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寻乌县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名著内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蜘蛛是一种非常怕冷的动物。——《昆虫记》
B: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是周恩来。——《红星照耀中国》
C: 促使“我的意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藤野先生》
D: “核战争会招致人类毁灭,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心问题——地球环境污染也会招致人类灭亡。”——《寂静的春天》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灯笼》)
B: 名人强词夺理 , 叫作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C: 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通的创造力。(《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D: 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 , 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登勃朗峰》)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傅雷家书》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B: 傅雷在艺术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因此,《傅雷家书》还以相当多的篇幅谈美术、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
C: 《培根随笔》共五十八篇,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医疗、教育、政治、处世之道等,比较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
D: 《培根随笔》的《论美》写得十分精彩,笔墨不多,却说理透彻、语言优美,阐明了“没得比眉毛更重要”的道理。
4、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
B: 《简・爱》中,简・爱正沉浸在筹备自己婚礼的喜悦中,梅森突然出现了,他揭露了一个让人震惊的秘密——丹特上校的妻子还活着!
C: 《水浒传》中,绰号为“青面兽”的人与一帮好汉合伙干了一件大事——智取生辰纲。
D: 《昆虫记》中,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食粪虫的劳动过程,称这些食粪虫为清道夫。他还称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星光大道》的舞台上,他的表演更是让在座的评委们技惊四座。
B: 咱两口子的工资加在一起,不足一百多块钱,要维持五口人的开支,相当拮据。
C: 四川雅安人们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事实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和面对任何困难。
D: 京广高铁将于12月26日全线贯通,北京至广州的最快运营时间从现在的20多个小时缩短到8小时左右。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其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曹氏三父子。
B: 《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聊斋志异》中的“志”意思是“志向”,表明了作者的志向并不在功名,而在于诸多“奇异的事”。
C: 新闻特写,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断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D: 律诗有“五律”和“七律”,每两句成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中间两联的上下句须是对偶句,全诗通押一个韵,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
7、《汉书》所属的历史编纂体例是( )
A: 编年史
B: 纪传体通史
C: 断代史
D: 国别史
8、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从下面三种分析中选取一个答案填入括号中( )
A: “我”是小说的主人公,因为这篇小说自始至终都是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做。
B: “菲利普夫妇”是小说的主人公,因为作者是通过对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反复无常的态度的描写,来揭示小说的主题的。
C: 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因为小说的标题就是“我的叔叔于勒”,而且于勒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
9、下列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
B: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明状的晨熙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C: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幅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D: 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10、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B: 纳罕——惊奇,诧异。
C: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D: 瘦骨嶙峋——形容山势险峻,陡峭。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1 )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 2 )“影入平羌江水流”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表达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高宗崩,显祖居谅暗,乙浑专擅朝命,谋危社稷。太后诛之,引允禁中,参决大政。允曰:“臣经纶大业,必以教养为先。请制郡国庠序。立博士取博关经典、世履忠清、堪为人师者,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谨、循名教者。”显祖从之。郡国立学,自此始也。

允秋月巡境问民疾苦至邵县见邵公庙废毁不立,乃曰:“邵公之德,而不礼,为善者何望。”表闻修茸之。劝民学业,风化颇行。后正光中,中散大夫、中书舍人河内常景追思允,帅郡中故老,为允立祠于野王之南,树碑纪德焉。

【注释】①谅暗:指帝王居丧时所住的房子。②庠序:学校。

(选自《魏书·高允》,有删改)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臣经纶大业/寡人之耳者
B: 循名教者/人不其忧
C: 而不礼/略无
D: 表闻修茸之/不知有汉
(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允秋月巡境问民疾苦至邵县见邵公庙废毁不立

( 3 )结合选文,说说人们为什么为高允“树碑纪德”。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乡耍活

①耍活是陕西关中的方言。关中是我的家乡,家乡人把一切玩耍的活动都用这两个字表达了,就像城里人把一切游乐活动统称为娱乐一样。

②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的耍活大都是从玩土耍泥开始的。再长几岁,就会学着大人丢方。我十九岁离开村庄的时候,是上世纪70年代初期,那时还不知道我们村里谁会下象棋。因为我从来没见有人下过。到90年代初期,我应邀到西安电影制片厂写剧本,其间和西影厂编剧竹子去了一趟我的家乡,才知道村里已经下象棋成风了,而下得最好的,就是我的父亲,竹子就和我父亲在我家的院子门前摆开象棋盘下起来,竹子下棋的水平在西影厂也就一般,但和我父亲在一个小时内下了三盘,我父亲都输了,父亲深有感触地说,看来,下棋也有大学问!

