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印证 造就 只要 就 C: 印证 铸就 只有 才 D: 见证 造就 只要 就 |
2、 | 某学校的一位老师,接到一份请他参加学术讨论会的通知,但他因病不能出席。如果他给大会秘书处写信说明情况,比较得体的一句话是( ) A: 我因病不能参加这次大会,失去了一次学习良机,对此,深感内疚。B: 我因病无法前去参加大会,失去了一次与同行切磋学问的良机,对此深感遗憾。 C: 我因病不能到会,失去了一次学习的绝好机会,对此深感不幸。 D: 我因病无法参加这次会议,辜负了你们的美意,对此深感惭愧。 |
3、 | 下列字形和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勾当(ɡòu) 恻隐 忍俊不禁(jīn) 妇儒皆知B: 归省(xǐnɡ) 愧怍 戛然而止(ɡá) 销声匿迹 C: 藩篱(fān) 瑟索 锲而不舍(qiè) 月明风清 D: 枯涸(hé) 伎俩 顶礼膜拜(mó) 无可质疑 |
4、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儿时的书塾老师寿镜吾先生是一位“方正、质朴、博学”的宿儒,对于在课上所教授的束缚孩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内容的老师,鲁迅是有批判和否定的;而在美国,有“海伦·凯勒另一半”之称的安妮·莎莉文老师则温暖了作家的求知岁月,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B: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战国初期的孔子编纂而成,以“语录体”的方式,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们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是研究孔子的主要依据。 C: 《植树的牧羊人》是英国作家让·乔诺创作的一篇小说,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的故事,阐述了“幸福是一种心态,人生充满忙碌,但人们依然可以选择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生活繁琐而艰辛,但宁静的心灵和满腔热忱会弹奏出精彩的乐章”这一人生哲理。 D: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作的一篇小说,讲述了“我”在和伙伴们去爬山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后按照父亲的指导慢慢爬了下来,投入父亲的怀里,最后从中懂得了“我们也应该从书本走向社会,从小悬崖走向大人生”的道理。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项是( ) A: “五一”表彰大会上,来自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济济一堂 , 共庆劳动者的节日。 B: 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新挑战,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未雨绸缪 , 积极拥抱变革。 C: 我国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机制更加完善,老百姓对此拍手称快。 D: 我校新组建的篮球队,在全市中学生球赛上获得第三名,成绩差强人意。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B: 面对警察的多番审讯,他百般狡辩,但供词前后矛盾,不攻自破。 C: 要想有新学说产生,对旧学说进行辨伪去妄是必要的步骤。 D: 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我们要有所判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7、 |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 此之谓/失其本心 D: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8、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________;你要住在崖下,________;你要住在林问,________;你要住在村头,________……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①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②可观石上生云 ③可观水中腾雾 ④田园牧歌就不在是画上风景 A: ②③④① B: ②③①④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②④ |
9、 | 下列词语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B: 浮燥 锲而不舍(qì) 纯粹 吹毛求疵 C: 荫庇 德高望众 迁徙 扣人心弦(xuán) D: 贮蓄 莘莘学子(shēn) 祈祷 金碧辉煌 |
10、 | 下列对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B: 臆测(主观) 断章取义(截取) 正襟危坐(危机) C: 亵渎(轻慢) 略胜一筹(筹码) 童心未泯(丧失) D: 诘责(质问) 巧妙绝伦(同类) 相得益彰(明显) |
