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倾听使人_______,你将不再囿于一己的狭隘;倾听使人_______,你将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倾听使人_______,你会知道孤独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倾听使人_______,你会觉察此时此刻有多少大脑飞速运转,有多少巧手翻飞不息。 B: 丰富 谦虚 安宁 警醒 C: 警醒 丰富 谦虚 安宁 D: 安宁 警醒 丰富 谦虚 |
2、 | 选词填空。 ( 1 )于是有人__________曰:“中国失掉自信力了。” A: 喟叹 B: 感叹 C: 慨叹 ( 2 )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___________,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 A: 渺茫 B: 茫然 C: 无聊 ( 3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________,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A: 欺骗 B: 诓骗 C: 诈骗 |
3、 |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作为综合性的媒介,电影是了解传统文化和异域文化的重要载体。电影能让我们看到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能让我们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B: 泥泞田埂中,他手托麦穗问收成;在大山深处,他按下电商扶贫快进键;乡间小路上,他给村民指引致富路……始终牵挂着贫困地区的乡亲们。 C: 国家新闻出版署强调,各地出版主管部门要集中优质产能,保时、保质、保量完成教材印制任务,做好教材的仓储运输工作,实现“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目标。 D: 这次疫情中,便捷电子书成为阅读新宠,过去图书馆以线下纸质书服务为主。但将来要双轮驱动,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更好地传播知识。 |
4、 | 下面情境下,说话人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哈尔滨各部门联合发出“文明餐桌公筷行动”倡议书,倡导实行分餐制、公勺公筷制,坚决打好舌尖上的战“疫”。小明和家人在饭店就餐,妈妈用自己的筷子给小明夹菜,小明理解妈妈的疼爱,但此时应该说:“ ” A: 妈妈,您不要给我夹菜了,我自己能夹,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再说,多不卫生啊! B: 妈妈,谢谢您。但您自己吃吧,不要给我夹了。 C: 妈妈,谢谢您。但我们应响应号召,用公勺、公筷夹菜,这样更安全、更卫生,您说呢? D: 妈妈,我们要响应号召,不要用您的筷子给我夹菜了,既不卫生又不安全。 |
5、 |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挣脱(zhēnɡ) 疲惫(bèi) 喷薄(pēn)B: 绯红(fēi) 富饶(ráo) 隧洞(suì) C: 迷惘(mǎnɡ) 淤滩(yū) 稻穗(suì) D: 纤绳(qiàn) 簇新(cù) 干瘪(bǐ)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国庆黄金周期间,各大著名旅游景区的游客滔滔不绝 , 人满为患。B: 骇人听闻的中小学生杀人案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警示我们要切实加强对青少年道德和法律的教育。 C: “全民健身运动”实施以来,各级地方政府因地制宜 ,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D: 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
7、 |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在争论一些很弱智的问题,我真是不屑置辩。 B: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郑重其事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C: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俩的感情与日俱增。 D: 他演讲时那别具一格的气焰,听得台下的人都嗤之以鼻。 |
8、 |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翩然(piān) 栈桥(zhàn) 行货(háng) 强聒不舍(guō) B: 恪守(kè) 箴言(zhēn) 怨怅(chàng) 吹毛求疵(cì) C: 亵渎(dú) 宽宥(yōu) 叱咄(duō) 面面相觑(qù) D: 飘逸(yì) 广袤(mào) 诡谲(jué) 悄怆幽邃(qiāo) |
9、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B: 列子是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愚公移山》出自该书。 C: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散文家。著有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 陶渊明,字元亮,东晋诗人,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 |
10、 | 下列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湖心亭看雪》写景采用白描和对比手法,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绝妙的西湖夜雪图,使人如临其境。 B: 《河中石兽》一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寓理于事,说明了任何事都不能根据常理进行主观推理,实践才能出真知。 C: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借物言志表达了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文章先写景,后议论,进而由景入情,因情入理,环环相扣,层层蓄势。 D: 《爱莲说》的作者是南宋周敦颐。“说”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1 )下列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年少万兜鍪”一句中的“万兜鍪”在诗中代指士兵。“天下英雄谁敌手”一句中的“敌手”解释为“能力相当的对手”。 B: 诗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中的“曹刘”指的是曹操和刘禅。 C: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感叹千古兴亡无尽无休,一如江水滚滚东流。 D: 这首怀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 2 )赏析本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乙】及长,爱花成癖,喜剪盆树。识张兰坡,始精剪枝养节之法,继悟接花叠石之法。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兰坡临终时,赠余荷瓣素心春兰①一盆,皆有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入谱者,余珍如拱壁。 花叶频茂。不二年,一旦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兰芽勃然②.初不可解,以为无福消受,浩叹而已。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③灌杀也。从此誓不植兰。 (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注释】①荷瓣素心春兰:一种希贵,名费的兰花。②勃然:充满生机。③滚汤:开水。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能张目对日/诚宜开张圣听B: 私拟作群鹤舞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 又留蚊于素帐中/赠余荷瓣素心春兰一盆 D: 兰坡临终时/未果,寻病终 ( 2 )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②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灌杀也。 ( 4 )从甲、乙文段中,你看出沈复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请结合乙文中兰花的遭遇,谈谈应怎样对待美的事物。 |
“低调”絮语
①所谓低调,就是在某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后,不得意忘形、盛气凌人,不忘乎所以、目空一切,而是以平淡的心态对待成功,谦和待人,谦虚处世。
②博学多才的启功先生是低调的。他一直反对别人称他为“大师”。他在66岁时曾写下《自撰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是低调的。他拒绝上任何名人录,当中央领导同志去看望他,高度评价他的突出贡献并号召全国所有科技工作者向他学习时,他连连摆手说:“向我学习,不敢当!”
