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谋食(móu) 凄凉(qī) 瓦楞(lènɡ) 五行缺土(xínɡ)B: 獾猪(huān) 畜生(chù) 伶俐(línɡ) 厚障壁(zhànɡ) C: 潮汛(xùn) 磕头(kē) 装弶(jīnɡ) 躲躲闪闪(duǒ) D: 惶恐(huǎnɡ) 毡帽(zhàn) 模糊(mó) 松松爽爽(shuǎnɡ) |
2、 |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你会发现,烦恼正渐渐消散。再次启程,你会一身轻松。 ②停下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受叶的光芒、花的辉煌、草的力量。 ③面对他人的质疑,你是否苦恼过?面对学业的受挫,你是否沮丧过? ④那么,何不选择偶尔停下来呢? A: ③④②① 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②④③① |
3、 | 下列各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 B: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C: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D: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
4、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棠花花姿潇洒 , 花开似锦,自古以来雅俗共赏,素有“国艳”之誉。 B: 爱心是一朵绽放在春日的花朵,使失落忧愁的人感到由衷的快乐。 C: 侦探小说中眼花缭乱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 D: 当改革的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旧的司法鉴定制度时,我国司法鉴定的一个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
5、 | 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自从有了书籍,就有了读书方法。梁启超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抄录或笔记,这种______________的办法笨是笨极了,真正做学问的人却总也高不了;陈寅恪读书,习惯将自己的考证、注释、心得写在书眉上,这种___________的方法使他成为“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胡适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种_________ 的读书方法同时适用于科学与人文学科;朱自清则主张______________,特别推崇姚鼐的“放声疾读,久之自悟”。 A: 博览 质疑 诵读 精读B: 精读 博览 质疑 诵读 C: 诵读 精读 博览 质疑 D: 质疑 诵读 精读 博览 |
6、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箪食(dān) 徒跣(xuǎn) 抢地(qiāng) 彗星(huì) B: 豆羹(gēng) 怫然(fó) 韩傀(guī) 醴泉(lǐ) C: 阖闾(lǘ) 相梁(xiàng) 梧桐(wú) 休祲(jìn) D: 畔之(pàn) 畎亩(quǎn) 缟素(gāo) 蹴尔(cù) |
7、 | 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长篇小说________中的主人公,他的精神鼓舞了我国千千万万的读者。( ) A: 《简爱》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 《名人传》 D: 《格列佛游记》 |
8、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 钟南山、李兰娟、陈薇、张文宏等医护人员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最美逆行者。 B: 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C: 在她殚精竭虑的钻研下,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终于取得重大突破。 D: 得知自己的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后,他如释重负 , 露出了14天来的第一个笑容。 |
9、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B: 硬朗 / 令郎 落难 / 大难临头 拈轻怕重 / 重峦叠嶂 C: 缥缈 / 漂泊 庇护 / 鳞次栉比 刨根问底 / 抱头鼠窜 D: 殉职 / 绚烂 嫌恶 / 恶贯满盈 惊慌失措 / 惜墨如金 |
10、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无常》描述儿时所见“无常”形象,暗含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的辛辣嘲讽。 B: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这句话中的“他”是寿镜吾先生。 C: 《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D: 铁扇公主不借扇子给孙悟空的主要原因是孙悟空请来了南海观音收服了她的儿子红孩儿,他们之间因此而结仇。 |
诗歌鉴赏。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明察秋毫( ) ②项为之强( ) ③徐喷以烟( ) ④鞭数十(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②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3 )请概括文章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哪几件“物外之趣”?( 4 )作者童年为什么会发现这些“物外之趣”? |
寂寞林公
胡文彬
①五月的福州,赤日炎炎。我辗转于长街短巷,无心看它的繁华与热闹,反复打听的只是两个人的故居和纪念馆,一是林公则徐,一是林公觉民。然而,问酒店白领,茫然;问汽车司机,摇头;问商店店员,不晓;问过往行人,更是不知。于是,我像无头苍蝇似的坐着公共汽车沿主要街道搜寻。皇天不负有心人,位于澳门路16号的林则徐纪念馆终于让我化焦灼为惊喜!
