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山深处。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我 们到此,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B: 在一次大型电视诗歌朗诵会上,殷之光先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C: 今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了强烈地震,房片倒塌,交通阻塞,通讯中断.灾后的芦山,重建工作千头万绪,百废俱兴。 D: 由希腊引发的欧债危机迅速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但我们有理山相信,只要相关各国共同努力,攻坚克难,定会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 |
2、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造访浙江嘉兴,瞻仰了复建的中共“大一”旧址——南湖红船。 B: 最近,南京不少老小区的居民在是否出资安装电梯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C: 暴风雨过后的午夜,南京湖南路美食一条街,依然人声鼎沸 , 芳香四溢。 D: 阳春三月,鸡鸣寺路两旁的樱花花枝招展 , 竞相开放,宛如粉色的云霞。 |
3、 | 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使用字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楷书 草书 行书 B: 行书 楷书 草书 C: 行书 草书 楷书 D: 草书 行书 楷书 |
4、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B: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C: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 《黄河颂》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间接抒情,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 |
5、 |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寒噤(jìn) 瓦砾(lì) 镂(lóu)空 匀称(chèng)B: 拂(fó)晓 嶙(lín)峋 阻遏( è ) 蟠(pán)龙 C: 绥(suí)靖 刹(shà)那 轩(xuān)榭 纳粹(suì) D: 丘壑(hè) 仄(zè)歪 帷(wéi)幕 荒谬(miù) |
6、 | 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 A: 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 妇女善于织造 C: 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 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
7、 | 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把“只有”“才”改为“只要”“就”) B: 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去掉“通过”或“使”) C: 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把“提高”改为“抓好”) D: 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把“能否”去掉) |
8、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会议开始前,主持人对参加会议的来宾说:“为了保持会场安静,请各位立刻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 B: 对一位获奖同学说:“你真行呀,没怎么复习就拿了个一等奖。” C: 提到自己的母亲,儿子动情地说:“令堂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D: 酒店经理对员工们说:“大家要做好服务工作,让顾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
9、 | 对句子的大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B: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召令派遣使者探望,只看见布做的被子覆盖着尸体,[董宣]的妻子对着他哭) C: 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董宣两手撑地,一直不肯低头) D: 家书抵万金。(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 |
10、 | 选出下列对王湾《次北固山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青山”指北固山,“客路”指诗人前行的路,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B: 颔联中“平”“阔”“正”“悬”描绘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 C: 颈联写残夜消退、红日初升,旧年已过、春天到来的景象,蕴含一种自然理趣。 D: 尾联采用设问的手法,诗人希望借归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传达出一种思乡愁绪。 |
