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福安三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被誉为“最美司机”的吴斌,几十年如一日服务乘客,任劳任怨 ,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顶着肋骨被撞断和肝脏破裂的剧痛,停稳汽车,保障了乘客的安全。
B: NBA总决赛中,热火被湖人压制着打,到最后一节才如梦初醒 , 但为时已晚,湖人最终如愿夺冠。
C: 推土机以摧枯拉朽之势,轻而易举地将华陆路大片违建夷为平地。
D: 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诚惶诚恐 , 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2、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①作为登山者,征服与攀登每一座山峰是最大的荣耀,但野口健却是个例外。②从2000年起开始,野口健开始了在珠穆朗玛峰捡垃圾的工作,他一边登山,一边清理其他登山者留下的垃圾。6年多时间里,他从珠峰上总共捡回了9吨垃圾。当其他登山者为梦想与荣誉向珠峰顶端攀登时,③他却选择背着别人丢弃的垃圾走向山下。野口健的想法很简单,④登山者扔掉的垃圾正破坏着珠峰,自己多背些垃圾下山就能让他变得干净些。


A: ①句语序不合理,应改为“作为登山者,攀登与征服每一座山峰是最大的荣耀”。
B: ②句语义重复,应改为“从2000年起,野口健开始了在珠穆朗玛峰捡垃圾的工作”。
C: ③“他却选择背着别人丢弃的垃圾走向山下”此句子的主干为“他选择垃圾”。
D: ④句谓语宾语搭配不当,应改为“登山者扔掉的垃圾正破坏着珠峰的环境”。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B: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C: “孝”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之魂,“孝”不仅要表现在物质生活上,而是要表现在精神生活上。
D: 考场上沉着、冷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4、

下列加划线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藻xìng 倍qióng 山yā
B: 飞sù 雾sōng 荒shuì
C: 属引凄异zhǔ 公xiàng 砀háng
D: 素绿潭cuān 僦lìn 长
5、

《骆驼祥子》中的曹先生因为什么原因被告发?( )

A: 曹先生给学生阮明一个不及格的分数,阮明因此告发
B: 祥子告发
C: 高妈告发
D: 张妈告发
6、下列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们喜爱竹子,因为它体现了一种美好的品格:它用淡薄豁达的胸襟面对自身的平凡朴实,它用感恩眷恋的情怀回报土地的宽厚无私,


A: 它顽强执著地对抗着漫天雪雨风霜的世界
B: 它对抗世间的雪雨风霜总是那么顽强执着
C: 它用顽强执著的精神对抗雪雨风霜的世界
D: 它用顽强执著的精神抗击世间的雪雨风霜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半夜三更”指晚上三点至五。
B: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社戏》《孔乙己》《故乡》都选自《呐喊》。
C: 《诗经》也称《诗三百》,共305篇,列为“五经”之一;风、雅、颂、賦、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D: “左迁”,即降职。古代尊右卑左,故将降职称为左迁。另外“谪、贬”也都表示降职。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营造人人敬业奉献的浓厚氛围,关键是提升公民的道德修养。
B: 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校长,她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C: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D: 训练结束之后,体育馆内已经空无一人,只有他还在练习三分球投篮。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可为师矣 非淡泊无明志
B: 下车引 夫君子
C: 左将军王凝之妻 夫学须静
D: 温故知新 思不学则殆
1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羁(bàn) 职(chèn) 息(shùn) 然而止(jiá)
B: 落(zhuó) 饰(zǎo) 劫(nüè) 不折不(ráo)
C: 制(jié) 首(qǐ) 琐(xuè) 前后继(pū)
D: 欺(wǔ) 古(gèng) 杂(cān) 轻怕重(niān)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是对偶句,写了诗人回乡后看到的家乡美景。
B: 颔联的“阔”是“潮平”的结果,“悬”是“风正”的结果,准确而形象。
C: 颈联对仗工整,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D: 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之情。
( 2 )阅读画线诗句,展开想象,描绘诗句在你脑海中所呈现的画面。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古文《赵普》,完成小题。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普少吏事 ②读之竟日 ③普颜色不变 ④他日补旧纸