③“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真正的大师、大家,都是低调的谦谦君子。他们的低调,绝不是一时的装样,而是源于其人生观价值观中谦和不自傲的品格。
④说低调是一种品格固然不错,然而我却要说,低调首先是一种清醒,一种智慧。这种人是生活的智者,他们知道自身的渺小,因而懂得敬畏大自然,懂得敬畏人世间一切永恒和博大,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他们的谦虚和低调,是在清醒的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自然而然衍生的人生姿态。
⑤《克雷洛夫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马车上装着两只木桶,一只盛满美酒,一只空空如也。一路上,盛满美酒的桶沉默不语,空空如也的桶则不停地大喊大叫,又唱又跳,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眼球。寓言要告诉我们的是:肚里愈没有货,叫喊得愈凶。“君看桃与李,成蹊亦无言”,低调的人之所以能保持低调,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学问和见识。
⑥低调的人更是生活中的强者。他们深知,一切的成功靠的都是自己诚实的劳动和不懈的追求,当别人投机取巧、大肆张扬的时候,他们做的都是诚实诚恳的蓄势待发的工作。因此,他们总是能抢占先机,获得更大的成功。而当一个目标实现以后,他们又立即把目光投向更高远的目标。他们没有时间张扬自己,更没有心情去卖弄显摆,自吹自擂。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实证着“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的道理。“人能虚己以游世,其谁能害之”,谦虚为人、低调处世的人,还能避免卧界的干扰,专心于自己的事业,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
⑦大海永远把自己放在低处,这才成就了它的深邃与浩淼;被风吹上云端的尘埃,沾沾自喜,自高自大,却不知道无论它怎么张扬和炫耀,也不过就是一粒尘埃而已。
⑧和低调的人相比,喜好显摆张扬的人有时虽然能占尽风光,但最终只能是昙花一现,等待他们的;必将是空空如也的结局。
( 1 )请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那条河流
我怀念那条河流。
a.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我是生长在它旁边的一双耳朵。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音乐、这波涛的诉说、这不尽激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柳阴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芳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鸟、黄鹏鸟的啼鸣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当时幼稚的心里,却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念头: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理所当然属于我们。
我在河湾里学会了游泳。我把蝴蝶的姿势、青蛙的姿势展示给水中的鱼;我仰躺在水床上,看天,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我是漂浮的梦。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在横渡河湾的时候,我遭遇过一条水蛇,小小的头昂着,更小的眼睛圆睁着打量陌生的天空,它也在不测的水里横渡它的命运。
我在竹林里制作了第一管竹笛,摹仿北斗的指法(它也是七个音孔),我在静夜里向身后的村庄和远方的岁月吹奏。
当时,我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奇迹,我不觉得我内心的水域,有一多半来自这河流的灌溉。我那浮浅、单纯、蒙昧的心里,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没有想过这河流会有断流的时候,我没有想过它似乎源远流长的水,是来自哪里?它的温柔碧波和浩然激流,是怎样一点一滴汇成?
带着它的涛声和波光,我湿淋淋地走了。我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我是它站起来行走的一部分,我的记忆里流淌着它的乳汁。
我仍然觉得它理所当然存在于那里,理所当然属于我,属于我们,而且永远。
年前回家,我愕然了。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岸上的柳林、竹林、槐林、芦苇荡都已消失,荒滩上,有人在埋头挖坑淘金;三五个小孩,在放一只风筝,几双眼睛一齐向上,望着空荡荡的天空,和那只摇摇晃晃的风筝。
我已找不到当年游泳的地方,那让我感到河水深度、照过我少年倒影、用蓝色的漩涡激起我最初诗意想像的地方,已被高大的垃圾堆覆盖。
我多想,我多想找到死去的源头,去大哭一场,让泪水复活这条梦中的河流。
这时候,才痛彻心肺地明白:天地间没有理所当然永远属于我们的事物。
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去珍惜——这才是唯一属于我们的理所当然。
b.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 自己折腾成干鱼。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爱,枯竭了;我们内心的河床,不再是碧波倒影,而是注满了污水,堆满了垃圾。
我该怎样打开内心的纯洁水源,复活那死去的河流?
(节选自《散文》2001.2)
( 1 )第3段有四个由“理所当然” 构成的排比句,强调了“我”________的心态。文中与此相照应的句子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取首尾词,中间可打省略号)①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
两个“小小的”描写出________,“战争的恐惧”“过分的伤害”表现了________。
②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 , 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
本句采用拟人的手法,“遗体”描写出________的惨景,“无言诉说”呈现出________的气氛,全句抒发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
( 3 )结合全文,简析画线句a和b的深层含义。a句为什么把河流比喻成“孤独的琴弦”?
b句怎样理解“我们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为什么说“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
( 4 )填空答问。①统观全文,作者用了对比的写法:写河流,当初________,现在________,反差强烈;写“我”对河流的认识,当初以为“________”现在意识到要“________”,变化巨大。
②结尾部分,“我内心的河床”指________,作者希望“复活”的不仅是________,而且是________。
( 5 )请根据你对本文的感受,以“我怀念……它曾使我……”的形式写一句话。(不超过20个字) 作文。
岁月匆匆,十四五岁的我们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索,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请你以“十四/五岁,我多了一份_______”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