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余干县私立同创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B: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步进入中小学课堂。
C: 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考试时又没有按照要求仔细审题,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D: 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
2、

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

A: 菜(qí) (lì)歌 ( ào)悔 掇 (cuàn) 来势汹(xiōng)
B: 息 (shùn) ( bǔ)育 (jí)妒 视(zhēn) (xiān)为人知
C: 阻(yì) (chì)痛 (lán)语 然 (mò ) 妇(rú)皆知
D: 污(huì) (chóu)躇 (rǒng)杂 归 (shěng) (qiè)而不舍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生物入侵者”给人类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也对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
B: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迟早的因素。
C: 不管是恢复7天长假还是继续放3天,都依然挡不住人们出游的热情。
D: 太空探究永无止境,航天梦圆任重道远。
4、《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一生命运的三部曲是( )
A: 精进向上——自甘堕落——浪子回头
B: 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C: 不求上进——精进向上——自甘堕落
D: 不求上进——有所发愤——精进向上
5、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他是一个计算机专家,我们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向他请教,不耻下问
B: 每到夜幕降临,小吃街便人声鼎沸 , 十分热闹。
C: 侵略者的国旗耀武扬威地在被其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D: 毕业在即,现在想来,美好的小学时光犹如白驹过隙 , 转瞬即逝。
6、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经过几年高速的发展,被誉为“梦境家园”的黄姚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 老张喜欢收藏古董,房间里摆得到处都是,简直是汗牛充栋
C: 中国维和警察牺牲的消息传回,许多网友不能自已 , 纷纷发帖表示哀悼。
D: 先生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
7、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wù wù)穷年,沥尽心血。
B: 北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nuò)迹。
C: 我听见有人(chuò)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D: 愿你(xié)取一片绿意,让那盎然的春意永驻心田。
8、

下列文化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以记叙为主,议论、抒情为辅。既可记人,也可记物、记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B: 《满井游记》的作者袁宏道,明代文学家,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为“公安三袁”。
C: 书信与普通文章的区别主要在体例格式上。正文写完后,一般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祝颂语,如另起一行顶格写“此致”,再换一行写“敬礼”,或者省略“此致”,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等词。
D: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战国时期左丘明所作。
B: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学著作,由西汉刘向编订。
C: 《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
D: 《过零丁洋》的作者是文天祥,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10、下列对名著阅读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小说描绘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该书构思巧妙、情节惊险,是一部科学和幻想巧妙结合的作品。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小说成功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在他的身上洋溢着崇高的革命理想、自强不息的精神、坚定顽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C: 《格列夫游记》的作者是英国的乔纳森·斯威夫特,小说讲述了船医格列夫因海难等原因依次流落到大人国、小人国、飞岛、马(慧骃)国、女儿国等地的经历。他曾来到没有金钱、没有军队和警察的慧骃国,该国的马是文明理性的载体,而“耶胡”是军队、警察的代表。
D: 《简.爱》的作者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小说的主人公简.爱身份低微、相貌平平,在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时,却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东家罗切斯特的尊敬和爱恋。她是一个渴望自由幸福并对更高精神境界有追求的人。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背景:杜牧四十岁时,受当时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其后又转池州、睦州等地。此诗写于睦州。

注释:①淮阳多病:用汉代汲黯自喻。《汉书.汲黯传》:汲黯因屡谏而出为东海太守,“多病,卧阁内不出”。后徙为淮阳太守,“黯奉召上殿,泣曰:‘臣常有狗马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求欢:饮酒。

( 1 )“客袖侵霜与烛盘”一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 2 )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通豫南,达于汉阴________②曾不能魁父之丘________ ③寒暑易节,始一焉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年且九十 存者且偷生
B: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C: 杂然相许 吴广以为然
D: 以君之力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3 )翻译句子: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4 )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愚公的身上,我们能汲取哪些精神营养?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工智能

2018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说,互联网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是两个不同的时代,过去20年人类社会走在互联网时代,但是未来30~50年应该是人们进入人工智能的时代。

什么是“人工智能”?

对于人工智能,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理解。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人工智能来了

如今,人工智能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自然语言实时语音翻译、视觉内容自动识别、推荐引擎等。淘宝、京东等商城,等资讯网站,会根据你之前浏览过的商品、页面推送给你一些相关的产品或网站内容。这其实就是引擎推荐技术的一种表现。计算机视觉有着广泛的细分应用,其中包括,医疗领域成像分析、人脸识别、公关安全、安1防监控等等。智能家居之后,人工智能成为家电业的新风口,长虹发布两款CHiQ智能电视新品,主打手机遥控器、带走看、随时看、分类看功能。

但是,人工智能并不只是美好的,面临着很多问题。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设计者会遇到伦理问题的挑战。比如著名的“隧道问题”: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在通过黑暗的隧道时前方突然出现一个小孩,面对撞向隧道还是撞向行人这种进退维谷的突发情况,自动驾驶汽车会怎么做?

人工智能在未来还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奇点(singularity)”。所谓“奇点”就是指机器智能有朝一日超越人类智能,那时机器将能够进行自我编程而变得更加智能,它们也将持续设计更加先进的机器,直到将人类远远甩开。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在我们训练人工智能的同时,有可能也被人工智能“训练”了。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形中暗暗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骄傲的时候,也许已不知不觉地沦为了数据的囚徒。

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冲击,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今天对我们依然有借鉴意义。这三大定律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到人受伤害而袖手旁观;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归根结底,人是智能行为的总开关。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把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放在对技术进步的渴望之上。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

( 1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
( 2 )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被人工智能“异化”指的是什么?)

