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南平市第九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送东阳马生序》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是明初文学家宋濂,劝慰后生勤奋学习。
B: 《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懑之情。
C: 《与朱元思书》选自《吴均文选》,作者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抒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D: 《五柳先生传》选自《陶渊明集》,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表达自己淡泊名利的人生志向。
2、下列各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红绫 蝉蜕 窗棂 麻木不仁 混为一谈
B: 鸟啭 褴褛 安祥 披蓑带笠 饥肠辘辘
C: 缘委 鹦鹉 惩戒 波光粼粼 顷盆瓢泼
D: 云霄 弹簧 遐想 呼朋引伴 忘下断语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巴金老人的一生,是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一生。
B: 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
C: 有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评价一个优秀学生的标准之一。
D: 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经调查,“8·12”天津港爆炸事故原因是瑞海公司违规经营,违规储存危险货物以及安全管理极其混乱造成的。
B: 面对叙利亚小难民艾兰伏尸海滩的照片,欧洲一些国家终于松口,允许更多难民入境。
C: 一些亏损企业在接受有关部门审查时发现了这些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善。
D: 不仅这篇文章内容充实,人物形象丰满,而且主题鲜明,中心突出。
5、

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孟子》一书由孟子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共有七篇,文章逻辑严密而富于辞采,是儒家经典之一。
B: 古人擅以花言志:东晋陶渊明喜菊,“采菊东篱下”表达的是对自己田园生活的满足;北宋周敦颐爱莲,“花之君子”是对自己高洁品质的期许;南宋陆游赞梅,仰慕的是“只有香如故”的孤傲。
C: 19世纪是俄国文学的鼎盛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世界级的小说家,其中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屠格涅夫的作品都被选入了我们的语文课本。
D: 朱自清的散文或平淡真挚、以情动人,如《背影》,或文辞优美、想象丰富,如《春》、《绿》,都是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6、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积累,完成下题。

下面依次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 刘备寄于曹操篱下,以种菜掩人耳目。一日,曹操请刘备坐饮畅谈。曹操问天下谁是英雄,刘备答了袁绍等人的名字,曹操只是摇头,并说:“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刘备闻言大为吃惊,匙箸落地。此时雷声大作,刘备借雷声掩饰吃惊,使曹操认为其胆小如鼠,不复怀疑。
B: 李逵长相黝黑粗鲁,一生憨直,擅使两把大刀。回家见母亲,母亲因思念儿子常年流泪,已经双目失明。李逵骗母亲说做了官,要接母亲去享福。背着母亲至沂岭,母亲直喊口渴。于是李逵让母亲坐在一块大青石上,自己去给母亲取水。不料取水回来,发现母亲被老虎吃了。李逵悲愤交加,手拿大刀,连杀子母四虎,并收拾了母亲的尸体残骸,送到一座庵后埋葬。
C: 比丘国国王听信妖邪,要取小儿心肝做药引子。孙悟空请各位神灵暗中保护城中各街坊人家鹅笼里的小儿,待他灭妖后送还。悟空此举,感动了百姓,纷纷叫道:“扯住唐朝爷爷,到我家奉谢救儿之恩!”并抬着猪八戒,扛着沙和尚,顶着孙大圣,撮着唐三藏,牵着马,挑着担,一拥回城,这家也开宴,那家也设席,盘桓将有个月,才得离开。
D: 黛玉去怡红院访宝玉,因晴雯不开门,错疑在宝玉身上,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而独自悲泣。至次日,又恰遇饯花之期,黛玉因满地落花,勾起无限伤春情思。感花伤已,含泪葬花,于是以落花自况,十分伤感地哭吟了《落花赋》:“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7、选出填在下列语段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凡读书人在博览的同时,都会根据个人的实际需要,选出一部分书籍 阅读, 理解,此为学有成效者的必经之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可谓对熟读的经验之谈.有书不读而 ,书无异于一堆废纸;读书 一览而过,“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读得再多又有何益?


A: 反复 深入 束之高阁 囫囵吞枣
B: 深刻 反复 置之不理 狼吞虎咽
C: 深刻 不断 束之高阁 浮光掠影
D: 反复 深刻 不理不睬 走马观花
8、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shè)级 (qiè)意 地(qiào) 玲珑(tì)透
B: 怅(wǎng) (bǎo)贬 污(gòu) 泠(líng)淙淙
C: 峋(lín) (jué)起 干(gù) 销声(nì)迹
D: (yùn)育 古(chà) (sù)簌 分道扬(biāo)
9、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硬朗 派遣 徇职 见异思迁 杞人忧天
B: 收敛 坍塌 怅然 哄堂大笑 惊慌失措
C: 分岐 静谧 诅咒 怪延不经 神彩奕奕
D: 嘹亮 热忱 高邈 畏罪前逃 莫不关心
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斑斓 打擂台 世外桃源 言简义赅
B: 汲取 圆舞曲 默守成规 自圆其说
C: 飘逸 记录片 一鼓作气 一筹莫展
D: 天骄 破天荒 一气呵成 与日俱增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①南斗斜。

今夜偏知②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②偏知:才知。

( 1 )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时节的景象。

( 2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湖心亭看雪》)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上下白 一:________

下船 及:________

③急湍箭 甚:________

④窥谷忘 反: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 3 )【乙】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4 )【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洁净之莲

