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黄梅县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针对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忍者,宽容忍让,不针锋相对。
B: “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
C: “海啸”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去预测?我们应该尽快搞清楚这些问题。
D: 毕业50周年同学会现场,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嫦娥二号”航天飞行器在圆满完成了探月任务后,飞离月球,开始新的宇宙探测之旅。
B: 通过这次太空旅行,使我们了解到很多关于太空的奥秘。
C: 我们在航天事业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
D: 宇航员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安保工作,防止登月安全事故不要发生。
3、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农(diàn) 陇(yí) 死(nì) 私(shú)
B: 勉(qiáng) 料(tiáo) 和(ǎi) 娌(zhóu)
C: 和(mù) 门(yá) 横(mán) 着(mán)
D: 不(chuò) 笑(nì) 周(jì) 旱(zāi)
4、下列词语中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应(hè) 狭(ài) 随声附(huò) 轻怕重(zhān)
B: 恿(sǒnɡ) 薄(bǐ) 根问底(páo) 人听闻(hài)
C: 突(wù) 临(wèi) 疲倦不(kān) 然不同(jié)
D: 护(bì) 澈(chénɡ) 参差不齐(cān cī) 人迹至(hàn)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B: 他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C: 父亲已经走了,但那番语重心长的话语时时在我的心头回想。
D: 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泰安的空气更加清新。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鼎湖山听泉》这篇写景散文,按照旅游者的行踪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作者把水泉当作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不断升华之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
B: 《林中小溪》是写俄罗斯高加索地区原始森林景色的,他以小溪流淌过不同地势呈现出的种种情貌,以及从中呈现出的勇往直前、冲决一切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信念,溪流成为自我人生道路的写照。
C: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陈涉世家》节选的这一部分记叙了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起义初期的迅猛发展和最终的结果。
D: 《飞红滴翠记黄山》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课文通过时间、空间、逻辑三条线索表现了黄山壮阔的景色,激发读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认识大自然的创造力和人类的审美感知在提升景物品格中的作用,从而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7、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驱弛 崇拜 一气呵成 断壁残垣
B: 故障 荣膺 望眼欲穿 污人青白
C: 锦幛 端详 如坐针毡 影影绰绰
D: 签署 涣发 芒刺在背 天伦之乐
8、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狡辨 绚丽 迂回 销声匿迹
B: 骤然 漩涡 缭绕 平易进人
C: 浮燥 眺望 褶皱 锋芒必露
D: 追溯 翩然 怠慢 挑拨离间
9、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明小长假,高速公路又迎来了拥堵高峰,让人毫发不爽
B: 当代作家毕淑敏的小说《一厘米》的结尾别出心裁 , 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C: 灯光戛然而止 , 舞台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她空灵的歌声却悠悠传来。
D: 电影《红海行动》放映以来,获得广泛的关注与好评被认为是难得的精品,口碑甚嚣尘上
10、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niàng) 稀(shū) (yīn)红 (nèn)叶
B: 应(hè) 抖(sǒu) (mò)样 (hōng)托
C: 枯(téng) 高(miǎo) 池(qí) (zhì)热
D: 萧(sè) (sǒng)峙 (qī)息 (zhù)蓄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古词,完成各题。

登古邺城

(唐)岑参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注释】①邺(yè)城:春秋齐邑,战国魏都,三国时魏置邺都,与长安、洛阳等合称五都,北周大象二年(580)遭战火焚毁,民众南徙,隋开皇十年(590)复为邺县。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②飞云殿:无考,当为邺城宫殿一陈迹。③城隅(yú):城墙角上作为屏障的女墙。④望陵台:即铜雀台,曹操筑。⑤武帝:曹操死后被追尊为魏武帝。

( 1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点题,次句一个“空”字,统领全篇。
B: “复何见”三字,以一设问,自然引出中间四句的具体描绘。
C: 东风,在古诗中尤为常见,如李商隐《无题》“东风无力百花残” ,如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等等,与本诗的“东风”一样都在暗示春天已到来,并呼应结句“春色”。
D: 飞云殿,从名称上可以使作者想见当年的气势。而今,在春风的吹拂下依然彰显其当年的兴盛。
( 2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这两句例重从人事方面写“空”。“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这两句侧重从事业方面写“空’。
B: 诗的最后两句用“人去尽”总承上四句,春色依然,人事俱非,这两句既是对春色的感叹,又是对古人不常在,事业不常在的感叹。
C: 这首诗以“空”为主线,通过总括、细描、抒慨三个层次的渲染烘托,写出古都邺城的“四空”,凭吊古迹,惋叹人生,寓情于景。
D: 开头说“复何见”,结尾说“为谁来”,两处问句呼应,加深了这种感叹的分量,全诗遂在不尽的感叹中结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桃花源记》节选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1 )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 )
A: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陈涉世家》) 闻 , 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B: 停数日,辞(《桃花源记》) 我以日始初时人近(《两小儿辩日》)
C: 不足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其印予群众所得(《活板》)
D: 猛浪奔(《与朱元思书》) 烨然神人(《送东阳马生序》)
E: 窥谷忘(《与朱元思书》) 及 , 市罢(《郑人买履》)
( 2 )下面哪一个句子中没有通假字?( )
A: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B: 固以怪之矣
C: 便要还家
D: 经纶世务者
( 3 )陶渊明在文章结尾说“渔人处处志之”,却没有找到桃花源,隐士刘子骥也没有找到,此后就在也没有人寻找了。后人改编了《桃花源记》:渔人从桃花源回来后,没有去寻找桃花源,而是把从桃花源带回来的一些桃树枝插在院子里,一阵春雨之后,那里就变成了桃花源。你觉得这两种不同的结尾各自传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或想法?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下午的小树林静悄悄的,各种花儿、草儿,连那些爱吵闹的小山雀,也仿佛午睡了,一点儿声息也没有。

