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红安县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接着一阵手舞足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B: 那时我想,对于蚊子,人简直是庞然大物
C: 他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大家持致,然而他不肯做一个随声附和的人。
D: 《西游记》给人民塑造了一个神通广大、斩妖除魔的大英雄。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庚子冬春跨年,一场势在必行的疫情,突袭荆楚大地,迅速向各地蔓延。
B: 南方有佳木,黔地出好茶。眼前漫山遍野的茶树正在讲述着铜仁市精准扶贫路上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C: 如此妙趣横生的语言,若非有趣之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
D: 云办公,云课堂,云看展,“云化”生活极大方便了疫情期间足不出户的普通百姓。
3、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你为三坊七巷中衣锦坊的一副槛联选择恰当的下联。

在福州三坊七巷,曲艺文化是最时尚、最风雅的视听盛宴。观戏听曲历来是百姓的喜乐之事,有些富贵人家热衷于在自己的家里搭设独具特色的宅院戏台,时常唱演些福州的伬唱、戏剧等曲艺节目,为坊巷的生活平添了无穷的乐趣。衣锦坊的郑氏宅院里保留着福州城内唯一流传至今的水上戏台,其设计精美,意境雅致。夜晚听戏,更以隔水听音的效果为人所称道。

上联:春暖华堂人衣锦

下联:( )(只填序号)

A: 管竹琴弦乐齐鸣
B: 婉转莺歌凌紫烟
C: 千秋雅调遥相闻
D: 月明水榭客听歌
4、“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此句出自《楚辞》中的哪篇?( )
A: 离骚
B: 涉江
C: 湘夫人
D: 国殇
5、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伟(àn) 身(xiū) 预(zào) 不知所(cuò)
B: 念(xuán) 缠(yào) 影(shè) 络绎不(jué)
C: 达(hā) 听(líng) 难(jiān) 兴致勃(bó)
D: 劳(lù) 天(fèn) 晶(yíng) 妙手得(ǒu)
6、

下列词语中文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朗润 喉咙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B: 抖擞 发髻 澄清 绿茵茵
C: 高邈 憔悴 眼花撩乱 翻来覆去
D: 瘫痪 絮叨 诀别 喜出望外
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放学了,同学们都各自回家了,真是各得其所
B: 为了克服这一难题,他不求甚解 , 努力刻苦钻研。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被老师讲得很有趣味,大家都听得很有精神,众目睽睽
D: 他用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几个鸡蛋,紧张的心情使他流下豆大的汗珠。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B: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C: 《金色花》的作者是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D: 《论语》的作者是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9、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看了小沈阳幽默搞笑的表演,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B: 登山节期间,天气晴好,来泰山旅游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
C: 老舍先生经常深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感受、体验他们的辛酸与快乐,所以才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流传于世。
D: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10、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偏僻 狡辨 和颜悦色 振耳欲聋
B: 燎原 帷幕 人情事故 出类拔萃
C: 眼眶 喧哗 销声匿迹 慢不经心
D: 浮躁 震撼 川流不息 天衣无缝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
【甲】登岳阳楼 杜甫 【乙】江汉①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释】①江汉:长江、汉水之间。

( 1 )两首诗均写于诗人晚年漂泊之际,两首诗中分别体现作者对故乡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甲】 , 【乙】

( 2 )有人认为乙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1 )下列句子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十余岁/金经
B: 僧募金重/讲信
C: 十余里无迹/病终
D: 遂反流逆上也/沿阻绝
( 2 )下列句子加下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反击力/已而细柳军
B: 求石兽水中/行者休
C: 岂能暴涨携之去/人谋而不忠乎
D: 然天下之事/入无法家拂士
( 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结局,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B: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显得考虑不周,起初原地打捞,然后沿河而下,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
C: 文章运用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闻之笑曰”刻画出讲学家的自负轻蔑,老河兵的“笑”则突显出他的胸有成竹。
D: 文章在叙述中制造节奏波澜。叙事脉络分明,逐层深入,结构严谨。叙事之后,以简洁的抒情结束全篇,揭示题旨。
( 4 )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雨的印记

