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成安县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水浒传》中大闹飞云浦的人是( )。
A: 李逵
B: 武松
C: 鲁智深
D: 林冲
2、选出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第一联“巴山楚水”即诗人被贬谪之地,“弃置身”点明是被放逐、被“抛弃”。
B: 第二联,先后运用了王质和向秀的典故,写出孤身归来,恍若隔世的悲痛之情。
C: 第三联格调从沉郁中振起,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慷慨激昂又充满哲理。
D: 末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既有对友人的感谢,又表达了共勉之意。
3、

下面关于《格列佛游记》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特别重大的节日,利里浦特小人国有一种专门表演给皇帝、皇后和首相看的游戏,游戏的奖品是蓝红绿丝线。
B: 描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
C: 《格列佛游记》中,“我”在“语言学校”参观时,了解到三位教授曾计划取消本国语言中的所有词汇,但遭到了很多硕学聪明人的反对。
D: 《格列佛游记》中有许多荒诞的故事。在飞岛国,如果人民抗缴税收,国王就把飞岛停在他们的头上,剥夺他们享受雨水和阳光的权利。
4、

句子中括号内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 ),像消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
3.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 )淡青色。
4.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 )着西北风。

A: 映入 屹立 露出 抵抗
B: 扑入 耸立 泛出 对抗
C: 进入 矗立 显出 抵御
D: 闯入 直立 现出 抗拒
5、下列句子中,没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B: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C: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D: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七集大型政论专题片《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全面展示了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B: 在常规能源中,水能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
C: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使得不少消费者愿意为绿色优质农产品付更高价格。
D: 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世界技能组织大会上,全体成员一致决定,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在中国上海举办。
7、下列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酝(liáng) (mù)浴 发(jì) 抖(shǒu)
B: 澹(dàn) 唱(hé) (qī)息 萧(sè)
C: 安(shì) 静(bì) 吝(sè) 梦(mèi)
D: (sǒng)峙 (hōng)托 ﹙zhuó﹚落 粗(guǎng)
8、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标题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从腾空到入水的精彩瞬间,新颖醒目,极具吸引力。
B: 这是一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把吕伟的高难度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
C: 这篇特写捕捉瞬间,通过记叙中国跳水姑娘夺冠的1.7秒,将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在短短的五百多字内展现出来。
D: 篇末写印度观众赞叹“了不起”“太多”,正面表现了中国运动员跳水技术的高超。 过运用
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广漠 吆喝 城皇庙 不容质疑
B: 凛洌 宽恕 长吁短叹 粗制烂造
C: 牟取 缄默 引经据典 盛气凌人
D: 迁徙 伎俩 黯然失色 孤漏寡闻
10、下列各句中划线词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蜀之有二僧
B: 明年
C: 西蜀之南海
D: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归鹿门歌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释】①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②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③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判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④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⑤幽人:指隐居的人。

( 1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
B: 尾联中“幽人”指庞德公,此句表现出作者对隐居的庞德公的羡慕之情。
C: 全诗写“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平静的笔墨构造了一种幽美恬淡的意境。
D: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 2 )下列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B: 前两联,由近及远地描写了黄昏时山村的夜景,以及诗人归家的情景。
C: 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
D: 诗人把自己内心的体验感受,表现的平淡自然,深入浅出。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选自《口技》
【乙】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清康熙19年),余在扬州,一友挟(邀请,偕同)猫儿同至寓。比(及至)唤酒酣,郭起请奏藻技(小技,客气说法)。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牵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xún,用热水烫后去毛)剥声,历历不爽(清清楚楚,没有差错)也。父又谓子曰:“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huā 拟声词,哗的一声)然一声,四座俱寂。

(节选自《虞初续志•郭猫儿》)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满寂然( ) ②闻父呼其子曰( )

( 2 )跟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A: 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虞初续志•郭猫儿》)
B: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C: 至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三峡》)
D: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出师表》)
(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②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

( 4 )请用简明的话分别概括【甲】【乙】两文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甲】:
【乙】:

( 5 )请比较【甲】【乙】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点
【甲】将 相结合,从表演者和听众两个方面表现文章内容。
【乙】文则以 描写为主表现文章内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比坏心理腐蚀社会道德

近年来,一些领域的道德状况令人担忧:人际关系恶化、社会诚信缺失。更可怕的是,一些人其实已经看到了这种情况,但出于一己私利,不是努力去疗救它、修复它,而是自觉不自觉地甚至无所顾忌地参与到对它的进一步破坏中。

