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韶关市行之实验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跚(pán) 愧(zuò ) 吊(yàn) 竹难书(qìnɡ)
B: 嶙(xún) 两(xī) 老(yú ) 风雪途(zài)
C: 荒(miù) 歪(zè) 阻(yè) 毛骨然(sǒnɡ)
D: 尬(ɡān) 潮(xī) 俗(chānɡ) 在难逃(jié)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不少优秀的文化著作,可作为青少年人格教育的读本。
B: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一次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
C: 近年来,我国重大科研项目捷报频传,增强了我们民族的科技自信和广阔前景。
D: 是否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的保障。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和蔼 踉踉跄跄 恭敬 人声鼎沸
B: 搓捻 不求甚解 绅士 繁花嫩叶
C: 企盼 花团锦簇 盔甲 浑为一谈
D: 激荡 美不胜收 确凿 人迹罕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纷纷开展与此相关的宣传活动。
B: 通过“车让人”活动的开展,使我市交通秩序得到进一步改善。
C: 学校举行的汉字听写大赛,极大地增加了我们学习和正确使用汉字的热情。
D: 男篮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是因为他们团结协作、努力拼搏的结果。
5、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是( )

A: 取/吝/威叨扰/惊骇浪
B: 雾/噪/城/而不舍
C: 蒿/胀 搭/褓/牵附会
D: 怒/末/慰藉笑/皮笑脸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技术力量特别缺乏下,这个工程也没有停下来。
B: 我们就互相关心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C: 纵然功课很忙,我们也要坚持体育锻炼。
D: 他从没缺过课,今天下午,大约肯定是生病了。
7、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他有时间就追着老师请教,同学们都说他真是不耻下问
B: 这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干起活来真带劲。
C: 张华这一番话,让大家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D: 母亲多次提醒他要注意交通安全,可他就是不以为然
8、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不畏苦寒,自得其芳”。②南仁东团队二十余载不舍昼夜,谨小慎微,终于建成“中国天眼”这项世界级工程。③以林鸣为举旗人的建设队伍苦心孤诣,连续攻克多项世界级难题,成就了工程量大、技术难度高的港珠澳大桥。④一切不平凡的成就,皆源自不弃涓滴的付出。⑤不立志实干,总想轻轻松松就收获颇丰,无异于痴人说梦。


A: 第①句中标点使用错误,应将句号移至引号内。
B: 第②句中,“谨小慎微”使用不当,可改为“如履薄冰”。
C: 第②句中的“终于”是副词。
D: 第③句中的“世界级难题”是主谓短语。
9、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面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
B: 风光秀丽的花果山,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前往观光游览。
C: 正在热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成为许多家长和孩子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D: 改革开放30年来,连云港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社会事业蓬勃兴旺,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10、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A: 他总以为自己在绘画方面很了不起,常常在别人画画时在一旁强聒不舍
B: 王强的作文发表了,他很高兴,歇斯底里地在教室里蹦跳起来。
C: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D: 养儿防老这一观念在有些人的心中根深蒂固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①此诗作于唐王朝的“安史之乱”后;②梁园:西汉梁孝王的后苑。

( 1 )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题。

【甲】

汉太尉郑弘,少贫贱,以采薪为业,尝于山中得一遗箭,羽簇异常,心甚怪之。顷之,有人觅箭,弘还之。问何所欲,弘识其神人也,曰:“常患若邪溪载薪为难,愿旦南风,暮北风。”后果然。故若邪溪风至今犹然,呼为郑公风也。亦名樵风。

(孔灵符《会稽记》)

【乙】

邪溪之东,又有寒溪。溪之北有郑公泉,泉方数丈,冬温夏凉,汉太尉郑弘宿居潭侧,因以名泉。弘少以苦节自居,恒躬采伐,用贸粮膳。每出入溪津,常感神风送之,虽凭舟自运,无杖楫之劳。村人贪藉风势,常依随往还。有淹留者,徒辈相谓,汝不欲及郑风邪?其感致如此。

(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

【注解】①若邪溪:即邪溪、若耶溪。②藉:凭借、利用。③淹留:停留、滞留。

( 1 )根据对文句的理解,从例句中选择与划线词意思相同的选项。

序号

文言司

例句一

例句二

选择

心甚

A.固以之矣(《陈涉世家》)

