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北京市潭柘寺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成语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精华。我们应该善待这份遗产。从较高层次的要求说,要积极研究它,挖掘它的深刻内涵,探讨如何在新的时代将它发扬光大。从较低层次的要求说,要正确的理解它,使用它,然而,我们许多人连这起码的要求也做不到。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十分普遍。

A: 成语是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精华。
B: 我们应该善待成语这份遗产。
C: 我们要正确的理解和使用成语。
D: 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十分普遍。
2、

对下面语段的主要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环保部近日通报了今年进行的华北六省市地下水污染专项检查结果,受检查的2.6万多家企业中,几十家企业存在利用渗井、渗坑或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排放、输送或者存贮污水的违法问题。环保部对这些企业的违法问题进行了查处。然而,88家企业共罚了613万,平均到每家企业只有七万。但污染地下水造成的环境影响却无法用这七万来挽回。

A: 不少企业存在非法排污问题。
B: 污染地下水企业平均只罚七万“失之于宽”
C: 政府要及时披露信息,尊重公众的知情权。
D: 污染地下水造成的环境影响要大得多。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诗文写作的时间。
B: 第二、三句“送酒”“菊”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
C: 第四句设想了故园菊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的情景。
D: 全诗写出了诗人在重阳节登高、饮酒、赏菊时的思乡情感。
4、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心情愉快、精力充沛、敬畏生命”这三个短语都是主谓短语。
B: 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代,苏轼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C: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5、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心思却不在挖野菜,而是借挖野菜之机享受春光的明媚:一会儿采野菜;一会儿扑蝴蝶;一会儿追飞鸟。
B: 目前,很多商家和不少地方政府部门推出发放消费券来拉动内需的举措,一时刮起“券风”,旅游、购房、家电和电影消费券等等,真不知道何时才能偃旗息鼓?
C: 以前的学者讲《论语》多讲其政治意义,但于丹教授另辟蹊径,提出“半部《论语》修自身”,用经典给今人做“心理按摩”。
D: 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等……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往今来很少有人情愿过这种生活。
6、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言(yáo) 头(gǎo) 气冲牛(dǒu)
B: 伴(Iǔ) 头(pèi) 慨淋漓(kāng)
C: 瘩(gē) 震(sǒng) 人不倦(huì)
D: 育(bǔ) 愧(zuò) 悲天人(mǐn)
7、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sāo) 褓(qiǎng) 智(ruì) 聒不舍(qiáng)
B: 词(yú) 田(pǔ) 胆(què) 心无旁(wù)
C: 寒(jìn) 憬(chōng) 那(shà) 尽职守(kè)
D: 承(tiáo) 立(zhù) 落(yǔn) 犊之情(shì)
8、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奋(kàng) 烧(zhuó) 远(miǎo) 叹观止(wéi)
B: 暗(huǐ) 闭(sè) 静(tián) 惊心动(pò)
C: 绊(jī) 落(yí) 风(xuàn) 然而止(gá
D: 颤(lì) 脱(zhèng) 然(mù) 大彻大(wù)
9、下列各组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虽/不能察
B: 弗敢/加也
C: 公问其/故
D: 肉食者/谋之
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寒噤 暇想 张皇失措 豁然贯通
B: 琐屑 烦躁 重蹈覆辙 穷愁潦倒
C: 愧怍 荒僻 根深蒂固 物竟天择
D: 蓬蒿 家醅 诚惶诚恐 无可质疑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1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中的“________”字和“________”字生动有趣地写出了早春给自然界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 2 )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理由。

( 3 )下面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描写了杭州西湖的春色,令人目迷神驰。
B: 诗人不是一般的写景,更是写出了早春的特有景物,“早莺”“暖树”“春泥”“浅草”让人感受到早春的气息。
C: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展现了鲜花盛开、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壮丽景色,这些特有的景物令人眼花缭乱。
D: “最爱”二字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喜悦情感,“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仅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1 )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水尤清(寒冷)
B: 日光下(穿过)
C: 以其境过(清澈)
D: 而从者(跟从)
( 2 )下面句中划线的“以”与其他三项用法和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耶
B: 不物喜,不以已悲
C: 其境过清
D: 全石为底
(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 第一段作者围绕“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 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泼、可爱。
D: 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 4 )翻译文中第②自然段
( 5 )第①段描写石头,采取点面结合的写法,请具体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让文明素养追上现代化的脚步

李浩燃

①“海星被摸死!模型巨蜥的脚趾也被摸断了!”最近一则微信广泛传播,从一个侧面表明,开馆不足一个月的上海自然博物馆,陷入了喜忧参半的处境。博物馆受公众热捧令人欣喜,但观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不文明行为,又引人忧虑。

②事实上,“海星被摸死”只是网上持续热议的文明话题的一个新注脚。从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到成都武侯祠《前出师表》石刻,“路培国”们的“到此一游”刻字,至今没有绝迹;向空服人员泼面、攀爬红军雕塑照相,种种劣行仍然在各种场合上演。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还有一些地方出现的当街暴打妇孺现象,更引来群情激愤。

