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郑州爱华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古松的形象随着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假如木匠、植物学家和画家同时来看古松,木匠心里盘算它是适合造房子还是做家具,________;植物学家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________;画家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是聚精会神地________以及它的昂然高举的气概。由此可知,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人为的。

①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

②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

③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①③②
2、下面哪些人不是《简爱》中的人物?( )
A: 圣约翰
B: 英格拉姆小姐
C: 希刺克利夫
D: 阿黛勒
3、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幅画饱含诗情,使人浮想联翩 , 神游画外,得到美的享受。
B: 他们原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好邻居,由于产生了一点小误会,那天放学后便分道扬镳 , 从不同的路线回家了。几天过去,误会解除了,他们又和好如初。
C: 这里的溶洞非常美丽,而且出人意料。令游客们叹为观止
D: 马英九大有登峰造极、力攀台湾政坛最高峰、抢攻大位之势,是台湾党派中的强势人物。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⑴他平时省吃俭用,把全部 都捐给了希望工程。

⑵你这番话的真实用意是什么?我得好好 一下。

⑶城市绿化必须 ,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A: 结余 捉摸 因势利导
B: 节余 琢磨 因地制宜
C: 结余 琢磨 因势利导
D: 节余 捉摸 因地制宜
5、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两句话运用类比的手法自然引出陋室中的“我”,以“惟吾德馨”来说明“陋 室不陋”的道理。
B: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作者交往的人都是有学问的人,作者不和目不识丁的人交往,表现了作者的等级观念。
C: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出了作者高雅的生活情趣,也委婉地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D: “孔子云:何陋之有?”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道出了“陋室不陋”的结论,补充说明了“惟吾德馨”。
6、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问(jié) 吊(yàn) 然(cù)
B: 耗(è) 啕(háo) 伎(liǎ)
C: 焦(zhuó) 捆(zhā) 接(jì)
D: 恨(zēnɡ) 扣(kē) 昏(jué)
7、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的浅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
B: 学校的树荫下,一群附庸风雅的学生正安静地看着课外书。
C: 随机应变是一种处事方式,也是一种智慧。
D: 人们总是错误地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理所当然的。
8、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范进中举》中的胡屠夫,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B: 《孟子》一书,相传是孟子的弟子所作,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C: 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即后世统称说理辨析一类的说明文。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
D: 词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9、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雏形 海市蜃楼 永往直前 碌碌终生
B: 烦燥 付诸东流 茫然若失 具体而微
C: 鞭策 白驹过隙 相得益彰 无济于事
D: 狩猎 得天独厚 险象迭生 齐心谐力
10、

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潜心贯注 泛滥 魅力 屏嶂
B: 默不作声 宰割 锁事 钞票
C: 人声鼎沸 轻捷 踌躇 磐石
D: 杂乱无章 暑名 召唤 租借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的1-2题。

行 路 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1 )诗人在写行路难时,用“________ ”、“________ ”(各限填三个字)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古为人称道,请说说此句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伤逝

王子猷、子敬①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曰:“何以都②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③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④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⑤恸⑥绝良久,月余亦卒。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王子猷、子敬: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的小儿子。②都:完全。③了:完全。④既:已经。⑤因:于是。⑥恸:痛哭

( 1 )下列划线字的解释与“恸绝良久”中“绝”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 悲痛欲
B: 赶尽杀
C: 无此意
D: 美妙
( 2 )文中哪些句子特别能表现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父亲的田园

①故乡的老宅东边,是我父亲的田园。园中央麦草屋顶的小土屋,是小麻雀的跳跳床。屋后的大杏树枝叶婆娑,蓄满绿荫和鸟鸣。屋东,两棵大桃树粗可合抱,彼此枝叶相接、耳鬓厮磨……每当春风乍暖,花儿们粉墨登场,我的梦也缤纷起来。花瓣飞走,留守枝头的果子一天一个成色,已经秀色可餐了。除了一饱口福,还能换来香喷喷的糖橡皮、好看的花衣裳。靠近篱笆的小杏树,年龄与我相仿,结的杏子又大又圆,染着红晕。摘一颗掰开细品,绵绵软软的,一直甜到心里去……

