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邳州市铁富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 谪守 忧戚 宠辱皆忘 浩浩荡荡
B: 飘逸 妖娆 一代天娇 岸芷汀兰
C: 风骚 嘶哑 红装素裹 樯倾楫摧
D: 鲜妍 喉咙 薄暮冥冥 断张取义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_________,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②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________的要素呢?

③我正欣赏着这里的景致,一位穿长袍戴小帽的老先生骑着一头小毛驴_________地走过我的身旁。

④今年央视春晚的魔术表演十分精彩, 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________。

A: 标志 必须 悠然自得 不言而喻
B: 标本 必需 悠然自得 不可思议
C: 标志 必需 泰然自若 不言而喻
D: 标本 必须 泰然自若 不可思议
3、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困(jǐng) (shàn)蔽 (kāo)尾
B: 狡(xiá) (zhuì)行 积(xīn)
C: (chí)担 (dān)眈 目似(míng)
D: 假(mèi) (qín)兽 (shǎo)时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
B: 春天刚刚来到,我虽然穿着棉衣,但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C: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 , 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D: 谈起网络游戏,她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 使在场的人们惊叹不已。
5、下面是某同学在电话中对朋友说的一段话,选出没有语病的句子( )

①你马上立即给我校文学社刊写篇稿子吧!②同时,还要请你发挥同学积极投稿。③来稿文体不限,提倡创新,以不少于600字左右为宜。④文章写好后务必交到校刊编辑部。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翩跹xiān 浮想联翩
B: 粗犷kuàng 轻装淡抹
C: 濒bīn危 莫名其妙
D: 风靡mǐ 卷帙浩繁
7、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瑙鲁为什么没有土地呢?
①鸟粪经过长期的化学变化,形成了厚达10米左右的磷酸盐层,因而全国没有一寸可供作物生长的泥土
②原来自古以来,栖息于此的数不清的海鸟在岛上留下了厚厚的鸟粪,完全掩盖了土地
③地处太平洋上的瑙鲁共和国,是一个面积狭小、人口稀少的鸟国,被称为“无土之国”
④瑙鲁的经济以开采和出口优质磷酸盐为支柱,粮食、果蔬以及各种日用商品都依赖进口

A: ③④①②
B: ③②①④
C: ④②①③
D: ④③②①
8、下列字形和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荒辟 郑重其事 污(suì) 深痛绝(wù)
B: 深宵 鞠躬尽瘁 愧(zuò) 气冲牛(dǒu)
C: 狂澜 妇儒皆知 对(jiào) 而不舍(qì)
D: 取缔 锋芒毕露 罚(chěng) 为人知(xiǎn)
9、

下列各项中,对相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伊索寓言》中不少故事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如《蚂蚁和蝉》讽刺好逸恶劳的人。
B: 在慧骃国,马是理性的载体,友谊和仁慈是“慧骃”的两种主要美德。
C: 鲁滨孙流落到荒岛后,用“借方”和“贷方”来分析自己的幸运和不幸。
D: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和《社戏》都出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10、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陈涉世家》出自司马迁的《史记》,该书属纪传体史书。
B: 《雪》选自于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代表作品有小说《孔乙己》。
C: 《威尼斯商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作品中塑造了一个唯利是图的吝啬鬼典型﹣夏洛克。
D: “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古代诗歌鉴赏

冰壶洞

明 胡应麟
一线悬崖鸟道通,石床钟乳斗玲珑。
飞流万尺无人到,谁宿庐山此洞中。

( 1 )“石床钟乳斗玲珑”中的“斗”字用的很有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 2 )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选自《晏子春秋》)

注: ①殆:大概,恐怕。②是:这件(事)。③不与焉:不在其中。焉,于此。④任:给实权。⑤乃:是。⑥若此:像这样。⑦曷为:为什么。曷,什么。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下见蛇 泽:________

