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各句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 。 ②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 东西。 ③水 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④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 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A: 训练 稀罕 唤起 支配B: 经验 奇怪 唤醒 掌握 C: 训练 稀罕 唤醒 支配 D: 经验 奇妙 唤起 支取 |
2、 | 下列出自本文《一个青年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的哲理句,和课文表述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做人不要像玻璃一样反光。要像海绵一样,多多吸收。” B: “每个人都应该给人们带来一点希望,世界上才能充满阳光。” C: “甘于寂寞的人,倒不会寂寞的的。” D: “心灵在默默的坚持中趋于成熟深沉。艺术在品格的修炼中臻于完美博大。” |
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 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C: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D: 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 |
4、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这些绝壁上的松树就像________的战士,________的渔夫,________的隐者,站立出自己的风骨。大自然叩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探求着忠诚、勇敢、洒脱的真谛。 A: 搏击风浪 坚守阵地 远离世俗B: 坚守阵地 远离世俗 搏击风浪 C: 坚守阵地 搏击风浪 远离世俗 D: 搏击风浪 远离世俗 坚守阵地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桂林的奇山异水,巧夺天工 , 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去旅游。 B: 在元旦舞会上,小柯的衣服精致得体,天衣无缝。 C: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D: 共同的鉴赏能力让她们俩常常是一见如故。 |
6、 |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 B: ①③②④ C: ④②①③ D: ①③④② |
7、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 恰当的一项是( ) ①贾平凹在谈到他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秦腔》时说,书中多人物的 是他老家棣花街的村民,乡村是他生命苦恋的花园。 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我国2009年开始实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已初见成效, 还面临着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③“最美女教师”——雅安中学姜老师的感人事迹让许多人 地流下了热泪。 A: 原型 虽然……但是 情不自禁B: 原型 即使……也 不由自主 C: 原形 虽然……但是 不由自主 D: 原形 即使……也 情不自禁 |
8、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等活动,让我们从中深切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B: 磁浮快线连接长沙火车南站和黄花机场两大交通枢纽,长大约18公里左右。 C: 四川广元沉船事故导致15人罹难,为了避免沉船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强化了安全管理措施。 D: 《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 |
9、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课堂上,特别是我最不喜欢的珠算课,我就一头 进桌斗里,因为那里 着一本我放不下手的小书。那时,我因 阅读而不遵规守纪的事屡屡发生,我这里如实奉告,绝不是要少年朋友们也学我这样 。 A: 扎 藏 迷醉 淘气B: 埋 放 迷醉 捣蛋 C: 扎 放 陶醉 淘气 D: 埋 藏 陶醉 捣蛋 |
10、 | 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葳蕤(ruí) 聒噪(guā) 炽痛(chì) 头晕目眩(xuàn)B: 伛偻(lǚ) 藩篱(fān) 稽首(qǐ) 戛然而止(jiá) C: 剽悍(biāo) 羸弱(léi) 酷肖(xiào) 锲而不舍(qiè) D: 勾当(gōu) 沉湎(miǎn) 戏谑(xuè) 威风凛凛(lǐn) |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塞上,边境地区,也泛指北方长城内外。 B: 全诗通过“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 C: 颈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的名句。诗人以白描手法,传神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体现“诗中有画”特点。 D: 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与《竹里馆》那种清幽淡雅的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①不见曦月________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其间千二百里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朝而往,暮而归 C: 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哀转久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4 )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从文中找到的两条理由,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
怎样读书
顾颉刚
①一个普通人走进了图书馆,看见满屋满架的书,觉得眼睛都花了。这是由于他对世界上的知识没有一方面是有特殊兴趣所致。研究学问的事固然不必每人都参加,但是一方面的特殊兴趣确为任何人所不可少。譬如看报,有人喜欢看专题新闻,有人喜欢看小说文艺,也有人喜欢看商市行情。只要他能够有一件喜欢的,自然拿到了一份报纸就有办法。我们读书的第一件事,是要养成特殊方面的兴趣。
