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嘉兴市秀洲中学分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很有礼仪范儿。但现代人文明开放,根本不需要那一套。
B: 在实际语言运用中,词总是出现在一定的上下文中,这就是语境。语境对词的意义起限制作用。
C: “火热—炎热、上天—苍天、老乡—乡亲、民众—百姓”都是同义词。
D: 散文诗有诗的情绪和想象,像诗一样精粹、凝练,但不像诗那样押韵,而是以散文形式出现。
2、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是( )
A: 《梧桐雨》
B: 《汉宫秋》
C: 《赵氏孤儿》
D: 《单刀会》
3、下列句中画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未若柳絮风起 地制宜
B: 与人行 不而遇
C: 非宁静无以远 闲情逸
D: 一狼径秋来
4、

下列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知不如徐公美 诚:确实,的确。
B: 宫妇左右莫不王 私:偏爱,偏私。
C: 徐公来,视之 孰:通“熟”,仔细地。
D: 能面寡人之过者 刺:讽刺,挖苦。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他坐在那里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B: 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要发生事故。
C: 作文写好以后,我们要学会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
D: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
6、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带(yíng) 古(gèn) 然勒功(yàn)
B: 元(xūn) 痛(zhì) 不见人(xiòng)
C: 震(sǒng) 序(zhì) 仰之高(mí)
D: 夜(zhòu) 育(pǔ) 目不园(kuī)
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
B: 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C: 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D: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8、下面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珍(害羞) 不胜寒(经受不住)
B: 万钱(直接) 冰川(堵塞)
C: 沧海(渡) 弃置身(丢弃,放在一边)
D: 万木(春天) 酒(执,持)
9、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代表作《桃花源记》的文体是“记”。
B: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
C: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130篇,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10、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恫(hè) 沆(xiè) 不过(niù) 余勇可(jiǎ)
B: 句(dòu) 悍(biāo) 入场(quàn) 枪实弹(hè)
C: 亮(zèng) 鱼(jǐ) 来品(bó) 方圆凿(ruì)
D: 稻(jīng) 伎(liǎng) 金殿(luán) 便宜行事(biàn)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1 )说说“青山横北郭,山水绕东城”中“青”、“白”、“横”、“绕”四字的表达效果。
( 2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 )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文学家________。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欣然起行________ ②无与为乐者________

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 ④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 3 )作者“欣然起行”是为了寻找快乐,而为何又有“念无与为乐者”的感慨呢?

( 4 )本文写景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用简洁的语言赏析写景的妙处。

( 5 )有人评价本文的主题“就是美景与闲心的遇合”。请结合本文创作背景,谈一谈你对“闲心”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 1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句中的“无常”是什么意思?从文章中找出最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语。
( 2 )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不好?为什么?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 3 )辨析下列语境中“好好儿活”的含义。

①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 4 )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在文中标出来,并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书外功夫
唐双宁
①当一个书法家的前提必须是字要写得好,但艺术源于生活,书外功夫也少不了。
②什么是“书外功夫”?我用六点来概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万件事、师万人长、抒万般情和拓万丈胸。”
③“读万卷书”。文、史、哲的书都要读,读好书,就会对人生有透彻的理解。
④“行万里路”。念小学时没条件,我就骑着自行车一个生产队一个生产队地走,行不了万里就行几十里。后来条件好了,我就尽量“行万里路”。我想说“身行”与“心行”的问题。人不可能穷尽天下路,不能“身行”,“心行”也是可以的。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并没有去过岳阳楼,也没去过洞庭湖,但因为他对当地的历史、地理、文化有非常透彻的了解,所以能写出这篇文章。
⑤“经万件事”。这里也有一个“身经”和“心经”的问题。经万件事,才能启发艺术灵感。
⑥“师万人长”。我最佩服的人物:第一是毛泽东,第二是华盛顿,第三是诸葛亮。诸葛亮是典型的德才兼备,他到底是哪里人,到现在还在争,秦桧就没人争,连他的后人都是“我到人前愧姓秦”。书品即人品,人品是立足书坛的必要条件。孙中山先生写了一副对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我记得那是送给蒋介石的。
⑦“抒万般情”。1999年我在庐山开会时,利用会议的间隙填了一首词《登庐山》。后来,我据此创作了一幅书法作品:“奇峰天降,扼大江,取笑黄河兄弟。看谁是中流砥柱?虢人悄然不语,一戏泰岱,二戏华岳,三戏医巫山闾。乍晴乍雨,宠得一身脾气。忽来北国游客,踏尽匡庐,觅得前朝迹。太白俯首,陶潜甘居,一代狂人泣。狂人如此,遍寻天下,谁人能驾驭?信步之间,却在双宁脚底。”我也是只有到了庐山那个地方,才有这样的激情。书法和诗词的创作是一样的。如果没有一种激情,一种胸怀,你的书法可能很工整,也可能很像古人,但肯定写不出自己的风格来。
⑧“拓万丈胸”。管仲曾一箭射中齐桓公,齐桓公后来却不计前嫌,任用他做宰相。没有这般胸怀,他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吗?从事艺术创作也一定要有胸怀,“拓万丈胸”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没有比双脚更高耸的山峰,没有比思想更深邃的海洋,没有比眼界更宽广的平原,没有比胸怀更博大的世界。” (节选自唐双宁《书法——人类精神的心电图》)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选文⑥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请为第⑧段补写一个事例,从反面进行论证。

( 4 )作者说“读好书,就会对人生有透彻的理解。”请结合你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 在2020》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文学名著中的一个人物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兰陵缭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