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雷州市第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憬(chōng) 编(zhuàn) 甘(líng) 轻怕重(zhān)
B: 巢(xué) 美(pì) 细(qiān) 不容发(jiàn)
C: 古(chà) 然(qiāng) 强(juè) 揉造作(jiāo)
D: 游(yì) 聚(cuán) 眼(kuàng) 汗流背(jiā)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中国民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中国人过年,与农业关系较大。 。年,实际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

①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是非要强化不可的了

②这生活与迷人的理想混合在一起,便有了年的意味

③年在农闲时,便有大把的日子可以折腾

④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上

⑤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

⑥年又在四季之始,生活的热望熊熊燃起


A: ②⑤④③⑥①
B: ⑤③④②⑥①
C: ③⑥①④⑤②
D: ①④③②⑥⑤
3、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
A: 原句:我们会超过前人,创造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改句:难道我们还不如前人,创造不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吗?
B: 原句: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能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改句:人,要么与自然和谐相处,要么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
C: 原句: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改句: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根本没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
D: 原句: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鸟、鱼、兽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
4、下列文学名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塑造的被逼上梁山的众多好汉中,林冲的经历十分典型,他因误入白虎堂而被发配沧州,最终一步步被逼上梁山。
B: 《简•爱》是法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卧床养病期间,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写作,最终著成《暴风雨所诞生的》。
D: 《骆驼祥子》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通过祥子的变化,作者无情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
5、读高三的小文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成人礼”仪式,你觉得下面加点词中,与他年龄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始龀 , 跳往助之
B: 我年过不惑 , 休退诚非早
C: 既 , 益慕圣贤之道
D: 豆蔻梢头年纪,芙蓉水上精神
6、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B: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他想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C: 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上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数不尽的小水珠。
D: 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条件。
B: 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C: 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D: 敦煌市承办首届丝路文博会的各个展馆都在改善建设及改造的进度。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骨骼 撺掇 凋零 风雪载途
B: 静穆 雾霭 严峻 草长鹰飞
C: 翩然 蔓延 萌发 人情事故
D: 装置 迁徒 踪迹 夜幕降临
9、下列成语出处错误的一项是( )。
A: 教学相长——《论语·述而》
B: 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
C: 鹏程万里——《庄子·逍遥游》
D: 世外桃源—-陶渊明《桃花源记》
10、下列关于名著文学常识和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于1933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通过以自己人生经历为蓝本塑造出的主人保尔·柯察金的形象,告诉人们,即便再艰难再困苦的环境,我们也可以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
C: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句话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 保尔被学校开除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发电厂当学徒,在那里他认识了电工朱赫来。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1 )下面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星河”指银河,“帝所”指皇帝居住的地方,“三山”指的是蓬莱等三座仙山。
B: “九万里风鹏正举”的“鹏”是指大鹏鸟,孟子的《逍遥游》对它也有描绘。
C: 整首词表达的主旨是:词人尽管生活美满,还是更加向往逍遥自在的理想世界。
D: 这首词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在词人的作品中别具一格。
( 2 )“学诗谩有惊人句”中“谩”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慨?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言 默 戒 杨 时
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 1 )解释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旦而不鸣 或:
②皆足祸也 取: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 3 )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阳关雪》,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我相信,死者临亡时都是面向朔北敌阵的;我相信,他们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过头来,给熟悉的土地投注一个目光。于是,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

②远处已有树影。急步赶去,树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

③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而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鼻子一定是立即冻红了的。呵一口热气到手掌,捂住双耳用力蹦跳几下,才定下心来睁眼。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任何站立在这儿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是站在大海边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冻浪。

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

⑤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

……

⑥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极美,与自然浑和,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

⑦回去罢,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

( 1 )从第⑤段的相关信息概括出唐人风范的特点有哪些?
( 2 )结合③-④段回答:为什么说“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
( 3 )请从修辞的角度写出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 4 )结合文章主旨,谈谈你对“回去吧,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的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净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 1 )这篇短文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 2 )“老妇人”为什么翻来覆去地数数?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成长的路上,我们会经历很多,那些美丽的风景,那份亲人的关爱,那次失败的体验……都会给予我们生活的启迪和成长的力量。请以“ 的馈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填上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认识深刻。不是少于600字。文体不限。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酒┏醉■休”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