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B: ③①② C: ②③① D: ③②① |
2、 | 下列对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B: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一般认为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撰写。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C: 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D: 《聊斋志异》是我国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 |
3、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浙江卫视户外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第二季首期录制现场出现了粉丝追踪拥堵、爬树观看、刷爆朋友圈等场面,最终不得不取消录制。B: 随着打车软件“嘀嘀打车”通过微信支付车费优惠额度的增加,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撒钱”大战再次升级,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 C: 杭州作为一座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城市,凭借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众多的发展机遇,已成为外籍人才眼中当之无愧的魅力之城。 D: 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于3月27日拉开正式帷幕,博览会将以茶为载体,以文化为依托,开展为期三个月的茶文化、茶旅游等多项活动。 |
4、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A: 分外(fèn) 模式(mó) 筵席(yàn) 不省人事(xǐng) B: 濡养(rú) 鲜妍(yán) 祈祷(qí) 抽丝剥茧(bāo) C: 瞥见(piē) 诓骗(kuāng) 星宿(xiù) 矫揉造作(jiǎo) D: 汲取(jǐ) 虚妄(wàng) 折腰(zhé) 金戈铁马(gē) |
5、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会计 汇聚 绘画 B: 渔翁 愉悦 圩堤 C: 狂澜 斑斓 贪婪 D: 澎湃 蓬松 盆景 |
6、 |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巨人三传》,叙述了贝多芬、莎士比亚和米开朗琪罗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B: 罗广斌、杨益言的长篇小说《红岩》,主要通过“渣滓洞”“白公馆”两处监狱的地下斗争塑造了众多英雄人物形象。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烈士墓前深情地诉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这是他的人生观自白,也是对小说主题的阐发。 D: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利用班会时间或政治学习时候偷看《红岩》,被同学给班主任揭发了,老师说这是一本好书,又还给了他。 |
7、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方之星”客船在长江航道上翻沉后公安、航道、海事等社会船舶陆续抵达开展搜救。(在句末加上“工作”)B: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去掉“随着”或“使得”) C: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关注和培养的重要工作。(删除“和培养”) D: 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去掉句中的“如果”。) |
8、 |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让人目瞪口呆。B: 对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诸多难题,她都应付自如。 C: 抓好禁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D: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9、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无与伦比的。 B: 老先生今年八十有余,每天仍然孜孜不倦的学习英语。 C: 乐视网正在热播的《芈月传》是由著名导演郑晓龙执导,孙俪、刘涛、黄轩等人领衔主演的古装巨制,讲述了芈八子一泻千里的传奇一生。 D: 刚学做菜的燕子老是忘记放盐和其他调料,吃起来让我们觉得味同嚼蜡。 |
10、 | 选出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 ) A: 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B: 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对大脑感知领域进行研究。 C: 这次大型海上编队驶入印度洋,让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元海的愿望成为现实。 D: 今年5月,德国的五十二名文化使者从汉堡出发,开始了横跨欧亚大陆之旅。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辊①轻尘。忙杀看花人! 【注释】①辊:(gǔn),翻滚,滚动,转动。 ( 1 )词中体现“芳春”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 2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忙杀看花人”所表现的景象。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廪丘:地名养:供养之地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丘:孔子,名丘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________ ②孔子辞不受 辞:________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________ ④今说景公 说: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①是亦不可以已乎? ②其不知丘亦甚矣。 ( 3 )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 4 )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 )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 |
学堂里的篱笆
一扇竹编的篱笆,鸟一样蹿进了学堂。它在学堂的左侧,围着一块菜地和几棵橘子树。我常在窗口呆拙地想,篱笆里头的蛐蛐长得怎么样了?会不会像学堂的老师讲的,长成了童话里的仙人和妖怪?