B.技亦灵矣哉(《核舟记》)

________

数丈

A.七百里(《愚公移山》)

B.欲行,转视积薪后(《狼》)

________

因以

A.有仙则(《陋室铭》)

B.之者谁(《醉翁亭记》)

________

( 2 )根据文章内容,完善关于“樵风”的百度词条。

原名:若耶溪风

别名:郑公风、郑风

来源:李贤注《后汉书》引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

特点:①________

释义:②________


( 3 )【甲】【乙】文段都以郑弘的姓氏称呼“若耶溪风”。结合文段内容,联系下面这句话,推究产生这些别名的原因。

由此看来,那位香火最盛的妈祖,可能并不是一位呼风唤雨、屡现神迹的传奇人物;她应该是一位抱着纯真和不忍之心,在挨饿的和患着乌脚病的渔民盐民中奔波服务的少女吧!——尉天骢《众神》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课外阅读。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

  从1950年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回忆那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

  物质上,母亲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莱,且不说她能独立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赞,就是她平日停歇时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肠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喷喷称奇。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以后,我才能将所意会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

  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认为对我的"娇惯"和"溺爱"。跟着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事。那就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不稀奇,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竞都是为我订的。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穿得这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

  1959年,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去报了到。我感到"不幸的万幸"是,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如故"地那样生活。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能有犹豫过。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的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1960年春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一进门就发现情况异常,在准备搬家似的……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跟着他去。我呢?父亲和母亲都丝毫没能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北京。问题在于:北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留下?如果说屋都留下大多,那么,为什么不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呢?但父亲却把房全退了,母亲呢,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立的生活。父亲迁离北京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宿舍的那张铺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

  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槽朽不堪了,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须更换的极限。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的事。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就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为刺心:"被套也还是问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给你寄上一床……"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仿佛是"义务劳动"呢?现在我才憬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

  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她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1 )母亲在我上大学之前的育儿之道有哪几项( )。

A: 放飞我
B: 不注重穿与摆设,注重饮食
C: 反对吃零食
D: 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或给孩子丰富的精神食粮)
( 2 )"我"考上师专后,母亲不再为我订报刊的主要原因是( )。

A: 儿子住校,订阅报刊不方便。
B: 培养师范生,是国家的事情。
C: 让儿子懂得,该节约的钱就得节约。
D: 把我推向更为广阔的阅读天地。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旧土

宁新路

①父亲把一堵旧墙拆了,和成泥巴,打成土坯,砌房子,抹墙皮二旧培的土看上去很老了,老的有点儿像姜黄色了,老人们说是唐朝的,甚至说是秦朝的.反正是久远留下来的墙,这墙的土跟地里的不一样,太陈旧了。

②我担心老成这样子的旧土,打成土坯,砌成房子,抹成墙皮,用不了多长时间,墙会像枯木一样,渐渐松散、倒掉。我劝父亲不要用这样的泥土砌墙、盖房,父亲一点儿也没理我的话,不但把那堵很长的大墙拆了,而且还把墙底下的土也挖出来和成了泥。我对父亲的做法很生气,理怨父亲,你用这么陈旧的泥土盖房子,心里到底有没有儿孙?父亲说,泥土有什么老不老的,泥土从来不会老;再老的泥土,见了水,和成泥,就是新泥;打成土坯,土坯就是新的;砌成墙,墙就是新的;盖成房子,房子就是新的,放心往吧……果然.这老墙的土,和成泥很耐用,打成土坯很硬实,砌成墙很敦实,抹上墙很诊酬贰。

③父亲的选择是对的。用旧土和泥巴砌成的培,比地里挖的新土有钻度.付风耐雨耐晒,这三十多年过去了,房子结结实实,院墙稳稳当当。父亲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离去十多年了,如今他的子孙住着,墙皮旧了,墙体还是好好的,粉别了几次。还如新房似的。