②果树散居于小屋身边,像一群孩子簇拥着母亲。稍远,是大片的菜地。打记事起,父亲就带着我在园子里忙碌。侍弄园子是父亲驾轻就熟的事情。我喜欢看父亲辛勤劳作的身影。他刨地前总是先往手心里吐两口唾沫,搓搓两只大手掌,将锄柄高高举起,像是挥舞着一支灵动的画笔,在空中画出一道美丽的彩虹,将锄头深深地锲入那散发着清香的土地……汗水从父亲花白的两鬓间流下来,经过沟壑纵横的脸庞,砸进他脚下新刨起来的土地。他的脚印又大又深,至今仍清晰地印在我的心田。一片地刨完,父亲回到地头,在锄柄上坐下来。我将水壶递过去,他猛喝几口,然后装上一锅烟,用火石打着,边吸边笑呵呵地看着我玩。我的玩具通常是父亲刚刨出来的豆虫或蛹子。蛹子头上有一个弯弯的类似钢笔卡子的东西,我们叫它钢笔蛹。它的尾巴会摇,我说东它就指东,我说西它就指西,通灵似的,非常有趣。逗逗玩玩间,父亲已将地平整,整出崭新的菜畦,开始精心地播种……

③园子里的甜水井,是我童年最神秘的所在。父亲不让我到井边去,只有浇园时,我才可以在他的看护下,俯瞰幽深的井水,从中照见自己天真的模样。父亲用力摇着水车,粗粗的拴着许多圆橡胶片的铁链子在齿轮上滚动,一节节潜入水中,再携带着水,从长长的桶子里升上来。喷涌的水,在水车槽子里小流片刻,便欢呼地扑进水道。我光着脚丫和前赴后继的水赛跑,看它欢快地流遍每一个干涸的角落。甜甜的井水,在流淌中一点点交出了自己……甜水井充盈着半个村子大大小小的水缸。每当乡亲们担着吱呀唱歌的水桶来挑水,父亲总是放下手里的活儿,和来人拉一会儿家常。要是有小孩跟着来,父亲便格外高兴,除了摘果子招待,还会让我们在园子里玩个够。

④夏日的夜晚,是农民最休闲的时候;吃完晚饭父亲将草席搬出来,在门口铺开。我躺在上面,用手指数着天上的星星。父亲一边抽旱烟,一边摇着芭蕉扇为我赶蚊子。他是我的风扇和故事篓子,是我的《十万个为什么》。牛郎织女的故事,善恶报应的故事……如清风,飘进我的耳朵。夜深露水下来,好戏才刚刚开场——傍晚抓回来的知了猴,早已各自占据有利位置,倒挂在蚊帐上,开始金蝉脱壳,勇敢地、义无反顾地将这场脱衣秀持续到黎明时分。获得新生的蝉,呈淡绿色,显得那么娇嫩脆弱。它们喘息着,慢慢张开水袖,如闪亮登场的青衣……

⑤时至今日,田园中的一草一木,父亲劳作的身影,开心的笑容,依然在我的脑海中循环上映,令我难以忘怀……

( 1 )第①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2 )第②段中的划线句子是如何描写父亲劳作的样子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他刨地前总是先往手心里吐两口唾沫,搓搓两只大手掌,将锄柄高高举起,像是挥舞着一支灵动的画笔,在空中画出一道美丽的彩虹,将锄头深深地楔入那散发着清香的土地.……