( 2 )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3 )说出下面典故与赵普有关的一项是( )。

A: 闭门读书
B: 半部《论语》治天下
C: 凿壁借光
D: 闻鸡起舞
( 4 )仔细研读下面几句话,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每归私第,书,读之竟日。 ②普颜色不变,之以归。
③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从海啸大劫难看疟疾
2004年12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的公共卫生专家警告说,如果不采取措施,传染性疾病可能使此次印度洋海啸造成的死亡人数成倍增加。世界卫生组织的发言人格雷戈里·哈特尔把灾区需要重点预防的传染病归纳为两类:一类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主要是霍乱和伤寒;另一类是由于蚊虫叮咬而传播的,主要包括疟疾和登革热。
国际紧急医疗援救组织卫生干事琳达·杜尔对此分析说,海啸退潮之后遗留下来的水滩将很快成为携带疟原虫的蚊子的孽生地,而灾民居住在露天环境或者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很容易受到这些蚊子的叮咬,所以疟疾和登革热将是下一步传染病预防所面临的更大的难题。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唐林华介绍,疟疾的分布遍及全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纬60°和南纬45°之间的地带都有疟疾发生。
实际上,疟疾历来都是全球流行最广泛和最严重的寄生虫病,迄今每年仍有大约200万人死于该病,其中对儿童危害最大——每30秒钟世界上就有一个儿童因患疟疾而丧生。除了此次遭遇海啸劫难的东南亚和印度次大陆以外,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和南太平洋岛国地区都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疟疾流行区。我国北纬25°以南地区也是疟疾流行区,其中云南边境和海南山林地带是历史上疟疾流行最严重的地区。
不仅如此,疟疾甚至成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除了历史上许多因疟疾暴发而造成重大军事行动失败的记载以外,还有学者考证,疟疾曾对罗马帝国的衰落起到过重要的作用。
疟疾肆虐的漫长历史表明,作为侵害人类健康的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疟疾是相当顽固的,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1955年,世界卫生大会曾乐观地把原来的“疟疾控制规划”改为“疟疾消灭规划”,但其后全球疟疾流行状况表明,这一规划全面受挫。于是在1978年的第31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又正式通过了把“疟疾消灭规划”改回为“疟疾控制规划”的决议。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疟原虫在不断的变化中千方百计对抗药物对它的抑制,以至于疟原虫的抗药性问题至今未能完全解决,抗疟药的研制成为人类与疟原虫斗争的一场马拉松式的竞赛。实际上目前中国的疟疾防治工作遵循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实行分类指导、科学防治、综合治理的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为世界所公认。
令人忧虑的是,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厄尔尼诺现象增强所引起的温度和降雨的变化,势必会影响疟疾原有的分布格局。根据大气环流模型的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3~50C,疟疾的发病人数在热带地区将增加2倍,而温带地区更会增加10倍以上。至于像此次印度洋大海啸这样的自然灾害,更是引起疟疾大流行的突发危险因素,让人感到措手不及。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节)

( 1 )“疟疾历来都是全球流行最广泛和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中“最广泛和最严重”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 2 )国际卫生大会为什么把原来的“疟疾控制规划”改为“疟疾消灭规划”,其后又改回为“疟疾控制规划”?

( 3 )从全文看,作者认为疟疾的发生和流行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 4 )第一段划线的“主要”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 5 )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选出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

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回答后面小题。

“自然缺失症”离你有多远?

