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韶关市翁源县铁龙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藩篱 咫尺 惟妙惟霄
B: 帷慕 招徕 一抔黄土
C: 脑髓 和煦 锲而不舍
D: 收敛 催璨 囊莹映雪
2、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昆虫也是这样,一种蜜蜂生来就会剪叶子,另一种蜜蜂会造泥屋,而蜘蛛则会织网。

②本能,其实就是动物的天才。

③为什么它们有这种才能?天生就有的,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理由可解释了。

④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有一种特殊的天赋:一个孩子可能有音乐的天赋,一个孩子可能在雕塑方面很有天赋,而另一个孩子可能是速算的天才。

⑤在人类生活中,我们称这样的人才为“天才”;在昆虫中,我们称这样的本领为“本能”。

A: ④①③⑤②
B: ②③④①⑤
C: ④①⑤②③
D: ②④①③⑤
3、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 “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 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这首诗借景说理,语义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林的矛盾心理。
4、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人们认识到一些野生动物会成为某些病原体传播的中间宿主,食用和非法交易野生动物等现象已经成为众矢之的。
B: 美国近期因警察暴力执法致黑人男子死亡事件持续发酵,广大民众对特朗普政府妄自菲薄非裔族群的种族主义行为表示强烈不满。
C: 刷抖音,上快手,如今已成为许多人茶余饭后的娱乐方式,不过有网友评论,这些平台发布的小视频制作水平良莠不齐
D: 2020年的抗疫战争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件等,无一不是每一位莘苹学子语文学习的例子。
5、

请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史铁生,作家独特的生存状况使其作品带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其散文代表作有《我与地坛》和《合欢树》等。
B: 安徒生(1805—1875), 《皇帝的新装》作者,丹麦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和《丑小鸭》等。
C: 在实际语言运用中,词总是出现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我们称其为语境。但是无论语境如何,一个词的意义是固定不变的。
D: 词语中有不少带有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的词语,也有大量的词是不带褒贬色彩的中性词。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闻报道的特点是内容真实、时效性强、语言简明,分消息、通讯、特写等类型,《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通讯。
B: 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告诫年轻人要刻苦学习,至今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C: 《平凡的世界》展现了黄土高原古朴的民风、独特的习俗,表现了主人公淳厚朴实的品格、坚定的人生目标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D: 英国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在《我的老师》中,真实记叙了莎利文老师耐心教育“我”并使“我”成长进步的感人事迹。
7、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给远行求学的你,克服成长路上孤独惆怅的心理,学业进步,早日实现心中的梦想。
B: 人难免会遭受挫折,用刘桢的诗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来激励人们,面对逆境,志向坚贞,顽强不屈,是恰当不过了。
C: 张爷爷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七十岁了还不想着颐养天年,而是去山区兴办企业,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自从钱塘江两岸实施了“亮灯工程”,火树银花的夜景总是给游客带来惊喜。
8、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三峡》——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
B: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明末清初张岱
C: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答谢中书书》——宋代“山中宰相”陶弘景
D: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清代涨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9、

下列句子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 , 笑容满面。
B: 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 , 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 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 , 玩忽职守。
D: 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 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10、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斑澜 谛听 瞬息万变 稍纵既逝
B: 肃穆 魅丽 德天独厚 脍炙人口
C: 瞩目 鉴于 矢志不移 大相径庭
D: 驯职 推敲 一牢永逸 以讹传讹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问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 )“起舞弄清影”的“弄”字用的极妙,妙在何处?

( 2 )请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鼠画逼真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则踉跄④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释】①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②物色:察看;观察。③逮:等到。④踉跄:跳起来。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东安一士人画________

②令之________

而过之,轴必坠地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②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 3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作的精美逼真具体表现在哪里?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据新华社电 持续了一年多的2012年奥运会举办权花落谁家的悬念在6日晚终于大白天下,经过四轮的激烈争夺,伦敦以54比50票的微弱优势击败了呼声最高的巴黎,获得本届奥运会的主办权。
②本届奥运会的申办阵容堪称豪华,除巴黎和伦敦外,还包括马德里、纽约和莫斯科,被认为是奥运史上竞争最激烈的申办。当莫斯科、纽约和马德里在前三轮相继被淘汰出局后,竞争最后演变成巴黎和伦敦的“双城记”。
③在申办期间一直最被看好的巴黎已是第三次申办奥运会,前两次分别是在申办1992年奥运会时输给巴塞罗那和2008年奥运会败给北京,但这依然无法给他们带来胜利。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所说,申奥是一场非常残酷的比赛,而这一次申奥要比以往任何时刻都要残酷。
④在罗格宣布最终结果后,伦敦代表团沸腾了,他们相互拥抱庆祝胜利,而巴黎代表团成员则沉寂了很长时间,久久没有离去,不少人眼里已是泪水盈盈,巴黎市长德拉努埃则眼含泪水和代表团成员拥抱……
⑤据悉,当五个申办城市在6日向国际奥委会第117次全会进行陈述时,伦敦的陈述脱颖而出,非常具有感染力,而且他们强调为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要让更多的孩子和年轻人投入到体育中,尤其是奥申委主席塞•科声情并茂的演说,给人留下很深印象。

