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浙江新昌职业技术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业上许多有成就的人,学习探索往往到达废寝忘食的地步。这与其说是“苦”,倒不如说是“乐”。______________

A: 由于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他们才会做出成就。
B: “苦”和“乐”相生相成,只有努力求知的人,才会以苦为乐。
C: 心无旁骛、孜孜以求方为求知者应有的品质。
D: 正是他们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才这样乐此不疲,乐而忘返。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狼籍 交御 躁热 摧枯拉朽
B: 窒息 盎然 曼延 颔首低眉
C: 泄气 赋闲 建树 恹恹欲睡
D: 洗涤 葺毛 牛犊 眼花瞭乱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富春江分上下两段。

①从桐庐到建德梅城为上段,称富春江上游,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

②故唐朝韦庄称富春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③从杭州的闻家堰到桐庐为下段,称富春江下游

④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

⑤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

⑥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A: ①④⑤②③⑥
B: ③①④⑤②⑥
C: ③④⑤②①⑥
D: ①②④⑤⑥③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B: 当山林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时,令我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
C: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再发生,深圳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D: 在校园安全排查中,安管办及时解决并发现了许多安全隐患。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法国作家雨果,文中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忿怒第谴责了侵略者掠夺圆明园的行径。
B: 《桃花源记》一文中虚构了“世外桃源”这个故事,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作者是我国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陶渊明。
C: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社戏》和《背影》都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D: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篇新闻,它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
6、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阿廖沙,善良乐观的祖母,自私残暴的祖父,贪婪恶毒的舅舅们以及快乐的小茨冈。
B: 简-爱是一个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的文学人物,童年时曾和及哥、舅母以及学校校长对抗,长大后又曾因为渴求更丰富的人生而勇敢地放弃已有的“饭碗”。
C: 《骆驼祥子》以人力车夫祥子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祥子来自农村,他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有辆自己的车。
D: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来到小人国,发现小人国里党派斗争激烈,以鞋跟高低分为两派,高跟党和低跟党,他们是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
7、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该是大自然在多长时间里的杰作

②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在最古老的时代原是一个寂寞的大石球,没有一层土壤

③想一想肥沃土地的来历,你会不由得涌起一种遥接万代的感情

④经过了多少亿万年,太阳风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给地球造成了一层层的土壤,每经历千年万年,土壤才增加薄薄的一层

⑤想一想我们那土壤厚达五十米的华北黄土高原吧

A: ⑤②③④①
B: ③⑤①②④
C: ③②④⑤①
D: ⑤①③②④
8、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小说,它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爱和怀念之情。
B: 《回忆我的母亲》以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感情、典型的事例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C: 《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作者通过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描写了托尔斯泰的肖像,不仅展示了他独特的外貌特征,而且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
D: 《美丽的颜色》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我们从作者的叙述中,感受到科学发展的艰辛,也领略到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
9、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B: 他拿起《史记》,一字一句地理解、研究、阅读,写出了两篇论文。
C: “啦啦啦啦,今天是个好日子……”天啊,我那同桌又在卖弄他那副破嗓子了。
D: 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和语言文字工作者。
10、佛.法.僧被称为佛教三宝,那么道教三宝是( )
A: 道.经.师
B: 道.法.师
C: 佛.经.师
D: 道.经.僧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城南》,完成小题。

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 1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 2 )这是一首哲理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课内文言文阅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1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①未如柳絮风起________

②尊君在________

③陈太丘与友行________

④元方入门不________

( 2 )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太丘舍去 待君久不至,已去
B: 下车引之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 君与家君期日中 与儿女讲论文义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 4 )对课文相关内容理解的选择题。

①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不守信 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 5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中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②《咏雪》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文段,完成1——7题。

绝版的暮春

朱以撒

①又是一年三月三。兰亭的上空澄澈得如同小儿的眼神,修竹在温润的地气里拔节,有风吹过,春日最有风韵的那个部分就是由竹林中的绿意释放的。

②已经一千六百多年过去了,大多琐屑的日子被人淡忘,只是这一天,人们照例要汇聚兰亭,纪念书圣,弘扬书道,效晋时士人流觞曲水,吟诗作赋。我们正努力地复原着当时的仪式,贴近那一场盛会。而今,利用这种仪式,文人们是否能够抵达那个烟水遥遥的深处呢?

