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新乐市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依次填空最恰当的是( )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___①____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____②___孔乙己到店,____③___可以笑几声,____④___至今还记得。

A: 又 只要 就 所以
B: 也 只有 才 所以
C: 也 只要 就 于是
D: 又 只有 才 于是
2、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B: 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跨过了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小的很。
C: 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
D: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3、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8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刹那。
B: 这两位美术家的绘画都非常好,画法各有千秋
C: 比赛即将拉开帷幕,队员们彼此发出海誓山盟 , 立志夺冠。
D: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 , 一切从零开始。
4、下面对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水浒》中,杨志奉命押送生辰纲,一路上小心谨慎,处处提防,但还是在黄泥岗中计,生辰纲被吴用等人劫去。
B: 宋江林冲率梁山众英雄在忠义堂排定座次,“智多星”吴用、“神行太保”花荣、“立地太岁”阮小二、“小李广”戴宗等一百零八条好汉,依据所长,各就其位。
C: 《傅雷家书》中傅雷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D: 培根在《谈美》中写道:“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其于人也,则有德者须形体悦目,不必面貌俊秀,与其貌美,不若气度恢宏。”说的是一个人的德行气度比美貌重要。
5、

下列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持之以恒 胸有成竹
B: 妇儒皆知 一气喝成
C: 物竟天择 脑羞成怒
D: 心旷神宜 门廷若市
6、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B: 传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纪念我国著名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也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
C: 京剧雍容华美,昆曲典雅精致,越剧宛转悠扬,秦腔朴实无华,梆子戏高亢悲凉: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D: 为庆祝建党90周年,北京日报与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回望红色足迹,我的亲历感动》征文活动。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成都医务人员面对疫情毫不退缩,始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 清幽宁静的青城山是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炎炎夏日一到,八方游客就会接踵而至
C: 川流不息的锦江,古老而现代,它承载着成都的历史记忆,见证了蓉城的飞速发展。
D: 地铁6号线尚未开通就已家喻户晓 , 其科学而极具个性的设计引来无数关注的目光。
8、结合语境,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通过质疑找到问题的根源,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A: ①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 ②它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而不追求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
B: ①阅读有批判型和记忆型之分 ②它不追求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
C: ①阅读有批判型和记忆型之分 ②它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而不追求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
D: ①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 ②它不追求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
9、下列场合中,文明警示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当你伸手采摘我时,你我的美丽都已不存在了。(花园里)
B: 严禁践踏,违者重罚。(草地旁)
C: 为了他人的思考,请静静地读书。(阅览室)
D: 如果您想吸烟,定时炸弹在身边。(加油站旁)
10、下列对文中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
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意思是——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C: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选择其中好的人跟从学习,不好的人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D: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意思是——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下列对《关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A: 开篇运用比兴手法,用水鸟和鸣比喻男女间和谐恩爱,引出下文,显现动人的艺术魅力。
B: 双声词“参差”、叠韵词“窈窕”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的生动性。
C: 诗中出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场面,表现主人公对意中人的追求终得实现。
D: 本诗可分为三章,结构严谨,起伏相间,四字句贯穿全篇,节奏欢快,感情奔放。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节选)

【乙】

高祖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有删改)

【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降:投降。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⑦连:率领。

( 1 )选出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先帝称之曰用之
B: 此其所以我擒也公输盘我为云梯
C: 此所以失天下也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D: 所降者因以予之收而攻蕲,蕲
(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 3 )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甲文中诸葛亮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 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C: 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辞严。
D: 乙文中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
( 4 )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植物也有语言

夏爱兰

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动物也有属子它们自己的“语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那么,植物有“语言”吗?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

②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早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植物缺水时发出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关性的,缺水越严重,发出的响声越大。但是,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倘若是因为植物缺水而有意发出这种声音的话,这种具有意识性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

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

④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为了探索植物之间的声音差异,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的声音进行测量。在植物叶片的不同位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板,电极的作用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再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将这种信号转换成声音,并通过增幅机进行放大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通过对比测试,不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比如,豆科植物中有的声音类似口哨,有的声音犹如哭泣;而茄科植物西红柿却能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

⑤植物的“语言”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就像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哀乐。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人们使可知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交化和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照顾,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

(选自《科普中国》,有测改)

( 1 )文章中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2 )文章中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掉?为什么?

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 3 )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植物语言”的特点。
( 4 )“植物活性翻译机”的发明,让我们发现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也还有许多的发明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请你联系现实举例说明, 注意说明语言的科学、严密和准确。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顾晓蕊

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坐车前往山村学校支教。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日影西斜,才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于是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们的心田。可是,事实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我在讲台上读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我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哄堂大笑。

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是怎么回事,他不肯说。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他们撒腿跑了,转眼没了踪影。我走上前,想说些什么。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心里觉得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周末,我到他家里走访。到那儿一看,我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里光线昏暗。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老人叹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几个月后,我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些伤。事情大致是这样:他的父母坐车回家,正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包了些药,赶回了家。

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走到院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连滴眼泪都没流……”话未说完,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他倚着门框站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母亲走过来,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明年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了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到后来竟成了嚎啕大哭。

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我眼眶全湿,悄悄地离开了。

第二天上课,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课间,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下,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 1 )本文的题目是《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结合全文,围绕着“眼泪”,请你概括李想的这一滴眼泪掉下来所经历的变化过程。

父母外出打工,他哭干眼泪——→挨别的孩子打,他昂着头,________——→父母打工回家受伤,他像没事人一样,________——→父母决定不再外出打工,他获得了父母的温暖,________。

( 2 )如何理解第②段中划线的词语“头疼”?请你概括出老师头疼的原因。
( 3 )按照括号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品析下列句子。

①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②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修辞手法的角度)

( 4 )李想以前上课走神,后来为什么会认真听讲了?
( 5 )仔细揣摩第8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第一人称把老师“深深的挫败感”具体地描述出来。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出发是一种行动,背起行囊走遍四方;出发是一种期盼,踌躇满志把路踩在脚下;出发是一种心态,历经风雨依然向着阳光……有时,出发是为了探寻;有时,出发是为了到达;有时,出发只为出发……无论如何,出发总是成长。

请你以“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不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维持现状”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