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拾级(shè) 分道扬镳(biāo) 褒贬(bǎo) 销声匿迹(nì)B: 潮汛(xùn) 嶙峋(líng) 嗤笑(chī) 拮据(jū) C: 阴晦(huì) 鄙夷不屑(xuè) 褴褛(lǚ) 瞥见 (piē) D: 揠苗助长(yà) 惺忪(sōng) 憨厚(hān) 跌宕 (dàng) |
2、 | 下面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B: 梯田上面,有漫漫云海的覆盖;梯田旁边,是茫茫森林的掩映。此景真是神奇瑰丽、莫可名状、让人惊叹。 C: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D: 十四年未曾谋面的老同学在长城上萍水相逢,共叙别后之情。 |
3、 | 《藤野先生》一文下面几个句子中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实在标致极了。B: 再继续写那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C: 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D: 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
4、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歼灭 (qiān) 杀戮(lù) 滞留(zhì) 惨绝人寰(huán) B: 颁发(bān) 粗糙(cāo) 翘首(qiáo) 殚精竭虑(dàn) C: 酷似(sì) 悄然(qiǎo) 初衷(zhōng) 一丝不苟(gǒu) D: 遁形(dùn) 绯红(fěi) 缅怀(miǎn) 屏息敛声(bǐng) |
5、 | 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踏浪亭地处崖边,进入亭中,峡谷美景一览无余。 ②离石马上方不远处,有一座玲珑的观景亭,唤为踏浪亭。 ③在这深山之中,赏石浪,观石马,确实别有一番风情。 ④此区域奇石众多,其中多有形似浪花者,猜想此亭因此而得名。 A: ①③④②B: ②④①③ C: ②④③① D: ④①②③ |
6、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 林冲是《水浒》中浓墨重彩刻画的人物之一。从误入白虎堂开始,他中州劫法场,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最后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雪夜上梁山,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 C: “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D: “英雄辈出”“工匠精神”“共筑梦想”“绿水青山”,分别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并列短语。 |
7、 |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防微杜渐,理性上网。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B: 步履轻盈 披星戴月 敬畏生命 辛勤耕耘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C: 那种故乡的湿雪浸润出来的柔软和温情,又留在了当代作家黄蓓佳的文字和心里。解说:“湿雪留在文字和心里”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D: 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解说:这句话有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 |
8、 |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若盛开,那是________在春日枝头上的一种情怀。盛开,是花朵潜伏已久的梦,也是它不得不________的一种职责。盛开,总是美丽的,花朵的盛开是________,是热闹;生命的盛开是激情,是________。 A: 悄然绽放 履行 绚丽 奋进B: 含苞待放 施行 妖艳 前进 C: 悄然绽放 施行 绚丽 前进 D: 含苞待放 履行 妖艳 奋进 |
9、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花蕾(lěi) 伎俩(liǎng) 栈桥(zàn) 舐犊情深(shì)B: 召唤(zhāo) 归省(xǐng) 别墅(shù) 冥思苦想(mín) C: 瑰丽(guī) 角逐(jiǎo) 星宿(xiù) 秩序井然(chì) D: 翌日(yì) 氛围(fēn) 犷野(guǎng) 风尘仆仆(pú) |
10、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撷取(xié) 馈赠(kuì) 谆谆教导(zhūn) 恪尽职守(kè) B: 默契(qì) 迤逦(lǐ) 戛然而止(jiá) 如法炮制(páo) C: 缄默(jiān) 戏谑(nüè) 浑身解数(xiè) 苦心孤诣(yì) D: 喷薄(bó) 阔绰(chuò) 鲜为人知(xiǎn) 鳞次栉比(zhì) |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帆 莱蒙托夫 那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里 有一片孤帆儿在闪耀着白光!…… 它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地? 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 波涛在汹涌——海风在呼啸, 桅杆在弓起了腰轧轧地作响…… 唉!