他果然又在里边,斜躺在一堆野草上,显出十分衰弱的样子。

他忽然站起来,走到我的身边,大大的眼睛闪露出笑意。我眼看他走到他刚才躺过的地方,坐了下来,忽然发现脚前泥土上画满了各种各样奇怪的画儿:一( )歪歪斜斜的塔,一( )松松散散的书,一( )弯弯扭扭的树。这些画儿下面画了三个圆圆的“○”,好像滚动的铁环。

“三叔,你画的是什么?”

“画的都是三叔。”

“可一点儿也不像你呀?”

“像,很像!”他凄然一笑,指着塔说,“我小时想做一个建筑师,但又讨厌建筑学上那些个复杂的公式,就放弃了。这一摞书,是我第二个理想,想当一名著作等身的作家,写了几篇稿子,寄出去被退回来了,我又灰心丧气,不干这伤脑筋的事儿了。这一棵树,是我第三个理想,想当一名生物学家,后来又觉得生命的起源、遗传和变异、蛋白质的人工合成等问题竟是那么复杂和渺茫,我又颓唐了。第四个理想还没有建立,命运忽然对我说:‘算了吧,你该回老家了!’”

“那些铁环是什么意思?”我悲伤地问。

“这是我一生的成绩:三个○。”

“那老师一定会批评你了。”

“没有老师来批评我的。”他微微一笑,又说,“只有这些树叶、小草,还有那朵紫豆角花,好像在批评我,说我以前太粗大意了,太不了解他们了。”

我沉默了,抬头望他,不知为什么,他眼睛里滴下几滴泪水。

( 1 )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量词。

他忽然站起来,走到我的身边,大大的眼睛闪露出笑意。我眼看他走到他刚才躺过的地方,坐了下来,忽然发现脚前泥土上画满了各种各样奇怪的画儿:一( ________ )歪歪斜斜的塔,一( ________ )松松散散的书,一(________ )弯弯扭扭的树。这些画儿下面画了三个圆圆的“○”,好像滚动的铁环。

( 2 )这段文字的最后写三叔“眼睛里滴下几滴泪水”,他为什么流泪?你能揣摩出三叔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 3 )读了这段文字后,你受到什么教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红叶

凸凹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第一次赏香山红叶时,我正上着一所专业院校,适逢红叶盛季,满山红遍,同伴便惊叹不迭。

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遥远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红叶的命运便很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拓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奇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庄稼的秸秆被村人铡碎了,厚厚地铺到猪厩中去,再取山上的表土覆盖,以期来年沤①出一些好肥料来。而后,有余力的,要在地堰的边上,砍一垛垛的干柴杂草,烧一推一堆的草木灰。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憋得大,土豆长得足,谷穗也结得沉。

此时,山上的红叶正红得烂漫呢。但忙碌的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

红就让它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他们想。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②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赶那么远的路,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

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他要多烧几堆草木灰啊。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娴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蓦地就生出一丝羞耻。我便踅③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

父亲很懂我的心思,关笑;“去赏你的景吧。”

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

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但我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做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

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

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了红叶,

儿女还要辜负父亲么?

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④,“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

从此,每到秋深,我都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

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

便很执着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

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如山里的人们。

(本文有改动)

【注】①沤(òu):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②惆怅;伤感,失意。③踅(xué):中途折回。④雄自酿:一种自家酿造的酒。

( 1 )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一、二两自然段中要写“香山红叶”?
( 2 )指出下列句子中作者“惆怅”的具体原因。

①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赶那么远的路,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

②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 3 )分析“故乡红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用。
( 4 )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及“我”对“父亲”的思想情感做赏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走进五彩斑斓的生活,人们常常发出“真幸福”的感叹与感激。有家真幸福,那里充满了浓浓的亲情;有朋友真幸福,他们帮我们驱赶孤独,带来快乐;有音乐真幸福,那里是我们心灵的乐园;有梦想真幸福,我们的人生因此而有了寄托……

请以“有 真幸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充文题,使其完整;富有真情实感地叙写能表达中心的具体事件。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500字,不超过900字。③不要出现影响阅卷的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不可避免,请用××代替。④书写要求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个寂寞旳兲”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