①莲是一种有灵性的植物,是我挚爱的意象。在我居住的水乡,有水的地方就有莲的倩影,我爱的是莲的优美和慧心。

②一湾碧水澹澹,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那水的绿哟,绿得蓬勃,绿得纯正,绿得深湛,绿得温柔,绿得恬雅,绿得醉人。绿锦缎似的水面之上,洁净的莲亭亭如盖。碧波有幸,能照它的影;鱼儿有幸,能吻它的足。莲与碧水结下不解之缘,涟漪了整个夏季。

③整个莲塘像一块绿色的陆地,一层层地远去。间或,有一支支或白或粉或嫣红的花,在翡翠般油绿发亮的叶间隐现。莲的身上不曾沾染一星尘埃,瘦长的腰身娉娉婷婷,在风中款摆,韵致绝佳。红莲穿破碧波,擎着炽烈的火焰,逼出明丽的色调。白莲冰肌玉肤,素巾缟袂。一派清远的风度。每朵莲花都仰着脸,专注而矜持,每张脸都不重复。偶尔微风拜访,举起一张张阔大圆滑的绿叶,漾起无边的清凉。莲的芬芳,香气盘桓,久久不肯逸去。那摇曳着交叠的红、白、绿,荡漾起袅袅的更加动人魂魄的娇媚,染满我的心壁。

④我尤爱月光下的白莲,我疑心那白荷的皎洁晶莹是由月华浸染而成的。我仿佛看见莲瓣怯生生地伸出手掌,收集着四周的露水的月光,给了田园生活一个精致的点缀。碧水之下,是污浊的泥沼,一枝枝莲花挤破浓浓的黑夜,从污泥中绽放出一个个美丽的音符。

⑤莲塘流动着今人心神摇荡的优美。走过莲塘的人,谁都无法拒绝,无法躲避,只有沉浸其中。莲也盛开在古今中外的诗文与画幅中,透露洁净清爽之意。

⑥文人墨客用五笔倾慕的眼神和姿态为莲写诗作词,王维有“莲动下渔舟”的闲适情怀, 周敦颐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 李白有“清水出芙蓉”的审美雅趣,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莲的清香,诠释了莲的品格与精神。

⑦垂暮之年的印象派画家莫奈,把清淡素雅的莲作为他追求至美的理想主题,他用颜料把莲塘上众多的瞬间和形象永久地凝固在画布上。终于他力竭倒在了莲池旁,躺在了他心爱的莲的怀抱,混沌散开,污浊逸去,心中的莲瓣缓缓展开,亘古与莲相伴。

⑧莲的精魂,如一帧写意水墨画,在馥郁的莲的气息中,我渐静、渐净,心扉突然洞开,心静静空出来。它以菩提树的身影摇曳出我心中的清凉,它似晨钟暮鼓,击出清风竹韵;他似圣洁之水,涤净尘间的污浊。莲是一面心灵的镜子,只有纯正的心灵才能看得见心灵的纯正,被纯正所感染。愿一切爱莲之人以莲为镜,拥有莲的慧心,做洁净的人。

( 1 )选文以“洁净之莲”为题有什么好处?

( 2 )请结合语境,在文中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之成为排比句。

文人墨客用五笔倾慕的眼神和姿态为莲写诗作词,王维有“莲动下渔舟”的闲适情怀,________ , 李白有“清水出芙蓉”的审美雅趣,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莲的清香,诠释了莲的品格与精神。

( 3 )请谈谈选文第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 4 )选文语言优美,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并加以赏析。

( 5 )在作者细腻的笔端下,莲花栩栩如生。你心中一定也有一种最美的花儿吧,请你将它描写出来。(提示: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60字左右)

阅读议论文语段,完成文后题目。
读书与思考
①读书,顾名思义,就是同书本打交道。也许有人会问,这也需要方法吗?当然需要。假如一个同学天天读书,投入的精力很多,读什么记什么,这是不是最好的阅读之道呢?这样读书,也是一种读书法,古人叫做“记诵之学”,他这样用功地读书,绝对比不读书、不记诵要好。但这种读书,不能成为一种学问,不算是上乘的读书。因为他得来的学问是死的。读书多是好事,但还要用种种科学知识来帮助理解书本的内容。如果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这就要想,要思考。
②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做垃圾处理。
③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思想、学说涌进了国门,一时令人应接不暇。青年人对新事物敏感,这当然是好现象。但也有些青年学生对外来的理论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消化,就盲目地追逐,结果让自己的头脑成了外国理论的跑马场。里面即使有好东西也不能好好地加以利用,更不要说分辨良莠了。这种情况,应当引起警惕。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青年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几近“不思”、“不学”,那不可避免地要陷入“罔”和“殆”的危机。我看是不能这样继续下去的。大家要有清醒的意识,要在读书上多用脑。读外国书如此,读中国书也如此。因此,在读书中,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思考,才能吸收营养;思考,才能增长学问。
④总而言之,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

(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第③段画线部分运用了_____________论证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文章以“读书与思考”为题,有什么作用?

( 4 )请简要介绍一种你的读书方法,并说说它对你的影响。

四、写作(分值:60分)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级名;⑤不得抄袭。
(1)请以“假如 ”为题作文。
注:请首先将标题补充完整再作文。
(2)材料作文:
和上帝说话
一个残疾人跑到天堂和上帝说话,很不客气地问:“你为什么不给我一个健全的身体?”上帝听了,并不回答,而是带来一个刚刚死去的人,那人说:“去吧,至少你还活着。”
又有一个人前来和上帝说话,质问他:“为什么不给我幸福?”、上帝听了,也不回答,而是将那个残疾人带来,残疾人说:“去吧,至少你还健康。
实际上,和上帝说话。就是在跟自己说话。
请你根据这篇短文,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作。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爱旳、收不回”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