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1 ) 阅读诗歌,分析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 )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信①数与萧何②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③,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释】①信:韩信,西汉开国功臣,杰出军事家。②萧何:刘邦的丞相。③上:指汉王刘邦。 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何奇之________ ②何来谒上________ ③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________ ④王素慢无礼________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 4 )谚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韩信成功与失败都是因为萧何。为什么说韩信的成功是因为萧何?请联系文本内容作具体说明。( 5 )有人说“萧何能办成事是因为背后有个刘邦”,你觉得这是为什么?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弱种子也要发芽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灯台架游屐
①史书记载,谢灵运“寻书陟岭,必造幽峻,岩障数十重,莫不备尽登蹑。尝着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他那双特制的游屐,前后齿可以视需要装上或卸下,翻山越岭如履平地,真乃善游之奇人也。
②要想游屐爬山涉岭,非得一双质地不错的旅游鞋方可,耐克鞋是不错的选择,穿在脚上还算舒适,但价钱略显贵重。我游山玩水时,常吟李太白“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实际上从不曾着木屐上山。我的“游屐”,穿旅游鞋爬山而已。一段时间里,将之弃置一隅,未曾穿过。皆因本人腿疾复发,谨遵医嘱,少于活动,多于休养。近来,步履恢复正常,攀山陟岭,犹存戒心。
③间或朋友至家,约我去灯台架游玩,我说:“妙极了,云静思动,我正想出外游骋,来考验一下自己的脚力。”游山玩水,自然免不了要多跑一点路途,于是我的那双“游屐”,又似法国的戴高乐将军一样,东山再起,有了用武之地。
④灯台架是独具瀑布、溪谷之美的。我曾经数次在那里观花、访瀑、赏雨,淡烟薄雾里散步,白云红树间高歌,野树村店内小饮。它便成了我的老朋友,多年来文人益敬,能和它多次谋面总是感到十分愉悦的。
⑤八月的一个早晨,我等一行五人,经垭口、寺坡,自李辉庄一里处折入乡间公路。过去,这条公路崎岖不平,弯急又多;现在,路基整体拓宽,一条平整如砥的柏油路延伸至景区停车场。车很快到达景区山门,验票后放行入内。剩下的旅程,我们只能靠双脚来度量了。
⑥沿着山势上行约3华里,我们渐渐陷进青翠欲滴的峰峦之间。两面青山夹峙,陡立苍崖,侧临幽谷,徒增几多画意。再上行几百米,转过一个急弯,灯台架瀑布已赫然入目。又行三百余米,巉岩居左,溪流已在右侧。路两旁杂草灌木,我们仿佛在绿色的帷幕下前行。溪水中多巨石,水石相搏,发出清响。随处开着的野花,象千万只彩蝶在草间飞舞,一种幽香,不时从微风中吹送过来,山野的空气清新极了。
⑦再往上,一小片平浅的沙滩后,是一潭明澈的碧水。两岸陡立的崖壁,在这里耸然并立,合拢、夹峙,把上流的一弯清溪,挤成一帘瀑布。那瀑布高约十余丈,白练悬空,喷珠滚雪,轰然跌入潭中。崖壁的穹窿和泻动的激流之上,一幽通天,万缕辉光,映着婆娑的树叶,闪闪烁烁的洒在石壁和潭上,把石苔和潭水映得愈加翠绿。抵近瀑布,真容愈发明丽。瀑布由上段的马蹄形的崖壁上飞落而下,冲出水潭,再翻滚着泻过水泥堤堰,落入下面的溪谷,浩浩荡荡的向下流着。
⑧我们小心翼翼地踩着堤堰上的方块,踽踽前行,瀑流入潭溅起的玉珠袭裹面颊,清凉入骨,让人不禁打着寒噤。到岸左边,回望水雾中的女子,仿佛薄雾中披着薄纱的曼妙仙女。小溪下游,山坡稍高处又一块大岩石破土而出;岩石下,溪水流出小潭,悠悠而去……映着影,水光粼粼,亮丽得象水银一般,耀眼生花。远处,溪流弯转,两岸树木苍苍,架成一个桥洞;洞底下,是一团泛红的白色天光。向上看,溪水更加明澈,照着日光的岩壁和藤蔓老树,倒影在水中,清明无比;垂下的须根,与水中的倒影一根根连起来,一阵微风掠过,满溪的光影绰绰约约闪耀起来。
⑨过了瀑流,沿栈道寻景蜿蜒而上。路随山转,侧目望之,一边是峭壁,高不可攀;一边是悬崖,深不见底;巉岩突兀,流砾崩石,惊险万分。上行一会儿,一片悬起的岩石下赫然出一条月形柳廊,叫它“月眉洞”。它与人齐,深半丈有余,内藏一块长方形斗形条石,可供数人同时入寝。若阴雨天气,亦可作避雨之所。传说,山神为了看护山林,劈出的憩息之所。
⑩再往前,栈道已至尽头。要到达灯台架山峰顶,还需大约三十分钟时间,剩下的路程也只能靠徒手攀援了。攀上山巅,尽享仙山胜景,但见群峰拱卫,云海腾欢。不禁感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⑪一阵凉风袭过,天边风起云涌,我们下山了。
⑫灯台架是个四季都撩人眼目的风景区。春天,蒲公英开遍山野;夏季绿水青山,胜景怡人;秋间苍云变幻,红花如血;冬日雾霭弥蒙,风雪潇潇,曲径寻幽,别具诗情画意。难怪游人一到舞钢,都以一游灯台架为快。
⑬培根曾说过:“大自然面前,我们除了顺从和归化,从不能违背。”这正是人类进化中的必经之境。沉思、冥想,过去、将来,最多的还是山。
文学网(2020年01月)
( 1 )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体裁不限,除诗歌;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