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哈尔滨市乐业镇第一中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和(cān) 开(zhàn) 乳(bǔ) 人听闻(hái)
B: 子(páo) 然(chàng) 和(ǎi) 随声附(hè)
C: 傥(dì) 伏(juǎn) 禁(gù) 怪不经(dàn)
D: 士(shēn) 歌(kǎi) 护(pì) 小心翼(jì)
2、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质典:当守厮:互相
B: 领悟:了解交卸:装卸
C: 面掩:遮盖笑讪:讥讽
D: 屑琐:细小物格:推究
3、在字典中查找“桂”、“黔”、“滇”三个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音序检字法,“桂”字能从G部找到。
B: 用部首检字法,“黔”字应查“今”部十二画。
C: 用部首检字法,“滇”字可从“氵”部第十画找到。
D: 这三个字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先后顺序是“滇”“桂”“黔”。
4、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妖ráo 阴huì 褓qiáng 尽职守kè
B: 智ruì 田pǔ 发jiǒnɡ 成吉思hán
C: 落yǔn 风sāo 抽然无累kuò
D: 褛lán 白shà 桥zhàn 强不舍guō
5、

下面情境下,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夏天某日,初一学生小明给同班好友小亮打电话,约小亮周末一起去江边游玩。想到父母说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出于安全考虑小亮不想去,同时也想劝小明不要去。小亮对小明说:

A: 夏天周末江边游玩的人多,我父母说不安全,不让我去。很抱歉,你还是约别人一起去吧。
B: 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周末人多会更不安全。你脑子没病你就别去,反正我不去。
C: 周末去江边?你是不是不想活了。你去不去我管不着,我可不敢陪你去。
D: 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周末人多会更不安全。我俩年纪小,又没有家长陪同,就都不要去了。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
B: 《史记》全书共130篇其中为帝王作传有十二木纪,为诸侯作传有三十世家,为人臣作传有七十列传。
C: 古代对年龄有特定的称呼,例如,“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弱冠”指男子十八岁,因为古时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D: 符节,指君主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符.是政治和军事的凭证信物,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节,是君主派出的使节所持的凭信。
7、根据上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清晨,醒来的峡江抹去一脸倦容,伸伸懒腰打个哈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停下来的江雾,一眼看上去如同晒场上铺的新棉,白花花耀人眼目。

②江面骤然升起一层江雾。

③江雾上涨到一定高度便收住了脚步。

④随着江水流动,江雾由淡变浓,转眼间像潮水似的上涨起来。

A: ②④③①
B: ①③④②
C: ②④①③
D: ①③②④
8、

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国政府对菲律宾妄图在南海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提出了严正抗议
B: 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林志炫的服装精致得体,天衣无缝
C: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D: 主席谈治国的道理时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啊!”
9、

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繁星•春水》表达了诗人冰心对自然、母爱、童真的赞颂之情,虽是“零碎的思想”,却蕴藏着朴素而深邃的哲理。
B: 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塑造了以怨报德的小人国国王和善良理智的大人国国王等形象。
C: 《水浒传》中,晁盖等人想入梁山,遭王伦刁难。武松与晁盖等人火并王伦,最后众人推举晁盖为大头领。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始终是一位斗士形象,特别是在遭受了双目失明、瘫痪在床的沉重打击之后,他凭借着惊人的毅力从事文学创作。
10、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把“只有”“才”改为“只要”“就”)
B: 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去掉“通过”或“使”)
C: 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把“提高”改为“抓好”)
D: 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把“能否”去掉)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1 )请在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中任选一联,从写法角度作简要的赏析。


( 2 )尾联“人生自古准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闽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故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蒙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李士衡为馆职,使高丽,一武人为副,与之俱使高丽。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以士衡所得缣帛藉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敏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难免倾覆。副使仓皇,悉取船中之物投入海中,曼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捡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注】①李士衡:北采人,当时在昭工馆为官。②高丽:古国名,位于今朝鲜半岛。③藉:垫。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沿溯阻绝 沿:________

②清峻茂 荣:________

③与之使高丽 俱:________

④船倾覆 欲:________

( 2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

( 3 )【甲】文第一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 4 )【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材料二

寿镜吾,绍兴人。秀才出身。因为对晚清的黑暗深表失望,不仅自己发誓不考功名做官,也反对儿子去考。于是继承家业,坐馆教书达60年之久。

寿镜吾选授课文注重文采,不讲八股文,不求死记硬背,被人讥为“离经叛道”。对学生很严格,如果三天不来上课,他就会去家访。每次放学他都会将学生送到路口,站在石桥上看到学生走远了才离去。鲁迅父亲病重,亟需陈仓米做药引,没有地方去找,寿先生不知道从哪得到一两升,亲自送来。