姚影

①雨,从小到大,一直在记忆里缱绻。喜欢雨,更喜欢下雨的日子,清凉中满溢着温暖。

②儿时,在农村老家,大人们每天像不停歇的陀螺,有忙不完的活儿。尤其是一进夏天,父母一大早就去地里干活,直到中午才稍微休息。但是母亲从来不睡午觉,她要趁着好天,拆洗被子。唯有下雨天,才是老天给农人放的假。

③但是庄户人家,很懂得运用统筹方法。晴天有晴天的活计,雨天有雨天的安排。

④下雨了母亲也不闲着,把以前拆洗好的被面拿出来,缝被子。她先把被面平铺在炕上,中间均匀地铺上棉絮,然后慢慢抻平,最后缝合起来。我喜欢光着小脚丫,坐在炕头的旮旯里,吃着花生,红枣,守着母亲玩。每逢母亲眯起眼睛,穿针引线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停止咀嚼,屏住气,直到看见线头平稳穿过针鼻儿,我才跟着长出一口气。母亲缝被子的时候,左手藏在被子底下,把被子托起一座平缓的小丘,右手握针,一个俯仰之后,用顶针一顶,针便穿过厚厚的棉花,母亲顺势拽出,轻巧麻利,循环往复,像是在表演欢快的舞蹈,我常常看得入了迷。最喜欢的是看着被面上的图案出神。那时的被面,很具时代特色:火红的太阳、耕地的拖拉机、忙碌的农民、绿色的禾苗……和着光洁一新的被面散发出的皂角香,我仿佛来到了一个美丽的田园世界。有时候,一床干净整齐的被子刚刚被母亲缝完,我就禁不住在上面翻个跟头,打个滚,撒一阵欢儿。母亲嗔怪,我照旧疯闹,因为早已发现,母亲的嗔怒,多半是假装的。

⑤下雨天,母亲还可以抽出空来,给我们包饺子吃。

⑥后园里,种着鲜嫩的韭菜,细长的韭菜叶儿挂着鲜亮的水珠儿,铺满一畦翠绿。母亲便割下一大捧,回家来,把韭菜一根根择好,洗净,甩干。然后和面,切菜调馅儿……中午,炕上支起小圆桌儿,一家人围坐一起,蘸着飘着金黄油花儿的香醋,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薄皮儿大馅儿,咬一口,韭菜的清香,虾皮的鲜气,鸡蛋的香味,一齐涌来,鲜嫩可口,齿颊留香。凉快天儿,吃热气腾腾的饺子,真是无比的享受。

⑦雨天的父亲,总爱捧本书,不厌其烦地读。他喜欢《三国演义》《封神榜》……而且喜欢在饭桌上,给我们讲述。因为有了父亲的故事,每顿饭我们都吃得津津有味。

⑧雨天的小孩子们,仿佛都很兴奋,我和小朋友们常常趿拉着妈妈的大雨鞋,打个伞,在胡同里蹚水玩,哪水多,往哪去。听着雨在伞上欢跳,小心地蹚着雨水,那是一种说不出的乐趣。

⑨雨天,是为乡下人插入的一段静好时光。多年过去,它始终泊在我的记忆里,鲜活着,温润着。

(有删改)

( 1 )下雨的日子,留给作者的记忆是“清凉中满溢着温暖”。阅读全文,补全文章中“温暖”的具体表现。

母亲缝被子给“我”带来的视觉享受——①________——②________——“我”和小朋友在雨中嬉戏的自由欢畅。

( 2 )阅读全文,说说第③段的作用。
( 3 )赏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 4 )阅读选文第①段和【链接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链接材料】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我想念昆明的雨。

——选自汪曾祺《昆明的雨》

写出选文第①段和【链接材料】在抒情方式上的相同之处,并分别分析选文第①段和【链接材料】在文中的不同作用。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候鸟的迁徙

余夫

①每年春天和秋天,人类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测的旅客——候鸟。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往返迁徙的独特习性。全世界9000多种鸟类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鸟都是候鸟,每年迁徙的候鸟数量可达100亿只以上。

②同一季节,随着纬度的改变,气温会产生梯度性的变化,特别是北半球的大块土地在冬季被冰雪封盖,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许多鸟类不得不越过赤道,飞到南半球越冬。正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候鸟的迁徙路线都呈南北方向,在北半球尤其明显。

