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瑞昌市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恍然大悟 麻木不人 怪诞不经
B: 不毛之地 精益求精 兴高彩烈
C: 满腔热忱 沉默寡言 孤苦伶仃
D: 莫不关心 妄下断语 张牙舞爪
2、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B: 传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纪念我国著名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也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
C: 京剧雍容华美,昆曲典雅精致,越剧宛转悠扬,秦腔朴实无华,梆子戏高亢悲凉: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D: 为庆祝建党90周年,北京日报与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回望红色足迹,我的亲历感动》征文活动。
3、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chuò) 泣 (yīn)哑 阻(è) (lán)褛
B: 抽(yì) (lí)歌 (zhé)皱 旁(wù)
C: (duì)变 (shàn)笑 (qiáng)褓 (dī)防
D: 庇(yīn) (jī)绊 挑(xìn) (chù)新
4、

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 )

①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

③圆明园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④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要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A: 比喻 比喻 反问 夸张
B: 拟人 比喻 设问 反语
C: 比喻 拟人 设问 夸张
D: 拟人 比喻 反问 反语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目前,各地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并完善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机制。
B: 通过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使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飞速发展中的中国。
C: 窗外的暴风雨突然渐渐地停下来。
D: 膳食营养搭配是否合理,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
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 , 签署了合作协议。
B: 全市学生运动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 , 决心为学校争光。
C: 课堂上,老师又教了我们一种解题方法,全班同学做起题来得心应手,事倍功半
D: 一个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在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7、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红五月”读书活动期间,语文老师就“如何读好书”的话题说长道短 , 让我们受益匪浅。
B: 贺州客家围屋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我们不得不叹服建造者的别具匠心
C: 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我们的爱国情怀会油然而生
D: 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8、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为青年学于成长提供了价值准绳,也为高校教书育人提供了工作方法。百年清华并参与了中国高等教育探索发展的历史,这里蓬勃昂扬的青春理想、严谨勤奋的治学氛围,了许许多多全面发展、个性鲜明的栋梁之才。高等教育始终让青年学子全面发展并保持个性,我国的人才培养水平一定会大幅度提高。

A: 见证 铸就 只有 才
B: 印证 造就 只要 就
C: 印证 铸就 只有 才
D: 见证 造就 只要 就
9、

下列划线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xī) 热(zhōng) 香(zhào) 感恩德(dài)
B: 道(qiàn) 鱼(jì) 涡(xuàn) 指一算(qū)
C: 活(pō) 弄(hù) 夺(lüè) 天真烂(màn)
D: 反(xǐng) 减(xuē) 解(pāo) 应运而生(yīng)
10、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蓝图,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
B: 中国人出境游,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形象,出境游客能否温文尔雅,展示着良好的国家形象。
C: 从修书一份致敬老父亲,到亲手为老人送餐端饭,再到署名文章谈尊老。始终用自己的行动,从家庭、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诠释着敬老孝亲的三重境界。
D: “排队”点赞、“炫耀式”晒娃、微商代购……原本作为老师发布通知、与家长沟通平台的QQ、微信家长群,已经悄然变味。每天动辄几百上千条信息,让不少家长和老师直呼“受不了”。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外国诗《女孩遗言》,完成问题。

女孩遗言

[前苏联]佚名

小女孩对手握铁锹的德国士兵说

刽子手叔叔

请把我埋得浅一点

深了

妈妈明天就找不到我了

( 1 )有人说这首诗反映了大主题。你认为该诗的主题是什么?
( 2 )从“手握铁锹”我们可以获知什么信息?
( 3 )从“叔叔”的称呼我们读到了什么?
( 4 )诗中的小女孩这个形象十分生动,请作简要的分析。
( 5 )这首诗只有短短的39个字,却分量很重,颇有意境。请作简要分析是怎样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解缙①应制②题《虎顾众彪③图》,曰:"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回顾.”文皇④见诗有感,(即命夏原吉迎太子于南京)。文皇与解缙同游。文皇登桥,问缙:“当做何语?"缙曰:“此谓,一步高一步’。”及下桥,又问之,缙曰:“此谓,后面更高似前面。”

(注释)①解缙:字大绅,明代著名才子。②应制:古时由皇帝指定大臣来作诗或者写文章。③彪:此指小虎。④文皇:明成祖朱棣

( 1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虎众彪________②下桥________

( 2 )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皇)于是命令夏原吉到南京接太子。
B: (文皇)于是任用夏原吉到南京接太子。
C: (文皇)于是命令夏原吉接太子去南京。
D: (文皇)于是任用夏原吉接太子去南京。
( 3 )从文中看,文皇见诗有感,是因为诗中的“________”三个字触动了他。
( 4 )下列选项中对解缙的特点概括最贴切的一项是( )
A: 有勇有谋
B: 灵活睿智
C: 谦虚谨慎
D: 忠于职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美丽的桥

①很久以前,一直和睦地生活在相毗邻的两个庄园的一对亲兄弟陷入了一场纠纷,这是40年来两兄弟之间首次发生纷争。

②在这40年当中,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肩并肩地辛勤劳作着,共用农业机具,互换丰收果实。可是这种漫长而有益的合作突然停止了,原因是发生了一起小误会,结果发展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

③一天上午,有人敲开了哥哥家的大门,一个身背木匠工具的人对哥哥说:“我正在找活干,如果您的庄园需要修缮,我可以帮助您。”“是的,我这里正需要你。”哥哥回答说。

④哥哥说:“你瞧,在小溪另一边的那个庄园住着我弟弟。上周我们两个庄园之间还是一个美丽的大牧场,但是,前几天我弟弟用推土机开了一条渠,从此,一条小溪横在我们的庄园中间。”

⑤“他这样对待我,我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你看到粮仓旁边那堆废木头了吧,我想让你在这里造一个两米高的围栏,此后我永远都不想见到他了!”哥哥说道。

⑥木匠对哥哥说:“我懂了。请给我钉子、挖坑埋木桩用的铁锹。我的活计会使你满意的。”

⑦哥哥帮助木匠准备完所有的材料后,离开了庄园,忙别的去了。

⑧木匠一整天都在忙碌着,又是测量,又是锯木头,又是钉钉……日落时分,当哥哥回来时,木匠已经干完了活。这时,哥哥惊得目瞪口呆,因为他的眼前不是什么两米高的围栏,而是一座小桥,一座穿过小溪连通两个庄园的桥。它静静地沐浴在夕阳的余辉中,精美得简直就像一件艺术品。

⑨这时,哥哥的邻居弟弟从桥那边的庄园走过来,抱住哥哥说:“你真伟大!在我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之后,你却建造了一座美丽的桥……”

⑩当两兄弟重归于好的时候,他们看到木匠正在一边默默地收拾工具。“请等一下,”哥哥对木匠说,“我这里还有很多活需要你做。”木匠背起工具,微笑着回答:“对不起,我倒是很愿意留下来,但是还有很多桥等着我去造。”

( 1 )这座桥之所以是“美丽的”,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 2 )结合语境,解释文段⑤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颜色:________

( 3 )两兄弟的哪些做法表明他们已不再和睦友爱?请简要概括。
( 4 )文中有一句话点明了木匠已有主见,他要造一座桥,这句话是什么?
( 5 )你怎样理解文段⑩中划线句子的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木匠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逃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 1 )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 2 )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 3 )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①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②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

( 4 )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以“好久不见”为题写篇文章,书写你心中的故事,抒发你想要抒发的情感。

要求:字迹工整,文面清晰。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姓名,字数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突然不想平凡”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