下课,我就徘徊于篱笆前,看一树的橘子,馋得口水直流。教我书的老师姓胡,我们叫他老夫子。老夫子也常在篱笆前徘徊,监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像稻田里赶雀儿的人。
我们终于憋不住了,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翻过了学堂里的那扇篱笆。我们有些害怕,途经坡上大柏树时,①__________地放下了几个橘子。
第二天,老夫子守在学堂门口,与往常不同,诡异地对每一个进入的学生屈指而算。这招太深邃老道了,据前几届学姐学哥们说,他算得准,一般八九不离十。只是这种杀手锏,不在非常时期不用,现在他出手了,可见昨晚的事很重大。
我们很惊讶,马上嗅了自己的手。哎,事已至此,只好交代。老夫子罚我们背一篇课文,我至今还记得那篇是《落花生》。
外面的天色暗了,篱笆在风中抖擞。我们几个人在教室里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一个字也背不出来。老夫子搬个凳子靠在门框上打瞌睡,花白的头不时地顿一下。我瞄到后土墙上的大窟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拖着书包匍匐地爬走了,之后是那几个笨蛋。出了洞,我踮起脚从后窗朝老夫子望,分明看见老夫子睁开了一只眼,然后又转头佯装睡,偷偷地看着自己起伏的胸口笑。
篱笆里的橘子越来越馋人。老夫子把一本书教薄了,冬天的脚步也一步步逼近。风疯狂地刮几天,云低了,乌漆漆的,接着地凉了,泛起了霜。篱笆也不堪风的摧残,向一边空虚处斜去。
这天早晨,我站在泥巴坪上瞄,篱笆里的橘子一个都不见了!而老夫子微启的房门里,一塘炭火兀自地跳跃。他从屋里出来,看我痴痴的,叫道:“看见狐姑娘了呀,色迷迷的。”
我抿嘴呵呵笑,但还是轻轻道:“篱笆里的橘子呢?”
“哦,”老夫子笑道,“被人偷了。”
我有些奇怪,除了我们嘴馋,谁会偷呢?按说这橘子还要十天半月才熟透,那时才更好吃。我思绪万千地进了教室,看老夫子在讲台上摇晃,听化纤布的裤子磨出的沙沙响。我没有心思上课,一听见沙沙响就想起风吹橘叶的声响,就想起那一颗颗橙黄的橘子。
等待冬天夜晚的降临原来是那么漫长呀,我②________在想,一定要爬进他的屋里瞧个明白。
那晚的风像精灵,顽皮地爱钻人的脖子。冻了的鸟,嗓子嘶哑,声音短促,饿——饿——地叫。我用口水点湿窗纸,一个小孔里的世界豁然开阔、明白,只见狭小单薄的床上盖一床土布印花的被子。屋里只有老夫子,傻了似的,时而突然呵呵笑。
月光透过学堂的空旷,照得明明亮亮。我刚想转回家加件厚衣服再来,却听到不远的暗处好几个人向我招呼。我轻轻地走过去,原来是我的同学。他们压着嗓子小声问:“你来干啥?”
“我想探个究竟。”我③_________道。
夜渐渐深了,我差点迷糊地睡了。老夫子在屋里倏地起身,兴奋地说:“终于有情况了。”
我翻身爬起,只见老夫子打开了木门朝我们大喊:“齐了不?我知道是你们,快进来吃橘子吧!”我们听了,呆怔在那里④__________。
我们一行被老夫子赶进了屋,幸福地看着老夫子,然后围着火塘吃橘子。老夫子也疼爱地看着我们,说:“慢点,橘子有好多呢!”这时,我们才知道老夫子也很顽皮,像小孩一样玩耍着我们,等待着我们来吃橘子,那滋味儿充满了暖暖的童趣,也充满了暖暖的惊喜,暖暖的爱。
后来,我们才知道,老夫子过几天要退休了,提前摘了学堂的橘子准备与我们聚聚,说说心里话。
后来,我不知那晚怎么回去的,霜一层压着一层,风慵懒地摇着沙沙作响的草。而学堂左侧的那扇篱笆,它也从青青的那头走到了枯黄的这头,累累沧桑地被风吹倒了。
我再也看不到那扇篱笆!在学堂的左侧。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 1 )根据上下文,请将下列词语填在文中标有数字序号的横线上。(只填字母)A.老老实实 B.不知所措 C.自始至终 D.忐忑不安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 2 )文章主要写了厂“老夫子”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风疯狂地刮几天,云低了,乌漆漆的,接着地凉了,泛起了霜。
( 4 )文章结尾“我再也看不到那扇篱笆!在学堂的左侧。”有什么作用?笔墨童年
余秋雨
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台上蘸来蘸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磨墨要用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时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冰面,才哆哆嗦嗦将水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到一半,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教室。他从棉衣襟里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
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当时,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会弯下腰去,恭恭敬敬地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进去,有时有一簇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变得焦黄,最终化为灰烬。
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个季节,如果发愿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舱底,才敢破浪远航。
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
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这是我的起点。起点对我,多有佑护。笔墨为杖,行至今日。
(选自2018年第7期《读者》,有删改)
( 1 )简要概括文中提到的几件事。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冰面,才哆哆嗦嗦将水舀到砚台上的。
( 3 )文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请以“难忘那张_______脸”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抓住细节描写,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