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查,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B: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C: 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D: 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
2、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各类政府官员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将“各类政府官员”改为“政府各类官员”) B: 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将“交往”改为“交流”) C: 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青睐。(在“审美”后加上“价值”) D: 我们寻访散落在南粤大地上的古老书院,探访广东文脉昌盛与书院繁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将“探访”改为“探究”) |
3、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泄气(xiè) 渡江(dù) 要塞(sài) 锐不可当(dàng) B: 荷兰(hé) 颁发(bān) 拨款(bō) 王蛇吞食(shí) C: 游泳(yǒng) 绷直(bēng) 酷似(kù) 屏息敛声(pǐng) D: 桅杆(wéi) 娴熟(xián) 默契(qiè) 殚精竭虑(dān) |
4、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今年暑假我们全家游览了黄果树大瀑布。我们先坐旅游大巴在景区门口下车。 。让仿佛置身于一个缥缈虚无的童话世界。 ①那里有一道宽大的瀑布。几十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能听到轰隆隆的声响,水沫扬起,弥漫了半个山腰。 ②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许多野生兰草,都开着淡淡的兰花,就像地上浮着一层寒烟。 ③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了七彩迷离的虚幻。 ④我们走了半天,一直走到山的深处。 ⑤香气浓烈极了,站在峡谷里的任何地方都能闻得到。 A: ⑤②④③①B: ②⑤④①③ C: ②④①③⑤ D: ④⑤②①③ |
5、 |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不懂古文,面对图书馆里满架的中国历史资料,只能叹为观止。 B: 晚上,我和妈妈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 , 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C: 遂宁观音湖湿地生态公园,既能让你饱览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 D: “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中的这句话让樊登豁然开朗 , 压力瞬间得到了纾解。 |
6、 | 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B: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D: 余闻之也/久 |
7、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主要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C: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欧阳修是其中之一,他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我们学过他写的课文《卖油翁》。 D: 中国古代关于年龄的称谓很有讲究。例如:弱冠指20岁的男子,桃李年华指20岁的女子;花甲指60岁,古稀指70岁,耄耋之年指80—90岁,期颐指百岁老人。 |
8、 | 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赡养(zhān) 殉职(xùn) 诬蔑(wū) 负隅顽抗(ǒu) B: 蝉蜕(tuō) 追朔(sù) 蠕动(rú) 呕心沥血(ǒu) C: 缅怀(miǎn) 浏览(liú) 嗜好(shì) 销声匿迹(nì) D: 聆听(líng) 连翘(qiáo) 愚昧(wèi) 庖根问底(páo) |
9、 |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它们分布于世界各地,种类有500多种,最著名的有瓶子草、猪笼草、狸藻等。 ②植物界中不仅有靠根吃“素”的植物,而且还有靠“口”吃“荤”的植物。 ③植物靠“口”捕食蚊蝇类的小虫子,有时也能“吃”掉蜻蜓一样的大昆虫。 ④有的像瓶子,有的像口袋或蚌壳,能分泌昆虫喜欢的香味,还能分泌消化昆虫的黏液。 ⑤食虫植物(也称食肉植物)便是这类植物。它们的叶子变得非常奇特,形成各种形状的“口”。 A: ②①⑤④③ B: ②③⑤④① C: ②⑤③④① D: ③⑤④③① |
10、 |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 ②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 ③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 ④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⑤那年,他已经87岁了。 A: ①⑤③②④ B: ①③②⑤④ C: ③⑤②①④ D: ③①⑤②④ |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如梦令·春思 【北宋】苏轼 手种①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②。帘外百舌儿③,惊起五更春睡。居士④,居士。莫忘小桥流水⑤。 【注释】①手种:亲手栽种。②青子:尚未成熟的青色小果子。③百舌儿:一种专在春天鸣叫的鸟,黑身黄嘴。④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⑤莫忘小桥流水:意指不要忘记了当年在东坡的躬耕田园生活。 |
文言文阅读。 苏轼 ①欣然起行________ ②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 ③怀民亦未寝________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 ________ ( 2 )下面句子中与“相与步于中庭”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 万钟于我何加焉 C: 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D: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 )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
(一)阅读课文第2段,回答下题。
以上所述,是一匹所有才能都已获得发展的马,是天然品质被人工改进过的马,是从小就被人养育. 后来又经过训练. 专为供人驱使而培养出来的马。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对这种动物的奴役或驯养已太普遍. 太悠久了,以至于我们看到它们时,很少是处在自然状态中。它们在劳动中经常是被披着鞍辔的;人家从来不解除它们的羁绊,纵然是在休息的时候;如果人家偶尔让它们在牧场上自由地行走,它们也总是带着奴役的标志,并且还时常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残酷痕迹:嘴巴被衔铁勒得变了形,腹侧留下一道道的创痍或被马刺刮出一条条的伤疤,蹄子也都被铁钉洞穿了。它们浑身的姿态都显得不自然,这是惯受羁绊而留下的迹象:现在即使把它们的羁绊解脱掉也是枉然,它们再也不会因此而显得自由活泼些了。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 壮观瞻而喂养着. 供养着的马,那些不是为着装饰它们本身,却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鬃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铁蹄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 1 )试用三个词语概括马的天然品质是什么?________( 2 )“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教育”一词是________的修辞手法,指的是________。“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的是________“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 ________作者在此流露的感情是:________。
( 3 )“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那些不是为着装饰它们本身,却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这一切”指什么?为什么说它对于马的侮辱,要超过蹄铁?阅读理解
①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③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④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⑤老头子每天每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⑥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⑦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⑧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 1 )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一)当我们告别小学,走进初中,标志着我们实现了由小学生向中学生的华丽转身。你的成长过程,也许是一帆风顺,事事称心;也许是烦恼多多,忧愁不断。然而不管你的经历如何,你都在一天天成长,你也都能从中获得不少教益。
请以《成长的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二)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常常会面对父母、老师、朋友的关爱而感到幸福,面对失败挫折而感到无助,或是一个人独处而感到孤独……只要你细细品味生活,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各种味道。
请以《感受》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写作要求:①如选作文(一),先在题目横线上填上恰当词语(例如“快乐”“烦恼”“细节”“浪花”等),使文题完整;②记叙具体的事情,文从字顺,条理清楚,说真话、抒真情,发挥联想和想象,中心突出;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