晏子 召:________

③晏子曰 对:________

虎之室 如:________,

( 2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也

A: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
B: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 执策而临之
D: 出淤泥而不染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________

②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________

( 4 )本文中,晏子的劝谏有什么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窗

江南月

①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②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星,也赶热闹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

③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

④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鳞鳞的瓦片和一扇玲珑的天窗。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想着想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仿佛倏的一下钻进我的心里蔓延开来。

⑤仲夏,多雷阵雨。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师,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哗啦哗啦的。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雨势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

⑥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⑦“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那么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

(选自《都市文萃》2010年第4期,有删改)

( 1 )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
( 2 )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

①赏析下面句子。

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

②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

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 3 )说说文章以“天窗”为题的作用。
( 4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老屋的那一方小小的天窗伴随着母亲的身影,让“我”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B: 第②节选取蝉的鸣唱、蛙声的欢快和星月的柔美,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迷人的夏夜图。
C: 第③节“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中,“滑”字既写出风的轻柔,又表现母爱的温馨。
D: 文章情景交融,通过雨景和月景的对比描写,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感伤。
( 5 )文章结尾写“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下列名著中就有能表现这一哲理的事例,请简要叙述一例。

①《童年》 ②《名人传》

阅读《批评也要讲点“智慧”》一文,回答 下列各题。

①有个小故事很感人:父亲在洗车,小儿子拿起块石子在车门上划起来。父亲大怒,拿起扳手打了下去。儿子被送到医院后证实手指骨折。见父亲自责不已,儿子说,爸爸,手指会好的,不要担心。之后,父亲发现儿子在车上划的却是:爸爸,我爱你!

②由此,我联想到批评。批评也要讲点“智慧”,无论是什么身份,或者什么地位。

。真诚,要出以公心,敢于直言不讳提出批评意见。过去,这个“智慧”在党内很常见。彭德怀在 1940 年就曾郑重其事地说:“你毛泽东,我彭德怀,他周恩来,我们在党内都要自觉地接受党的监督和约束,办任何事都要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我们谁也不能头脑发热、独断专行、随心所欲。”其言也直,其心也诚,大家引为鉴戒,团结更为紧密。当今,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久违的情况下,就更需要这么一种严肃而又真诚的批评,才是对同志真正的爱护、帮助与关心。

④讲智慧要得方。批评“如治病,得其方,药到病除,不得其方,适得其反”。【甲】“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故而,学会批评之前的倾听、沟通与谈心交心就显得极为重要。愿听,是尊重;得方,是智慧。“良药”未必“苦口”,批评也应“得方”。“我们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思想不通可以等一等,不要搞得太紧张,批评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和风细雨。”有时一个善意的提醒、一次谈心交心可能化解大矛盾,止步大问题。

⑤讲智慧要自省。【乙】往往看别人缺点时明白,看自己时糊涂,难得的是自知自明。为人都有弱点与不足,最聪慧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要紧的是对待错误与问题的态度。批评者要讲智慧,但被批评者则不应过分强调批评的方式方法,“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遇“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赞扬),不宜手舞足蹈;逢“求全之毁”(过于苛求的诋毁),也不应暴跳如雷。周恩来说过,“要让我写自己的历史,我就写我的错误。”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才是共产党人高度的政治自觉与做人智慧。

⑥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执政者来说,既和阳光、空气、水源一样重要,又应具有“摄取”适时、适度、适量的智慧。

(选自《杂文选刊》,有删改)

( 1 )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且根据文意,在文章第③段横线处补上适当的句子。

中心论点:________。第③段横线处:________

( 2 )文章开头的小故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3 )请将下列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两处(只填字母),并说明理由。

A.“人间最大的智慧,在于洞悉本身的弱点。”(法国谚语)

B.批评要想直击心灵,必须说话有证据,注重对批评对象在时机、场合和方式上的选择,

分析问题,找出根源。

甲处:(________),乙处:(________)。理由:________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温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自然而然”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