②始建于1905年的林文忠公祠,现为林则徐纪念馆。红墙,木楼,江南式园林,倒也清幽。里面展出林则徐的生平业绩、字画著作。我怀着无限敬意一一瞻仰了树德堂、御碑亭及弥漫着书香气的展室,仿佛在阅读一部关于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字字力透纸背。厚厚的林则徐文集,灵动飘逸的林公手迹——“清风明月不用一钱,静坐读书各得半日”,天赋才华。林则徐本可以做一个闲雅从容的艺术家,是历史的风雨、民族的灾难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③静极了的树德堂里光线幽暗,眼睛好一会才适应。我睁大眼睛仰望肃穆端坐的林公塑像,感受着他的苦痛,他的如墙如山的沉默,沉默的外表里翻卷着岁月的波光与血光,凝重与沉重。御碑亭里三石碑高耸,载着咸丰皇帝在林公身后所作的高度评价。想到他身前本是经天纬地的民族英雄,却遭遇罪臣命运;想到他以罪臣之身行忠臣之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充军的边塞之地,殚精竭虑,造福一方百姓;想到世界的进步,竟常常是以牺牲优秀者为代价,不禁悲从中来。
④大惑不解的是,与厦门鼓浪屿郑成功纪念馆观者如潮的情形相比,林则徐纪念馆却门可罗雀。寥寥无几的几个外地人匆匆浏览,其中一个中年男子刚走到拱形的门洞下,手机响了,于是对着林公的祠堂肆无忌惮地大声呵斥着。卖门票的老人睡眼蒙胧,庭院里的空气冷清得令人寒颤。显然,昔日英雄林则徐,已渐渐被许多人冷落淡忘。寂寞林公,150多年前,可是声震寰宇叱咤风云之人,一面迎着海风猎猎飘扬的大纛,以他为鉴曾验证过人性的深度、爱国的情怀与生命的壮美啊!
⑤心事重重地走出林则徐纪念馆,我到处打听林觉民的故居,终不能如愿,找不到任何标志,有人竟像看稀有动物似的从头到脚打量我。我寻找林觉民,不仅因为他是我崇拜的才女林徽因的叔叔,他的故居后来是冰心的祖屋,还因为他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一位被两广总督张鸣岐惊为天人、直呼“真奇男子也”的血性男子汉,一位有情有义的大丈夫。这位在日本攻读哲学四年、满腹经纶的福州青年,发现要拯救危如累卵的祖国,哲学是无力的,只有仗剑而起,以死报国。广州起义中他腰部中弹,力竭被捕。在刑堂上,热血男儿林觉民慷慨陈词,痛斥腐败,吁请救国救民。人生的最后一个舞台,他的表演是何等的精彩!我多想亲眼看看他24岁就义前写在一方手帕上的《与妻书》真品:“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此文选入中学课本,因此,据说参观他故居的主要是学生。林公觉民的形象已淡出成人世界,独自寂寞在岁月深处。
⑥黯然间心有不甘地再询问林则徐墓、严复墓,回答没对外开放。偌大一座孔庙呢,空空如也,据说等待装修。
⑦如果只有赚钱的热闹,而没有文化的繁荣,没有拥戴崇仰民族精英的风尚,富贵气有了,世俗气有了,可雅气没了,文气没了,此乃大不幸也。
⑧但愿我的所闻所叹只是管窥一豹,杞人忧天。
(选文有改动)
( 1 )阅读第①﹣③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产生“凝重”“沉重”的感受。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怀着无限敬意一一瞻仰了树德堂、御碑亭及弥漫着书香气的展室,仿佛在阅读一部关于民族精神的教科书。
②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有人竟像看稀有动物似的从头到脚打量我。
( 4 )结合全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躲出去,在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起,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痛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住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有想到她已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想到那竟是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苦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花开得正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们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 1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挡”是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字数在600—800字之间。③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姓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