③公元353年暮春之初,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很欣喜地写道:“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四十多人行走在山间林木道中,士林中很有影响的谢安来了,高僧释支遁来了,王羲之带了几个儿子一起出动,最小的是献之,此时九岁。四十余人其乐陶陶地相拥着,披一身茂林修竹中倾泻下来的温暖阳光 。流觞到处,诗思敏捷者脱口而出。谢安、王羲之、孙绰等二十余人很快成诗,博得一片好评;卞迪、丘髦等十余人一时难以即席吟诵,罚酒三巨觥。年少的王献之参与这样的成人活动,一时不知所措,也只好喝了罚酒。一切都是自如的,随意的,唯有这样,雅集才充满了无拘无束的气氛。

④谢安也参加了兰亭雅集,和一个普通文人一样,成四言五言诗各一首。在雅集中,丝毫不见他有与人不同之处。从文人角度看,谢安的影响要胜过雅集中的每一个人。从职务上看,谢安历任了桓温司马、吏部尚书,东晋孝武帝时甚至位居宰相。这样的人在兰亭雅集中,与大家平等,无人着意提起,也无专文渲染。这正是晋文人的自由精神、自由文风。难得的是谢安的平常心,更难得的是诸士人的平常心,以至达到了自由的最大值。

⑤山水怀抱中的文人相聚,适意是雅集的动力。由于适意而毋需相互提防、戒备,你愿意怎么着就怎么着吧,每一个相与者都重在个性上、精神上的享受,追求浪漫散怀、从容悠然的趣味。一次寻常的文人聚会能流传下来,恐怕远远超过了所有参与者的料想,他们只是觉得快乐了一天,一身轻松地披戴着芳草野花的香气回家。

⑥今日的兰亭依然清幽静谧,只是人工痕迹多了,不是当年的草莽情调,渐渐把自然气味逼到角落,以至似有若无了。在孙绰笔下,短短数字已将遥不可复的景致移到了眼前,“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远比今日所见丰富。像《兰亭序》这样的美文,亦是这样,一个高度确立了,后人有再多的兰亭修葺,至多是一种怀旧、仿效。

⑦公元353年的这个暮春之后,我们的许多集会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我们在追随复制中想念和回顾,那往日已淡如竹林中袅袅的烟水气了。

⑧在暮春,的确可以沿着兰亭方向走,找回日渐失去的脾性和情怀。

( 1 )绝版的东西往往弥足珍贵。公元353年的那个暮春,究竟有些什么让人觉得珍贵而不可复制?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答出三点即可。

( 2 )仿照第③段划横线句子,顺其思路,再写一句话,表现兰亭雅集的美好。

四十余人其乐陶陶地相拥着,披一身茂林修竹中倾泻下来的温暖阳光

( 3 )第④段重点介绍了位居宰相的大文豪谢安参加兰亭雅集的情形,加点的“丝毫”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 4 )“适意是雅集的动力。”请用第⑤段的相关语句说说“适意”的内涵。

( 5 )孙绰短短数字已将兰亭遥不可复的景致移到了眼前,请赏析第⑥段划波浪线句子的妙处。

( 6 )“沿着兰亭方向走”实际上是告诉我们要弘扬传统,重塑雅集。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找回日渐失去的脾性和情怀”?

( 7 ) 积累链接:作者说春日的风韵是竹林的绿意释放的,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用一个诗句表现了草地上的春日风韵,请写出这一诗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个春天,很暖

章月珍

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做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她竟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地说那些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一边咳嗽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

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她灌好热水袋给惜愉焐手,夏天她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是谁也无法替代的”。女儿低下了头。

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情绪如此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男孩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奶奶,大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祖孙俩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笑了。

那个春天,很暖……

(选自《2015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 1 )“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五岁时

________

七岁时

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

九岁时

________

十一岁时

与奶奶一起做游戏,关爱奶奶


( 2 )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那个冬天,很冷……

( 3 )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 4 )“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内容后作文

以下是小华同学写给学校“心理咨询室”信中所倾诉的烦恼:我是一个怕羞的学生,从小到大都不爱跟老师交流,不爱向老师问问题,小学时我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老师比较看重我,会主动问我有没有问题;到了初中,我发现我什么都不是,曾经老师眼里的好学生似乎成了学渣。爸妈要我多向老师问问,但我不敢问;现在我即使想问也不知如何去问了。这该如何是好?

请你以“知心朋友”的身份给小华同学回一封信,劝导他重新振作起来。

要求:(1)可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地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日月同辉”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