②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未雨绸缪”指的是什么?)

( 3 )有些人担心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时代,会不会导致机器人操控社会,人类沦为机器人的奴隶。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你的认识谈一下。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门楣上家国

①提到匾额,许多人可能觉得不是很熟悉。但如果说到普通人家里挂的“积善之家”“天道酬勤”,街上店家的“同仁堂”“稻香村”,再到皇宫大院的“太和殿”“颐和园”,就会感到匾额并不陌生。

②匾额兴起于先秦,历经两千余年沉淀与打磨,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匾额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建筑的眼睛。匾额中的“匾”,古代也作“扁”字。《说文解字》曰:“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额”,一说是悬于门屏上的牌匾,也有人说,横的叫“扁”,竖的称“额”。简单来说,悬挂于门屏上,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匾额有作为堂号、表彰、祝福、商号、室内装饰等用途。

③匾额在古代可谓“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匾额在历史上还承担着一种特别重要的作用——民间旌表制度。与西方惯用的勋章、证书不同,匾额不是个人的,不具有私密性,它是镶在村头、钉在牌坊上的,可以让一个族群、一个地方都感受到荣耀。

④《汉书》中就有记载,民间有一些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的人士,政府会给他们发匾,作为精神奖励。这是古代的一种激励机制,也是一种表彰制度。所以匾额在很多时候不是一个简单的字号,它其实是要把围绕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很多担当的要义传给子孙。勋章、证书具有私密性,也可能很快被人们遗忘,后代子孙无法从中获得鼓励、激励,但匾额却发挥了这种作用。

⑤古代有许多匾额是由书法家题写的,这样的匾额不仅有文化意义,还有艺术价值。匾文大多凝聚中华人文要义,浓缩圣贤学养精髓,承载书写者的信仰、名节、担当,体现出浓浓的家国情怀,可谓“字字源典、词词据史”,是中国故事与哲理知识的宝库。

⑥现代社会,莫说寸土寸金的都市,连很多山野中的乡土建筑在“新农村建设”中也都改成了楼房。在这种“水泥森林”中,很难恢复当年“无处不匾、无室不匾”的盛景。

⑦现在除了旅游景区、仿古建筑等一些特殊场所、建筑对匾额有需求外,普通人家几乎不再悬挂匾额。匾额生存发展的生态已经改变,其传承也必然面临困境,直接受到打击的,莫过于匾额的生产了。

⑧这是一个严酷的现实。行业凋敝,以制造匾额为生的匠人师傅也随之越来越少。但在古建筑的修缮、复建中还是需要匾额的,仿古的建筑、旅游区也需要匾额,由此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匾额市场。机器制匾、3D打印,都对匾额技艺的生存造成了冲击,但是真正懂匾额的人,还是喜欢手工匾额。

⑨或许家家门口堂前悬挂匾额只能成为一种回忆,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匾额文化的传承不容置疑。除了继承手艺的制匾师傅,匾额成为一门学问走进高校,也是一条传承的途径。匾额学可以把匾额的文化、文饰、颜色、图案等一一提取出来,进行系统研究,避免匾额在流传中出现文化特色的流失。成立了匾额学,匾额可以走进高校,让它作为一门学问,得到更大、更有效的普及。安排组织社会科学界、史学与国学的高校团队,以研究、教学、实习等多种方式参与古匾的整理考证工作,以缓解对深奥内容理解的似是而非和部分收藏者不知匾、不懂匾的困境,为匾额学夯实引领弘扬之路的理论之基。

( 1 )读第①-⑤段,下列有关“匾额的起源和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匾额兴起于先秦,用途十分广泛,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B: 与勋章、证书相比较而言,匾额的激励作用更广泛更持久。
C: 匾额都是由书法家题写的,所以不仅有文化意义,还有艺术价值。
D: 匾文大多凝聚着中华人文要义,体现出浓浓的家国情怀。
( 2 )读第⑥-⑧段,下列有关“匾额的现状”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市、乡村都很难恢复当年“无室不匾”的盛景。
B: 现在除了一些特殊场所、建筑有匾额需求外,普通人家几乎不再悬挂匾额。
C: 擅长手工制匾技艺的匠人师傅越来越少,造成了匾额行业凋敝的现状。
D: 一方面匾额技艺的生存遭受冲击,另一方面仍存在一个稳定的匾额市场。
( 3 )读第⑨段,下列有关“匾额的传承”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匾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现代人有传承的义务。
B: 将继承手艺的制匾师傅引入高校,成立匾额学,匾额文化就能得到更大的普及。
C: 匾额学要对匾额的文化、文饰等进行系统研究,避免它在流传中出现文化特色的流失。
D: 匾额学理论的夯实,还需要组织社会科学界、史学与国学的高校团队来进行整理考证工作。
四、写作(分值:60分)
有人说,语文为你打开一扇大门,让你领略多彩的大千世界;有人说,语文可以净化人的心灵,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有人说,语文探究实践点燃了智慧的火花,合作学习荡漾着友情的涟漪;有人说,语文学习有甘有苦,有乐有忧。在初中的学习、生活中,你对语文一定也有许多真切的感受或难忘的经历。

请以“语文”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②文中若需出现校名、人名,请用化名代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女孩*俄喜欢你”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