阅读下面的歌词,回答问题。 在希望的田野上 陈晓光 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 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 哎嘿哟嗬呀儿伊儿哟 嘿,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 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我们的理想 在希望的田野上, 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稳, 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 西村纺花那个东港撒网, 北疆哟播种南国打场。 哎嘿哟嗬呀儿伊儿哟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 为她打扮,为她梳妆。 我们的未来 在希望的田野上, 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 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老人们举杯那个孩子们欢笑, 小伙儿哟弹琴姑娘歌唱。 哎嘿哟嗬呀儿伊儿哟 嘿,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 为她幸福,为她增光! ( 1 )试着说一说你对歌词中“希望的田野”的理解。( 2 )这首歌词由三段组成,每一段的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地变换了少数字词、句子,这种反复咏唱的复沓形式,有什么表达效果? ( 3 )押韵是这首歌词的特点,你能指出这三段歌词的韵脚吗? ( 4 )这首歌词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 5 )下列对歌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写的是农民的富足,农村的希望。 B: “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意思是我们在这田野上播种理想,播种希望。 C: “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极为形象地描写出农民为“理想”辛勤耕耘,充满诗意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带来了大地的丰收。 D: “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这两句歌词描写了人们生活在美好的时代中。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①。北兵②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凿窍,并书其上曰:"有人获吾尸者,望为埋葬,仍见祀,题云'大宋忠臣蹇材望'。此银所以为埋瘗③之费也。'"日系牌与银于腰间,只伺北军临城,则自投水中,且遍祝乡人及常所往来者。人皆怜之。丙子正月旦日,北军人城。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谓之溺死。既而北装乘骑而归,则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遂得本州同知。乡曲人皆能言之。 (二) 杨业,并州太原人。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后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注释】①倅:副的,这里指副知州。②北兵:元兵。③瘗:葬。 B: 人皆怜之(同情) C: 上遇我厚(对待) D: 期讨贼捍边以报(希望) ( 2 )对文中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后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B: 后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C: 后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D: 后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谓之溺死。 ②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 |
上坡
王广军
①他的父亲在一个煤球厂做工,每天拉一辆板车挨家挨户地送煤球。马上就要高考了,父亲却累病了,他不得不回到家里。
②这天一早,母亲来到他屋里,几次欲言又止,但还是说了,你父亲感冒了,你就替他出一天工吧,有两户人家等着用煤球。他没有说话,心里感到一阵刺痛,起身去了厂里。
③他拉起板车,装上了1000块煤球,又从老板那里问了用户的地址和姓名,就上了路。地点在邻村,也就五里多路,用不了半天就可以回来了。出村时,他始终低着头,担心会遇到村里的熟人。他甚至感觉到有人想和他说话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自己,背上如针刺一般。
④出了村,他长出了一口气。这时才感觉拉板车有点费力,路上坑坑洼洼,他需十分小心才行,因为刚出厂的煤球不结实,如果颠一下,很容易破碎。父亲就是成年累月地干着这样的活儿,才挣出了自己的学费,他突然感到深深的愧疚。
⑤进了邻村,前面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坡,他犯起难来,自己能上去吗?如果万一上不去或者再倒回来,煤球岂不全部要摔坏吗?他在坡前停了下来,张望着,很想求助路人推一下,但又不认识他们,如果人家拒绝,该是多么难堪啊!
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有些焦急起来,这样等下去不是办法,只能求人帮忙了。这时,从对面坡上走来一位上年纪的老人。他心头一阵欣喜,有年纪的人都很善良的,就求他吧。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却猛地转过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头。
⑦来人是他的初中老师!他清楚地记得,老师对他很好,在读初三时,他曾一度失去信心,连学都不想上了,正是老师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说,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
⑧他明显地感觉到老师已经来到了身边,尽管他低着头,肯定被老师认出了。但是,老师什么也没有问,只是说:上吧,我帮你推。他只好站起身,冲老师笑了一下,心底充满了感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板车的拉带挂在肩上,运足了力气。有老师帮忙,他心里有底了。
