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开封市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C: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D: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2、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战神》燃爆暑假,票房一举斩获50多亿,其他电影只能望其项背 , 追赶无望。
B: 张老师的语文课堂总是引人入胜,他把一首古诗即兴改编成了一个故事,讲得娓娓动听 , 同学们一个个听得入了迷。
C: 面对如诗如画的瘦西湖秋光,游客们兴致勃勃地拿出相机浮光掠影地拍摄着。
D: 共享单车用完应该停在主干道旁的自行车停车区,以便他人使用。可有些人却无视这一规则,故意鲜为人知地停,真是缺少公德心啊。
3、

下列各项中按要求变换句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变换成反问句:难道我能不高声赞美白杨树吗?
B: 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变换成被动句:我被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
C: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变换成感叹句:松鼠一定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
D: 人们不是常说“事实胜于雄辩”吗?变换成陈述句:人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
4、下列划线的字释义不正确的一项 ( )
A: 不能自(停止) 井离乡(离开) 笑(讥讽)
B: 变卖典(抵押) 籁(纷纷落下的样子) 有无恐(依靠)
C: 俯拾是(都) 盈眶(充满) 手可得(吐唾沫)
D: 九(接近) 大声呼(痛恨) 触目伤怀(心)
5、下列作家作品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野草》
B: 《卖油翁》——欧阳修——《归田录》
C: 《最后一课》——都德——法国
D: 《孙权劝学》——司马光——《资治通鉴》
6、在原文横线上填上四字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________,互相挤着、撞着,________,________,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________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


A: 畅畅快快 推推搡搡 千军万马 前呼后拥
B: 千军万马 畅畅快快 前呼后拥 推推搡搡
C: 畅畅快快 推推搡搡 前呼后拥 千军万马
D: 千军万马 推推搡搡 前呼后拥 畅畅快快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B: 在教育部向社会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
C: 当前,全国多个城市市民响应“全国共享单车行业文明骑行倡议活动”,主动规范自身用车行为。
D: 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避免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8、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怒不可恶 重蹈覆辙 媚上欺下 断章取义
B: 言行相顾 孤军奋战 涕泗横流 化为乌有
C: 无与轮比 气吞斗牛 恪尽职守 强聒不舍
D: 深谋远虑 物竞天择 以身作责 集思广益
9、

结合语境,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每当寒冬腊月时节,雪打竹叶,,声如春蚕进食;忽然“咔嚓”一声,一些毛竹被压折了。雪霁天晴,毛竹们纷纷抖落压在身上的积雪,一个个站起来,,英姿勃发,象是一排排列队的士兵。

A: ①沙沙落雪彼此和应 ②抖擞精神
B: ①飘飘落雪安静轻柔 ②精神抖擞
C: ①沙沙落雪彼此和应 ②精神抖擞
D: ①飘飘落雪安静轻柔 ②抖擞精神
10、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休浸 燕然 流血千里 羌管悠悠
B: 青衫 嗜学 怀怒未发 英雄末路
C: 耄老 缟素 免冠徙跣 白虹贯日
D: 酒酣 肝胆 锦帽貂裘 舍身取义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跌倒

牧也

风,跌倒了 所以

才有了美丽的落叶 让我们不再害怕跌倒

云,跌倒了 让我们在跌倒时

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 用最美丽的资势

太阳,跌倒了 站起来

才有了静mì的夜晚

( 1 )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________

________

静________


( 2 )诗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
( 3 )请用“/”为下面诗句标明停顿。(要求:只标一处,标在恰当位置)

才 有 了 滋 润 大 地 的 雨 水

( 4 )仿照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两句。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1 )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孟子,是________时期的思想家。

( 2 )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于版筑之间________ 益其所不能________

于色________ 而后________

( 3 )文中开头列举的六个人,这六个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作者借此想说明什么道理?

( 4 )上天要把重担交给某个人,从哪几个方面来磨练他?磨练的好处是什么?

( 5 )孟子认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观点激励了一代代人战胜眼前的磨难走向成功,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忧患一定能让人成功吗?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1-3题。

①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发展的高碳特征也非常明显。高碳不仅加剧气候变暖,而且与污染有强相关性。今天我们已认识到,光讲发展是不够的,还要讲发展方式、选好发展路径。如果中西部地区沿袭东部一些地区过去的发展路径,我国经济发展就会更高碳。为了可持续的未来,我国转向低碳发展已刻不容缓。

②从能源经济学的角度看,发达国家可分成两类:一类是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现在年人均能耗近10吨标准煤;另一类是欧洲和日本等国家,现在年人均能耗是5吨标准煤左右。两类国家人均能耗相差一倍之多,而人均碳排放相差还不止一倍。一些人经常以美国的发展为标准,但如果世界其他国家都达到美国那样的人均能耗水平,那就得4个地球才能养活人类。所以,美国这种高能耗发展模式是不能模仿、不可推广的。对我国来说,控制总量,坚持高效、洁净、低碳,是低碳发展非常重要的内涵。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是低碳能源的“三匹马”,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需要并驾齐驱、形成合力。惟有如此,才能更多地替代煤炭。