它不是在寻求什么幸福, 也不是逃避幸福而奔向他方! 下面是比蓝天还清澄的碧波, 上面是金黄色的灿烂的阳光…… 而它,不安的,在祈求风暴, 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详! ( 1 )本诗中的哪个意象可以看作是诗人的象征?( 2 )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以什么作为背景?( 3 )“帆”呼唤着风暴,它想呼唤什么?以下两种意见,你赞同哪一种?请说明理由。A.“帆”呼唤着风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B.“帆”在乞求风暴:“早一点风平浪静吧!别再让我弯着腰声声喘息。” ( 4 )风暴中的“帆”有着怎样的品质?( 5 )对这首诗中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向往自由,追求自由。B: 痛恨黑暗,不向现实妥协。 C: 离乡远行的乡愁。 D: 表达作者虽内心孤独却渴望斗争的激情。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完成下列小题 夏原吉,字维喆,早孤,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诸生或喧笑,原吉危坐俨然。太祖诇而异之。擢户部主事。 浙西大水,有司治不效。永乐元年,命原吉治之。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盛暑不张盖,曰:“民劳,吾何忍独适。”事竣,还京师。 宣德三年,从北巡。帝取原吉橐糗尝之,笑曰:“何恶也?”对曰;“军中犹有馁者。” 原吉曰:“将帅,国爪牙,奈何冻而毙之?”帝命赐以大官之馔,且犒将士。 原吉有雅量,人莫能测其际。同列有善,即采纳之。或有小过,必为之掩覆。吏污所服金织赐衣,原吉曰:“勿怖,污可浣也。”又有污精微文书者,吏叩头请死。原吉不问,自入朝引咎,帝命易之。或问原吉:“量可学乎?”曰:“吾幼时,有犯未尝不怒。始忍于色,中忍于心,久则无可忍矣。” (选自《明史》有删改) ( 1 )下列与“人莫能测其际”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其真无马邪 B: 不能名其一处 C: 专其利三世矣 D: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 2 )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夏原吉在宫中抄写诏令时,因性格沉稳受到皇帝破格提拔。任职户部时,又因处理 繁杂公务条理清晰,受到上司赏识。 B: 夏原吉恪尽职守,与民同甘共苦。在治理浙西洪水时,他体恤民艰,殚精竭虑,身着布衣徒步奔走,在炎热的的夏日也不打伞,最后解决了水患问题。 C: 夏原吉不图物质享受。从北巡期间,皇帝发现他的干粮低劣,他趁机进言,皇帝深感惭愧,赐给他大官的食物,还犒劳了将士。 D: 夏原吉气量深沉,待人宽容平和。对于同僚,他总是隐恶扬善,对于小吏,他更是包容体贴。这种雅量,也是靠刻苦修炼而来,即由忍到无须忍。 ( 3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诸生或喧笑________ ②擢户部主事________ ③为卿释之________ ④同列有善________ ( 4 )翻译下列句子①原吉曰:“将帅,国爪牙,奈何冻而毙之?”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材料一:家用机器人
圆盘,一个全身布满传感器的机器“保姆”,能自动识别家居环境和计算行走路径,地板上的灰尘、毛发、碎屑,抑或平时难以打扫的角落和家具底部,都能搞定。当完成清扫任务时,小家伙还能自动返回充电插座给自己充电。
这一幕,自2012年以来,已经在国内10万个家庭悄悄上演。全球销量最大的家用机器人公司iRobot公司的机器“保姆”事实上已经对大城市中的家政市场产生了轻微的撬动。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购买更先进的产品来节省时间,减少劳动和享受生活。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2012年全球家用机器人销量超过600万台。他们研判,家用机器人市场2015年将达到150亿美元。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在智能家电、人际交互的网络服务以及医疗设备和信息产业中的普及,家用机器人有望成为继电脑、手机之后,大批量进入家庭的消费类电子产品。
材料二:“恐慌”:机器人要偷走我们的工作
①亚马逊无人机替代快递
电商行业的高速发展同时也让快递行业兴起,不过亚马逊已经计划使用无人机来代替送货员了。在未来,亚马逊能够在30分钟内实现约16千米的送货范围,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一数据还有可能变得更高,显然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快物流效率。
②机器人保姆
机器人有望在未来成为保姆,实现幼儿监护、照顾老人等应用。目前,已经有类似“Russell”这样的机器人可以被应用于儿童自闭症辅助治疗中,一些发达国家也在积极研究机器人在养老领域的可行性。
③机器人宇航员
美国宇航局近日表示,Robonaut机器人已经可以代替人类宇航员完成大部分太空作业。显然,在看过《地心引力》之后,很多人都会认为宇航员这种高危职业由机器人代替是再好不过了。
④软件可以批改作业
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创建的EdX,是一个致力于提供免费在线课程的系统,同时还提供了论文自动评级服务,让老师们不必再为阅卷烦恼。
⑤记者也有可能下岗
Narrative Science是一款自动叙事软件,只要输入故事的大概,就可以根据原始数据丰满文章。显然,如果有一天此类软件能够集成更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就会写成更精彩的文章,编辑和记者就可以下岗了。
材料三:困惑:智能替代,人工何去何从?