③人们用多种方法观测候鸟的飞行路线,如望远镜观察、雷达探测、给鸟涂颜料和环志等,其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环志法是将金属或塑料做成脚环(或颈环、翅环),刻上环志国家、单位和编码,将环固定在候鸟的腿部(或其他部位),做好记录,将鸟放飞后,期望通过再次观测到它或回收脚环,这样能更好地了解被环志的鸟儿迁徙的时间、路线等数据。随着卫星应用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也在探索在大型候鸟身上安装小型无线电信号发射器,通过定向接收机接收信号来观测候鸟的行踪。

④经过长期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印度、西亚﹣东非、黑海﹣地中海、大西洋﹣美洲、密西西比﹣美洲和太平洋﹣美洲。这些迁徙路线就如一条条“高速公路”,任由鸟儿们飞来飞去,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⑤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硫磺鹀是美国东部随处可见的一种鸣禽,每年秋季,它们都会飞行3800千米,到达越冬地﹣﹣墨西哥南部、巴拿马等地。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的大熊座、小熊座、天龙座、仙女座、仙后座等都是它们的路标,其卓越的导航本领让科学家惊叹不已。白颊林莺,从加拿大迁往南美洲时需要面对飞行路线的选择:如果沿着美国海岸南下,经墨西哥、中美洲再到南美洲,就会减少死亡的可能,但路途遥远。然而,这些小鸟的选择是直接勇敢的飞越大西洋,并有规律地停留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某些岛屿上休息。另外,白颊林莺还会选择好的天气和合适的风向,以使旅途更舒适,真是有勇有谋。

⑥对候鸟来说,迁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乐趣。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飞过大洋、翻越高山、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遭遇天敌,还有被人类捕食的危险……比如从英国出发的家燕,首先飞越英吉利海峡,穿过法国的比利牛斯山脉,跨过地中海,途经撒哈拉沙漠,再抗击热带风暴的袭击,抵达刚果的雨林,最后到达南非。经过超过10000千米、长达4个月的旅程,只有大约一半的成年个体能够存活下来。这是多么悲壮的旅程啊!

⑦迁徙无疑是候鸟生活中最大的“冒险事业”,每年都会有无数的候鸟永远无法到达它们的目的地。但是,它们仍然会沿着一定的路线,春来秋往,从不失信。迁徙对候鸟来说,是使命,是责任,是一种承诺。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 1 )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选文2﹣﹣6段从候鸟迁徙的原因、候鸟迁徙的观测、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五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候鸟迁徙的知识。

( 2 )选文第6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 3 )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选文中“高速公路”“冒险事业”等词,使说明显得生动而有情趣;而“大多数候鸟迁徙的路线呈南北方向”中“大多数”一词则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B: 在众多观测候鸟飞行路线的方法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
C: 硫磺鹀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巾心约35.以外的北方天空。
D: 作者对候鸟迁徙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守信责任是肯定和赞美的。
( 4 )请联系选文内容,探究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1985年,首次迁徙到昆明的红嘴鸥有9000多只,到2015年已达40500只。近年来,昆明已建成大量滇池湖滨湿地,许多候鸟都来昆明栖息繁衍。

【材料二】仙鹤是我国境内重要的迁徙鸟类。它们的越冬地和中途停留地,目前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保护,大多数都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材料三】1985年12月,昆明市政府公布了保护红嘴鸥的通告。1982年,国务院决定,每年四月底五月初在我国开展“爱鸟周”活动,从2006年开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每年5月的第二个周末举行“世界候鸟日”活动。

四、写作(分值:60分)
按要求写作。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指引你前行的“星”,虽没有太阳般灿烂的光辉,却能在你前进的黑夜中给你希望与慰藉。父母的一次叮嘱,老师的一次教诲,朋友的一次鼓励,“疫情”中逆行者故事的一次洗礼……有多少的进步与欢笑,有多少的感动与收获,这些点点滴滴,犹如夜空中的流星,虽是短暂,却又是永恒。

阅读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思考?请以《那颗带我前行的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謓心1o0%”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