中,短语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
A: 巨浪翻滚 花色微红
B: 爱国情怀 克服困难
C: 曲折漫长 心潮澎湃
D: 关得很紧 分外美观
10、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藤野先生》节选自《呐喊》。
B: 苏轼,宋代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辙、黄廷坚被誉为唐宋八大家。
C: 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D: 《黄鹤楼》这首诗既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再宿武关
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 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 一夜潺湲送客愁。
【注】①李涉,唐宪宗至文宗时洛阳人。元和年间因事被贬,流放桂粤。本诗作于迁谪途中。②秦城:指京都长安。③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 1 )诗中的“乱”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 2 )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讫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壁问观所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嘴熟,一字不遗。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①渐满。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②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③,不如予之约④取而实得也。”

(选自《蒿庵闲话》)

【注】①笥(xì):竹箱。②影响:此处指印象。③枵(xiāo)腹:空腹,指毫无学问。④约:简要,精练。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言强记之法________ ②录朗诵十余遍________

③即壁问观所录________ ④壁满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与“粘之壁间”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齐习辞者也
B: 以松脂、蜡和纸灰类冒之
C: 更互用
D: 治水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②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③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4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中叶奕绳的读书方法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丝路织锦

青玄

①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肯定,并沿用至今。从这条中西汇通的著名通道之命名可见,丝织品是当时中国沿途输出最具代表性的商品,织锦也是最能体现当时技术和艺术风格的物品之一。

②古代中国,中原地区最早最传统的织锦是平纹经锦。早在西周早期的墓葬中就已出现,后来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也发现不少此类织锦。随着中原的丝织品大量流入新疆及西域地区,当地的织法技术得以改变,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③公元四五世纪以后,丝绸之路日渐繁盛,西方织物的图案和设计开始影响中原丝织品,越来越多的具有西方元素的纹样和图案开始出现在织锦和刺绣上。有可能是内地工匠看到了或是从他人的描述中听闻了胡化织物的需求,主动设计了一些可能为西域所接受的甚至是带有西域纺织品特点的织锦,再将其送上了丝绸之路;也有可能是西域一带日渐发达的丝绸生产技术回流并逐渐影响了中原地区。总之,羊、鸟、鹿、象、狮子等各种动物图案,与伊斯兰教有关的新月纹样,以及深目隆鼻的胡人骑射、饮酒形像等,都在西北地区出土的中国织物上有所体现。

④隋唐之际,中原织锦的平纹经锦向斜纹经锦转变,图案、团花纹样和卷草纹样开始大量出现,由此形成了中国丝织图案的一大转折。可以说,在胡风的影响下,西城的动物纹样与中原的花卉线条完美结合,逐渐形成了中国丝绸斜纹经锦的新样。

⑤初唐时期,联珠纹锦开始深入中原内地,除了丝绸之路沿途可见,西安地区也有出土。与此同时,联珠纹样的形式开始多样化,常常与其他的装饰性纹样组合形成新的纹样,常见的有两圈联珠的组合、卷云与联珠的配合、联珠与花蕾的配合等。盛唐之后,符合中国审美的花卉取代代了联珠纹样,并与西来的动物纹样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团案图样。联珠团花的花朵变得饱满,花瓣轮廓更加细腻,层次也更丰富,发展成宝花纹样,这可能就是历史上所谓的“陵阳公样”,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与艺术交融的结果。

⑥丝绸之路沿途出土的积淀了胡化风格的丝蜩文物有不少,主要是织锦,少量为绮、绫和刺绣。那一方方虽残旧却仍艳丽的织锦上所表现出的胡化风格,或强烈或淡静,或模糊或清晰,默默沉淀,耀眼夺目,仿佛讲述着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也再次向世人表明,塞上驼铃、大漠孤烟的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中古时期中西贸易的主阵地,更是中西文化双向汇流的通道。

( 1 )下面这句独自成段的话,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它所在的正确位置应该是:( )

织锦的织法技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织锦的纹样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A: ①②段之间
B: ②③段之间
C: ③④段之间
D: ④⑤段之间
( 2 )下列有关选文结构或写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全文看,选文所用的说明顺序主要是时间顺序。
B: 选文从织法角度,主要介绍了平纹经锦、斜纹经锦、联珠纹锦这三种织锦类型。
C: 全文是“总分”结构,第②-⑥段都属于“分”的部分。
D: 从说明语言上看,本文总体上属于“平实说明”。
( 3 )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 丝绸之路是一条以长安为起点,直到地中海各国的陆上丝绸贸易通道。
B: 中原丝织品上的西方元素纹样和图案是西域丝绸生产技术回流影响的结果。
C: 丝绸之路沿途出土的丝绸文物有不少,主要是织锦,少量为绮、绫和刺绣。
D: 丝绸之路是中古时期中西贸易的主阵地,它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与艺术的交融。

阅读选文《我的老师》,完成后面小题。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呵。

(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文记叙的一件小事。

( 2 )蔡老师是如何援助“我”的?

( 3 )品析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
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 , 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呵。

四、写作(分值:60分)

根据下列材科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说真话,抒真情,往往须在细小处着笔。朱自清在《背影》中对父亲过铁道、上下月台买橘子的情景,进行了深情的抒写;沈石溪在《斑羚飞渡》里对老斑羚牺牲生命换取下一代生存的那一跃,进行了动人的描画。生活中,也常常可见这样触动心灵的人或事……

请以下面的格式拟定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拟题格式:

了××的 (“××”应为人或事)

例如:“我理解了妈妈的唠叨”、“我领略了独处的妙处”等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别让我们的爱变成回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