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陨落 奥恼 心旷神怡 盛气凌人 B: 赃物 震撼 德高望众 因地制宜 C: 迁徙 颠沛 迫不及待 无与伦比 D: 绵延 驰骋 芒刺在背 顾名思意 |
2、 |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为( ) A: 怪诞 小凫 栅栏 神采奕奕 B: 障碍 模样 例行 疯疯癫癫 C: 绦带 余晖 俯冲 大相径庭 D: 草坪 暮蔼 吹拂 无所顾忌 |
3、 |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一文提到了“治经”。“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 《西游记》的回目中,多次提到了“金公”“木母”。“金”“木”是五行概念。 C: 《论语》中的“不惑”之年和“耳顺”之年,分别指的是“四十岁”和“五十岁”。 D: 《送东阳马生序》中有“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一句。“既加冠”,指男子已成年。 |
4、 |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今,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中,他们已经成为抗疫的中坚力量 ②他们没经历过太多风雨,也很少遭遇磨难,一直在顺风顺水中成长 ③曾一度被怀疑能不能肩负未来 ④一些90、00后,曾被贴上“自我”“个性”“缺少责任感”“没有担当精神”的标签 ⑤经过这次大考,富有朝气、充满力量、勇于担当的90后、00后真正成长为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 ⑥他们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不怕牺牲,洋溢着激情,散发着力量,无惧生死,直面挑战 A: ②①③④⑥⑤ B: ④②①③⑥⑤ C: ④②③①⑥⑤ D: ②④①⑥⑤③ |
5、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花苞 褪尽 幽寂 血气方钢 B: 嫁结 延绵 爱怜 仙露琼浆 C: 笼罩 挣扎 瞬息 淅淅沥沥 D: 盘虬 苦涩 服待 荒草萋萋 |
6、 | 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B: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C: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D: 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 , 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叶圣陶《苏州园林》) B: 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C: 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D: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鳞次栉比。(减克家《说和做》) |
8、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沿溯(sù) 静谧(mì) 卷帙(zhì) 素湍绿潭(tuān) B: 诘责(jié) 俯瞰(kàn) 黝黑(yǒu) 窥谷忘返(kuī) C: 真挚(zhì) 淳厚(chún) 殷红(yīn) 不省入事(shěng) D: 惆怅(chóu) 风靡(mǐ) 亘古(ɡèn) 断垣颓壁(tuí) |
9、 | 下列加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 震悚(sǒnɡ) 荒谬(miù) 溃退 (kuì) 锐不可当(dǎnɡ)B: 瓦砾(lè) 尴尬(ɡān ) 惊骇 (hài) 歼灭(jiān) C: 颠沛(pèi) 幽咽(yàn) 诘问(jí) 差使(chāi ) D: 阡陌(qiān) 举箸(zhù) 寒噤(jìn) 仄歪 (zè) |
10、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嗥鸣(áo) 宰割(zǎi) 怪诞(dàn) 重荷(hé) B: 木屐(jī) 嫉妒(dù) 炽痛(chì) 泥泞(nìng) C: 缠络(luò) 抽屉(tì) 亘古(gèng) 骊歌(lí) D: 讪笑(shàn) 哺育(fǔ) 踱步(duó) 污秽(shuì)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1 )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________”字为线索,以“________”季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 )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 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________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 孟子认为,人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这一点合乎人性。 C: “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可以用来做本文第②段的一个事实论据。 D: 作者用“不食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之”两个例子,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现代文阅读
莺布封
①阴霾弥漫的冬天是毫无生气的季节,是自然界的休眠和沉睡时期:昆虫停止了生命,游蛇停止了运动,植物终止了生长失去了绿色,所有的空中居民都被抛弃流放,水族生命被关在冰冻的牢狱中,大部分陆地动物被囚禁在山洞、岩洞、地洞内,这一切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幅萧条冷漠的景象。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第一个信息,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唤醒了沉睡的大自然,焕发了新的活力与生命,树木披上了新装,引来了新主人在此嬉笑打闹,唱歌传情,到处生机勃勃。
②在森林的主人当中,莺科小鸟最多,也最惹人喜爱:它们活跃、灵巧、轻盈、好动,所有的动作看上去都富有感情,叫声中透出喜悦,玩耍中隐藏爱情。树木长叶开花时,这些小鸟来到了我们身边:有些住进我们的花园,有些更喜欢林阴大道和树丛,不少钻进了大树林,另有一些藏进了芦苇荡。莺雀布满大地各个角落。到处能听见它们欢畅的歌声,看到它们飞来飞去的欢快身影。
③我们不仅喜欢它们无忧无虑,还希望它们漂亮美丽;但大自然似乎只赋予了它们可爱的性情,却忽视了装扮它们。莺雀的羽毛暗淡而缺少光彩:除两三种身上稍有斑点略能点缀,其余的浑身都是暗淡的灰白色或褐色。
④它们居住在花园里,树丛中,或是种植蚕豆青豆等的菜园里,一般在蔬菜架子上栖息;它们在这里玩耍、搭窝,不停地出入,直到收获季节。这时,它们迁徙的日期临近,该离开这块乐土,离开爱的家园了。观看它们叽叽喳喳相互追逐好似看一场节目,它们的打闹并不过火,争斗也是天真无邪,结果总是以几只歌结束。莺是轻浮爱情的象征,如同斑鸠是忠贞爱情的象征一样。莺总是快乐无忧,充满活力,它们实际上并非缺乏爱情,也不缺少对爱情的忠诚。雌莺孵卵时,雄莺在旁边千呵万护,与它共同迎接小生命的降生,直至长大后也不分离。
⑤莺生性胆小,在与它同样弱小的鸟类面前都常常躲避,尤其害怕遇到最危险的敌人——伯劳。然而危险一旦过去,一切便抛至脑后,用不了一会儿,它又变得欢乐愉快,又唱又跳。它只在树林中最茂密处唱歌,这时总把自己隐藏起来,尤其是在炎热的中午,只偶尔才在树丛边上露面,但很快便又回到密林中去。早晨可以看见它采集露水,在夏季短暂的雨后,它常来到湿润的树叶上,摇晃树枝洗淋浴。
⑥在莺类中,黑头莺叫得最好听,声音最流畅,有些像夜莺。我们可以长时间地享受它美妙的歌声,甚至在春天的唱诗班销声匿迹之后,仍可以听到树林里黑头莺的歌。它们的歌喉轻快纯洁,尽管音域不太宽广,但十分美妙动听,婉转而富有层次,这歌声仿佛涵养了树林的清新,描绘了恬静的生活,表达了幸福的感受,听到了这些大自然的幸福鸟歌唱,谁能不为之动情呢?