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大卫·奥特尔认为,无论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数字化如何革新,在灵活的工作性面前,机器人始终做不到同人类一样有着基本思维常识与对事物的认知与判断。与此同时,虽然智能化给制造业带来了一定影响,尤其在那些体力劳动以及简单事务的认知方面,人工智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从整体来看,部分人工操作仍暂时无法被取代。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了解一个制造过程,而机器不能。
“一些物品永远都无法被智能化的机器所取代,它会是人工制造,而且是手工制造。比如法拉利、保时捷、古驰包以及一些高质量的珠宝首饰工艺品,需要人们带着感性去创造,而机器永远不会具备这一能力。”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工业技术与管理教授威尔·莫勒(Will Maurer)说道。
如今,从家庭方面的小型扫地机器人、iPhone6到大型的智能监控系统,再到一些大型的工厂以及设备车间,从打印、焊接、装配、搬运等工作岗位,人们似乎已看到了人工智能化的魅力:它可以让人们解放双手,让智能设备打理得更多。但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在技术、信息不断更新的背景下,人们该如何开发并使用智能化产品?明天的人工智能会对人类形成威胁吗?
( 1 )试着概括前两则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美丽的邂逅
①我喜欢读书,喜欢到旧书摊淘书。
②那是一个深秋雨后的傍晚,在路边一个不起眼的书屋里,我随意地在杂乱的旧书摊上翻寻着。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林清玄散文》跃入眼帘。我赶快把书抽出,店里的书可都是二手书,基本上都是单独一本。
③这本书是1996年1月第三次出版的,一幅抽象的图画连贯着封面和封底,黄色白色相间的扉页上录有林清玄先生的经典语句。句子左下方的页脚处,有几个竖写的蝇头小字:“慧藏书96.5.26”。整本书除了书脊上下两端有些微的破损,没折叠,没涂画,像新的一样。
④一个个或月光流泻、或雨打芭蕉的夜晚,我倚在床上,追随者林清玄先生的脚步,锦绣山河、风土人情、异国风光、人情冷暖、小人物的生存和命运……这一切充实、温暖和美丽着我的心灵。“一株草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有了亲自种的心血,就高贵起来。”“如果树是生命,果实就是它的心。”细细聆听先生的心灵独白,轻轻吟诵先生的絮语箴言,一脉温情和馨香弥漫了整个心田。这些篇章大部分是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结晶,十多年后被这个叫慧的女孩珍藏,女孩珍藏了十多年后变成了我枕边的读本。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缘分吧,素未谋面的美丽邂逅。
⑤掩卷沉思,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
⑥都说字如其人,她是不是如她的字一样娟秀、精致和美丽?页脚签署的这个日子对于她有什么特别的纪念吗?我猜想:她必定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是一个碧玉闺秀,因为喜欢读书的女孩典雅、娴静。古时评判美女的一个标准就是诗词为心,兰心蕙质。我仿佛看见轻风微拂中,淡淡斜阳下,一个明眸善睐的少女沉醉于书卷中,不时浅浅地笑,融入时光深处。一个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书本上的人,除了纪念这个日子,说明书的出处和归属,更有一份喜爱和珍藏在内。这么多年,这本书还保持完好和整洁也说明她对这本书是多么的爱护和珍惜。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十年足以翻天覆地。但是,生活越来越富裕日子越来越美好的时候,她为什么忍心把喜爱的书遗弃?一起遗弃的可能还有别的书吧?是乔迁新居吗?如果乔迁新居也不差这一本书的方寸,对于一个喜爱读书的人来说,不管走多远,书籍都是不舍的伴侣,精神的家园。十多年的光阴,有多少的尘俗和烟雨,再靓丽的青春也难以抵抗岁月的侵蚀。这个叫慧的女孩也应该不再年轻了,曾经的梦想和追求也许被折断了翅膀,在生活的磨砺中,原本纯洁、满怀憧憬的心灵是不是随着网络快餐文化的盛行、社会的浮躁和功利,而变得越来越荒芜和浮躁?
⑦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个不起眼的书屋,一本写着藏书人名字却被遗弃的好书,一段人生和当今文学的现状,使我思绪万千:今天,有多少人还会静静地捧读一本书?有多少人还会孜孜以求三国水浒西游记和金陵十二钗?
⑧这时候,我耳畔想起来了温总理感人肺腑的声音:“读书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⑨那个深秋雨后的傍晚,一段美丽的邂逅,充实、温暖和美丽着一个个夜晚。但此刻,我甚至宁愿我没有得到这一本书,宁愿这本书一直珍藏在慧的书架慧的心中……
( 1 )“邂逅”指的是不期而遇或者偶然相遇,在本文中,指的是什么?一个个或月光流泻、或雨打芭蕉的夜晚,我倚在床上,追随着林清玄先生的脚步,锦绣山河、风土人情、异国风光、人情冷暖、小人物的生存和命运……这一切充实、温暖和美丽着我的心灵。
( 3 )文章最后一句以两个“宁愿”表达了作者的愿望。请结合文章的主旨,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愿望。终此一生,只有两种办法:
要么梦见生活,要么落实生活。
——[法]勒内·夏尔
上面这首小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作文(诗歌除外),你可以叙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