③有一句流传至全国的顺口溜:“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吃一碗面条喜气洋洋,没有辣子嘟嘟囔囔。”我们老家人确实爱吼秦腔,我印象最深的是夏天打麦碾场的时候,大人们在大太阳底下,戴着草帽,牵着拉碌碡的牲口缰绳,一边扬着鞭子一边唱秦腔,往往是此伏彼起,有男的唱,也有女的唱,更有几人合唱的。那耀眼的阳光、流淌的汗水和高亢的秦腔合在一起,形成了麦场上令人难忘的情景。

④我们村里唱秦腔唱得最好的是一个瞎子,他还会弹三弦,他一张口唱,其他人就立即闭了嘴。他天生一副好嗓子,提着三弦走村串巷,用乐器和嗓音挣钱挣物养家糊口。我们知道他方游回来的消息几乎都源于他喊他儿子犬的吃饭声,他站在自家院子里,大叫一声“犬——”,周围几个村庄的人都知道他家开饭了。

⑤改革开放后不久,村里通了电,有了脱粒机,打麦的场景从此消失了,也就没了秦腔,自然成了麦收时节乡村人很大的遗憾。

⑥但是社会毕竟往前走着,新的耍活不断出现,比如有了电影,逢年过节,或者谁家有了红白喜事,就会请一场电影来,让一个村庄的人看。前几年我回家乡,父亲告诉我,如今看电影也很少了,因为每家都有电视机,在家里都把电影看了,还跑到外面弄啥?

⑦我知道父亲爱吼几声秦腔,有时也哼哼眉户,就问父亲这几年有吼戏的场合没有,父亲笑笑说,过去大家在一块儿做活,说唱就唱起来了,有个互相比的心,如今单个做活办事,唱不起来。想想又说,有一次你弟开着拖拉机拉着我去赶集,路上高兴了,忍不住吼了两句秦腔,但吼了两句也就停了,一个人唱,寡气,没意思。

⑧去年9月,和我一起上初中的一个同学来到郑州,他的儿子考上了郑州这边的大学,他送儿子上学,顺便来看看我。“你把书念成了,我没念成,我得让我儿子念成。”他这样说,话语中渗透着自豪和满足。我发现他的头发已经白了许多,胡子也没有刮,看上去很苍老,就问他家的经济情况,因为目前在我去过的一些农村,最穷的是两种家庭,一种是家里有大病号,另一种是有孩子上大学。他低头一笑说紧是紧一些,但也不至于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受穷,他说他家承包的土地全都栽了苹果树,每年家里能卖两万多块钱,而且不用交农业税了,供一个大学生没问题。这就让我放心了,中午请他喝酒。他酒量小,两杯酒下肚,脸就红了,指着他的脸问我:“你看我像不像杜甫?”我一愣,心里想,你咋能像杜甫?嘴里说:“你比他胖。”他却说:“重要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说着立起来,做了个捋胡子的姿势,并戏曲亮相一般地定住格:“这下你看像不?”我看着更不像,就笑起来。这一笑,他也笑了,坐下来说:“自古到今,咱那儿的人有了钱就置地盖房子娶媳妇。眼下呢,这些都不在话下了,村里一伙人就想在今冬把钱凑到一块儿,排个新秦腔,剧名叫《杜甫》。我就在争这个角儿呢!我把台词全部背过了,唱腔不但背过,而且琢磨着唱了不下五十遍,应该说每一个唱腔都能达到西安来的导演的要求。我给你唱一段吧?”我连忙摆手,心里想这儿是饭店,不是乡村,能说唱就唱?嘴上却说:“你一准能唱好,你从小就嗓子好,凡是耍活你都比我强,来,来,碰杯。”

⑨前几天郑州下大雨,他冒着雨来到我的办公室,我几乎没认出来,因为他的胡子垂到了胸口。他说这是为戏留的胡子,因为去年冬天他们的《杜甫》演得很成功,他现在一有时间,就琢磨《杜甫》的事,他是跟儿子一起来的,儿子去学校了,他来跟我商量《杜甫》。

⑩“不是很成功吗?”我问。

⑪“成功归成功。”他捋捋胡子说,“导演还是不满意,说我演的唱的都成,就是气质不成。我就是来请教你,咋个把气质弄成?”

⑫我看着他,心想诗圣的气质是一般人能修炼出来的?但我不能给他泼冷水,毕竟,当普通农民都开始琢磨怎么弄成杜甫的气质时,他们的耍活就要活了。我把茶端到他面前:“不就是个耍活嘛,放开弄!”