⑨上坡到一半的时候,他明显感到了吃力,每迈一步都很费劲,但他咬着牙,憋足了劲儿,一步步艰难地爬行。他想,幸亏有老师给推着,靠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上不去的。
⑩快到坡顶的时候,坡也陡了,都有些迈不动步了,甚至板车要停下来。就听老师喊,加油!用力!拉带深深陷进他的肩膀,豆粒大的汗珠子不停地落下,他又俯低了身子,咬了咬牙,终于把坡上去了。
⑪上坡后,他先是喘了一阵子气,才稳下心神。然后,他感激地道谢:谢谢老师!老师很平静地对他说:我根本没有帮你,是你自己拉上来的,我只是在车后跟着而已。他吃惊地望着老师,老师冲他摊开双手。果然,老师的两只手上居然连一点煤灰也没有。
⑫你能行,要相信自己!老师对他说完这句话就走了。望着远去的背影,他反复咀嚼着老师的那句话,不由得泪眼蒙眬起来。
(摘自《润文摘》2017年第7期)
( 1 )文章围绕拉煤展开叙述,根据文意,在空白处依次补充相应的内容。母亲让儿子拉煤→________ →拉煤遇坡老师主动帮忙→________
( 2 )品析下列词句的表达效果。①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却猛地转过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头。
②他甚至感觉到有人想和他说话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自己,背上如针刺一般。(从修辞手法方面品析)
( 3 )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老师的形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善良开出的花
梅寒
很陡的一座拱桥,刚刚新买的125大踏板摩托车,才从车行里骑出来,心里既兴奋又紧张。紧握车把,加足油门,眼睛直盯着桥中间的路面,咬咬牙冲上去……
只听“哎哟”一声,我就闯祸了。一位站在桥头的老大爷被我撞上了。大爷的右眼角,生生被摩托车镜子给剐开了一道长长的口子,鲜红的血,正从那道口子里呼呼向外冒,一会儿功夫就把大爷的手全染成红的了。
“大爷,对不起,对不起,我……”我跳下车,语无伦次。
我被大爷额上汩汩的血吓着了,也被自己瘪瘪的口袋吓着了。省吃俭用攒点儿钱,一下子全捐给车行,骑上新车刚出门,就闯了这么大的祸。
“……”大爷蹲在地上不起来,身边围观的人却越来越多。听边上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的手心里攥了一大把汗。
众人从来多向着弱者说话。那会儿,受伤的大爷是弱者,我是万恶的肇事者。
“小姑娘看上去文文静静的,骑车倒很野。”
“这下赔吧,把人家老人撞得这么厉害,没个三五千怕是下不来喽。”
……
我呆呆地站在老人身边,眼泪都要下来了:“大爷,我带您去医院吧……”
老人不推辞,气哼哼地捂着半边脸跟我朝不远处的中医院走。一路走,一路唠叨:“我牙疼,好不容易抽点农闲时间来城里看看牙,又把脸上划这么道口子……家里的玉米该收了,山上的果子该摘了……这倒好,还没收就‘光荣’了……你知道眼下俺们农村人要雇个劳力有多难不?一天三顿管吃,还得一天六十呢。就那,也不一定能雇着。年轻人全走了,出去打工了……”我一声不吱地听大爷数落,心里的算盘早已噼哩啪啦响得让我心惊肉跳。牙疼啊,伤口啊,全身体检啊,营养费啊,还有误工费……天,我拿什么来给人家。再看看大爷那架势,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样子。
到医院,挂号,送大爷进外科门诊。出来,急急给朋友打电话求助:“赶紧给凑三千块钱来中医院,我撞了人……”
朋友倒是个爽快人,听我说完,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只在电话的最后跟我说了句:“乡下人很难缠,小心别让他讹了你。”其实,不必他说,我心里早在敲这样的小鼓了。大爷说的那些,会是白说?
清洗伤口,上药,包扎,一切打理好了。从二楼外科门诊出来,再带着大爷去三楼的CT室。走到二楼楼梯拐角处,大爷却不往楼上走。径直拐下去了。
“哎,大爷,楼上走。”
“楼上走?走什么走?”
“去做个全身检查。”
“不用了,自己的身子骨自己知道。没事儿,一点儿皮外伤。”那会儿,大爷的整个右边脸已慢慢肿起来,紫红透亮。右眼睛被纱布裹住了,下楼时明显有些步履蹒跚。知道无大事,才渐松一口气,慢慢将大爷打量了一番:六十岁上下年纪,脸色是庄稼人那种常年被风吹日晒的古铜色,脸上皱纹纵横交错,头发已白掉了大半,有点脏乱,想是有段时间没理了。身上穿一件破旧的圆领白T恤,胸前已破了好几个小洞,像衣服的眼睛。
大爷微驮着背走在我前面,我的目光落在老人背后那行已退色的红色小字——“某某技校”上,心像被什么狠狠咬了一口,没来由的疼了。一定是穿着儿子或女儿打下来的旧校服。我父亲常常这样穿。
朋友带着临时凑齐的三千块钱来医院时,大爷早已坐上回乡下的汽车走了。只有我,一个人呆呆地站在医院门口发愣。
“怎么?真被人讹了?”朋友跳下车,第一反应就是我被人讹了。
我转头,望着大爷远去的方向,眼泪肆无忌惮地冲出来。
在医院大门口,我支支吾吾欲跟大爷讨价还价,关于他的“营养费”“误工费”,却被大爷一句话就堵在了那儿:“回去吧,闺女,这半天没回家,你爹妈在家不定有多着急呢,谁的儿女谁挂心啊。以后骑车,可得小心……”
①我呆呆地站在老人身边,眼泪都要下来了:“大爷,我带您去医院吧……”
②我转头,望着大爷远去的方向,眼泪肆无忌惮地冲出来。
( 3 )这篇小说善于设置悬念,请任举一例,并简析其作用。( 4 )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六十岁上下年纪,脸色是庄稼人那种常年被风吹日晒的古铜色,脸上皱纹纵横交错,头发已白掉了大半,有点脏乱,想是有段时间没理了。身上穿一件破旧的圆领白T恤,胸前已破了好几个小洞,像衣服的眼睛。
岁月匆匆,读七年级的我们已走进人生的花季,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索,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还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读七年级,我多了一份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人名;④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