③无论是出境旅游的不良行为被媒体打“差评”,还是公路上的违章驾驶、危险飙车等,许多不文明现象,可以说是腰包“鼓起来”、生活“阔起来”后遭遇的社会发展新课题。搭乘着城镇化、现代化的时代快车,许多人逐步远离了物质匮乏的窘迫,又浑然不觉地陷入了另一种窘境。“发展的列车匆匆驶过精神的站台,现实的变化把心灵的地图抛在身外。”充满诗意的语言,道出了一些人“脑袋”轻于“口袋”、灵魂跟不上身体的尴尬状态。如果从社会层面来思考,公民文明素养如何与现代化同步,精神文明如何与物质文明比翼齐飞,已经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课题。

④恩格斯说,“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关键词汇,“文明”折射国家发展的境界、社会进步的状态,是凝聚当代中国价值公约数的重要平台。应当看到,文明不仅仅需要被唤醒,更应在制度设计层面体现软硬结合、标本兼治。日前,继《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近一个月后,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大闹亚航、强行打开飞机应急舱门、攀爬红军雕塑照相等不文明事件的四个当事人被列入“黑名单”,便是一种积极的尝试。惩恶扬善、久久为功,以不断加大的外力强化约束,让放纵自我、妨碍他人、侵害公序良俗的行为付出代价,方能防止“破窗效应”,变压力为动力,促使文明变成公民的行为自觉与生活方式。

⑤看得见的硬伤容易修复,看不见的短板却难补齐。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文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从不文明到文明,从文明的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递进,自然需要一个“进化”的过程。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也不应一味批评公民素质参差不齐,更当以每一次问题暴露为契机,优化管理方式、加强机制构建,真正从治理现代化的高度推进文明建设,依靠“制度文明”稳步提升“公民文明”,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明水位。

⑥文明不是空洞浮泛的口号,仰赖一点一滴的践行去成全。因此,与其做一个对不文明现象义愤填膺的“键盘侠”,莫如迈出坚实步伐,用双手书写文明的笔画。你的文明,或许就存在于银行ATM机的一米线旁,展现于人潮涌动的公交车站牌下,闪耀在川流不息的行车道中。如果说,遵守公共空间的秩序与规则是底线要求,那么,主动为别人着想、做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则是更高境界。从这个意义出发,知行合一,做一个更加文明的公民,其实也是在打造一个更好的自己,过一种更值得过的生活。

⑦一位西班牙作家说过,“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文明是世间最动人的语言,一个视文明为阳光的国家、一个视德行如生命的民族,让文明素养追。赶上现代化的脚步,必将更富有魅力,也必能赢得真诚的尊重。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5月14日,有删改)

(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选文前三段列举众多不文明现象有何目的?

( 3 )在下面横线处按例句的结构样式仿写一组句子,使其上下文连贯。

你的文明,或许就存在于银行ATM机的一米线旁,展现于人潮涌动的公交车站牌下,闪耀在川流不息的行车道中。你的文明,或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最后一段西班牙作家的话,强调了文明是公民交际中必须具备的素养。
B: 文章第⑤段划线的词语呼应紧密,既对公民有宽容的心态,又从制度建设的高度指出了提高公民素养的途径。
C: “看得见的硬伤容易修复,看不见的短板却难补齐。”这里的“短板”指的是公民素养的严重缺失。
D: 为了制止游客不文明行为,国家旅游局制定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有了这个管理办法,就能从根本上杜绝游客种种不文明现象。
( 5 )简要分析文章是怎样层层深入论证中心论点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例如,(A)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a—Ⅰ抗胰蛋白酶的母羊。(B)这种羊奶的售价是____美元一升。(C)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用什么办法能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羊扩大繁殖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同样,(D)荷兰PHP公司培育出能分泌人乳铁蛋白的牛,以色列LAS公司育成了能生产血清白蛋白的羊。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克隆”。

②母马配公驴可以得到杂种优势特别强的动物——骡,然而骡不能繁殖后代,那么,优良的骡如何扩大繁殖?最好的办法也是“克隆”。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如何挽救这类珍稀动物?“克隆”为人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③除此之外,克隆动物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④不可否认,“克隆绵羊”的问世也引起了许多人对“克隆人”的兴趣。例如,有人在考虑,是否可将自己的细胞克隆成一个胚胎,在其成形前就冰冻起来。在将来的某一天,自身的某个器官出了问题时,就可从胚胎中取出这个器官进行培养,然后替换自己病变的器官。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⑤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我想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来结束本文:“可以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意,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

( 1 )节选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A: 动物的克隆
B: 植物的克隆
C: 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D: “克隆人”的讨论
( 2 )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分析错误的是( )
A: 举例子,具体说明可以通过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好处。
B: 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
C: 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能利用克隆技术来繁殖特种羊,并生产出药用价值高的羊奶。
D: 作比较,具体说明可以通过克隆技术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
( 3 )为什么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

要求:①写出课文的题目、作者、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②写出最喜欢的理由。③字数在150字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幽灵染色体ヤ”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