③在我国,目前已有许多低碳发展方面的实践。近些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很大,淘汰落后产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强度下降19.1%,2014年碳强度下降5%;工业余热替代北方传统供暖规模试点成功;低碳城市试点初见成效;等等。低碳发展使经济增长更理性、质量效益更高。所以,国际和国内的实践都表明:低碳发展之路可以通向现代化。低碳发展以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重塑经济,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走低碳发展之路,既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更是为了国家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④事实上,低碳发展不仅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会带来社会治理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促进形成低碳社会。低碳社会的基础是城乡一个个低碳“细胞”,包括低碳社区、低碳企业、低碳乡村、低碳家庭等。如果每个“细胞”都能达到低碳水平,就会带来社会治理、公民素质、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意义非常重大。我国是人口大国,自然也是生产和生活废弃物排放大国。废弃物不是无用的东西,而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具有可行性,可以带来巨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低碳社会中意义重大的新兴产业,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性产业。废弃物分类资源化利用能不能实现,又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有很大关系。所以,走低碳发展之路,需要人人参与。

⑤当今世界,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努力转向绿色低碳发展。这是一个总趋势,也可以说是一场竞赛。在这场竞赛中,我国不能落伍,而必须尽快抢占新的战略制高点,切实迈向生态文明。

(选自2015年4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 1 )对本文论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可持续的未来,我国必须走低碳发展之路。
B: 走低碳发展之路,就可以通向现代化。
C: 低碳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形成低碳社会。
D: 走低碳发展之路,需要我们人人参与。
( 2 )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从高碳发展加剧气候变暖、污染环境说起,从而引出我国经济发展要努力转向低碳发展,语言简明,有较强的说服力。
B: 本文思路清晰,作者围绕中心论点,运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结合国外、国内的现实进行具体分析论述,充分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C: 第②段例举了两类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能耗的事实,并结合我国进行了比较论述,从而证明中国不能模仿美国的高耗能发展模式。
D: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我国将逐步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利用,已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性产业。
( 3 )下列对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这三种低碳能源之间的关系互相对立统一,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B: 这个句子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用三匹马代指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这三种低碳能源,生动说明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的重要作用。
C: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作为低碳能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D: 这个句子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把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这三种低碳能源用三匹马代指,新颖别致,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合成新生命并非“玩弄上帝之手”

合成生命是指从其他生命体中提取基因,建立新染色体。然后将其嵌入已经被剔除了遗传密码的细胞之中,最终由这些人工染色体控制这个细胞,发育变成新的生命体。该项技术是2010年美国《科学》杂志、《时代》杂志评选的十大科学突破之一。合成生命的诞生,为生命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

2010年5月,美国生物学家克雷格·文特尔(Craig Venter)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世界首个人造生命细胞。克雷格·文特尔将一种称为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的微生物的DNA进行重塑,并将新的DNA片段“粘”在一起,植入另一种细菌中。新的生命由此诞生,这种新生的微生物能够生长、繁殖,并产生一代又一代的人造生命。植入的DNA片段包含约850个基因,而人类的DNA图谱上共有约20 000个基因。克雷格·文特尔也是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合作绘制者。

这个人造生命被称为“辛西娅”(synthia),即“人造儿”的意思。它的价值就在于,人工合成的细菌实现了独立复制、增殖,这是生命的特征!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验表明,新的生命体可以在实验室里“被创造”,而不是一定要通过“进化”来完成。

2012年,英国科学家宣称,他们人工合成了一种名为XNA的物质,在许多关键功能上可替代DNA,这对研究生命起源乃至“人造生命”具有重大意义。对许多人来说,简称DNA的脱氧核糖核酸并不陌生,它是携带生命遗传密码的重要载体。人工合成的XNA也能像DNA一样存储遗传信息。由于它所用的“链齿”,也就是碱基,和DNA中的一样,因此XNA链条和DNA链条之间还可互相结合,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XNA已拥有DNA的两个关键功能——遗传和进化。

这项研究还被认为是在“人造生命”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不过有专家认为,人类使用XNA来人工编制遗传信息并创造一种新生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许多科学家指出,文特尔的团队也反复强调,他们所做的,远非大众所想象的那样,“玩弄上帝之手”。他们所合成的并非整个细胞,而只是细胞的一部分——染色体。当染色体被移植到受体细菌内时,它利用细胞质中原有的生命材料和机制,制造自己的蛋白质。这就像是给电脑换了个操作系统,而并非购置一台新电脑。而且,这条人工合成的染色体,几乎完全以自然界已有的基因组为模板,科学家们并没有任何大规模创新生命的举动。

这种新方法是否会被用来制造出各式恐怖的生物武器?这种可能性极小。我们对生物的认识,还远远没有达到可以随心所欲的程度,还不可能像拼积木一样把一堆特定基因凑在一起就得到特定生命形式。因此,不必担心世界在一周之后会发生巨变。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2月25日)

( 1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价值?

( 2 )什么是合成生命?

( 3 )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而且,这条人工合成的染色体,几乎完全以自然界已有的基因组为模板,科学家们并没有任何大规模创新生命的举动。

( 4 )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当染色体被移植到受体细菌内时,它利用细胞质中原有的生命材料和机制,制造自己的蛋白质。这就像是给电脑换了个操作系统,而并非购置一台新电脑。

四、写作(分值:60分)
同学给我的丝丝情谊,我不曾忘记;师长给我的缕缕关爱,我不曾忘记;书本给我的点点启迪,我不曾忘记;生活给我的滴滴印记,我不曾忘记……现在,让我将它们一一拾起。

请以“拾起的 点滴”为题作文。

要求:①写作之前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班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那么爱你、却不能在一起”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