( 1 )给选文拟标题。

( 2 )用“∥”划分这则新闻的导语、主体和结尾部分。
① ② ③ ④ ⑤

( 3 )请指出这则消息的有关要素。
①时间:
②人物:
③事件:
④结果:

( 4 )根据这则消息,说说伦敦申奥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各题。

书到读时方恨多

①民间有句很俗的谚语,叫作“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这个说法虽不见得多么高明,但就读书而言,却颇为适用一如何进行选择性的阅读,非常重要。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则名言提醒我们,对任何事情,最好都采取存疑的态度。这里,当然也包括读书。不过,我感觉,这仅仅是孟子的第一层意思,其更深层次的含义在于提示我们:白纸黑字,有时候也是靠不住的。

③读书犹如交友。有的朋友,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有的朋友,可以对其敞开胸怀一吐闷气:有的朋友,可以相对抒发豪情壮志,引为知已。也有一些所谓的朋友,可能趁你不注意的时候,在背后戳你一刀:还有的,则可能利用人性的弱点来引诱你,拉你一起做些荒唐无聊的事情。读书也是如此,不是每本书都会对你的人生有益,也绝非所有的书籍都适合你。这样说来,选择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④选择读什么书看似简单,其实需要眼光和相关的积累。善于读书的人,走到书店里,往往都会直奔某排书架或某个区域。自己需要什么、渴求什么,在没有进书店之前,往往都是考虑好了。

⑤通过长期的阅读,我越来越认同一个观点,那就是书应该越读越薄,而不是越读越厚。否则,自己所做的就是无用功。一本书读罢,对于书中的精髓应该心里有数。事情往往是这样的:一本数十万字的书,其中有两万字能够打动我,就值得收藏了。一本二十万宇的书,其中有八千字能够引起我的共鸣,就值得打开羞涩的钱包,买回家去放在枕边品读。如果有两千字可以打动我,我会站在书店的书架前徘徊良久。不过,有一种尴尬的情况是,有时读完一本数十万字的书,我都不知作者要说什么。在今天,这样的书并不少见。

⑥书到读时方恨多。在我看来,这实在是读书人的一种困境。前人留下的书太多了,我国每年新出的书更是每年有四十万册,如果不是眼光非常独到的话,大家有时就难免困在其中,不知如何选择。我把这个情况讲给学生听,并建议他们:这个时候,学会选择,或者干脆说,学会放弃,就是一种智慧。电视广告里说,舍得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学会选择,其实书就已经读完了一半。(作者冯磊选文有删改)

( 1 )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书到读时方恨多。
B: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 进行选择性的阅读,非常重要。
D: 书应该越读越薄,而不是越读越厚。
(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则名言是提醒我们对任何事情,最好都采取存疑的态度。
B: 作者认同的观点是书应该越读越薄,而不是越读越厚。
C: 书到读时方恨多。这是读书人的一种困境。
D: 作者认为开卷都有益,关键是对于书中的精髓应该心里有数。
( 3 )下面对文章写法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⑥段划线句中的“这”,指的是“前人留下的书太多了,我国每年新出的书更是每年有四十万册,如果不是眼光非常独到的话,大家有时就难免困在其中,不知如何选择。”
B: 文章第①段运用民间谚语,以“就读书而言”,指出阅读要有选择性,即初读和细读。
C: 文章第③段运用比喻论证,论述了选择的重要性,既浅显易懂,又生动形象。
D: 文章第⑤段作者以自身经历告诉我们选择书需要眼光和智慧。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恒,是追梦路上的执著,是身处困境的坚守,是成功的压仓石。恒,就是不忘初心一笔一划去描绘心中的愿景。

请依据以上对“恒”字的解释,任选角度,以“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或抄袭;②自拟题目;③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旧情绵绵”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