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从大量的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时都进行观测。B: 那几天阴雨连绵,造成他家房屋因年久失修而大面积漏雨,屋内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C: 在当今社会,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但谁也无法否认的是,阅读仍是一种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D: 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现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
2、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②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 ④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 ⑤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 A: ③⑤①②④ B: ③②⑤④① C: ②③①⑤④ D: ②③⑤④① |
3、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B: 豁免(huò) 亵渎(xiè) 无边无垠(yín) C: 作揖(yī) 应和(hé) 不卑不亢(kàng) D: 怪诞(dàn) 侥幸(jiǎo) 草菅人命(jiān) |
4、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令堂、令兄、令郎,令爱。B: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藤野先生》均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C: 《出师表》的“表”,《陋室铭》的“铭”,《捕蛇者说》的“说”,都是古代一种文体。 D: 《论语》是我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
5、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柳叶儿》一文,写“我”吃柳叶儿吃得“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这 一方面表现出“我”对柳叶儿有特殊的感情,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年生活的艰辛。B: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是一篇寓言。《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所撰。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优美的回忆性散文,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童年时乐园的怀念之情和对封建教育及老师的不满。 D: 《巍巍中山陵》抓住中山陵“巍巍”的特点来选取材料,以空间顺序有条不紊地有重点地加以说明,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现在有些手机经常会收到一些垃圾信息,甚至黄色读物,殊不知这会侵蚀青少年的尚未成熟的心智。 B: 诗人用“绿丝绦”来形容柳枝,将柳枝随风飘拂的样子形象地展览在读者面前。 C: 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D: 刚参观了城市远景规划展览的政协委员在座位上夸夸其谈 , 表现出参政议政的极大热情。 |
7、 |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反语修辞的一项是( ) A: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C: 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D: 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
8、 | 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使用字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楷书 草书 行书 B: 行书 楷书 草书 C: 行书 草书 楷书 D: 草书 行书 楷书 |
9、 | 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红星照耀中国》中,彭德怀是一个愉快爱笑的人,他谈话举止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很有才智又吃苦耐劳。 B: 《小王子》中的主人公小王子离开他的星球是因为那朵玫瑰娇气而又脆弱,最后他来到地球,遇到了一只狐狸,明白了爱意味着责任、慈悲,有了爱,生活里的一切才有了意义。 C: 阅读李鸣生的《飞向太空港》,你会因西昌卫星发射场那标志着现代文明的70多米高的“通天塔”而震慑,又会为发射场四周刀耕火种般的劳作方式所困惑,更会被那些为了“亚洲一号”的成功发射作出贡献乃至牺牲的人所感动。 D: 《长征》一书中,中央红军在遵义会议之后,先后经历了飞渡金沙江、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挺进陕北的历史阶段,最后实现三军会师。 |
10、 | 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烙印 探求 一事无成 持之以恒 B: 依赖 频危 精巧绝伦 轻而易举 C: 萧索 鄙夷 行之有效 通霄达旦 D: 经典 尝试 粗制烂造 重蹈覆辙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秦淮夜泊(贺铸) 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 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 隔岸开朱箔①,临风弄紫箫。 谁怜远游子,心斾②正摇摇。 【注释】①朱箔:红色帘子。②斾:(pèi)旌旗 曲江楼记 朱熹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②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顾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无以宣畅郁湮,导迎清旷。乃直其南凿门通道,以临白河,而取旁近废门旧额以榜之,且为楼观以表其上。 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一目千里;而西陵诸山,空濛晻霭②,又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③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④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寤叹隐忧,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呜呼,悲哉!”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注释】①荆州:宋时为江陵府。②晻(yǎn)霭:昏暗不明。③曲江公,即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为李林甫所谮,贬为荆州刺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诗》。④翛(xiāo)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 ( 1 )根据诗文内容填空。