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高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补(xiào) 默(qiè) 选(pìn) 为人知(xiǎn)
B: 带(yíng) 白(piào) 字(tiě) 热泪满(kuāng)
C: 基(diàn) 热(zhì) 起(dié) 慷慨漓(lín)
D: 祷(qí) 红(yān) 唤(zhào) 气冲牛(dǒu)
2、

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

A: 率领 悼念 概述 佣护
B: 鄙薄 热枕 延安 系统
C: 佩服 纯粹 扼要 恳切
D: 道谦 教训 极端 实践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生命的季节,亦如四季的更替,有春的烂漫,有夏的 ,有秋的 ,也有冬的 。此乃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A: 奔放 成熟 萧瑟
B: 奔放 萧瑟 成熟
C: 成熟 奔放 萧瑟
D: 成熟 萧瑟 奔放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全国主要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交通较大年初一明显上升。
B: 稳定高速的经济发展、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而不同的外交理念、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这些都是当今中国留给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
C: 人们若去过已知存在埃博拉病毒的地区,或与已知或疑似携带埃博拉病毒的人员接触过,当开始出现症状时,就应立即就医是当务之急。
D: 国家将全面启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力争用三年时间完善构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体系。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各行各业要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
B: 用生动的故事,抓住了国外听众的兴趣点,启开强烈的共鸣。
C: 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D: 在浙江乌镇开幕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就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出“中国方案”。
6、下列对《动物笑谈》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介绍了在观察水鸭和鹦鹉等动物行为时引发的搞笑故事,表现了作者对观察动物行为的专业和投入,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由此引发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任何艺术化的表现形式,都不能描述生命的真实与感动。
B: 《动物笑谈》一文,文章开头的“逗笑”一词是全文的“文眼”,全文在介绍动物时紧扣“逗笑”展开。
C: “动物笑谈”的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作者只是在搞恶作剧,追求喜剧效果,科学价值不高。
D: 文章语言诙谐风趣,有时还带有调侃的意味。从幽默的文字中,我们感受到了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7、下面哪篇文章不是出自《朝花夕拾》( )
A: 《狗•猫•鼠》
B: 《二十四孝图》
C: 《五猖会》
D: 《故乡》
8、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腰(shé) 驰骋 抽丝茧(bō) 悲欢离和
B: 望(níng) 困厄 强不舍(guō) 羊肠小道
C: 见(piē) 积绽 虎猿啼(xiāo) 静影沉璧
D: 泉(niàng) 仓颜 宠辱忘(jiē) 四季笙歌
9、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生死交峰 波澜起伏 出乎意料 扣人心弦
B: 有列可援 中流砥柱 一丝一豪 其乐融融
C: 怡然自得 奄奄一息 天伦之乐 睡眼惺忪
D: 蹑手蹑脚 垂头丧气 激动不己 鳞次栉比
10、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附(hé) 刻(jùn) 泣(chuò) 忧心忡(chōng)
B: 碑(tiě) 痛(chì) 篱(pān) 引高歌(háng)
C: 星宿(xiù) 偻(yǔ) 首(qǐ) 独占头(áo)
D: 使(chāi) 难(jí) 害(zèn) 心自问(mēn)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诗词鉴赏。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注】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荆谷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瀾水。参见《水经注·渭水》《长安志》卷一六。一作“溪清”。