( 1 )这篇散文立意深刻,请根据你的理解概括出文章的主题。
( 2 )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大人们在太阳底下,戴着草帽,牵着拉碌碡的牲口缰绳,一边扬着鞭子一边唱秦腔,往往是此伏彼起,有男的唱,也有女的唱,更有几人合唱的。

( 3 )联系上下文,谈一谈你对文章第⑫段划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 4 )第⑦段表现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秦腔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结合本文谈谈你对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看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个鸡蛋

郑洁渊

整个鸡家族都不甘心自己在地球上的地位——任人宰割,供人食用。鸡王决定扭转鸡家族的处境,于是就召集幕僚想办法。

“要想人类放弃吃鸡很难。”一个幕僚说,“他曾经用十斤鸡蛋收买了人类中一位写东西的人,让他在报上写文章说,吃鸡容易患癌症!可人类还是照吃不误。”

“依我看,人类吃咱们并不是因为恨咱们,而是说明他们离不开咱们。”另一位年纪大点的幕僚说,“不如,大王下一道圣旨,命令所有母鸡停止下蛋,保证人类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对待咱们了。”

“停止下蛋?”鸡王吃了一惊。

“对,停止下蛋。没有鸡蛋就不会再有小鸡出生,光一点,就够人类伤脑筋的了。”幕僚说。

5分钟后,鸡王向整个鸡家族下达了圣旨:停止下蛋!

当人类发现全世界所有的母鸡都不下蛋了时,地球上只剩下一个鸡蛋了。

人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地球上的鸡吃一只将少一只,最终灭绝。

人类专门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会议的结果是制定了一部关于保护珍稀动物——“鸡”的法律。鸡终于改变了卑微的地位,加入珍稀动物的行列。

人们以拥有一只鸡为荣,狗和猫的地位一落千丈。在公园里常见到牵着鸡散步的达官贵人。一只鸡的售价已高达上千美元。

地球上惟一的那个鸡蛋更是价值连城,光是守护它的军队就有两个旅之多。这鸡蛋的妈妈是最后一个听到鸡王圣旨的,当时她正在下蛋,想把这个蛋退回到肚子里已经是不可能了,于是,她成了地球上惟一一个鸡蛋的母亲。人们将延续鸡的生命的期望寄托在她身上,人们给她吃最好的食物,为她建造了豪华的住宅,还让她上报纸上电视。

这只母鸡日益显赫的地位渐渐引起了鸡家族其他成员的不满。同样是鸡,凭什么她吃的好,住的好,还能上电视?就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在某一天的上午,另一只母鸡违抗鸡王的圣旨,公然下了一个蛋。这只母鸡立刻成了全球新闻的焦点,她的待遇马上超过了前一只母鸡。

鸡家族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紧接着第三个鸡蛋出生了。

第四个鸡蛋问世了。

第五个鸡蛋诞生了。

第六个鸡蛋降临了。

鸡王感到大事不妙,连忙再次降旨制止母鸡下蛋,但他已经控制不了他的臣民了。所有的母鸡都想比别的鸡过得好,她们拼命地下蛋。

于是,保护鸡的法律取消了。

没有人牵鸡去公园了。鸡又重新出现在餐桌上了。

鸡王不甘心,还想继续降旨制止母鸡下蛋,被幕僚劝阻了。幕僚说:“没有必要。因为人类已经掌握了对付鸡不下蛋的方法。”

( 1 )指出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这样:________。

②这:________。

( 2 )根据语境,补写出横线上的内容。
( 3 )画线的句子啰嗦吗?作者这么写的作用是什么?
( 4 )结合全文内容,概括结尾处幕僚所指的人类“对付鸡不下蛋的方法。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

①命题作文

北国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框楷,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其实,人生的春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请以“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人名。

②给材料作文

一片树叶从树枝向下跌落。“我想落到大地上。”树叶说。

西风刮起并改变了树叶的方向,树叶说:“其实我正想向东飞翔。”

转眼东风刮起,把西风压倒,树叶说:“向西飞行其实更妙。”接着是势均力敌,西风对抗东风,树叶说:“理智告诉我悬浮在空中。”东风和西风都停了,树叶猝然跌落。

树叶说:“我已决定径直走向地球。”

这则材料至少给了我们两方面不同的启示:做人不能没有主见,随波逐流;当我们不能

改变世界的时候,要学会改变自己,乐观地生存。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孤独、城畔”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