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罗定市泷水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戏剧艺术的荷马”指的是( )
A: 埃斯库罗斯
B: 索福克勒斯
C: 欧里庇得斯
D: 阿里斯托芬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B: 鲁迅被国人誉为“民族魂”,《社戏》《孔乙己》《故乡》均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
C: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邹忌讽齐王纳谏》《周亚夫军细柳》两篇课文都是出自于这部史书。
D: 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花甲——六十岁。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 絮叨 撺掇 凫水 蕴藻
B: 冗杂 磅礴 骤雨 辐射
C: 脑畔 延河 糜子 厉害
D: 晃荡 燎原 麟火 思暮
4、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和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跚(pán) 退(kuì) 和(mù) 正危座(jīn)
B: 劲(qiú) 丘(hè) 土(lián) 深痛疾(wù)
C: 息(zhì) 秀(qí) 俯(gǎn) 密密匝(zā)
D: 雕(lòu) 琐(xiè) 形(jī) 精竭虑(dān)
5、下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fǔ赋fù寄jì赢yín
B: 挑tiǎo看kān却què
C: 吹jiǎo外sè点diǎn作zòu
D: 炙zhì弦xián霹
6、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芳(xīng) 禁锢 众目睽睽(kuí) 相形见拙
B: 阴(mái) 影匿 广(mào)无垠 无与纶比
C: 匀(chèn) 消释 相得益(zhāng) 持之以恒
D: (qǐ)丽 沉吟 孜孜(zhī)不倦 无精打彩
7、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和蔼 踉踉跄跄 恭敬 人声鼎沸
B: 搓捻 不求甚解 绅士 繁花嫩叶
C: 企盼 花团锦簇 盔甲 浑为一谈
D: 激荡 美不胜收 确凿 人迹罕至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最后一课》体裁小说,作者都德,德国小说家。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以“我”(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表现了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B: 《泊秦淮》作者唐代诗人杜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诗歌描写了秦淮河酒楼歌女醉生梦死的生活,抒发了诗人对她们的愤慨和对世道人心的忧患。
C: 《枣核》选自《美国点滴》,作者萧乾,现代作家。枣核是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D: 《老山界》一文采用倒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安排文章层次,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
9、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帷幕 造形 颓唐 衰草连天
B: 阻遏 推崇 孕育 在劫难逃
C: 鞠躬 愧怍 悠闲 无动于中
D: 狼籍 繁衍 遗骸 五彩斑斓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量的增强,杭州全市已进入蚊虫活跃季节,蚊虫密度逐渐升高。
B: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指出,长春长生生物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行为。
C: 因为姆巴佩的崛起,使得他与内马尔两人足以将整个法甲联赛的影响力和关注度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D: 杭州市个人小客车指标阶梯摇号第 1 期拟配置指标10000个,中签率约为7月摇号中签率的近9倍左右。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西归绝句

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诗人原序:“得(李)复言.(白)乐天书。”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元稹自唐州(今河南唐河县)奉召还京途中。元和五年作者被贬为江陵府(今湖北江陵)士曾参军。武关,在今陕西省商县东。

( 1 )此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作简要分析。
( 2 )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生动的语言对第四句的内容加以描述。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所欲有于生者(________) ②故有所不辟也(________)

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开篇从精神修养过渡到讨论物质需求,运用了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提出在生和义不 能兼顾时“舍生而取义”的观点,说理深刻。
B: 作者举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C: 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
D: 本文选取了“鱼”与“熊掌”,“生”与“义”,“生”与“死”,“所欲”与“所恶”等两两相对的事物或心态对比说明,正反论述,逐步深入。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用“面粉”修复牙齿

①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牙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不少人为了治疗,不得不采取拔牙、补牙、种植假牙等方式,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耗时费力、花费不菲。

②有没有更简便的办法治疗牙病?最近,一项获得中国专利银奖的再生医学材料展示出美好的前景。

③这种“面粉”状的再生医学材料,由纳米级的颗粒组成。研发团队成员仇越秀博士告诉记者,人体的软硬组织其实是三维网状结构,组织受损后如何恢复是一个世界难题。团队瞄准这个方向,历经上万次实验,研制成功这种高科技材料。在显微镜下,这些再生医学材料颗粒表面看起来就像马蜂窝状的孔洞,其内部也布满密密麻麻但大小均匀的孔洞。孔洞虽小,它们的表面积加在一起却非常巨大,100克材料的孔洞面积相当于5个足球场大小。