寿镜吾晚年常阅报纸,与人议论时政,言及帝国主义侵略、订立不平等条约时,辄气愤扼腕,大骂朝廷卖国贼。书屋后有丹桂一竿,有一亭名“自怡”,又于对面墙上书“寄傲”两字,以示傲然遗世,自得其乐之意。

客人来访,寿镜吾必整衣冠相迎。每逢春节,于学生拜年次日必回拜。晚年,置一夏布长衫,挂于墙上,与两子换穿。

鲁迅师从寿镜吾学习6年,为他日后成为国学大师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寿镜吾的思想、品行、性格都给鲁迅以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

鲁迅非常敬重他的启蒙老师寿镜吾,每次回老家都要到三味书屋,看望他的寿先生。如果回不来,他一定要在春节前,用大红八行笺给寿镜吾写拜年信,以“镜吾夫子大人函丈,敬禀者”为开头,以“敬请福安”为结尾,下具“受业周树人顿首百拜”,态度十分恭敬。所写信件达数百封。1915年,鲁迅得知寿镜吾夫人去世的消息,亲往吊唁。

( 1 )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寿镜吾先生的认识。
( 2 )鲁迅先生在人们眼中一直是一个坚韧、强大的________形象,而我们从材料三中又发现鲁迅先生还有着________的情怀 ,特别在________方面,更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
( 3 )请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你心中的三味书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清明上河图》命名之谜


①北宋画家张择端风俗画作品《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荣景象,是汴京繁荣的见证。可是带有“清明”二字,真的和清明节有关系吗?


②《清明上河图》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一幅存世精品。据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一千六百多人,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主要描写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两岸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以及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


③首任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先生、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先生等认为,该作品描绘的是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取名为“清明上河图”,其含义就是清明节去河边。郑振铎先生甚至指出就是清明节这一天。


④清明节的习俗除了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上河图》就是人们上河边、扫墓归来后的狂欢景象。


⑤根据《清明上河图》明代李东阳的题跋记载:“上河者云,盖其世俗所尚,若今之上冢然,故其如此也。”这就是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上河”即“上坟”一说的重要依据。


⑥然而如果是清明节,那么画中的西瓜从何而来?按常理,西瓜应该是夏天的产物,怎么出现在了春寒料峭的清明?没有地膜覆盖技术、冷藏技术、温室培育技术的大宋王朝,难道用古井冰镇,跨过三个季节拿出了大西瓜?这点让人疑惑,让人费解。


⑦孔宪易先生在文章中通过对木炭、石磙子、扇子、西瓜、服饰等考证研究,认为画的是秋景。“清明”,是指“清明坊”。汴京城划分一百三十六坊,外城东郊区共划分三坊,第一坊就是“清明坊”。《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扇子有十多处,这是孔宪易产生秋景说法的原因之一。


⑧不过,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周宝珠对孔宪易的秋景之说持否定态度。周宝珠教授考证认为,扇子的主要功能是拂暑驱蝇,除有题诗作画、扑卖馈赠之用外,还有“便面”之用。书生文人、达官显贵、庶民布衣在街上碰到熟人不愿寒暄,就以扇子障面,对方心领神会并不责怪,反而认为是礼貌之举。故曰:“以扇遮面,则其两便。”


⑨持“清明盛世”观点的专家学者,有著名鉴定专家史树青。他认为:“清明非指清明节这一天,而是作为称颂太平盛世的寓意,清明即政治清明。”


⑩北宋“偃武修文”,宰相蔡京为取悦宋徽宗,曾倡导“丰享豫大”,旨在形容天下富足、太平安乐。《清明上河图》中展现出的繁盛景象,鲜明体现了“偃武修文”的时代特色。不过,《清明上河图》中的乞丐、军纪不整的士兵,以及大街上跑着的猪等,似乎与太平盛世相违背。


⑪不管是真清明还是假清明,而今的开封开始积极传播清明文化,打造旅游品牌。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中,蕴含“大宋文化”的近百项特色清明民俗文化活动集中“亮相”,活灵活现地“再现”了中国古代清明节的种种庆祝活动。

⑫一幅古画,一座古城,一段历史,尽在这里浓缩。

( 1 )阅读全文,专家学者对《清明上河图》“清明”之意的考证观点之一是清明节。除此之外,还有哪两种观点?
( 2 )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3 )第②段画线句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4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家中小故事”为题目,选取你家庭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表现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与家庭生活的温馨、幸福、和谐。

要求:①选材真实,主题明确;②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诠释着发自内心的割舍不断”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