【“自然缺失症”正蔓延】

①“自然缺失症”这一概念,由美国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提出。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而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即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

②《城市中的孩子与自然亲密度调研报告》显示,在我国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少于3小时的孩子达到48.5%。

③“宅”这种生活方式正在儿童中蔓延。一方面,一些父母把孩子圈在狭小范围内,以保证安全和卫生。另一方面,父母正试图让孩子更早地接受教育。城市里的孩子往往见多识广、能说会道。但由于被割裂了与自然的联系,会失去感知能力。这种情况下,他们感受不到花鸟鱼虫的细节之美,体会不到新发现的快乐,可能无法静下心来观察某个事物,之后就会出现缺乏注意力等问题。

④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更是给了孩子更多留在室内的“理由”。2012年,厦门学生张欣窈研究的课题《“自然缺失症”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获得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课题研究调查中问到:“有一项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你到哪里完成这项作业?”对此,88%的同学回答“上网找”。眼下,孩子们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知识,看似变得“聪明”,但这只是一些“成品知识”。当孩子们习惯接受“成品”时,他们的创造力就遭到了极大削弱。

⑤缺乏在自然中的学习、探索和体验,不仅可能带来孩子的智力、体质上的缺陷,还可能让孩子变得孤独、焦躁,对自然缺乏尊重。

⑥据《新闻晚报》报道,不少人开始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自然缺失症”这一现象。一些环保、教育专业人士和家长集体发出倡议:家庭和学校共同保证每个孩子每天能有1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家长不要因为省事,把孩子过度暴露在电子产品前,接触电子产品平均每天不宜超过1小时;节假日,请家长尽可能带孩子去公园和自然地域游览体验……

⑦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还建议学校开设户外课程,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教学。教育学者陈建翔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虽对这种教育方式表示赞赏,但他却把解决问题的矛头指向了家长。他指出:“每一个孩子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具有极大的潜能。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重视大自然的力量。在学习抽象知识之前,首先要让孩子的潜力和天性,在自然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显现。”

【健康知识勤调查】

影响家长忽视孩子走进自然、参加锻炼的因素分析:

家长对健康知识了解程度调查统计表

项目

非常了解

很了解

一般

不了解

没必要了解

总人数

人数

12

23

93

23

15

166

百分比

7.23%

13.86%

56.02%

13.86%

9.03%


家长对健康三维观的认识程度调查统计表

项目

人数

百分比

心理健康

12

7.24%

生理健康

92

55.42%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9

5.42%

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

18

10.84%

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0

6.02%

生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7

10.24%

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8

4.82%

【典型个案试剖析】

申甲是一名8岁的女孩,父亲是在长沙工作的一名会计师,一年前,申甲被父亲从邵阳农村的老家接到了长沙。为让女儿习惯城市生活,父亲给申甲报了培训班,其余时间就让她在家看电视。慢慢地,女儿的变化让父亲不知所措:“以前女儿很乖,到了城里后,慢慢地没以前听话了,她看电视的时候跟她说话,得说两遍她才会给你反应,甚至还不耐烦冲我发脾气。”申先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他决定带女儿去长沙最好的医院看看。

( 1 )【“自然缺失症”正蔓延】专栏,从哪些方面对“自然缺失症”进行了说明?

( 2 )教育学者陈建翔为什么把解决问题的矛头指向了家长?请结合【健康知识勤调查】中的两个统计表中的数据说说其中的原因。

( 3 )请你根据阅读选文后获得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

【典型个案试剖析】中的申先生带女儿去医院后:

①申先生的烦恼能解决吗?为什么?

②如果不能解决烦恼,那么申先生又该怎么办呢?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抹绿意,可以灿烂黑暗的内心;一缕清风,可以拂去脸上的尘埃;一粒烟尘,可以衬出美好的世俗。尘世间的生命,必定拥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古希腊阿提农神庙上刻着这么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亲爱的同学,让我们一起来回望一下自己的足迹,在家里,在学校里,在社会上,在自然中,对自己发问:“我的价值是什么?”然后,让我们在阳光下,对着“亲爱的自己”大声地说:“我有我的价值!”
请以“我有我的价值”为题目,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黯淡的云雾ヽ感叹乏力的笑”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