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选项有误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情景交融,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下议论、抒情。 B: 《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是作为小说暗线虚写和略写的,而塑造的主要人物是菲利普夫妇。 C: 《故乡》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作品中的“我”并不是作者,而是小说虚构的人物。 D: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编年体史书。 |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是否能强盛、能复兴,关键于大力发展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B: 今年2月,国产大片《流浪地球》已陆续在全球上映,是科幻迷们翘首期盼的盛事。 C: 为更好地服务考生,为考生营造安心、舒心的考试环境,教育部要求优化高考综合服务,要在噪音治理、卫生防疫、防暑降温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综合保障。 D: 三月的杭州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大批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 |
3、 |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B: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
4、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酿(yún) 静谧(mì) 称职(chèng) 咄咄逼人(duō) B: 狭隘(ài) 抽噎(yē) 钦差(qīn) 怪诞不经(dàn) C: 抖擞(shǒu) 殉职(xùn) 憔悴(cuì) 人声鼎沸(dǐng) D: 戳穿(chuō) 缥缈(piāo) 蜷伏(juǎn) 拈轻怕重(diān) |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B: 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C: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D: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
6、 | 下面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心运地自偏,我这顶楼的迷你园景就是我的世外桃源了。 B: 当人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读《傅雷家书》时,眼前仿佛出现了一面镜子,映照着思想与艺术,书信戛然而止。 C: “隐姓埋名三十载,甘为祖国马前卒”,新时代要大力弘扬黄旭华院士的这种精神,坚决抵制社会上错误思潮影响,培养更多属于人民的科学家。 D: 这幅画原已破损,经过郑师傅修补,简直是天衣无缝 , 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 |
7、 |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憔悴(cuì) 一霎(chà) 匿笑(nì) B: 收敛(liǎn) 蝉蜕(tuì) 确凿(záo) C: 搓捻(niǎn) 企盼(qǐ) 绽开(zhàn) D: 惭愧(kuì) 倜傥(tǎng) 须臾(yú) |
8、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喧腾(xuān) 匀称(chèng) 迸溅(bèng ) 奢望(shē)B: 栖息(qī) 倔强(juè) 堕落(zhuì) 滑稽(jī) C: 庇护(bì) 骸骨(hái) 黄晕 (yùn) 欹斜(qī) D: 分歧(qí) 贮藏 (zhù) 枯涸(hé) 嫌恶(è)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的不亦乐乎。 B: 得到警方的通知,黎小姐得知车子失而复得,喜出望外。 C: 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 , 怎么也睡不着。 D: 他们俩在班上一个管纪律,一个管学习,配合得各得其所。 |
10、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傅雷家书》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字里行间洋溢着父子深情,读来感人至深。B: 大家都觉得他是个诚实的孩子,我却大不以为然 , 毕竟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把戏我见识过很多次。 C: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 , 而应推敲细思。 D: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很多城市的物流公司对大货车司机的需求到了炙手可热的程度。 |
诗歌鉴赏。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释】①浴蚕:指古时在仲春时分用盐水选蚕种的劳动。 ( 1 )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鸡鸣一两家”,选取山村有代表性的事物,以鸡鸣之声恰到好处地衬托了山村的喧闹。 B: 第二句由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来显示出山村的“深”,让读者随诗句的引导,体验了山行的趣味。 C: 第三句写仲春时分妇姑相唤浴蚕,亲切和睦,她们彼此招呼,呈现了一派农忙景象。 D: 诗人处处扣住山村特色,从景到人,再从人到境,都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 2 )请从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角度,赏析“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两句。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①四时俱备 (________) ②沉鳞竞跃(________) ( 2 )本文是一篇美文,请从不同角度简要赏析。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说话,不难,但又不易。要想使说的话入耳、入心,只求“对”,不够,兼有“趣”,才行。有趣的话,风传天下;无趣的言,泥牛入海。趣,对听众而言就是“有意思”。什么是“有意思”呢?那便是有旨趣,有理趣,有情趣。
②旨趣是指主要的目的和意图。说话有旨趣,是指说话要有中心,有意义,尤其要有现实意义,能为世所用,造福将来。提出的“中国梦”,植根于现实,既有对中华儿女往昔强国之梦的追溯,也有对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承诺,更有对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展望。这种旨趣,聚集百姓意,汇合百姓心,给人以方向,激励人的斗志。话有旨趣,往往能够发人深省,振奋人心。
③话有理趣指话要蕴含一定道理,能揭示事物规律。对于深奥的道理,还需用精彩的趣言来解说,否则就难以让人理解。毛泽东主席说:“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这句话使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样,既把理讲“透”了,也把理讲“活”了。话有理趣,使人闻之忘不掉,得之丢不掉。
④话还要有情趣。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很受读者欢迎,朋友称赞他说:“你的书写得真好,印一了版又一版。”克雷洛夫笑着回答:“不是我的书写得好,是因为我的书是给孩子看的。谁都知道孩子容易弄坏书,所以印的版次就多了。” 。话有情调趣味,使人如食橄榄,愈嚼愈有味,回味常无穷。
⑤话要有趣,看似强调说话的艺术,实则强调对事物要有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没有“内秀”,难有“外优”,只有靠自身不断地学习、实践与思考,才能使话有趣,行致远。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在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 1 )文中用了很多数字来介绍建筑物,你能说说这些数字的作用吗? ( 2 )本段文字重点说明的是________。( 3 )对本段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本段主要介绍了站在中山陵的平台上所看到的美丽景色。请以“什么是个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②不要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