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①天边的云彩不停地着,时而如白雪堆积的山峰,时而又成大海的浪花泡沫。 ②那黄了的稻草,也就是上年的秧苗,这绿色的秧苗,又会变成来年的稻草,稻草与秧苗是关系。 ③春天,不知名的小花过一阵换一个颜色,实在是,小花仿佛知道人们的心意,一直开到秋末。 A: 变换 传承 相映成趣B: 变幻 传承 赏心悦目 C: 变幻 传递 相映成趣 D: 变换 传递 赏心悦目 |
2、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日,韩国物流巨头韩进集团总裁赵亮镐的夫人李明姬长期以来为富不仁 , 仗势欺人的恶劣行径遭到了曝光。 B: 福彩站主们的生活早已超越了“996”,但他们任劳任怨 , 真诚用心,把工作当作一份事业,成就自己的彩票人生。 C: 每次一提起自己的祖父,他就热泪盈眶 , 对这位宽厚仁慈的长辈心怀感激。 D: 每次同学遇到困难,我都会鼎力相助 , 以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
3、 |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 B: 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都侧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美好感受,处处洋溢着对大好春光的欣赏、赞美之情。 C: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这位既有“千古诗才”又“一身傲骨”的诗人是李白。 D: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 |
4、 | 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B: 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 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 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
5、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自然界的物体,多数呈曲线状,崇山峻岭,________;江河溪流,________;大海汪洋,________;湖光粼粼,________ ①是抖动着的曲线 ②是翻腾着的曲线 ③是流动着的曲线 ④是屹立着的曲线 A: ④②③① B: ④③②① C: ①③②④ D: ③②①④ |
6、 | 对下列语句中划线字词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 终不愿意。(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B: 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C: 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意见有了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D: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 |
7、 | 下列文学常识中哪项是错误的( ) A: 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藤野先生》就是他的作品。B: 《出师表》,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政治家、军事家,时人称“卧龙”。表,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C: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歌,能唱的诗,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本文通过叙写茅屋被秋风所破的生活情景,表现诗人博大胸襟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D: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短长》等,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为《战国策》。该书长于写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
8、 | 请选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B: ①④②③ C: ②③④① D: ①④③② |
9、 | 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B: 连日来,经各大媒体集中报道,遵义籍扫雷英雄杜富国的先进事迹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C: 一个人能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D: 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
10、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B: 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C: 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 全国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日前表示,重视外语学习、忽视中文教育所产生的不 |
酬张少府 【王维】 |
阅读古文文段,结合课文回答问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事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产,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乙】 时先主(刘备)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隆中对》) ( 1 )下列句子划线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顾之B: 时先主屯新野/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C: 遂许先帝以驱驰/高可二黍许 D: 咨臣以当世之事/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 2 )下列句子的“以”与“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咨臣以当世之事 B: 遂许先帝以驱驰 C: 扶苏以数谏故 D: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 B: 遂许先帝以驱弛(刘备) C: 孤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 D: 君谓计将安出(徐庶)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 5 )甲乙两段文字叙述了同一件事,但侧重点不同,甲文表达了诸葛亮感念先主(刘备)知遇之恩;乙文表现了先主(刘备)________( 6 )乙段中的“凡三往,乃见”与甲段中的句子________相照应,可以概括为一个成语是________。( 7 )对刘备“三往,乃见”,你有什么看法?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八达岭长城驰名中外。②这里有崇山峻岭、xuányá 峭壁。③由于保存原始,八达岭长城不但残缺,而且雄风犹在。④那断壁残垣,在 A(白驹过隙∕斗转星移)、晨昏更替之间,默默地讲述着历史的cāngsāng。⑤八达岭古长城自然风光无限,“杏花坡”每临春季花团锦簇,姹紫yānhóng;“荆花谷”到了夏天便汇成蓝色的海洋……它们环衬着残长城,它们守护着古长城!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长亭古韵
游览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时,时常与亭不期而遇,在游赏之余,我们还可以走进亭中,坐下来切身体味一番亭给我们带来的古典韵律之美。
亭最初并不是指建筑,而是指一种行政建制。秦汉制度规定,十里一亭,十亭为一乡。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专指建筑的亭子是后起之义,比如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亭翼然于泉上者”中的亭。至少在东晋时,已经有这样的亭子出现,《世说新语·言语》记载:“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这里的“新亭”即是“亭子”的意思了。更为著名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那篇《兰亭集序》中提到的“兰亭”,亦此类也。《园冶·屋宇》说:“《释名》云:‘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意思是,亭的主要功用是供人停留、休息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主要功能又有很大的延伸,包括游赏、休憩、宴集和送行等。
我国有许多名亭,绝大多数都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名字。这些不同凡响的名字。反过来又为本已很有名的亭子增添了光彩。这些名亭的名字大体上可分为四种“风格”。一是对亭周围景物的高度概括或写实。比如苏州拙政园的四面荷风亭、塔影亭、苏州虎丘的三泉亭、避暑山庄的北枕双峰亭、曲水荷香亭等。二是亭名表达了亭的建造者或主人的情趣、志向等。比如沧浪亭,取《楚辞》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湖南岳麓山的爱晚亭,则取自晚唐大诗人杜牧的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三是亭名的风格是写意式的,它们用抽象的字眼表现某种意境。比如北京颐和园的知春亭,山西晋祠的真趣亭,北京北海的意远亭等等。四是亭名中隐含着一段历史掌故。比如,浙江诸暨浦阳江边堤岸上有一座浣溪亭,亭中有一对联云:“浣纱存古迹,救国出真人。”一望而知是纪念春秋时越国大美人西施的。
与其他传统建筑相比,亭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虚”。亭不依赖墙,只靠亭柱的支撑(也有少数依墙而建的半亭),此种自由独立的审美特点,中空不倚的视觉效果,最大程度地体现了“空”与“无”的作用,与老子“当其无,有室之用”的思想相符。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追求清静无为.即要尽量涤除尘世的搅扰烦恼,向大自然无限地贴近,而亭的建造地点和所用材料的随意灵活、用料简省、形式多变,同样体现了道家的精神特质。不论是皇家园林中富丽堂皇的亭,还是私家园林中和山问、水上、路边的亭,其基本的建筑风格都是简与虚,而后者更代表了一种民间的、率性的、清简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亭是我国一种司空见惯的建筑,它在传统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便今天,虽然亭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功用已经基本丧失,但它们的美丽身影依然没有淡出我们的视野,在山水的胜处,在古典园林的深处,静静地散发着独有的魅力。
作文(一)题目:谢谢你原谅了我
作文(二)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邦……
凡有德之人,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友。
要求:①表达真实情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⑤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