④由此,我对旧土有了新的认识,我感到泥土是一种神奇、有生命而永远不死的物质。

⑤一块荒芜千万年的土地,看上去静静地沉睡在那里,甚至不长一草一木,你以为它早已死去,其实不然,如若浇上一瓢水,这喝了水的土,不管是黄土、红土、黑土,立刻就会变得灵动了起来,像睡醒了似的,黄土就会变得更黄,红土变得更红,黑土变得更黑—泥土活了。

这喝了水被水唤醒了的旧土,你不动它,恍若永远在水中,它是醒着的;你若动它,它便会越来越有灵性。一旦被捏、揉、搅、捶、打过,泥就全醒了,倘若揉、搅、捶、打的时间更长,泥就会越鲜亮、越精神、越拈,甚至会灵气十足。这时候的泥好似有了筋有了骨,有了柔软轻盈的生命,打成土坯也好,烧成砖瓦陶瓷也好,就看你想让它成为什么,它就会让它的生命绽放出千姿百态的形状。

⑦一片毫无生机的土地,能给你的触发是枯涩的,你想象不出来这片寂寞的旧土,会长出什么来。它会长出金黄色的庄稼、香钳的苹果、参天的大树,变成碧波荡漾的林海吗?不需要你投入满地黄金,不需要你苦苦膜拜,只要你给它水,让它喝足了醒来,你撒下的种子,就会长出你要的东西。黄土高原荒凉,是泥土讨及那个地方吗,江南绿树成荫,是泥土偏爱那个地方吗?永远在等待种子和雨水。不论是黄土还是红土一等待的不是荒芜,是唤醒它的水。旧土永远在等待种子和雨水。

⑧那村边一望无际的田野,是什么时候成为耕田的?说明这片地耕种了几千年了。几千年来每年都春播秋收、地下挖出了秦朝的砖汉朝的瓦,还有唐朝的锄头,那它滋养了村里祖祖辈辈的人,还有那些牲口。耕种它的人,几千年来从这地里“冒”出来,死了又被理到这片地下。地被耕来耕去,人生生死死,这地几千年来有可能一年也没有闲过,会老了吗?我捧起这老田里的泥土。湿润润的,油黑黑的。孕育的小麦正在抽芽,哪像耕耘了几千年的土地,简直像年轻的母亲,正在哺育着孩子。我坚信,只要给它水的滋养给它足够的肥料,这田地的旧土,永远是年轻的,永远也不会老去。

⑨每一捧旧土,都不可小看。每一捧旧土,无不经受了数亿年的风霜雪雨,无不经受了数不清的践踏和摧残,无不见证、饱尝和承载了死的悲惨、血泪与世间残酷。被屠刀,被烈火,甚至被炮弹蹂猫过的泥土,喝过雨水,照样会活,照样会新,像新的泥土一样。这就是旧土。旧土承载世间万物,承受了天地间风雨雷电的摧残承受了人和动物的一切暴行,包含和消融了发生在大地上的所有污垢、但旧土不旧一旧土在一滴水的滋润下,依然是生机勃勃的精灵。丑陋和罪恶。尽管它是负重和苦难的,

⑩我膜拜大地,敬仰旧土。

(有删改)

( 1 )第②段中作者说“我对父亲的做法很生气。埋怨父亲”,作者为什么埋怨父亲?
( 2 )文章第④段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看法。
( 3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
( 4 )怎么理解第⑦段“旧土永远在等待种子和雨水”这个句子的含义?
( 5 )请对第⑧段这老田里的泥土“像年轻的母亲,正在哺育着孩子”作简要品析。
( 6 )把文章结尾段删去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 7 )本文的题目能否换成“旧土与水”?请说出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6日凌晨,世界著名的法国标志性建筑巴黎圣母院遭受大火浩劫,八百多年的文明在大火中几乎消失殆尽。人们惋惜最具哥特式的塔尖倒塌,玫瑰花窗损坏,惋惜巴黎圣母院躲过了战争年代的炮火,却没有躲过和平年代的大火。它的损毁,是世界的遗憾,很多人都还没有机会去感受这独特的文化魅力,它就付之一炬。

这个世界真的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在等待着人的到来,而人们也有太多动心的事物,没有及时去观赏或触碰。所以要珍惜当下喜爱的每一处风景,每一段时日,每一个人……

请以“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歇斯底里”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