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对下面这首小诗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B: 诗中的“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C: 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 D: 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2、 |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学生上网时面对参差不齐的海量信息,往往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B: 每天晚饭之后,爸爸看书,妈妈练书法,我做作业,一家人各得其所。 C: 运动会开幕式上,同学们穿着统一的服装,花枝招展地展现着青春的活力。 D: 我们应该不断学习,见异思迁 , 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争取进步。 |
3、 | 选出以下各句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除夕之夜,腾空而起的礼花和不绝于耳的爆响声交相辉映。(《人民日报》2011-2 -4)B: “白马撵蹄近相映,欢声四合壮士呼。”无论是打球的,还是观看比赛的,全都精神亢奋、呼天抢地。 (《沈阳日报》2014- 2- 21) C: 白纸上,我还没有种上一粒字。多半天,我一文不名。终于,在一阵鸽哨声里,我写下了第八次开头。 (《散文》2014年第4期) D: 这个十年,季羡林在《中国蔗糖史》的基础上,又完成了80万字的《糖史》。这部呕心沥血之作,被季羡林视为平生最重要的著作。 (《中国剪报》2015-10-27) |
4、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恪守 狡黠 走头无路 轻歌慢舞 B: 濒临 要决 如雷灌耳 仙露琼浆 C: 烦躁 纯粹 言不及义 无动于衷 D: 殉职 响午 鸠占雀巢 无精打采 |
5、 | 指出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政通人和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峰回路转B: 觥筹交错 脱笼之鹄 横无际涯 浩浩汤汤 C: 与民同乐 朝辉夕阴 忧馋畏讥 气象万千 D: 长烟一空 伛偻提携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
6、 | 下面是学生作文中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成长的路上,挫折也伴随着我们快速成长,但只要认准方向努力,就能打出灿烂的明天。B: 炎炎夏日,我举目远眺:看到水鸟笨重的身躯掠过水面,羽毛划过水波发出的好听的声音。 C: 环保工人的善是他们在我们吹着空调的时候,顶着太阳,流着汗,鼻头上早已挂满了汗珠。 D: 你走过来,伸手一把把我从地上拉起来,紧紧地抱着我,拍着我的背说:“别怕,有我在。” |
7、 |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诫子书》属于家训,是诸葛亮对儿子修身处事的教诲。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西汉时期蜀汉丞相,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 B: 《敬业与乐业》是清末维新派领袖梁启超的一篇演讲稿,文章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C: 当代作家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一文中,抓住紫藤萝瀑布的特点,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表现了她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思想情感。 D: 《马说》作者唐朝韩愈,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论述的是识别和发现人才的问题,但通篇无一字直接谈到人才。作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阐述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农民伯伯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兀兀穷年地劳作,为我们奠定了生存的基础。 B: 即使再扑朔迷离的问题,柯南都能一一解开,当得大侦探美名。 C: 昨天他家里有喜事,大家都去祝贺他,他高兴得合不拢嘴;今天他却意外遭受了车祸,躺在病床上人事不省,真是祸不单行啊。 D: 当听说手术非常成功,他才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近两年来,不少出版社都推出了许多四大古典名著的新版本供读者选择。B: 北京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精神风貌,可谓两全其美。 C: 心理学家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的水平。 D: 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 |
10、 |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B: 伶仃(líng) 嫉妒(jí) 瞠目结舌(chēng) 莘莘学子(shēn) C: 铜臭(chóu) 纤维(xiān) 味同嚼蜡(jiáo) 期期艾艾(ài) D: 巢穴(xué) 炽热(chì) 一气呵成(hē) 扣人心弦(xuán) |
古诗阅读 同儿辈赋①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②桃李闹春风。 【注释】 ①赋:吟咏。②且教:还是让。 ( 1 )诗中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绿肥红瘦”有相似之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 2 )如果你是花,想做“莫轻吐”的海棠,还是想做“闹春风”的桃李?为什么?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以书邀余入山 ( ) ②以不时至,去矣 ( ) ③是夕 ( ) ④濯足于惠因涧 ( )( 2 )和“殆非人间之境”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 心之所向 B: 知之为知之 C: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也 D: 至之市 ( 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谒 辨 才 于 朝 音 堂 (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任崇喜
北方冬日,天寒,地冻,风硬,叶落,树们只剩下赤条条硬朗的枝干。冬日好像铺开了一张宣纸,树用枝干勾勒淡墨的线条,怎么看都是一幅画,干净磊落,骨感十足,写意着一种简约朴素的美。
这时,树上的一个个鸟巢便藏不住了,露出真面目来,黑不溜秋的。仿佛是哪个临摹国画者,一不小心蘸多了墨,滴落在树杈间,就自然而然地成了鸟窝,妙然天成。