书卷长留伴一生
①我们的文明是前代多少世纪以来所累积而成的知识和纪念。我们只要能和前代学人的思想接触的话,就可以享受这种累积的文明。惟一能够这样傲的,且可使我们变成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就是读书。
②任何事物都不能取代读书,都不能有读书那样的力量。插图固然是说明一部用文字写出的书最有效的手段,但仍难使我们看明构成的整个意念。电影,就像说话一样,一下子消逝了,再也不会回到我们的跟前来。只有书卷才能长留,成为我们一生的伴侣。
③法国思想家蒙田,认为我们有和爱情、友谊、书卷三种东西神交的必要。这三种东西都是相同的。我们能够爱书,因为书永远是我们忠实的朋友。和书卷发生的这种友谊,是可以不招嫉妒地和全世界几百万人共享的。作家如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塞万提斯.歌德,但丁,或是麦尔威尔,把远隔如两极一般的人们,奇异地带到一块儿来了。一个日本人,一个俄国人,或是一个美国对我原是完全陌生的,而他和我却有共同的朋友:《战争与和平》中的娜达莎,《帕尔玛修道院》中的法布里斯,《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密考伯。
④书卷可以把我们带到我们本身以外去。我们没有一个人有足够彻底了解别人的个人的经验,甚至连彻底了解自己的那种经验也都没有。“我们在这个广大而无反应的世界上,人人都有孤独之感",我们因此而感到痛苦,我们为世界间的不平,人生的困苦而感到心痛。但是从书上我们得知他人,比我们伟大的人们,也和我们一样,感到痛苦,而仍在奋斗。
⑤书卷是带我们到别人的心中,到别的民族当中去的门户,经由那个门户,我们便可从我们现住的这个窄小的世界中逃出,从那毫无结果的对我们自身的沉思筹划中逃出。一个晚上用来阅读名著对心灵所受的益处,就好像一个假日用来游山玩水对身体所受的益处一样。我们从那些高峰下来,变得较前更为健壮,我们的肺,我们的心,变得更纯洁清净,无丝毫污垢了。于是,我们装备更为齐全,而得以勇敢地去应付日常生活的平原上所展开的战斗。
⑥书卷是使我们得知过去时代的惟一方法,又是为理解我们从未进入过的那种社会的关键。契诃夫和托尔斯泰给我显示出的俄国魂的某一面,至今还是依旧未变。霍桑或马克·吐温的小说,使我得以历历再见到消逝了的美国的一面一样。因为这两个世界——一个是在时间与空间上远离我们的世界,一个是我们现在住着的世界是如此令人惊奇地相似,使我更加高兴起来。
⑦因此,我们为什么要读书的理由之一,便是想要超越我们的生活,了解别人的生活。但单是这一点并不是我们读书得到快乐的理由。在日常生活上,我们因为转入了现在正发生的那个事件的漩涡中,所以当局者迷,就不能把事情看明白,又还过于受到我们人自身感情的支配,就不能适当地体味出感情来。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都值得狄更斯或巴尔扎克去写一部小说,但是我们从那种经验上,并没有获得一点快乐,反而受到许多痛苦。一个作家的任务,就是要给我们一幅人生真实的写照,但为要使我们不发生恐怖,不转入漩涡,而又能从容来欣赏它,所以只好客观地来加以描写。
⑧读一部伟大的小说或传记的人,不啻是过着一种冒险的生活,但又不妨害他心灵的和平。桑塔耶那说得好,艺术显示在我们眼前的,是我们在行动中所找不到的东西,是生命与和平的结合。阅读历史是有益于我们心灵的健康的,它教我们节制和容忍,指示我们那产生内战和世界大战的可怕的争端,现在看来,不过是一些早已成为陈迹的口角罢了。历史又可教我们以智慧和价值的相对性。一本伟大的书,一定可以使读者在读过之后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
⑨赫胥黎说过:“每个知道读书方法的人,都有一种力量可以把他们自己放大,丰富他的生活方式,使他的一生内容充实,富有意义,而具兴味。”我们大家都希望能够享受的,就是这种由别人的生活而使之丰富的充实的人生。别的大量沟通思想的媒介:电影、电视、收音机、留声片,都将采取新的形式,普及各方,来帮助人类分享艺术的喜悦。可是这些东西没有一件能有读书那样深刻而持久的效果,没有一件能带给我们如读书那样广泛的感情和知识。
【作者:(法国)安德列·莫洛亚 有改动)】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闸述的观点。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感谢你给了我更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