( 1 )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节)的景色,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 2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这句话的意境。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授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础,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使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选自《宋史·苏淘传》,有删改)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无从致书观/非宁静无致远
B: 无肥滋味之享/陶后有闻
C: 稍降辞/征于 , 发于声
D: 同生皆被绮绣/逝者如斯夫,不昼夜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 3 )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如何评价这种师生关系?
( 4 )宋濂与苏洵的读书经历有哪些异同?对你有什么启发?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请敬畏规则
罗 西
①中国人往往敬畏权威,但是漠视规则或者信奉潜规则。
②不遵循规则的人好像很拽,其实很苦、很累,因为一直要寻思“不走寻常路”!
③我常常站在十字路口犯傻,红灯当前,有时只剩下我一个人“不敢”闯红灯。有一次,一辆标有某执法单位的小车闯红灯,当它傲慢地与我擦身而过时,我指了指红灯说:“看到红灯了没有?”那司机居然要停车下来揍我,结果把遵守规则的我吓跑了,他们一车人气势汹汹的,我可不吃眼前亏。
④可悲的是,觉得最拽就是敢于不守规矩的中国人很多,敢于不守规矩也是很多国人唾沫横飞吹牛的资本。
⑤有个“海归”朋友告诉我说,在美国,公司作决策时,往往有许多不同意见,大家吵得不可开交,甚至一地鸡毛,但是一旦规则定了下来,不管是哪一派都心服口服地百分百去执行;相反,在国内,在讨论方案的时候,大家好像和气一团,没有争议,可是一旦新规则定下来后,有人就故意找茬不合作,来阴的与规则作对。
⑥从最简单的“排队”这一社会规则看,不管是在银行、医院、车站、机场,甚至火葬场,总有人“插队”,大家喜欢“挤挤”一堂,“乱”中取栗,不排队或者插队不觉得这很羞耻,反而在很多人心里是“能干”、“机灵”、“厉害”的代名词。
⑦很早以前,读过这样一段文字:夕阳西下,旅游团一行乘车从澳大利亚墨尔本出发,赶往南端著名的菲利蒲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车至途中恰逢一场大型车赛刚刚散去,迎面蜂拥而来大批的车队。这是一个左右极不对称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道路,从北向南开的车只有我们一辆;一边是密密麻麻数以千计的车队,多是爱炫耀的车迷。没有警察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一道毫无约束的白线。然而,对面驶来的所有车辆没有一辆越过中线,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这样的秩序……如此场景凸现了人们自觉遵守规则之美。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之美。
⑧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毁于一炬,让人痛心疾首。突发的火灾把一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他在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终于作出一个勇敢的选择。原来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纪律,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成为稀世珍本。该学生怀着不安的心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校长先是表示感激,并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就把他开除出校。赏罚分明,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⑨对此,很多人表示不解,但是校长不作解释,他只亮出哈佛的理念: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在规则面前,他们遵循的是人人平等,要公平就必须敬畏规则。有序的文明社会,必须有各种规则来保证。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人还不懂得真正的自由,因为中国人还没有真正懂得规矩。