他们之所以会这么做,并非是缺乏明辨是非好坏的能力,恰恰是在具备这种辨别能力的情况下仍然选择作恶和犯错。近几年流行的官场小说、宫斗剧就是这种社会风气投射到文艺创作中的一个结果。这些作品的一个共同主题是权谋:谁的权术高明谁就能在社会或职场的残酷“竞争”中胜出;好人斗不过坏人,好人只有变坏,变得比坏人更坏才能战胜坏人。电视剧《甄嬛传》就是一个例子。甄嬛刚入宫时还是一个心地善良、简单淳朴的女孩,但在残酷的宫廷环境中,时刻受到以皇后为首的宫廷势力的暗算和迫害。经历了一系列惨痛教训后,她终于懂得了一个“真理”: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你必须比对手更加阴险毒辣,你的权术和阴谋必须高于对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是说,你必须更坏才能战胜对手。最后,甄嬛终于通过这种比坏的方式成功地加害皇后并取而代之,这就是《甄嬛传》传播和宣扬的价值观。

对比同样表现宫廷斗争主题的韩剧《大长今》,可以看出两者价值观的差异:大长今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同样受到恶势力的迫害,但她没有通过比坏的方式战胜后者,而是始终坚持自己的道德立场和做人原则。这样,作品的主题就是:只有坚持正义才能最终战胜邪恶。也许有人会说,《甄嬛传》比《大长今》更真实,因为生活就是只有学坏才能生存。且不说这种对生活的理解是否过于狭隘、偏激,退一步讲,文艺作品也应该高于现实而不是简单地复制现实。在评价历史题材作品时,最重要的标准不应是真实性标准,而是价值观标准。不正确的价值观会导致观众把不正确的生活理念带入现实社会。

我相信,绝大多数观众不可能没有基本的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不可能不知道甄嬛用来对付对手的权谋与诬陷手段是不对的甚至可耻的,但一些人仍然选择了以甄嬛为榜样,选择了以恶抗恶。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剧:明知其恶而作之,明知其非而为之。比坏心理的大面积泛滥,将会对社会道德造成巨大腐蚀。

当然,文艺作品中的以恶抗恶、以坏抗坏的主题,根本问题还是现实社会存在鼓励学坏的土壤或鼓励作恶的环境。在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中,一个人如果学做遵纪守法的好人,用自己的行动去实施合乎道德的行为,有可能会发现自己和环境、和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发现自己总是吃亏,被嘲笑,被冷落;相反,做坏事、做不道德的事则可能风险很低,甚至没有风险。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不是人们缺乏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而是他觉得没有必要非得去遵纪守法,也很难不做错事,更不要说做好事了。

在这种比坏心理的影响下,一些人不仅不会产生悔过与愧疚心理,相反还会产生冤屈和倒霉心理,或者投机与侥幸心理。即便他们真的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被绳之以法,也无法对整个社会产生警示意义,顶多只会觉得,这些人不过是倒霉蛋罢了,比他们更坏的还大有人在,而且一样过得很“潇洒”。

如果任由这样比下去,我们的社会、我们的道德只会越来越糟糕。要彻底改变这种比坏风气,必须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育诚信文化。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诚信文化也需要载体,更需要人去躬行。在这方面,我们的文艺作品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除了加强维护诚信的制度建设,我们还必须“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应该成为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 1 )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 2 )简要分析第②③两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做简要分析。
( 3 )比坏风气的盛行,会对社会道德造成怎样的腐蚀?
( 4 )第③段画线句“在评价历史题材作品时,最重要的标准不应是真实性标准,而是价值观标准”中的“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
( 5 )请你为清除社会比坏心理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 章,完成下列小题。

底线

冯骥才

①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所谓社会底线下降,就是容忍度的放宽。原先看不惯的,现在睁一眼闭一眼了;原先不能接受的,现在不接受也存在了。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生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②可是这底线就像江河的水线,水有一定高度,船好行驶,人好游泳。如果有一天降到了底儿,大家就一起陷在烂泥里。我们连自己是脏是净是谁也不知道了。

③所以,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实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卖国求荣”“乘人之危”,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恩将仇报”“落井投石”,还有“不义之财君莫取”“朋友妻不可欺”等等。

④这个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乎已被全线突破了。

⑤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因此说,守住底线,既为了成全社会,也是成全自己。

⑥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关键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线时,你是降下自己的底线,随波速流,还是坚守自己的底线,洁身自好?有人说,在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依我看,社会的底线可能是脆弱的,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坚强,牢固不破。

⑦底线是人的自我基准,道德的基准,处世为人的基准。

⑧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没有底线,一定会是一塌糊涂的失败的自我,乃至失败的人生。有底线,起码在“人”的层面上,获得了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 1 )请简述文章的论证思路。

( 2 )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品读全文,说说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内涵。(请分点回答)

( 4 )阅读文本,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底线”的看法。

四、写作(分值:60分)
封建科学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使范进人性扭曲变形。鲁迅对此种现象曾写文:“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社会教育固然是客观现实,但“莲出淤泥而不染”,主观的因素更不容忽视。请联系范进的故事与社会现象说一说你对个人主观因素对人生的认识,写600字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关于今昔”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