④这些细小颗粒材料进入牙齿表面缺损的地方后,快速吸附口腔中的唾液,唾液与材料孔洞表面均匀地发生反应,生成了人类牙釉质的主要成分,这种成分是人体内最坚硬的部分。它们像一块块“盾牌”一样密集附着在牙齿表面,随着材料使用时间延长,这些“盾牌”和原来牙齿表面牙釉质形成的保护层长成一体,和人类自己生长的牙齿几乎一样,实现了牙齿的永久性修复。目前,这种材料已经在北京的14家大医院试用,成功地为近500人修复了牙齿。

⑤仇越秀说,再生医学材料pH值在人体内稳定,不会对细胞和其他接触组织有过敏刺激和毒性伤害。

⑥团队牵头人、北京幸福益生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方表示,再生医学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方向。这种材料将在人工骨头、可降解心脏支架、创伤愈合、疤痕修复等领域广泛应用。

( 1 )试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 2 )第③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表达作用?
( 3 )第④段中划线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议论文阅读,完成小题。

辩证看压力

邵景均

①人生在世,大都喜欢活得自由自在,恐怕极少有人愿意为他人所逼、受环境所迫。但是,外界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一般来说不受人的主观意愿支配,具有某种必然性。换个角度,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外界压力也有可能是人们获得发展与成就的机遇和先导,并不一定都是坏事。

②从历史上看,生存压力带给人类发展进步。在恶劣环境下,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在病痛之下,燧人氏“钻燧取火以化腥臊”;在饥饿之下,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可见,外在压力迫使人类学会了盖房子、煮食物、种粮食。人类社会能有今天这样发达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类克服外来压力的奋斗过程相关。

③对于做学问来说,压力之下能产生出重大成就。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有很多。史载:“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曹植的七步诗,更是在以死相逼的巨大压力下产生的。曹植富于才学,受其父曹操赏识,然而却遭其兄曹丕忌恨。曹丕称帝后,一日召曹植,命他于七步之内成一诗,否则处死。曹植于悲愤之下,写成了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面对生死而成就的诗,不但保住了曹植的性命,也为中国文坛留下一篇千古佳作。

④毋庸讳言,如果没有外界的种种压力,许多人生活的基本轨迹就是循规蹈矩、安于现状,而不是改变现状、推陈出新。铁人王进喜当年说过:“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有了压力,就有了革命、创造、发明与发愤的动力,就有了创作和改变的愿望与毅力。压力能够使人明确前进的方向。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压力能够让人生发出超常的毅力。被动和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使人更能坚强不屈,表现出坚韧的美德。因此,压力能够激发出人们平常难以显现的智慧和创造力。

⑤不同的人面对压力会有不同的态度,当然结果也就大不相同。同样面对苦难和不幸,有的奋力抗争,成了强者、智者、英雄;有的则被压垮,成了乞丐、懦夫、失败者。如同巴尔扎克所说“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面对压力,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抓住机遇,有效应对,使压力变动力,从而激发出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潜力。

(《人民日报》2008年4月8日第7版)

( 1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画线句中“盖房子”“煮食物”“种粮食”的顺序可换成“种粮食”“煮食物”“盖房子”。
B: 第③段用了概括举例和具体举例的方法论证“对于做学问来说,压力之下能产生出重大成就”的观点。
C: 第⑤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褒贬鲜明,阐明面对压力有不同的态度,会有不同的结果。
D: 文章告诉我们,不要害怕压力,因为压力可变为动力,压力能够激发出人们平常难以显现的智慧和创造力。
( 2 )通读全文后,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

A: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压力。
B: 从历史上看,生存压力带给人类发展进步。
C: 对于做学问来说,压力之下能产生出重大成就。
D: 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外界压力也有可能是人们获得发展与成就的机遇和先导,并不一定都是坏事。
( 3 )关于第三段,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段画线句中三个分号“;”运用的错误,应该为顿号“、”。
B: 本段画线句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强调对做学问来说,压力下产生重大成就的例子有很多。
C: 本段画线句属于事实论据。
D: 曹植的七步诗不属于理论论据。
四、写作(分值:60分)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父母和老师的深情关爱,同学朋友的无私帮助,需要热爱生活,珍惜生命;需要憧憬未来,亲近自然……同时我们也需要阅读父母,尊重他人,扶弱助困;也需要善于探究创新,勇于实践体验,精诚团结协作,保持良好习惯;也需要学会感恩回报,学会承担责任,学会面对困难时乐观与坚韧……

参考上面材料后,以“成长,也需要 ”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将填充好的题目写在相应位置。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你在看孤独的风景。”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