( 3 )从全文看,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是怎样刻画的。(答出两点即可)
( 4 )有人认为应将本文的标题改为《回忆我的父亲》,你同意吗?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你的理由。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一双脚上的修养
①市图书馆离我家很近,每逢双休日,我都会到图书馆的阅览室去翻阅一些报纸和杂志。每次来这里,总看到座无虚席的场面,有时,大家还会围绕一些文学现象进行一些交流。在这紧张而喧嚣的都市里,能保持一份阅读的闲情,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在我看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层次和修养
②北方冬天的雪大,雪一下,许多麻烦就随之而来了。走在街上,鞋上会粘满脏雪,从天寒地冻的室外进入室内。脏雪马上就会化作污水。所以人走过的地方,往往会留下两行黑乎乎的脚印。正是在一个雪天,我走进阅览室时发现了异样。屋子里多了一个擦地的女工,她看我进来,竟紧张地盯着我,手操托布,如临大敌。我故作视而不见,可感觉告诉我,她正跟在我的身后,猛回头,把她吓了一跳,自己也吓了一跳。吃惊于自己留下的那行脚印。在淡黄的地板上,显得如此扎眼。而那个擦地女工,正在奋力擦抹。
③坐到座位上,想着刚才的脚印,愧怍油然而生,再也无心看书了。阅览室是一个开放的公共场所,来往进出的人很多。我注意到,每个进来的人都在犯着同我一样的毛病,浑然不觉自己的双脚正在恶作剧式的涂鸦着刚刚被擦干净的地板。于是,那个女工就要不停地跟在进进出出的人后面,擦了再擦。不断的踩踏与不断地擦抹,似一场破坏与复原的拉锯战,在阅览室里上演着,让人心惊。渐渐地,那个疲于擦地的女工,已是额头见汗。
④忽然有种感觉,每一双进出的脚都充满着罪恶,因为,它们是在不断践踏着别人辛苦取得的劳动成果,是在破坏着一种美好与和谐。
⑤不知过了多久,人才渐渐坐定了,擦地女工也得以有机会喘口气、歇一歇,但就在这时,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来看,似乎想进来,但又把头缩了回去。不一会儿,两扇门都被推开了。还是刚才那个男人,这次,他是肩扛一桶纯净水进来的。突然,一阵“沙、沙”的响声,伴着送水男人走路的旋律,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我开始从上向下打量他,老旧的棉帽子、绿大衣……最后我终于看到了他的双脚,然后是惊异万分。男人的每只脚上,竟然都套着一个塑料袋。他一走动,塑料袋就会发出“沙、沙”的响声。因为套了塑料袋,所以他走过的地方没有一点污迹,还是那样干干净净的。我注意到,那个擦地的女工,站在那里表情复杂地盯着送水的男人,看他放好水,慢慢离开阅览室。而当她再次转过头来,我发现她眼里竟有泪光涌现。
⑥这个下雪的周日里,我没有读书,但我想到了“修养”这个词。我想,修养并不是一个人比别人多认识一些字、多读了几本书;或是一个人了解《红楼梦》的情节、会背莎士比亚的一些名句,修养应该是在一个人举手投足的细节中体现,就像那个送水工,懂得在雪天里,进入室内之前用塑料袋把两只脚都套上。

(选自《八小时以外》,有改动)

( 1 )从第②段看,“我”愧怍的原因有哪些?

( 2 )文中第①段和第⑥段中加点词“修养”各有什么含义?

( 3 )本文对送水工的描写文字不多,却令人回味,请赏析第⑤段中的划线句。

( 4 )文中第⑤段说“那个擦地的女工,站在那里表情复杂地盯着送水的男人,看他放好水,慢慢离开阅览室”。请联系上下文揣摩女工此时的心理,把她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不少于30字)。

四、写作(分值:60分)
根据要求作文。

金圣叹在批注《西厢记》的“拷红”一折时,见红娘妙语连珠,连用三十三个“不亦快哉”表达畅快之情,令人拍案叫绝,现摘录七则如下:

其七:子弟背诵书烂熟,如瓶中泻水,不亦快哉!

其十六:冬夜饮酒,转复寒甚,推窗试看,雪大如手,已积三四寸矣,不亦快哉!

其十七:夏日于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西瓜,不亦快哉!

其廿八:推纸窗放蜂出去,不亦快哉!

其廿九:做县官,每日打鼓退堂时,不亦快哉!

其三十:看人风等断,不亦快哉!

其三十三:读《虬髯客传》,不亦快哉!

上述摘录引发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以“不亦快哉”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写作提示】
可以叙述身边的故事,可以进行文学创作,也可以就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或结合自己的生活与阅读展开阐述。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y1旧那么洒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