②有人读书,只要随便翻翻就抛开了。有人读书,却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末一个字才罢。其实两种方法都有道理,但永久只用一种方法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可以看的书籍太多了,倘使无论哪一部书都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末一个字,那么,人的生命有限,一生能够读得多少部书呢?但有几部书是研究某种学问的时候,必须细读的,若只随便翻翻,便不能了解那种学问的意义。读书的第二件事,是要分别书籍缓急轻重,知道哪几部书是必须细读的,哪几部书是只要翻翻的,哪几部书只要放在架上不必动,等到我们用得着它的时候才去查考的。要懂得这个法子,只有多看书目,研究一点目录学。
③我们的读书,是要借了书本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来管束我们的思想。读书的时候要随处存疑。换句话说,要随处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我们只要敢于批评,就可分出它哪一句话是对的,哪一句话是错的,哪一句话是可以留待商量的。这些意思就可以写在书端上,或者写在笔记簿上。逢到什么疑惑的地方,就替它查一查。心中起什么问题,就自己研究一下。不怕动手,肯写肯翻,便可以养成自己的创作力。几年之后,对于这一门学问自然有驾驭运用的才干了。我们读书的第三件事,是要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只要有了判断力,书本就是给我们使用的一种东西了。宋朝的陆象山说六经’皆我注脚”,就是这个意思。
④再有两件事情,也是应当注意的。其一,不可以有成见。以前的人因为成见太深了,只把经史看作最大的学问;经史以外的东西都看作旁门小道。结果,不但各种学问都被抑遏而不得发达,并且由于各种学问都不发达,就是经史的本身也是不能研究得好。近来大家感到国弱民贫,又以为唯有政治经济之学和机械制造之学足以直接救国的,才是有用之学,其余都是无关紧要的装饰品。这个见解也是错误的。学问的范围何等样大,凡是世界上的事物都值得研究,就是我们人类,再研究一万年也还是研究不尽。至于应用的范围却何等样小,是根据我们所需要而走的。昨天需要的东西,今天不要了,就丢了。今天需要的东西,明天不要了,也就丢了。若是为了应用的缘故,一意在应用上着力,把大范围忘了,等到时势一变,需要不同,我们岂不是剩了两只手呢!我们不能一味拿有用无用的标准来判定学问的好坏;就是某种像是没有用的学问,只要我们有研究的兴趣,也是可以研究下去为我们所用的。
⑤其二,是应该多赏识。无论哪种学问,都不是独立的,与它关联的地方非常之多。我们要研究一种学问,一定要对别种学问有些赏识,使得逢到关联的地方可以提出问题,请求这方面的专家解决,或者把这些材料送给这方面的专家。以前有人说过,我们研究学问,应当备两个镜子:一个是显微镜,一个是望远镜。显微镜是对自己专门研究的一科用的;望远镜是对其他各科用的。我们要对自己研究的一科极尽精微,又要对别人研究的各科略知一二。这并不是贪多务博,只因为一种学问是不能独立的缘故。
(选自《读者》2015年第6期)
( 1 )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概括正确的—项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题目。
默读父亲
①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爹疼满崽”这句话便成了父亲爱的天平向我倾斜时搪塞哥哥姐姐们的托词了。在我10岁那年,我生病躺在了县城的病床上,我突发奇想地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吃。父亲拗不过我,便只好去了。那时候冬天吃冰棍的人极少,大街上已找不见卖冰棍的人。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冰厂还卖冰棍,冰厂离医院足足有一华里地,父亲找不到单车,便步行着去。一时半晌,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给我,嘴里却喃喃地说道:“怎么会化了呢?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的呢!”
②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学校为此专门召开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届时一起荣光荣光;等到参加颁奖会的那天,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不常穿的一件中山装给穿上。可当父亲已跨出家门临上路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天大地扫了父亲的兴:“爸,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去看电影却被拦在了门外一般张皇而又绝望。迎着爸妈投放给我的疑惑的眼神,我好一阵不说话,只是任性地呆在家里不出门。父亲犹疑思忖了半刻,用极尽坦然却终究掩饰不住的有些颤抖的声音说:“爸这就不去了。”父亲已经破译出了我心底的秘密:我是嫌看似木讷、敦厚且瘦黑而显苍老的父亲丢我的人啊!看看父亲颓然地回到屋里,我这才放心地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了学校。可是,颁奖大会完毕后,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你和你妈风风光光地坐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授奖和全校师生羡慕的眼光时,你爸却躲在学校操场一隅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这一切呢!顿时,我木然,心里漫上一阵痛楚……
③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我17岁初入大学的那年。我刚入大学的时候,寝室里住了4个同学,每个人都有一只袖珍收录机,听听节目、学学英语,很让人眼馋。后来,与其说是对别人的羡慕,倒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我走了60里地回到家,眼泪汪汪地跟父母说:我要一只收录机。父亲听了,一个劲地叹气,母亲则别过头去抹泪。我一软,两手空空连夜赶回学校。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将我叫到一片树林里,说:“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我正掂量着父亲这句话,父亲已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伸开手来,正是一只我心仪已久的袖珍收录机。事后我才知道父亲是进城抽了500Cc血给换来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就是父亲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也让我得以活出了一个男人的伟岸。
④父亲没能活到60岁便病逝了。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槁的手伸向我,我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的手,但父亲已无能为力了。是的,父亲虽然没能扶携和目送我走更长更远的路,但是,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搪塞 | 掂量 | 积攒 |
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4)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