①贺铸诗中所描绘的秦淮夜景不同于杜牧笔下“________”的迷蒙清冷,如“绿柳动”、“朱帘开”、“________”,以及“灯火阑珊”、“月上楼台”的明丽温馨,均可反衬出游子内心的________。 ②朱熹文中曲江公“伤时感事”的心境与北宋文学家________在《________》中描述的“退亦忧”相似,曲江公是因“________”而忧。(用《曲江楼记》中的内容填空)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以临白河________ ②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________ ( 3 )用“/”给下面句子画一处停顿。皆 隐 见 出 没 于 云 空 烟 水 之 外 ( 4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昔公去相而守于此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B: 其道之终不行也 大道之行 , 天下为公(《大道之行》) C: 乃凿门通道 伐无道 , 诛暴秦(《陈涉世家》) D: 往而登焉 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 6 )张敬夫为何发出“悲哉”的慨叹?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奶奶的粽子
韩逸萌
①“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得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②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③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④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⑤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 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 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去 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⑥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 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 里。我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得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 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
⑦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 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过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⑧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①联系语境,揣摩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轻轻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
②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
( 4 )奶奶的粽子无论配料还是做工都“简单至极”,为什么却会“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5 )在作者心里,故乡是奶奶手中一只只香甜的粽子。对于青春年少的你来说,故乡又是什么呢?请用一段话描述你对故乡的理解。(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少于40字)(材料一)
蜗牛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它的价值主要有药用和食用两种。我国有食用价值的蜗 牛约 11 种,如褐云玛瑙蜗牛、高大环口蜗牛等。现在世界各地作为食用并人工养殖的蜗牛主要有
三种:法国蜗牛、庭园蜗牛、玛瑙蜗牛。
蜗牛基本都有光滑且圆的壳,不过几位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一个封印在琥珀里的神奇蜗牛﹣﹣琥珀毛环口螺,它直径 6.6 毫米,高 2.2 毫米,壳上居然长着密密麻麻的毛。
蜗牛怎么长出了毛?据研究人员分析,这种小蜗牛壳上的毛主要有三个作用。
首先是防御。蜗牛虽然有一个壳,但不坚硬,保护力非常有限。琥珀毛环口螺长出的这层小毛,其实是特化的角质,硬度接近小刺,能扎伤天敌的嘴或爪子,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它自己。
其次是防止掉落。凭借着精巧的腹足,小蜗牛能爬到很高的地方,倘若掉下来,要想再爬上去就难了,而这层小毛可以让它们更轻松地挂在树干、树叶上。 第三个功能是减震。如果小蜗牛从高处掉下来,或是被坚硬的物体砸到,它脆弱的外壳很可能就会被磕碎,壳里面的内脏一旦暴露在干燥的空气或细菌中,蜗牛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而这
层毛可以起到减震作用,就像你的头发能降低飞来的足球对脑袋的冲击一样。
除此之外,琥珀毛环口螺壳上的毛还有一个附加功能﹣﹣传播花粉、种子。蜗牛虽爬得慢,但 日积月累下来它也能爬很远。长有毛的外壳可能会在运动中“顺便”带上很多植物的种子和花粉,从而有机会传播到很远的地方。这个作用看上去似乎受益的是植物,不过当蜗牛把种子带到远方
后,植物生存的范围扩大了,这些植物将来就可能被琥珀毛环口螺的子孙后代所取食。这就是所 谓的“长期投资”。
正是因为毛对于生物有这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生物史上,很多动物都独立进化出过毛的结构。在蜗牛身上发现毛这还是头一次。但现在的蜗牛为什么不再有毛了,可能就需要未来的你来
探索了。
(材料二)
环境决定了生物的进化。生物为了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生存,被迫在形态及内部结构与功能 上都发生变化,这些进化或者退化都是为了适应环境。
举个简单的例子,人类最初是从猩猩进化而来的,我们双足行走,腿部的肌肉变大,而脚趾变 得越来越短,不会再用脚勾住物体。由于科技发展,人类不用在恶劣寒冷的环境下生活,因此原来
人用来避寒的体毛越来越少。
(材料三)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分为 3 类:
植物利用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和氧气,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使空气清新,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调节环境中的水汽和温度,也是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微生物能够将环境中的有机物分解,如将一些动植物残体分解成无机物,净化环境,有的微生物如固氮微生物还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植物生长所需的有机物,有利于物质的循环,如果没有微生
物的作用,地球上物质将难以循环,环境也就可想而知了。
要求:①叙事完整,形象鲜明,中心突出。②600字以上。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学校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