其实,说它们像国画中的墨团,倒不如说它们更像冬日的草们,抖抖索索团结在一起,一丛丛,蓬松着,完全不顾形象。
这样的情景,在平原,从头年深秋,一直到来年仲春,时常会看到。
这些鸟巢,多是喜鹊巢。乡村大道的两旁,多栽着杨树柳树。就像许多人家一样,喜鹊也喜欢把家安在大路边,热闹的地方。喜鹊是喜欢与人亲近的鸟儿,居家房前屋后的树,就是它们的根据地。靠近树梢处,喜鹊巢大大小小,高高低低,不一而足。没有谁来规划,鸟儿凭着自由的天性,衔来细碎的树枝,横七竖八地搭起来,便是自己的家,安顿着温暖。
走在有树的道上,我常常抬头看树上是否有鸟巢。经常,我的目光穿越一排又一排树梢,只看到枝条在天空恣意地抒写着,没有我所渴望的鸟巢。即便看到鸟巢,我也常常想里面是否还眠着鸟儿,很想看到喜鹊自巢间飞蹿而起。
北方的冬日,色彩单调,连天空也少有内容,需要一些灵动来调剂。此时的树上,没有什么比鸟儿更能吸引你。幸运的时候,你可以看到,成双成对的喜鹊停在树上,用动听的声音鸣叫着。在冬日里,它们传递着自己的语言,说不清是在舞蹈、交谈还是歌唱,看上去温馨而又浪漫。
这吉祥的鸟儿,让你忘记冬的寒冷;因为这鸟儿的声音,你就觉得这个冬天有些异样,蔓延着生机,蔓延着温暖。
记得从前,成群结队的它们,在纷披的枝叶间翻飞跳跃,占据着每一棵树的最高枝,放声高歌。从清晨到黄昏,它们一直闹着,乡村因为它们而喜气洋洋。
“喜鹊喳喳,灯盏结花,喜事到家”,“喜鹊叫,喜来到”。喜鹊喜鹊,名中带喜,蕴含吉祥。对于它的名字,《本草纲目》这样阐释,一是“鹊鸣,故谓之鹊”,一是“灵能报喜,故谓之喜”,合起来,就是人见人爱的喜鹊。
《禽经》上记载,喜鹊“仰鸣则阴,俯鸣则雨,人闻其声则喜。”似乎只要它一出现,便会带给人们好运。牛郎织女在银河上相会,需要喜鹊在七夕搭建的“鹊桥”。不少贤儒将喜鹊的喈喈叫声誉为圣贤之声,甚至为此“玄衣素衿”。黑白相间,是喜鹊的衣着色彩。那黑,其实是钢蓝色。
与喜鹊有关的掌故,有很多,如在国画中,两只喜鹊面对面,叫“喜相逢”;双鹊加一枚古钱,叫“喜在眼前”;一只獾和一只鹊树上树下对望,叫“欢天喜地”。而民间吉祥图案,如鹊登高枝、喜鹊登梅、喜上眉梢……更是囊括了人生之福。
如今,鸟巢离我们愈来愈远了。没有了鸟巢,自是难得见到活泼泼的鸟儿。忽想起吴冠中的画作《小鸟天堂》。“杂色小鸟,不知是何鸟种,只需能藏于枝杈间,时隐时现,随兴点染,便是天堂”。纵横交错的墨线,构筑了一个大千世界。那流动的墨韵里,藏着的,何尝不是彩点斑斓的梦呢?
天堂就是家。树上有鸟儿的巢,巢是鸟儿的家,一个和我们的家一样的家。这样想着,黑黑的鸟巢便泛着细腻的温暖,有着真情的光芒。可是,喜鹊能守着家园,过一份简单而快乐的生活。而又有多少人,奔波于异地他乡,受尽颠簸折磨?
暮色渐起,倦鸟归巢,冬日这张宣纸上的暖意渐起,而我的心中却不免生出一些小怅然。
(选自《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3月03日有删改)
( 1 )说一说文章第一段描写有什么作用?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题。
故乡红叶(凸凹)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第一次赏香山红叶,我正上着一所专业院校,适逢红叶盛季,满山皆红遍,同伴便惊叹不迭。
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远遥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富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
庄稼的桔秆被村人铡碎了,厚厚地铺到猪厩中去,再取山上的表土覆盖,以期在来年沤①出一些好肥料来。所以,未上冻前,村人的第一宗要事,便是背土垫圈。而后,有余力的,要在地堰的边上,砍一珠垛的干柴杂草,烧一堆一堆的草木灰。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憋得大,土豆长得足,谷穗也结得沉。
此时,山上的红叶正红得烂漫呢。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正声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红就让其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多,他们想。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我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
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
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他要多烧几堆木灰啊。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兀然就生出一丝羞耻,便踅②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
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
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
我知道,要父亲理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但我终究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
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甲)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乙)父亲么?!
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③:“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
从此,每到秋深,我皆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
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便很执著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
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如山里的人们。
(本文有改动)
【注】①沤(òu):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②踅( xué ):中途折回。③雄自酿:一种自家酿造的酒。
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气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甲)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乙)父亲么?!
( 3 )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文章开头要写“香山红叶”?( 4 )阅读全文,分析“故乡红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用。( 5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的路上,我们品尝过人生百味——酸甜苦辣,样样俱全。请自拟一个包含“味道”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