(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说“不遵循规则”的人“其实很苦、很累”,表明作者对这类人的否定和鄙夷之情。
B: 第⑤段用成语“一地鸡毛”形容美国公司作决策时混乱局面,表达出作者的反感。
C: 题目“敬畏”一词表达出对“规则”的一种庄严感、使命感。
D: 哈佛校长的做法印证了诸葛亮《出师表》中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这两句话。
( 2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3 )第⑦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独立宣言(龙应台)
安德烈:
你昨天的话是这么说的:“MM,你跟我说话的语气跟方式,还是把我当十四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二十一岁的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安德烈,那一刻就是儿子在向母亲做斩钉截铁的独立宣言,我没办法应付这局面,譬如你站在沙滩上,突然一个浪头,天一样高,眼睁睁看着它扑下来,你其实不知道躲到哪里去,反正趴着躺着都会被击倒。
你根本不知道大多数的亚洲母亲是怎么对待她们的儿女的。你记不得你香港的数学家教?他是博士生了,谈妥要来上班之前,还要打电话回北京问他父母同不同意他做家教。你记不得大三的小瑞?她到台北和朋友晚餐,结束之后还打电话问她妈准不准许她搭计程车回家,结果电话里妈妈说计程车危险,她必须搭公交车。你记不记得大二的阿芬?拿着暑期创意营的选课单,说伤脑筋,不知道她妈会不会同意她选她真正想要的课程。
这些,都是典型的镜头,我不是这样的母亲。
但是同时,我也看见二十一岁的女儿跟母亲手挽着手亲密地逛街,看见十八岁的儿子很“乖”地坐在母亲身边陪着母亲访友,跟母亲有说有笑。
老实说,安德烈,我好羡慕啊。我也觉得,刚成年的人跟母亲太亲近,太“乖”,恐怕代表着他本身的人格独立性不够完整。我渴望和你们保持儿时的亲密,但是又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幻想。我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典型的亚洲母亲了,而且还一直认真地在上你和菲力普给我的“课”。
十六岁的菲力普曾经说:“妈,我觉得,欧洲人是看年龄的,譬如在德国学校里,你只要满十四岁了,老师便要用‘您’来称呼学生。但是,中国人看的不是年龄,而是辈份。不管你几岁,只要你站在你妈或爸身边,你就是‘小孩’。你就没有身分,没有声音,不是他讲话的对象。所以,他会眼睛盯着你的妈或爸发问,由‘大人’来为你代言。”
菲力普做这归纳的时候,安德烈,我这有名的社会观察家,真的傻了。
菲力普给我另一次“震撼课”,是在垦丁。我们一大帮人坐在凉风习习的海岸咖啡座看海。过了一阵子,我想去洗手间,起身时问菲力普:“要不要上厕所?”你老弟从一本英文杂志里抬眼看我,说:“妈,我要不要上厕所,自己不知道吗?需要妈来问吗?第一,这种问题,不是对三岁小孩才会问的问题吗?第二,上厕所,你不觉得是件非常非常个人的事吗?你是怕我尿在裤子里吗?”
我们之间的矛盾,安德烈,我想不仅只是两代之间的,更多的,可能是两种文化之间的。
我常常觉得你们兄弟俩在和我做智力对决,价值拔河。譬如你的中文家教老师来到家中,我看见你直接就坐下来准备上课;我把你叫到一旁跟你说,“安德烈,虽然你的家教只比你大几岁,你还是要有一定的礼节:给他奉上一杯茶水,请他先坐。他离开时,要送客送到电梯口。“你显然觉得太多礼,但你还是做了
我也记得,譬如住在隔壁的好朋友陈婉莹教授来到家中,你看她进来,对她说了声“嗨”,还是坐在椅子上读报。我说,“不行,再熟她都还是你的教授,在中国的礼仪里,你要站起来。”你也接受了。
我们之间,有很多价值的交流,更何况,德国的传统礼节不见得比中国的少,欧洲社会对亲子关系的重视,不见得比亚洲人轻,对吧?
可是,昨天发生的事情,还是让我难以消化,隔了一夜还觉得郁结在心中。
你和菲力普到上海来做暑期实习,我一个做母亲的快乐想像:母子三人共处一室,在上海生活一个月,多幸福。让我来引导你们认识中国大陆,多愉快。你说,“我好不容易可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为何又要和妈住一起?而且,难道以后我到某一个城市去工作了,做妈的都要跟着吗?”十八岁的菲力普,刚从德国降落,天真的眼睛长在一百八十四公分的身躯上,认真地说,“我不要你牵着我的手去认识中国大陆──因为你什么都知道,什么都安排得好好的,但是真正的世界哪里能这样。我要自己去发现中国。”
我听见自己可怜巴巴的声音说,“难道,连一个周末都不肯跟我去玩?青岛?苏州?杭州?”你们眼睛都不眨一下,异口同声说,“妈,你能不能理解:我们要自己出去,自己探索?”
安德烈,我在面对你们的“欧洲价值”,心里觉得彻底的失落:可是,转念想想,你们俩,是否也努力在抵抗你们母亲身上的某些“亚洲价值”而觉得“有点累”呢?
昨晚,我一个人去散步。月亮黄澄澄的,很浓;梧桐的阔叶,很美。我足足走了一个小时,然后,叫车到你俩的住处,看见你们自己洗好的衣服袜子凌乱地散在沙发上。我想,“不行,我也不能帮你们清理家里。”在沉沉的夜色里,菲力普送我到大马路上搭车。他忍受我一个深深的拥抱,然后,大踏步走到马路的对岸。
注释:安德烈,龙应台长子,生于台湾,八个月大时随母移居欧洲,十四岁时,龙应台离开他,返回台湾,母子年龄相差三十岁,且存在中西文化差异,为了重新认识成年的安德烈,龙应台用书信与他交流,母子俩用了三年的时间互相通信,这些信后来汇集成书信体散文集《亲爱的安德烈》。
( 1 )结合语言环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在文中的含义。

①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

②昨天发生的事情,还是让我难以消化

( 2 )作者为什么认为自己是“非常不典型的亚洲母亲”?文中哪一件事最能表现她的“不典型”,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
( 3 )请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出下面语句在文中的意思。

我常常觉得你们兄弟俩在和我做智力对决,价值拔河。

( 4 )阅读全文,概括作者和孩子之间的“智力对决,价值拔河”具体有哪些方面?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作者希望孩子们按东方礼节来待人接物,孩子们虽然有所保留,但还是接受了。

④________

四、写作(分值:60分)
按下面的题目和要求作文。

在我们生命旅途中,总有一些人和事让我们难以忘怀,给予我们前进的力量。请以“与你一起走过的时光”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姓名和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つ真心、珍以﹏”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